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将军百战多

2016-03-15 11:00罗春清
老友 2016年2期
关键词:毛主席红军

罗春清

江西,是中国革命根据地,是红色政权的摇篮,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无数革命先辈的光辉形象跃然眼前。其中,有一位从村伢子成长为将军的赣籍客家人,他那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更为引人注目。

曾思玉,江西省信丰人,1928年参加革命,1930年8月加入红军。他参加_r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武汉军区、济南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穷人孩子早革命

曾思玉1911年3月2日出生在江西省信丰县游州堡庄上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9岁时,父亲去世,从此家境每况愈下。不久他的祖父、外祖父等又接连去世,生活更加困难。母亲刘长凤不得不像男人那样挑起家庭生活重担。他也从私塾辍学,去当学徒谋生,不知挨了老板的多少竹板抽打,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跑回家里。

14岁时他就随母亲到广东南雄挑盐卖.上山砍柴,下田劳作。繁重的体力劳动、沉重的生活重担压在他的肩上,同时也培养了他倔强的性格。不久,曾思玉的家乡信丰县兴起了农民运动。当年只有16岁的曾思玉不时到农民协会去观看,听农民协会负责人郭一清(信丰游州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信丰农民运动领导人,曾任红军师长,在红军攻打湖南长沙的战斗中壮烈牺牲)等人演讲革命道理。曾思玉深受影响.便投入了农民运动的洪流。

1928年2月7日,信丰城南门外的田里搭起了会台,红旗飘扬。会台上方悬挂着“信丰县农民请愿斗争大会会场”的大幅会标。游州堡的老表们扛着土枪土炮、梭镖大刀,从十里八村涌进会场。参加会议的农友们个个心情激荡,热血沸腾。会上,成立了游州堡农民协会和游州堡赤卫队,郭一清任总指挥,曾思玉仟一班班长。次日上午,总指挥郭一清率领游州堡赤卫队和成千上万的农友扛着土枪土炮,包围信丰县衙。曾思玉带领全班人员担负警卫工作。曾思玉1928年3月参加本县农民武装暴动, 1929年春参加乡、县苏维埃赤卫乍。不久,小河堡、史通的民团、地主武装向县城反扑而来.曾思玉和赤卫队躲上了山,开始游击战。

1930年4月11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攻进信丰县城。曾思玉听到这个消息,立刻率领5名游击队员下山投奔红军,从此踏上了南征北战的革命征途。

长征出发当向导

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正在于都宽田集结的红一军团二师参谋长李棠萼要曾思玉带领一个排,到红军总部去领地图。第二天一早,曾思玉带着步兵排、挑夫出发,一路急行,下午4时到了总部。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叮嘱他们,千万不要把地图弄湿了。师长陈光对曾思玉说:“你是信丰人,对安西、古陂的地形熟不熟?”曾思玉回答:“从信丰到南雄一带都熟悉。”陈光高兴地对曾思玉说:“那你是一张活地图啊!部队要突破敌人的第一道封锁线,就由你当向导。”

红一军团二师是红军长征中的先头部队。曾思玉作为师部通信主任,每到一地不仅要保障师部对内对外的联络通讯,还要调查行军路线,侦察地形敌情。他还经常参加侦察连的行动。

长征途中,有一天师长陈光接到总部保卫部门通知,要二师给毛主席挑选担架队员。师首长将这一任务交给了曾思玉。曾思玉接受任务后,在全师担架队里挑了6位年轻力壮的担架队员。当曾思玉经过担架队时,忽然听到路边有人喊他:“曾主任,曾主任,你们赶上来啦!”正在担架上看书的毛主席听到喊声,便问:“哪个曾主任?”担架队员用手指着曾思玉告诉毛主席:“他就是……”曾思玉赶忙停住脚步,向毛主席敬礼问好。毛主席也随即问了他的年龄,和他攀谈起来。临走还说:“你这位信丰老表很精干哪!我曾两次到过你们信丰,还给县苏维埃政府送过10支步枪。”接着,毛主席饶有兴致地说起信丰县城的古塔、桃江河上的廊桥,最后还鼓励曾思玉:“通讯工作很重要。有许多命令的传达就是靠你们铁脚板完成的。”这是曾思玉第一次和毛主席面对面地谈话,一路上曾思玉兴奋不已。

1934年12月底,中央红军兵分三路,向乌江飞速逼近。1935年1月2日拂晓,刘伯承总参谋长来到江边.指示要尽快渡江,否则全军只有背水一战,情况会更加险恶。上午9时,红四团紧急动员扎竹排搭浮桥。陈光知道曾思玉有扎竹排的经验,就把扎竹排搭桥的任务交给曾思玉。四团一营全力砍伐毛竹,两个工兵连就拼命捆扎竹排。北岸的守敌不断用机枪、步枪向红军扫射.曾思玉全然不顾头上“嗖嗖”呼啸的子弹,奔波于两个连队之间,指挥现场作业。就这样,曾思玉带领两个T兵连,绑扎了60多只竹排架起了浮桥,不仅保证了红二师官兵强渡乌江成功,而且让军委纵队和后续部队安全渡过了乌江。3日黄昏,毛主席赞叹说:“真了不起,我们的工兵就地取材,以筏架桥,世界上都没有过。”

生死攸关负重托

红一、四两方面军胜利会师后,1935年9月9日上午,张国焘给右路军政委陈昌浩发了一份密电。电报的大意是命令陈昌浩率右路军立即南下,并有“彻底开展党内斗争”等字眼。叶剑英感到事态严峻,悄悄赶到百米外毛主席的住处,把电报交给了毛主席。毛主席将计就计地和张闻天、博古、周恩来随即赶到三军团驻地巴西,连夜召开政治局紧急会议。与会同志一致决定迅速脱离险境,率领红一、三军团立即北上。

师长陈光、政委肖华把曾思玉叫去。陈光手中拿着一封信神情严肃地说:“曾主任,交给你一个极其重要十万火急的任务。这是毛主席写给四方面军徐向前总指挥的一封信,命你火速送交给他。你带六团一营和师部备用电台,用最快的速度赶到昨天经过的那个岔路口。路上遇到各种问题,都要灵活处置,尽量避开,一切都为送信任务服务。”随后,陈光、肖华带曾思玉到毛主席等领导同志聚会的屋子里。陈光向毛主席报告说:“这是我们师部通信主任曾思玉,由他来执行送信任务。”毛主席说:“好,你不是给我选派担架员的曾主任吗?主任亲自出马,一个顶俩。”毛主席用手指着地图说:“徐总指挥从东面来,一定会经过这个岔路口向毛尔盖去,你必须争取时间,抢先赶到岔路口等候。”

曾思玉即刻带六团一营和电台,火速启程。经过强行军,曾思玉带一个班在下午2时左右,赶到了岔路口.在岔路口南侧雪松下休息等候,大约等了两个小时.观察哨的旗语信号报告,东面有一支骑兵队奔过来了。曾思玉立即拿着信摇晃着并高喊:“同志们停下,停下.徐总指挥来了吗?”马队停下了。曾思玉得到肯定回答后赶快把信呈上。徐向前接过信,看信封是毛主席亲笔所写,就迅速拆开仔细地看着。只见他眉头紧锁,表情突然严肃起来,并非常气愤地说:“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当时站在徐向前身边的曾思玉心里也是极度紧张,他问:“报告总指挥,您有回信吗?”徐向前略为思索后说:“没有回信,我写个收条签上名字。”并详细地向曾思玉询问职务,询问毛主席和周恩来副主席的身体状况。曾思玉接过签字的收条后就火速返回了部队。

突破天险立大功

1935年9月16日,红一军团二师的前卫部队红四团抵达北上必经之地——天险腊子口。这里地势险峻,河上的木桥成为进入腊子口的唯一通道。敌军鲁大昌部三个团的兵力扼守在这里,妄图阻挡红军前进。

当天夜间,红四团组织火力正面强攻敌人未获成功。这时,二师师长陈光命令曾思玉在腊子河的下游拐弯处组织指挥,试图用骡马运送突击队过河也未能成功。二师的前线指挥部设在背敌的山脚下,与四团前沿指挥所有一段距离。在返回师指挥所的途中,敌人火力很猛,子弹不断从曾思玉他们头上飞过。在师前线指挥部,陈光正在向毛主席及军团首长汇报攻击腊子口的作战计划:准备加强正面火力支援,砍倒河岸的大树架设独木桥;突击队攀登悬崖峭壁,迂回到敌人侧后突袭:同时组织投弹手登上峭壁,居高临下向敌人的碉堡投掷手榴弹,配合正面强攻。毛主席当即回答:“好,我赞成这出其不意的奇袭战术。”曾思玉指挥工兵连担负砍树架桥的任务。他们很快就架起了可以过人的简易独木桥。

天将破晓,迂回到敌后进攻的突击队有了回应.腊子河对岸升起了一红一绿的信号弹,总攻开始了。刹那间,山上山下都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红四团团长王开湘带领迂回部队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敌人侧后,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手榴弹、轻重机枪组成的火力压制着敌人,支援突击队猛攻。勇士们端起刺刀和敌人拼搏,好似从天而降的神兵!经过激烈的血战,红军终于突破了天险腊子口。

战斗结束了,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毛主席和军团首长带着胜利的微笑,随大部队通过了腊子口。曾思玉回忆:“只见敌人阵地上到处都是他们的伤员和死尸,还有丢下的枪支弹药。地面上、悬崖上血迹斑斑.山坡被炮火熏得乌黑,手榴弹的木把铺满了地面,记录着战斗的异常激烈和极端残酷。敌人企图阻挡红军北上的阴谋彻底破产。

进入陕北先行官

1935年9月18日,红军进入哈达铺前夕.红一军团二师直属侦察连奉命先期进入哈达铺侦察敌情.为红军大部队开路。曾思玉参与了组织和指挥。

18日,化装成“国民党中央军”的侦察连向哈达铺开进了。连长梁兴初化装为中校,曾思玉和指导员曹德连化装为少校,走在队伍的前面,摆出了“中央军”的架势,于下午进驻哈达铺。正巧,敌军鲁大昌部下一个少校副官带领一支由几十匹骡马组成的运输队也刚刚住进了哈达铺一骡马店,他自己住在镇公所。梁兴初、曾思玉带领侦察员们进入了镇公所,梁兴初一脸严肃地对那位副官说:“少校副官,骡马运输队的东两全部交给我们接收,不打收条!”少校听后茫然不知所措。梁兴初接着讲道:“不明白?那我就告诉你,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不过你不用害怕,你可能也知道,共产党红军有优待俘虏的政策,只要放下武器,一律给予优待。”少校副官顿时脸色苍白,低下了头。就这样,少校和他的骡马队人员乖乖地放下武器,当了俘虏。清理物品时,有捆报纸引起了曾思玉的注意,他知道毛主席非常爱看报纸,作为通讯主任,曾思玉多次兼做侦察参谋的工作,他知道报纸对于当时被严密封锁下的红军的重要性.所以他以最快的速度亲自将报纸上交了师部,很快报纸就被送到了毛主席手中。

党中央在哈达铺一座关帝庙院里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会上,毛主席笑容满面地说:“我们二师的侦察连在哈达铺俘获了敌人的一支骡马运输队,缴获了一些新近出版的报纸,上面登载了陕北‘赤区的消息,那里有一支红军,我们再走几天行程,就到陕北了,就同陕北苏区红军会师了。”

猜你喜欢
毛主席红军
半条红军被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坳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十送红军
毛主席塑像今安在
我们紧跟毛主席
李庄家青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