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6-03-16 05:49
关键词:林下经济现状对策

罗 志 斌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南平 353000)



闽北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罗 志 斌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南平 353000)

摘要:通过对闽北地区林下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阐述林下经济的含义与特征,分析闽北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合理布局、科技服务、典型示范、扶持推动、形成合力等五个方面提出建议,为闽北林下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林下经济;现状;对策

闽北指隶属南平市的10个县市区。闽北地处山区,国土面积3 946.3万亩,森林覆盖率76.46%,林木资源相当丰富。现有林业用地面积3 250.7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3 004.8万亩,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非林地造林12.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62亿立方米,用材林1 436.1万亩,生态林833.8万亩,毛竹林585.8万亩。该地区盛产山茶油、金线莲、锥栗、厚朴、丹桂、红菇、百合等独具特色的森林产品。闽北是福建省唯一被环保部命名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资源丰富,雨水充足,气候适宜,具备发展林下经济的优越条件。本文拟对闽北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

1林下经济的含义与特征

林下经济是指以经济学、生态学、系统工程为理论基础,通过林地生态环境与系统,充分利用林下各种自然条件,在树冠下选择适合树林下生长的动植物和微生物进行合理种植、养殖、加工的生产与经营系统[1]。2007年2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辽宁抚顺考察林权制度改革时就指出“能够保护好生态环境,发展好林下经济很重要”[2],首次提出林下经济的概念。2009年6月,温家宝总理在与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代表会见时再次提出,林下产业的发展能够增加农民自身收入,能够使农民的购买力得到比较大的提高[3]。时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也多次在会议上强调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性。中央的肯定以及政策的制定,为拓宽林业经济领域,加快林下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带来了新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4—5]。

林下经济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林下经济是一种循环经济,既可使林地生物多样性得到增加,又可使生态系统得到稳定构建;二是林下经济是一种产业经济,它使林荫空间和林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三是林下经济是一种富民、高效经济,具有投资少、见效快、产值高等特点[6]。

2闽北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

2.1林业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2014年闽北林业总产值595.58亿元,同比增长18.85%,其中,一产88.93亿元,二产465.69亿元,三产40.9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27.19亿元,同比增长16.38%。林产品加工企业个数2 511个,其中,木加工企业1 179个,竹加工企业1 150个,笋加工企业98个,林化等加工企业84个。截至目前,闽北共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国家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中国驰名商标3个,省著名商标64个,省名牌产品47个,地理标志5个。闽北是我国木质活性炭产量最高(占全国的45%)、设备工艺最先进、物耗能耗最低、产品质量最好、品种最全的木质活性炭产业基地,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授予“中国木质活性炭产业基地”称号;青松化工是亚洲最大的松节油加工企业;庄禾竹业是全国最大的户外竹地板生产企业;王斌集团生产的木线条占全国产量的60%以上;政和竹具工艺城成为我国集聚度最高的竹制工艺品加工基地;建瓯明良和松溪亚达已成为我国主要的笋加工基地企业。

2.2林下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闽北各地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和动植物进行合理的林下种植和养殖,开展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的研究,林、农、牧立体开发,长、中、短有机结合、复合经营,取得了较好成效。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闽北林下经济发展总面积809.25万亩,总产值119.45亿元,其中,林下种植类经营面积214.2万亩,产值41.8亿元;林下养殖类65.64万亩,产值13.32亿元;林下采集加工类307.85万亩,产值23.24亿元;森林旅游类221.56万亩,产值41.09亿元。闽北十个县市已经全部列入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县,已建立林下经济示范基地87个,基地经营面积12.49万亩;市级示范基地35个,基地经营面积3.36万亩。2015年省财政投入发展资金1 980万元,各地示范基地正在持续建设之中,林下经济发展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2.3林下经济主要发展模式

目前,闽北林下经济发展仍属于起步阶段,主要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加工和森林旅游为主,属于综合性的初期发展阶段。一是林下种植。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林农、企业联合经营,实施“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发展复合种植业,主要包括在林下套种金线莲、铁皮石斛、三叶青等中药材的林药模式,在林缘、林荫及林下空地套种珍稀和绿化树种的林苗模式,种植百合、丹桂和珍贵树种为主的林花和有林地+竹荪、生态林+红菇的林菌等模式。目前,闽北延平区百合花种植面积4 000亩,蒲城县丹桂种植面积7万余亩。富有本地特色和发展潜力的还有邵武市金线莲、松溪县厚朴、政和县草珊瑚和建瓯市绿化苗木等林下种植。二是林下养殖。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立体养殖业,主要包括林下养鸡、养羊、养蜂、养鱼、养蛙以及特种养殖业等模式,闽北林下养殖初步形成特色规模,主要有建瓯市的土鸡、邵武市的黄羊、蒲城县的蜂蜜、武夷山市的蛇类养殖等。三是林下采集加工。充分利用林下产品的产品资源,大力开发林下产品的加工、流通和销售业,主要涉及笋竹、松脂、食用菌、中药材、油茶、锥栗、野菜等林下产品的采集加工及仓储运输和交易等。闽北林下产品加工在森林食品、新型炭质吸附材料、调味品、香料香精制造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拥有元力股份、武夷味精、青松股份、老知青集团、天富生物科技、永芳香料等一批骨干企业。四是森林景观利用。近年来,闽北林业主管部门积极利用森林资源和人文景观发展旅游产业,加强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申报和建设力度,加强森林人家标准化建设和评星工作,努力拓展森林旅游发展空间。目前,闽北已建成武夷山、延平区茫荡山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邵武将石、建瓯万亩林、松溪白马山、武夷山黄龙岩、顺昌七台山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7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其中4个国家森林公园),培育星级森林人家23家(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2家,三星级14家)。

2.4闽北林下经济主要扶持措施

2.4.1搞好产业规划

政府编制了《闽北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按照“一县一主题,一地一精品”的发展思路,分区域确定林下经济发展重点和目标,积极探索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林下经济发展品种、发展模式及发展规模。要求各县(市、区)根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森林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等,因地制宜,制定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合理确定本地发展的品种和方向,促进闽北林下经济的发展。同时,对具有发展前景的林下经济项目,在技术和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建立示范基地、示范点、示范片,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如邵武二都国有林场实施了以金线莲为主的名贵药材种植示范项目,面积300亩,获评“中国金线莲产业原生态十佳示范园区”。

2.4.2激发发展活力

围绕贯彻福建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闽北出台了《关于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林业规模经营的意见》,建立四大林业服务平台,发展新型林业经营主体,鼓励和支持林农、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林下经济龙头企业等做大做强,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提高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的组织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同时,加强地方特色林下经济产品的宣传和推广,不断提高产品知名度,激发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

2.4.3加大扶持力度

2014年,闽北林业主管部门连续下发了《关于扶持林下经济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下达2014年度林改配套计划任务的通知》,大力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林下经济,鼓励林业合作组织发挥典型示范和纽带作用,提高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的组织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据统计,2013—2014年,闽北共投入林下经济示范项目发展扶持资金2 876万元,其中,争取中央财政补贴资金376万元,省级财政扶持资金2 200万元,闽北林业主管部门专项下达扶持资金300万元。

2.4.4抓好科研推广

闽北各地积极主动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科技协作,加强适宜林下经济发展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研发,同时认真做好对林下经济工作的指导和服务,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务与技术培训。如邵武市林业局在金线莲种植项目上,先行组织技术人员攻克了金线莲培苗在林下种植生长的技术难题,为全面推广种植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目前栽培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3闽北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闽北林下经济发展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要把林下经济培育成一个新兴的产业,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3.1政府引导作用不强,群众意识不高

政府虽然极力倡导发展林下经济,但是国家、福建省、南平市林下经济专项补助下达的资金有限,扶持、服务力度不够强,管理机构人员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导致群众发展意识不强,林农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还不高,发展不充分,林下经济的总量不大,特色不明显。

3.2龙头企业少且小,合作组织发展慢

闽北地区龙头企业屈指可数,多为自发式,合作组织发展慢,从事林下经济的企业或大户自我发展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对基地农户的辐射带动力弱,服务功能不健全。缺少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没形成。由于规模较小,加上区域和品类都很分散,不利于兴办加工企业,难以形成市场,产销不畅。

3.3规模化程度低,产业链尚未形成

闽北林下经济尚处于萌芽阶段,资源、资本、技术、市场等生产要素有机整合不足,产业化水平不高,现有规模小,缺乏精深加工,集约化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生产标准化程度低使产品的质量无法保证,市场组织化程度低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难以提高。

3.4缺乏宏观指导,总体布局不明确

林下经济大多为农民自发行为,基地规模较小,而且零散地分布于闽北各县市,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全。

3.5科技支撑不足,研发能力较弱

专业人才缺乏,技术研发不足,林下经济成果较少,推广面积较小。专业院所的科研成果与林农生产脱节,没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难以达到产、销、研有机结合。

4闽北林下经济发展的对策

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战略思路,认真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提高林地综合效益,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林下经济发展,实现生态得保护、林农得实惠。

4.1合理布局

进一步落实《闽北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把发展林下经济摆在解决“三农”问题的突出位置,做到资源共享、产业互补、促进农村发展、林农致富;把发展林下经济与节能减排、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林业增长方式的转变相结合,进一步延长加工、流通、市场产业链,健全和完善产业发展。突出区域特色、主导产业,进一步提高组织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的能力和水平,力争达到栽培、采收、加工的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品种特色,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4.2科技服务

完善技术服务和技术推广体系,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充分利用农林科技网络和林区科技特派员制度,与乡村干部、林农、专业户交流互动,深入林间地头搞好服务,实地开展专题调研,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生产、传授技术。鼓励专业技术人员采取技术承包、销售承包等形式,进一步构建合作互利纽带,使林下经济发展与林业产业发展形成有机结合,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有机结合,与特色化、精品化和品牌化发展有机结合。加强对野生资源培育、驯化,加强科技普及和教育,加大科技创新,大力推广林下高效种植养殖新技术、新成果,做到产、学、研相结合。

4.3典型示范

一是在发挥好国有林场示范带动的同时,各县(市、区)建设一批不同类型、独具特色的林下种植、养殖、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示范点和示范基地;对规模大、效益好、管理规范的林下科技示范基地予以挂牌认定和资金扶持,转变林农对林地的经营观念,提高林区林农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二是突出区域特色,突出循环高效,突出主导产业,对林药、林菌、林苗、林菜和森林旅游等林下经济的发展项目予以重点资金扶持,进一步打造一批名牌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充分发挥种植养殖大户、林下经济合作组织以及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鼓励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联合经营模式;开展林下经济发展优秀合作模式的创建促进活动,在现有林下经济发展规模较大、基础条件好、技术成熟、产品优良的企业或专业户中,培育一批起示范带头作用的龙头企业和大户,努力营造企业带大户、大户带小户、千家万户共同发展的格局。

4.4扶持推动

各级财政要加大配套资金扶持力度,加快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开展县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创建。培育一批具有较大规模、较大潜力、较大辐射带动能力的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建设一批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打造一批名牌产品、注册商标。要扩大林农贷款覆盖面,并给予适当的利率优惠;将林下经济保险纳入林业保险试点统筹安排,降低林农发展林下经济风险。

4.5形成合力

林下经济发展涉及林业、农业、发改、科技、旅游、药监等众多部门,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强化服务,形成合力。要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整合技术、资金、资源、市场,通过科学规划、政府扶持、市场拉动、科技支撑、基地推进等系列措施,培育林下经济产品加工业和林下经济产品的专业市场。

参考文献:

[1]李金海,史亚军.林下经济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203—208.

[2]王焕良,王月华,谷振宾.做好林下经济发展这篇大文章——山东省林下经济发展调研报告[J].林业经济,2011,(1):21—23.

[3]李近.林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四大瓶颈亟待打破[J].中国林业产业,2010,(12):24—27.

[4]李维长.林下经济引领发展大戏发展林下经济大有可为[J].林业工作研究,2012,(1):7—9.

[5]李刚.农业政策与法规[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0:75—80.

[6]杜德鱼.陕西省林下经济发展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13,(4):136.

责任编辑:王洪军

doi:10.3969/j.issn.1674-6341.2016.03.004

收稿日期:2016-03-08

作者简介:罗志斌(1982—),男,福建南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服务管理等。

中图分类号:F32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341(2016)03-0006-03

猜你喜欢
林下经济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吉林省林地清收背景下林下经济推广的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