河南省加快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思考

2016-03-15 21:11郭晓先刘子晨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河南省一带一路

郭晓先,刘子晨

(1.郑州轻工业学院 政法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2.郑州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河南省加快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思考

郭晓先1,刘子晨2

(1.郑州轻工业学院 政法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2.郑州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摘要:建设“一带一路”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中央提出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河南作为该项战略规划的重要区域,具有区位交通优势突出,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能源和产业合作基础良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开放平台逐步完善,人文交流日益密切,产业外投海外并购取得进展等诸多优势。但是,河南要加快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就必须加快陆路交通和航空运输通道建设,扩大产业对接合作,扩大能源资源合作,深化文化、教育、科技、医疗、旅游、宗教等领域的互动交流,积极申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

关键词:河南省;经济新常态;“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这个古老的概念在新形势下被赋予新的内涵。2015年中央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战略(以下简称“一带一路”),不仅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创新,也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河南经济文化自古就与“丝绸之路”紧密相连,在国家重构对外开放新格局的背景下,河南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快构建“一带一路”战略支撑点,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具有重大意义。

一、河南与“一带一路”关系密切

河南在古丝绸之路中地位重要,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文化交流合作也十分密切。中央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以来,河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日益显现。

1.洛阳是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

早在先秦时期,河南就与西域有经济、文化上的交往。张骞通西域后,长安成为西汉时期丝绸之路东方的起点。在汉唐时期,中原王朝的首都多次在长安、洛阳之间交替,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也出现了变化。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时期,洛阳或作为首都,或作为东都,丝绸之路东起点由长安延伸至洛阳,东汉班超首次将丝绸之路打通到欧洲古罗马帝国,由洛阳经西亚至欧洲的古丝绸之路完整路线最终形成。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洛阳起到了重要作用。2006年8月,在丝绸之路“申遗”的国际协调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家文物局明确提出,河南洛阳就是丝绸之路中国段的起点。

2.郑州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

郑州位于京广铁路与陇海铁路交汇处,以郑州为核心的“米”字形快速铁路正在形成,构建起以“三纵五横”国家干线铁路网为主骨架、城际铁路与地方铁路为补充的铁路运输网络,以及由郑州东站、郑州站、郑州莆田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郑州北货运编组站等场站构成的现代大型综合铁路运输枢纽。近年来,河南通过强力推进航空港、国际陆港、郑欧班列、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综合性大口岸等政府性要素平台体系建设,奠定了大通关、大物流的基础条件,使货物在郑州实现了“郑州—全国各地—全球”的畅通渠道,郑州已成为中国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

3.河南已列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重要区域

为了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战略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愿景与行动》,不仅将河南省纳入其中,而且把河南省许多地方和产业列入规划建设。如在战略布局中提出:利用内陆纵深广阔、人力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优势,依托中原城市群等重点区域,推动区域互动合作和产业集聚发展,将郑州等中部城市打造成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建立中欧通道铁路运输、口岸通关协调机制,打造“中欧班列”品牌,建设沟通境内外、连接东中西的运输通道。支持郑州等内陆城市建设航空港、国际陆港,加强内陆口岸与沿海、沿边口岸通关合作,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布局,创新加工贸易模式,深化与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等等。这些都为河南省尽快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提供了政策保证。

二、河南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优势条件

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河南具有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基础条件和资源优势,这为河南融入全球价值链和全球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1.区位交通优势突出

河南地处欧亚大陆桥东端,具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交通区位优势。向东承接长三角等东部沿海发达区域,可以通过连云港直面太平洋,涵盖沿海各省份,连接海上丝绸之路;向西贯通广大西部内陆地区,通向亚欧大陆;向北对接京津冀等北方经济;向南连接珠三角和长江中、上游地区等南方经济。[1]河南省是国家最新城镇化战略格局中陆桥通道横轴和京哈京广通道纵轴的交汇处,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输欧产品的汇集点,也是中亚、欧洲输入货物的分拨地。河南通往欧洲的郑欧班列优势明显,班次密度、货重货值、服务区域均居中欧班列首位。

2.能源和产业合作基础良好

河南处于西电东送、西油东调、北油南下、西气东输的枢纽位置,是中亚、俄罗斯等境外资源能源进入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必经之地。河南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具有较强的产业互补性,高度契合中亚、中东欧、东盟等地区的市场需求。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大省、畜产品生产大省和第一粮食加工大省,拥有6个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11家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作为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能源原材料基地,工业增加值居全国第4位,食品、建材、有色、装备制造等行业优势突出。近年来,与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克兰等国家在良种繁育、畜禽养殖等领域建立了合作关系;与乌兹别克斯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家在纺织、机械制造、采矿、钢铁等领域积极开展合作,建立了一批加工贸易基地。2012年以来,河南共引进中亚、中东欧、东盟及阿孟印巴等国家投资项目17个,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额超过10亿美元。[1]

3.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2014年,河南省进出口总额达到650.3亿美元,其中出口393.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5%和9.4%,进出口总额、出口均位居中部六省首位,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1和3.3个百分点。河南对47个“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和32个“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进出口703.4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487.5亿元,进口215.9亿元,较上年有明显增长。[2]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中,东盟是河南最大的贸易伙伴,其外贸总额超过河南对“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总额的一半以上。

4.开放平台逐步完善

近年来,河南加快推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设立了全国首个以航空港经济为主题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部地区首个综合保税区,拥有14家国家级高新区、经开区,总量居中部地区首位,拥有郑州航空口岸、郑州铁路东站货运口岸、洛阳航空口岸3个一类口岸,河南进口肉类指定口岸获批筹建,郑州在全国率先获批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郑州机场成为中部地区唯一获批开展国际快件业务的机场,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级综合实验区、综合保税区、国家级开发区和各类口岸为支撑的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平台体系,具备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深化合作的便利条件。特别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窗口平台作用日益凸显,已成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战略高地。

5.人文交流日益密切

河南文化底蕴深厚,与沿线国家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物保护科技研发、博物馆建设、艺术创作、文化人才培养等领域全面开展合作,联合举办了一批杂技、歌舞、豫剧、文物、少林功夫等展演活动,初步搭建了多元化文化交流平台。与中亚、中东欧和东盟国家在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学生教育培养、孔子学院建设、汉语教师志愿者派遣、职业教育培训、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双边交流活动。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在光学、有色金属综合回收、环境工程、道路养护等方面开展了合作,建立了白俄罗斯国家科委—河南省政府科技合作指导委员会。与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在玉米、棉花种植,肉牛育肥等农业科技领域不断深化合作,建立了吉—中农牧业科技示范中心。这些都为河南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积极作为、发挥更大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6.产业外投、海外并购取得进展

河南抓住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海外并购持续升温的机遇,大力支持产业外投、海外并购。近年来,举行了支持企业走出去服务银企对接会、“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推介会”等活动,推动河南优势企业和富余产能“走出国门”。河南航投成功收购欧洲最大的货运航空公司——卢森堡货航35%的股份,南阳国宇整体并购欧洲最大动臂塔机制造商德国威尔伯特集团,成为中国第三起并购德国整机企业案例。积极帮助龙头企业解决海外工程招标、法律咨询、设备回运等问题,支持龙头企业拓展海外市场。2014年,全省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36个,合计19.7亿美元,占比达46.7%。[2]

三、河南加快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对策建议

“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为河南实施东进西出的双向开放战略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历史机遇。为抓住这一难得机遇,化中原腹地为战略高地,河南省应主动作为,积极融入,努力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发挥“桥头堡”作用,进而全面提高全省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宏伟目标。

1.加快交通通道建设

以路为轴,驱动河南扩大对外开放格局。实施省际高速公路断头路畅通、普通干线公路升级改造项目。加快建设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铁路网,重点围绕西南方向经重庆至成都和昆明,东南方向经合肥至南昌和福州,东北方向经济南至青岛和烟台,西北方向经太原至银川,形成联通“四面八方”的交通优势。即在国家京广深港和徐兰快速客运通道的基础上,建设郑州至万州、郑州至济南、郑州至太原、郑州至合肥快速铁路,与国家快速铁路网有机衔接,形成京津冀地区经郑州至港澳地区,长三角地区经郑州至西北边境口岸,环渤海地区经郑州至西南地区乃至孟加拉湾、东南亚各国,东南沿海地区经郑州至西北内陆地区的快速运输通道。[3]稳步推进三门峡经许昌、亳州至沿海港口铁路建设,构建郑州经连云港、洋口港、上海、广州等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使郑州交通呈放射状发展。同时,大力发展航空运输。要充分发挥航空运输的快捷、安全优势,大力发展航空物流,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基本建成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和全球智能终端生产基地,以航空网络贯通全球,让“实验区”成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成为内陆地区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支点。[4]

2.扩大产业对接合作

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实施“东联西进”战略,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5]河南要从东往西输出优势产业,借助西部的资源和发展,带动自身产业突围和转型升级。要将“西进”战略放在河南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位置,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利用河南在农业、能源、冶金等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丰富经验和技术能力,化解电解铝、化工等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加快在西部乃至中亚地区建立农业、原材料和能源基地,推动河南部分能源原材料产业向西转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扩大能源资源合作

河南要深化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西部省份的能源合作,坚持“内增”和“外引”并举,构筑联通“一带一路”的能源战略大通道。一是西向强化与中亚能源资源合作。规划研究商丘—洛阳—西安—兰州原油管道,连接西北(中哈)陆路原油进口通道,增强以洛阳、商丘、南阳、濮阳为核心的中原炼化基地油品供应保障能力。支持省内骨干企业参与煤炭开采合作区块建设,以及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和黄金、铜等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积极鼓励中原油田等能源企业走出去开发能源资源,依托濮阳等城市发达的油气管网优势,建设集原油、天然气等综合能源物流中心和储运交易中心。二是西南向强化与东盟能源资源合作。规划研究洛阳—南阳—重庆原油管道,连接经重庆—昆明—西南(中缅)陆路原油进口通道。规划建设郑州经重庆至昆明的天然气管道,连接昆明—西南(中缅)进口通道。推进印度尼西亚铝土矿和镍铁矿、老挝水电站等东南亚国家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建设。三是东向强化与海上能源进口通道联系,推进日照—濮阳—洛阳、日照—东明—商丘原油管道建设,推进海气登陆连云港—商丘管线、沿海进口LNG进豫等项目建设,打通海上进口能源通道。支持河南资源和能源型企业利用“一带一路”沿线资源能源、环境容量,把价值链放到全球范围内进行更合理的配置和调整,提升国际竞争力。

4.深化科技人文互动交流

坚持人文先行,密切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彰显河南文化软实力。一是深化文化交流。围绕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促进与沿线国家文化共振、共鸣和共享。发挥河南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以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开封、洛阳、郑州为载体,建设“一带一路”与中原文化、盛唐文化、宋文化交流中心。举办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原文化大型宣传活动,重点推广禅武文化、太极文化,塑造“武林圣地、功夫摇篮”文化形象,推进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6]二是深化教育合作。启动“留学河南计划”,参与教育部“留学中国”计划,争取更多河南高校列入“中国政府奖学金”招收院校名录,吸引学生来豫留学。支持中医、武术、农业等特色院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办学。三是深化科技合作。吸引跨国公司和沿线国家知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豫设立分支机构、国际科技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创新孵化平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旱作农业等领域联合开展研发活动。四是深化医疗合作。发挥河南中医药大省优势,率先实施中医药国际化战略,推广中药、中医推拿、针灸、康复理疗,开拓中医中药医疗保健服务市场。积极引进东南亚国家医疗观光疗养产业资本,加快中医药资源和观光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探索与沿线国家合作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五是深化旅游合作。强化与沿线国家重要节点城市合作,推动资源共享、品牌共建、客源互动,积极策划开发丝绸之路自驾游、丝绸之路文化寻根探秘之旅、青少年修学旅行、中国功夫研修之旅等一批独具特色的系列旅游产品,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带”。六是深化宗教对外交往。面向东南亚佛教国家举办佛教文化展览,加强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等与东南亚佛教界的交流。[5]

5.积极申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

建设中国(河南)自由贸易实验区是河南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开放平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突破口。一要着眼于学习探索内陆地区建设自贸区的经验模式,开展通关模式改革,加快电子口岸的建设,实现通关一体化,实现海关和检验检疫的一次申报、一次检验、一次放行。积极创造条件申请开展离岸金融服务,打造内陆性离岸金融实验区。侧重建立电子商务服务、云计算和大数据、智能物流服务、网络信用体系等多领域、多形式的融合机制,进一步推进贸易便利化。二要着眼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加快政府管理和监管体制创新,营造国际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尽快实施外资准入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参 考 文 献]

[1]丝绸之路中原经济区课题组.着力打造丝路经济带的东方战略枢纽[N].河南日报,2014-03-19(6).

[2]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河南统计年鉴(201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3]张乔普,等.郑州不仅是河南的郑州,而且是全国的郑州[EB/OL].[2015-03-09].http://henan.people.com.cn/n/2015/0309/c351638-24098611.html.

[4]安宇宏.“一带一路”战略[J].宏观经济管理,2015(1):82.

[5]李力.河南:全面融入、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N].河南日报,2015-01-21(06).

[6]任俊英.新常态下河南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4):15-18.

Thoughts on Speeding up Henan Province′s Integration into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of China

GUO Xiaoxian1,LIU Zichen2

(1.SchoolofPoliticalScienceandLaw,ZhengzhouUniversityofLightIndustry,Zhengzhou450002,China;2.PublicAdministrationSchoolofZhengzhouUniversity,Zhengzhou450001,China)

Abstract:Constructing "the Belt and Road" is a strategic move propos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o promot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under the economic new normal. As an important area of the strategic plan, Henan province is of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the prominently convenient regional transportation, the solid foundation of cooperating with the industries and energy industries related with "the Belt and Road", foreign trade increasing, the open platform improving, the cultural exchanges becoming closer and closer, and foreign investments and overseas M&A transactions making more progress. But to speed up the integration, Henan province must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land and air transport channel, expand the industrial cooperation, extend the cooperation in energy resources, deepen the interaction in culture,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alth care, tourism, religion and other fields, and actively apply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 (Henan) free trade experiment area.

Key words:Henan province; economic new normal;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中图分类号:F127.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318(2016)01-0005-04

作者简介:郭晓先(1964-),男,河南镇平人,郑州轻工业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宏观政策。

基金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2015B006)

收稿日期:2015-10-22

猜你喜欢
经济新常态河南省一带一路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