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族文化元素成为主题乐园的新旋律——《西游记》深度文化开发的实践与思考

2016-03-16 00:25蔡铁鹰杨晓亮
关键词:主题乐园民族文化西游记

蔡铁鹰, 张 磊, 杨晓亮

(1.淮阴师范学院 文学院, 江苏 淮安 223300; 2.淮安西游产业集团, 江苏 淮安 223000)



让民族文化元素成为主题乐园的新旋律——《西游记》深度文化开发的实践与思考

蔡铁鹰1,张磊2,杨晓亮2

(1.淮阴师范学院 文学院, 江苏 淮安 223300; 2.淮安西游产业集团, 江苏 淮安 223000)

摘要:如何让主题乐园这种在西方文化背景下诞生的现代城市生活产品在中国健康发展,进行本土化改造融入优秀民族文化元素是必经之路。《西游记》最适合作为主题乐园的题材开发,具备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象征的潜质。对西游记文化的深度开发,首先需要基于全社会共识而非个人主观地、既契合时代的要求又有历史追溯地、整体地而非截取节选地把握它的主题;其次要利用它以“取经”为标题,以“九九八十一难”为串联线索,有始有终有目标有结果的故事结构;最后还要根据唐僧师徒取经历险的故事,开发出具有现代娱乐氛围的“攻关·积分”的商业运作模式。

关键词:主题乐园;民族文化;《西游记》;深度开发

以迪士尼为基本范式的主题乐园是一种伴随城市化进程在西方诞生的新兴城市生活产品。它以休闲、欢乐、认知为主要目的,以参与、互动、体验为主要方式,以狂欢、刺激、惊险为主要风格,适应了现代城市人生活的需要并补充了现代生活构成中的一些缺失元素,因而广受欢迎。从1952年世界上第一家主题乐园荷兰小人国建立至今,在短短五六十年的时间里,这类主题公园从无到有、从个别现象到形成规模产业,更涌现出了像迪士尼那样全球连锁的知名品牌。

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在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之后开始尝试引进这种新的城市元素,体现了中国现代生活形成后对新的生活方式的需要,这个趋向是肯定的。但总体来说,中国的主题乐园发展不能称为健康,其阶段性的潮起潮落非常明显,其中有一些重要的问题值得关注和总结。而其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如何让这种在西方诞生的城市产品本土化,融入优秀民族文化元素,从而使这类主题公园在彰显基本功能之外又能成为我们国家、民族文化软实力的象征。

《西游记》的深度文化开发,对于走出我国主题乐园的建设新路应该是一种有益的实践,也可期待成为一个成功范例。

一、我国主题乐园的历史与现状

最早于1989年建成的深圳锦绣中华园,拉开了中国第一轮主题乐园的兴建热潮。这一轮的主题公园多以微缩景观为主,满足了中国人了解世界的渴望。但由于微缩景观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游客参与少体验少,娱乐氛围差,缺乏可持续性,游客重游率低,所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市场开始萎缩。

中国游乐类主题公园产品的第二次升级以影视城、民俗村的建设以及表演性娱乐节目的出现为特点。它们强化了主题公园的表演功能,注重旅游项目的文化性和精致化,渲染了游客参与的气氛,初步实现游客与表演者的娱乐互动。但问题是这种模式仍然没有突破观赏层面的局限,深度开发不足,到目前大多数的主题乐园经营情况已经普遍下滑。

目前已进入中国主题公园发展的第三次产品升级阶段,其典型特征是节目大型化,有大量高尖端科技的投入——也有的将其中强调体验互动的称为第四代——如芜湖的方特欢乐世界、常州的嬉戏谷等。高科技的运用带来了此类主题公园的惊险刺激,提升了休闲娱乐功能,强化了游客的互动参与,有效提高了游客的重游率,不仅有商业上的明显效益,而且有助于提高所在城市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这导致了近几年各地投资此类主题公园形成热潮,目前全国(包括在建的)此类主题公园已经数以千计,超大型的也有近百。

但粗制滥造和泡沫虚高的现象普遍严重,建设投入急剧升高,动辄以数十亿、数百亿计,设备更新周期更加短暂,高投入导致高风险的特征随之凸显,而且有相当一部分项目与房地产捆绑,随其潮而起,又随其潮而落。比如某个计划坐落江苏境内、号称投资数百亿的项目,红火一阵之后又归于沉寂,据说为其配套耗资数十亿的动漫项目已经宣布失败。因此国家发改委联合12部委于2013年下发了《关于规范主题公园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审查,严格限制,力求避免一哄而上又集中倒闭的现象。应该说,主题公园建设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直接体现,是城市生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未来旅游业必然的构成部分,在中国有旺盛的需求;但也应该看到它在中国尚未真正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1]

那么,如何使我国的主题乐园尽快走上健康的发展之路?对于不健康的现状我们可以作很多的简单批评,如:主题目标不清晰,缺乏对主题意境的整体把握;缺乏品牌战略,主题雷同;战略发展路径不确定,风格简单西化,形式东拼西凑;体验性项目设计单一,缺少更新;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等等。但这些显然都是表征,不是病根。重要的问题在于植入文化的水土不服和缺乏民族文化的深度开发,不能在根本上使得这类主题公园的文化属性与我们的文化传统、文化消费习惯相吻合。主题公园是城市化的产物,本质上是西方文化与生活理念、生活方式的聚焦,这点通过其设置的主题和采用的形式可以清晰看到——比如休闲的目的、惊险的节目、狂欢的风格。这样的文化引入中国并为中国人真正接受,势必有一个适应、融合的过程,如果缺乏这个过程,它作为一种新奇事物可能会产生阶段性的轰动效应,但却很难成为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具有持久意义的文化消费。[2]

客观地说,文化的适应融合是一件比较艰难、我们做得还比较差的工作,虽然有些项目的主题设置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民俗村、影视城;如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但大部分的变化都是“贴牌式生产”——或者叫“换汤不换药”,主题公园的形式与民族文化内容之间“皮”与“毛”的关系远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

二、《西游记》的文化价值与题材意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由于种种原因,真正能走向世界、担负起国家软实力和民族文化象征,介入全球文化交流的元素并不多,掰着手指算一算,大众化的文化元素不会超过20个,这与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实在不太相称。

就文学作品而言,在全球文化交流的视野中,《西游记》及其所承载的文化极具开发潜力。众所周知,在代表中国久远文明历史和深厚文化内蕴的古典文学作品中,诗词歌赋都有很严重的审美与语言障碍,让一个外国人真正读懂中国的诗词歌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唯有小说这种以情节为基础的通俗的形式可以交流。而小说中,首先走出国门,真正能在西方主流媒体中露面的,能在西方公共图书馆上架的,只有《西游记》——这点我们2006年曾委托《美国国家地理》高级记者纽曼作过详细调查。当时孙悟空成为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呼声很高,纽曼受派来中国采集有关《西游记》的资料。

《西游记》有唐代玄奘法师去印度求学的真实历史依据,其自身就是文化交流的产物,因此具有强烈的经典示范价值,在当前强调“一带一路”建设时尤其如此;在文学上故事相对独立且采用线性结构,简单而明晰,非常适宜通俗化传播;艺术风格具有中国式的诙谐幽默,想象力丰富,魔幻化艺术特点显著,不仅是真正的中国文化,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相当高的共通性。因此《西游记》问世以来所获得的社会认知度无可比拟,自古以来在中国就有“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美誉。在整个世界文学的范畴里,往高端文化精品方面比较,《西游记》可以与文艺复兴的代表作、西方极为推崇的《唐·吉诃德》同列;可以与诺贝尔获奖作品、南美的魔幻主义代表作《百年孤独》比肩。往大众娱乐方向比较,可以与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米老鼠唐老鸭媲美;可以与时下欧美著名的《哈利·波特》齐名。

文化认同是巨大的无形资产。因此,在考虑弘扬民族文化、主题公园主题题材本土化方面,历来都有有识之士呼吁把《西游记》作为主题公园的题材开发,如六小龄童章金莱先生等。但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以西游记文化为题材的开发其实已经很多,我们作过不完全的统计,近二三十年来全国大大小小的西游记宫、西游记城、西游龙宫、西游地府等已经超过400个,累积的投资非常惊人,但除极个别依赖母体或者自然山水经营尚可之外(如连云港花果山景区),绝大多数都已经被市场淘汰。问题只有一个:徒有其形而缺乏文化深度开掘,支离破碎而缺乏系统演绎。因此不能真正融入中国人的精神和娱乐生活。

简单的文化移植、浮躁的主题设置、与民族文化的隔阂,还有其传播的文化生活方式存在政治上的潜在问题——这是真正的大节——决定了相当多的主题乐园在国家的文化体系中不能得到真正的认同,地位不能得到有效提高。比如:它不能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象征,不能成为代表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更不能提高到爱国主义、民族自信教育的层面,这些都是影响阻碍主题公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主题公园的建设需要有一次以深度开掘民族文化和创造新范式为目标的变革。

新的尝试已经开始,2014年初,江苏省发改委征得国家发改委同意后批复同意淮安市的“西游记文化体验园”(简称“西游乐园”)立项,并报请江苏省人民政府省长会议通过列为江苏省2014年重大建设项目。在前述13部委2013年发布整顿规范意见的背景下,这个项目的上马显然有特殊的意义,承载着厚重的期待。

三、载体与内核:“寻梦”主题的萃选锁定与宣示方式

主题是“主题公园”的灵魂与生命线。主题有两个范畴内的诠释:1.题材主题——展示了什么?这是载体。2.文化主题——内涵是什么?这是内核。载体的问题我们留待以下讨论,选取正确的内核,以及形成两者之间的契合是决定项目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对《西游记》深度文化开发首先遇到的问题。

作为“西游乐园”文化创意的发端,我们首先认为:把《西游记》作为文学作品阅读,会产生很多不同的文化范畴内的主题解读,如“追求个性解放,向往光明前程”“惩恶扬善、除暴安良”“张扬正义”“永不言败”,等等,在阅读者个人选择的角度上,这些都有其合理性,但都不能完整地代表公众意见。同样,把《西游记》作为文学故事来阅读,也会出现对故事的不同喜好和对形象的不同评价。过去曾经出现的取材于西游的游乐项目,大多截取西游记故事中某些惊险、恐怖、刺激的片段,如天宫、龙宫、地府等,或者如盘丝洞等暗含情色的片段,这在主观上对《西游记》就是一种撕裂。面对曾经有过的问题,我们对《西游记》的利用和开发应该是整体而非截取的、节选的;创意策划应基于全社会的共识而非个人主观的感受;既契合时代的要求又有历史文化的底蕴。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意识到主题公园是集体项目,其主题应该是大众的,是基本的社会意识,应该是覆盖所选题材并与之契合的。

主题首先需要准确地提炼。我们需要借助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在历史的、文化的高度上认识西游记故事最基本的文化构成和意义。

《西游记》取经故事的原型是唐代高僧玄奘与他的印度之行。玄奘为了探究佛教教义的真谛,发愿去佛教的诞生地学习——俗称取经,其孤身一人出发,突破重重障碍,行程25 000余里,经历了世界上除海洋之外所有的恶劣环境,九死一生,17年后终于从印度学成归国。回归时受到了唐太宗和朝廷官员以及整个社会的狂热欢迎。在佛教传播的过程中,跨越冰川雪原、戈壁沙漠前来中国送经和去西域取经的均非空前绝后,但借助于并不信佛的唐太宗造成的特定契机,玄奘的西行迅速由个人的、宗教的事件演化为社会的、政治的事件,玄奘也成为远远超出宗教范畴的全民偶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无论梦想的层次是高是低,都会由于想象力、执行力和环境、条件的种种限制不能实现,这就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缺憾。以玄奘为主角的取经故事正是在这个视角上酝酿诞生,并历经九百年的演化、传播,最后由吴承恩定型。吴承恩虽然在某种意义上将唐僧取经的故事娱乐化,但他很清楚地认识到其基本意义所在,所以在他所塑造的形象体系中,艺术创造的重点有所转移,不同的形象性格代表了不同的审美诉求,但所有的故事都始终没有偏离取经的理想和信念,更从不同角度丰满了主题的影响力和表现力。

我们认为,玄奘事件最简洁准确的题材表述应该是“寻梦之旅”,其内核的表述可以归纳为八个字:“执着信念、追求梦想”。而这一点,正是时代最本真的需要,构成了《西游记》最基本的开发价值。

四、结构与故事:“取经”的明晰化与八十一难的凸显

到目前为止,我们发现游乐类型的主题公园基本上都采用漫散型或者分区组团的故事线结构:

如芜湖“方特欢乐世界”,由15个游乐节目组成,但15个节目的题材来自世界各地,相互之间没有关联;

如泰国“幻多奇游乐表演”,围绕泰国历史风情形成8幕歌舞,虽然以大象文化为串联,但8幕故事之间还是松散不够协调;

如著名的“迪士尼乐园”,大致分为5—6个区域,每个分区包含有一定的故事元素“美国小镇”“探险世界”“睡公主城堡”“亚洲森林”等,但各分区之间并无特定的故事线串联。

这在审美上是一种缺陷——是一种无奈的缺陷,因为没有一种题材可以有足够的空间容纳越来越多的游乐节目。而这种漫散的结构并不符合中国人期待“有始有终”和希望看到“大团圆结局”的审美心理。

而《西游记》恰恰先天是一个以“九九八十一难”为串联线索,有始有终、有目标有结果的故事结构,这正可以形成一个贯穿所有游乐节目的故事线索;取得真经的最后结果,正是中国人心理上非常重视的“大团圆”式的理想结局。吴承恩为“西天取经”设计“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结构,绝对是汇聚了中国文化精华的天才创造,具体说来他深得唐宋以来的小说、戏曲、曲艺等通俗文化的传播精髓。他让各种不同的故事在一条线索的贯穿下,很合理顺畅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的,有始有终有因有果,但又空间宽广的组团故事,忠诚地围绕主题服务。从传播学上看,《西游记》能够家喻户晓,与此不无关系。

“九九八十一难”包括大约40多个完整的故事,每个故事一般包含二至三难的情节。所有故事中具有较强动作性,可以利用塑型的大约有30个左右,这足可以构成“西游乐园”比较完整的取经故事结构链,而对这些故事的不同选择和对其细节(也就是每一难)利用的侧重不同,就构成将来更新的空间,也就是在“九九八十一难”这个概念的统筹下,可以比较方便地对若干故事和情节进行替换、改造、更新,形成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商业新模式:“攻关·积分”悬念模式的首次运用

商业意义上的成功运作,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项目追求的主要目标[3]、必然目标。全球主题公园有若干种运作模式可以借鉴,但是否获得商业上的成功最主要的是视其对自身情况的适应,也就是看本土化的程度和深度。仍以迪士尼为例,全球正在运营的有五座,基本模式大致相同,但商业状况并不一样。巴黎迪士尼目前处于难以维持即将关闭的境地,据说主要原因是因为欧洲人对于美国文化的不屑,而运营方没有拿出合适的应对方案;而东京迪士尼一开始也遇到了不同文化的认知问题,但在经过了本土化努力之后,盈利状况正日见好转[4]。

对于商业模式的本土化,《西游记》也恰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那就是它的“九九八十一难”故事串联结构。这种结构在理念上正与建立在现代科技基础上的动漫游戏中常常出现的“攻关·积分”运营模式相契合。“攻关·积分”的运营模式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悬念效应,为年轻人所熟悉喜欢,但在主题公园中尚未见到系统应用,其原因就在于目前的主题公园都缺少完整的故事结构和清晰的故事线,无法形成使用这种方式的框架,而《西游记》“九九八十一难”的完整闭合的故事结构形式,正适合“攻关·积分”方式的引入。具体说,就是可以在“西游乐园”的节目中,视与游客体验互动的状况,设置前后81个积分点,让每一个节目都表现为游客拼搏奋斗、勇敢闯关、步步为营、涉险过关的形式,最后借鉴动漫游戏积分的方式,以通关所得积分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

“攻关·积分”的模式还可以与游客的角色扮演相结合。《西游记》的形象体系家喻户晓,中国人从孩童起就有扮演西游记角色的传统,这个传统有文献可查的历史至少已经数百年。游客在园区内可以自认角色——如自认扮演或孙悟空、或猪八戒、或唐三藏等,并在游乐节目中参加相应的互动,取得相应的积分。这种设计非常符合现代主题公园流行的参与、互动、体验的潮流而又与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契合,应该会在运行中产生积极的效果。

“攻关·积分”的模式在技术上完全可以达成,它与微信、二维码等现代通信技术结合起来,将使积分时时刻刻成为游客关注的要点,成为衡量游客心理上已经建立的历经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的意愿,这对游客预期会产生重要的悬念和动力。在完成“攻关·积分”之后,项目还会设置取得“真经”的仪式(礼品),这对游客又是一种鼓励。这是主题乐园项目形式上的一大创造,也是《西游记》又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宝继刚.主题公园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2]何可可.上海迪斯尼乐园对城市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5.

[3]孙业利.娱乐之王迪斯尼乐园的海外投资经营策略[J].上海投资,2004(2):64-67.

[4]李雪丽.迪斯尼乐园海外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9):54-58.

责任编辑:孙义清

作者简介:蔡铁鹰(1954-),教授,淮安市人民政府文化顾问、“西游记文化体验园”项目文化总顾问,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化和《西游记》研究。

基金项目:2015年淮安市社科资助课题“‘西游记文化体验园’项目的文化定位、题材萃选与运营模式研究”(B-15-15)。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444(2016)02-0236-05

收稿日期:2015-12-05

猜你喜欢
主题乐园民族文化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主题乐园瞄上中国市场 巨大潜力再被证明
益智主题乐园
益智主题乐园
西游记
益智主题乐园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