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小游园规划设计

2016-03-15 10:58武玲霞
现代园艺 2016年2期
关键词:城市绿地规划设计

武玲霞

摘要:城市绿地是城市居民日常接触最多、最常用的一种绿地形式,且最能反映一个城市的绿地状况,因此,做好城市绿地小游园的规划设计,不仅有利于满足城市绿化,也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表现。

关键词:城市绿地;小游园;规划设计

1.城市小游园设计的原则

1.1特点鲜明突出,布局简洁明快

小游园的平面布局不宜复杂,应当使用简洁的几何图形。从美学理论上看,明确的几何图形要素之间具有严格的制约关系,最能使人产生美感。同时对于整体效果、远距离及运动过程中观赏效果的形成也十分有利,具有较强的时代感。

1.2因地制宜,力求变化

如果小游园规划地块面积较小,地形变化不大,周围是规则式建筑,则游园内部道路系统以规则式为佳;若地块面积稍大,又有地形起伏,则以自然式布置。

1.3植物配置与环境结合,体现地方风格

严格选择主调树种,考虑主调树种时,除注意其色彩美和形态美外,更多地要注意其风韵美,使其姿态与周围的环境气氛相协调。注意时相、季相、景相的统一,为在较小的绿地空间取得较大活动面积,而又不减少绿景。植物种植可以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乔木以点植为主,在边缘适当辅以树丛,适量增加宿根花卉种类。此外,也可增加垂直绿化的应用。

1.4组织交通,吸引游人

在道路设计时,采用角穿的方式使穿行者从绿地的一侧通过,保证游人活动的完整性。

2.城市小游园在城市中的作用

2.1装点街景、美化市容

小游园多分布在城市的主、次干道两侧,以植物造景为主,结合园林建筑、园林小品、园林设施的营建,展现自身形式一幅优美的画面,并与城市建筑协调呼应,装点城市景观。由于游园的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因此,对提高街道绿地的文化艺术品位也起着重要作用。

2.2发挥园林的生态效益,改善城市环境

小游园建设要求绿地面积在80%以上,植物配置以乔、灌、草、花相结合为主,植物种类较多、覆盖率高,具有降温、吸尘减噪、净化空气等功能,使人们能在城市的喧闹中寻得一块“净土”。

3.城市小游园规划设计布局形式

3.1规则式小游园

根据有无明显的对称轴,又可将规则式的小游园分为规则对称式小游园和规则不对称式小游园2种。规则对称式小游园有明显的主轴线,绿化、建筑小品、园路等园林要素成对称式或均衡式布置在轴线两侧,视野开阔,给人以华丽、简洁、整齐、明快的感觉,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规则不对称式小游园的绿化、园林设施、园林小品等园林要素,都依照一定的几何图案进行布置,但整个绿地有明显的主轴线。

3.2自然式小游园

又称为不规则式或自然式,其特点是:无明显的主轴线;场地富于变化,广场、水池的外轮廓线和道路曲线自由灵活,无轨迹可循;建筑物的造型和布局不强调对称,善于与地形结合,并以自然界植物群落为蓝本,构成生动活泼的园林植物景观。自然式小游园布局灵活,给人以自由活泼,赋予人们自然气息。

4.城市小游园的规划设计方法

4.1因地制宜、力求变化

在小游园的规划设计中,要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注意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利用规则用地的地形、地貌,进行规划布局,创造出使人从嘈杂的城市环境中脱离出来,进入自然的感觉,同时园景也宜充满生活气息,吸引游人停留。

4.2布局合理、简洁明快、鲜明突出

小游园的平面布局不宜复杂,应当使用简洁、明快的几何图形。在功能分区上要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和不同爱好人群活动的要求,进行合理分区。在空间处理上考虑公共性和私密性特点,注意动态、静态景观,群游与独处兼顾,使人们在小游园中都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空间类型。

4.3小中见大,注重园林植物景观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

绿地空间层次要丰富,可利用地形、道路、园林小品、园林设施进行分隔,利用隔景、障景手法增加景深,形成“曲径通幽”的感觉。利用园林植物、水体等软质景观与周围的建筑物、园林雕塑廊架等园林设施相结合,形成和谐的绿色空间。

4.4突出植物造景

小游园的植物造景要体现地方风格、城市风貌,园林植物,如树木、花草的选择、配置、构图意境等方面要显示地方特色,多以当地特有的乡土树种为主,选用城市的市树、市花等在配置、构图时与城市历史文化相结合。

5.结语

城市绿地是城市居民日常接触最多、最常用的一种绿地形式,且最能反映一个城市的绿地状况,因此,做好城市绿地小游园的规划设计不仅有利于满足城市绿化,也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表现。

猜你喜欢
城市绿地规划设计
城市绿地观花植物资源应用研究
电信管线资源管理系统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数字化电网技术在电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城市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规划的设计与实现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研究
城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
提升榆林地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水平实现林业健康稳定生产
城市绿地规划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