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山区农田水利发展探讨

2016-03-16 02:57
环球市场 2016年4期
关键词:山区农业巴东县喀斯特

黄 骞

湖北省巴东县水利水产局

喀斯特山区农田水利发展探讨

黄 骞

湖北省巴东县水利水产局

本文通过对喀斯特山区农田水利建设现状的分析,结合巴东县喀斯特山地地貌的实际情况,探讨当前喀斯特山区农田水利建设现存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农田水利;定位;发展思路

一、前言

巴东县隶属于湖北西部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渝鄂交界的巫峡与西陵峡之间,自古有“楚西厄塞巴东为首”之说,“川鄂咽喉、鄂西门户”之称。为了发展山区农业,摆脱贫困现状,巴东县大力推进基本农田建设,发展山区农田水利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面结合巴东县基本农田水利建设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和探讨当前山区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和前景。

二、喀斯特山区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和定位

1.喀斯特山区特点

我国的喀斯特地形面积分布为世界之最,巴东县位于湖北省西部地区,“风吹石头滚下河,一场大雨现岩壳”正是巴东喀斯特山地的写照,“石多土少、雨多地漏、土薄易旱”的地质状况严重制约了喀斯特山区的农业发展。为解决以巴东县为代表的喀斯特地区石漠化严重,粮食作物产量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进行以生态恢复和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基本农田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2.喀斯特山区农田水利工程的定位

“水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喀斯特山区传统的农业用水只能靠雨水,而喀斯特山区雨水分布很不均匀,冬天雨水少而夏季雨水多,且小区域内气候变化差异较大,谷底下雨山头晴热,隔山天气不同等局部气候差异极为常见,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农业发展。喀斯特石漠化区域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发生,其中春旱尤为严重。因此开展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强化农田水利工程的布局和设计,充分结合喀斯特山区现有的特殊地势地貌优势,构建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为主的整治模式,最大限度地兼顾喀斯特山区农业生产用水和农村人畜饮用水是农田水利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喀斯特山区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喀斯特山区土地整治工程农田水利的布局和设计应充分结合其地形地貌实际,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利工程的蓄水、灌排水功能。经过对巴东县农田水利设施现状的调查,笔者认为喀斯特山区农田水利建设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喀斯特山区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及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工程布局不尽科学合理,布局没有充分考虑喀斯特地质实际。喀斯特区域的地表植被覆盖率较低,其地表保水蓄水能力差,雨水形成地表径流后在地表的流动时间和距离均较短,而修建多座低标准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不具备短时间蓄大量水的能力,易造成次生地质灾害。

二是规划设计没有很好地兼顾农业生产和人畜用水问题,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农业用水和人畜用水难问题已成为社会问题,而在规划设计中存在重农业用水轻农民生活用水的现象。

2.喀斯特山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水利设施过于简易,使用率低下 。当前许多山区农田工程设计标准过低,有的基本上没有配套水利设施,还在沿用开田初期的简易引水渠,由于山区梯田高低落差大,田块分散,许多农田都是靠山水自流灌溉,大多是靠天吃饭,简易引水渠仅雨水冲刷、土壤吸水膨胀便可将其毁坏。

二是资金投入缺口大,部分农民缺少大局意识 。虽然国家对山区农田水利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也提供了一系列政策和财政支持,但是山区农田水利建设的主题还在于地方政府,而当前由于发展的限制,山区地方政府的资金并不充裕。

3.喀斯特山区农田水利工程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水利设施疏于管理和维护 。水利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一直是让地方政府头疼的事情,沟渠、水塘等工程的维护需要大量的人力,老百姓愿意接受新修水利工程带来的益处,但是不愿意义务投入劳动力去修缮这些设施。

四、喀斯特山区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思路

虽然当前山区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已经取得的成效,巴东县通过多年实践,许多山区无水可用的现状已经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缓解。结合巴东县治水经验,笔者认为喀斯特山区农田水利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去努力。

1.加强规划,因地制宜搞好山区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山区农业

一是农田水利工程以“优化”理念布局。“优化”即为追求更高的效益,首先是社会效益。

二是喀斯特山区农田水利“优化”布局类型。喀斯特山区土地有着田坝少、梯田多、旱地多、水田少,且旱地多为分散的坡地等特点,这种特殊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喀斯特山区农田水利工程具有以蓄水和排水为核心,以小型水利工程为主的特征。喀斯特山区用水包括农业用水和农户人畜饮用水两部分,蓄水和排水工程相互衔接构成排蓄水体系。

2.细致实施,认真落实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奠定山区农业基础

一是增加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只有奠定了坚实的地基,社会主义经济的大厦才能盖得更高,农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农田水利建设是山区农业的基础。

二是调动基层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山区农田水利建设是一项需要巨大人力的工程,无论是建设、使用还是维护,都离不开当地民众的人力支持,所以如何调动当地民众的参与积极性,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这就要求农田水利建设的规划和建设必须要能够充分满足当地生产的需要,这样才能够让当地民众看到切实的利益,调动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3.强化监管,创新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模式,长效服务山区农业

一是培养基层水利管理技术人员。针对当前水利设施专项管理人员匮乏的现象,可以由政府组织科技力量进行培训,当地选派优秀青年进行学习,培养出一批真正属于地方自己的“水利设施守护者”,既解决了专业人员缺乏的困境,也使得当地民众能够亲身参与到水利工程的建设中来,使得民众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山区农田水利建设的详情。

二是联合管理水利设施。水利设施可以通过政府带头引导,吸引社会投资参与和鼓励民众积极响应的方法,实现联合管理。让水利设施成为有偿建设、有偿使用、有偿维护的项目,这样既吸引了社会资金进入水利建设项目,也筹集了水利设施维护的资金,至于在使用和维护过程中的资金缺口,可以通过政府专项补贴的办法来弥补,使得山区农田水利建设真正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五、结束语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作为农业发展的助推剂,山区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也必须跟上不断发展的农业产业,喀斯特山区农田水利工程应以最大限度地兼顾山区农业生产用水和人畜饮用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应以建小型蓄排水工程为主。但喀斯特山区农田水利在因地制宜方面还需加强,且宣传力度不够、农户参与程度不高。因此,喀斯特山区农田水利应提高规划设计要求,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民参与工程的积极性,提高设计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兼顾农业生产用水和农民人畜用水,实现工程布局最优化,最终实现效益最佳化。

[1]毛永强.山区农田水利建设存在问题与发展思路[J].农技服务,2012,29(4):493-494.

猜你喜欢
山区农业巴东县喀斯特
加快推进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别有洞天”的喀斯特王国
喀斯特
————水溶蚀岩石的奇观
浅论宋代四川山区农业开发
托起人民的“健康梦”——巴东县卫生计生工作“十二五”回眸
关于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考
汉源的山区农业现代化之路
产业链上党旗红——巴东县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扫描
山区贫困县促进市场主体发展的对策——以巴东县为例
对“十三五”现代农业规划的思考——以巴东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