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算真正到过台南

2016-03-15 20:44彭泽琴
环球人文地理 2016年2期
关键词:安平郑成功炮台

彭泽琴

台湾光复后,安平城被改名为“安平古堡”,并得以重建,成为台南地区当之无愧的地标,有人说:“来台南不去看安平古堡,就不算真正到过台南。”

亿载金城俗称“安平大炮台”,它是晚清时期重要的防御工事。在中法战争中,亿载金城仿佛一头突然睡醒的雄狮,以猛烈的炮火打得法军仓皇败退。

大天后宫由一座明朝王府改建而来,极尽古代宫殿的豪华壮丽,加上历代官府整修保护,富丽堂皇,威严显赫的气势,远远超过台湾地区的其他妈祖庙。

台南曾是整个台湾地区的政治中心,所以也叫“府城”,同时,这里也是台湾地区最早接受西方文化和汉族文化的地方之一,至今依然保留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和遗迹,素有“台湾文化古城”的美誉。

在台南,仅寺庙遗迹就有160多处,但最让当地人津津乐道的,还是那些曾见证了台湾历史的古迹:安平古堡、延平郡王祠、赤嵌楼、亿载金城……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经历了战火的洗礼,记录着无数中华儿女在这片热土上浴血奋战的光荣与梦想。

命途多舛的安平古堡风雨沧桑500年

热兰遮城、台湾城、安平王城、军装局……从这一串名称的变化,我们就能读出安平古堡的变迁过程。这座最初由荷兰人修建于1640年的城堡,从兴建到破败再到重建,前后历时近500年,可谓看尽了台湾近代的风云变幻。

17世纪初,远道而来的荷兰人,曾两次偷袭澎湖,但最终都被大明军队赶走,强占澎湖的阴谋失败后,他们便转而从台湾本岛西南部登陆,准备以此为据点,逐步蚕食整个台湾。1623年,荷兰人在台南建立了一座寨城,随后十几年里,又不断在此基础上大兴土木,建成了规模宏大的“热兰遮城”,作为统治台湾岛的政治中心和对外贸易的总枢纽。

荷兰人的殖民统治,是台湾儿女苦难的开始。荷兰人把土地据为己有,强迫当地人民缴纳各种租税,掠夺大米、蔗糖等物产,牟取高额利润。这段苦难史直到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驱走荷兰侵略者才告终结。

收复台湾后,郑成功将热兰遮城改名为安平城。从荷兰人手中接收过来的安平城,是一个庞然大物:它分为内外两城,外城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内城为方形;内外城均为三层结构,底层位于地面之下,用作仓库。时至今日,原本的古建筑早已损毁,仅有一段红砖残墙默默矗立,与虬枝峥嵘的老榕树无言相伴。黄昏时分,残阳如血,映照着红色的断壁残垣,形成“安平夕照”的凄凉场景,让人无限唏嘘。

台湾光复后,安平城被更名为“安平古堡”,并得以重建。重建后的安平古堡,成为台南地区当之无愧的地标,有人说:“来台南不去看安平古堡,就不算真正到过台南。”残存的城墙前,高大的郑成功铜像巍然矗立,仿佛依旧守护着安平,守护着台湾。不远处,一尊残损的古炮微微仰着头,成为那些烽火往事的见证。

安平老街与古堡同龄,有“台湾第一街”之称。老街承袭清代台湾都市的规划,街道宽仅两三米,只有行人和自行车可以通行。街道两旁建筑以土角厝的红砖屋和西洋楼为主,古意盎然,各种特色工艺品店铺、小吃店铺热热闹闹地挤在街道两旁,共同描绘着这条已有近500年历史的繁华古街。

守卫海疆的“亿载金城”“安平大炮台”击溃法军

战争早已远去,但历史却不容忘却。如今,台南安平区依然保存着很多炮台,离安平古堡城墙300多米处就有一座,称为“安平小炮台”,它是鸦片战争时期为抗击英军入侵而建的防御工事。这是一座中国旧式炮台,用花岗石和卵石砌成,南、北、西三面筑有砖造雉堞,弹药仓库设在地下。虽然炮台上的多门铸铁炮已非当年的原物,却依然气势雄伟,红漆的炮身、黑洞洞的炮口似乎还散发出硝烟的味道。

与小炮台相对的,是俗称“安平大炮台”的亿载金城,它是晚清时期台海安全最重要的防御工事。1871年,琉球的渔船受飓风袭击,漂流到了台南,船上部分渔民被当地牡丹社的土著居民杀死,另一部分幸存者被政府辗转送回琉球。正在寻衅滋事的日本政府趁机打着“保护琉球”的名义,发兵侵犯台湾,这就是“牡丹社事件”。朝廷命沈葆桢为钦差大臣,渡海保卫台湾。勘察地形时,他选择在最为险要的安平港设防,重金聘请法国人设计了一座西洋大炮台,称之为“亿载金城”。当时,安平城已在战争中损毁,沈葆桢索性将残存的城砖运来,建成了亿载金城的城墙。

亿载金城是一座壮观的四方形城堡,周围环绕着高大的城墙和宽阔的护城河,只有一座城门,通过木制吊桥与外界联系。红砖筑成的城门外部上方题有“亿载金城”四个大字,内侧上方则是“万流砥柱”四字,笔锋苍劲,气势十足。城内修筑数个方形炮台,四角凸出、中央凹入,以安放大炮,作远射之用。在面向大海的一面,安放了5尊大炮,其余各面架设小炮4尊,另有数百名炮兵和洋枪队配合守护,可谓固若金汤。除了坚城大炮之外,城内还建有练兵场、士兵宿舍、粮仓、厨房、兵器弹药库等军用设施,足以满足持久作战的要求。

亿载金城建成之后,“牡丹社事件”以议和告终,所以它并没有立即派上用场,直到1883年底中法战争爆发后才一鸣惊人。当时,法国军舰在安平附近耀武扬威,亿载金城宛若一头突然醒来的雄狮,以猛烈的炮火打得法军哭爹喊娘,仓皇败退。

最宏伟的郑成功庙全台湾最早的妈祖庙

走遍台南,我们不难发现,这里的古迹除了部分寺庙以外,几乎都与台湾民众心中“最英雄的英雄”——郑成功有关。据说台湾各地纪念郑成功的祠堂有数十座,其中最古老也最宏伟的一座,就是位于台南市中西区的延平郡王祠。

延平郡王祠建于清朝初年,大殿内塑有郑成功塑像,殿后庭中植有数株古梅,相传为郑成功手植。庭院后部还有三间后殿,中间是太妃祠,祭祀郑成功的母亲翁太妃;左殿为宁靖郡王祠,祭祀南明皇室朱术桂及其殉节王妃;右殿为建国祠,祭祀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夫妇。祭堂之外还建有花园,园内小桥、池塘与竹林相间,颇有几分苏州园林的雅致趣味。

还有一处与郑成功密切相关的古迹是赤嵌楼,同样是到访台南必往地点之一。当年荷兰人在修建热兰遮城的同时,又在台江对面的赤坎修建仓库、住宅、商业区,定名为“普罗文查城”,后来改名为“赤嵌楼”,郑成功光复台湾后,在此基础上改建“承天府”,后来在一场大地震中倒塌。清光绪年间,承天府的旧址上又重建起了文昌阁、海神庙等建筑,再也看不出当年荷兰人所建的普罗文查城模样。如今,赤嵌楼里陈列着普罗文查城和热兰遮城的地图、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海战图等重要历史文物,是中华民族驱逐侵略者、光复国土的重要见证。

在台湾人民心中,要说还有谁的地位可以超越郑成功,那么一定是妈祖。作为渔民在海上的守护神,妈祖是在中国东南沿海、台湾以及东南亚一带渔民心中最虔诚的信仰偶像。在台湾,妈祖更是被视为有求必应的万能女神,供奉妈祖的天后宫、妈祖庙遍布全岛各地,其中最早的妈祖庙,就是位于台南的大天后宫。

大天后宫主要由三川殿、拜殿、正殿、后殿构成,它由一座明朝王府改建而来,极尽古代宫殿的豪华壮丽的形制,加上历代受到官府的整修保护,其富丽堂皇,威严显赫的气势,远远超过台湾地区的其他妈祖庙。大天后宫还以栩栩如生、巍峨庄严的超大妈祖神像而闻名,这尊神像已有300多年历史,堪称台湾泥塑雕像的代表作之一。

除了与众不同的建筑特色,大天后宫中还陈列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历代名人贡献的匾额不胜枚举,其中不乏帝王御笔亲题的匾额。从细节处来看,那些石雕、木雕以及柱、窗、梁也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譬如,单是柱子就有很多变化,有圆柱、方柱、八角柱,上面还刻写了不同字体的槛联;柱子底下安基的石珠也有方形、圆形、八角形、鼓形、梅花形、莲花座形等多种变化,并且刻有各式各样的美丽浮雕,穿梭其间,宛如置身艺术殿堂……

猜你喜欢
安平郑成功炮台
生的希望
安平:万亩油菜丰收
浅说晚清广州江防重镇沙路炮台
胶东半岛炮台的开发利用
炮台,战争与和平
洋务运动时期出洋官员对西方炮台的考察
第一次学做生意
我的“猪倌”老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