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建设之探讨

2016-03-16 13:18孟新红
武夷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技能型培养目标应用型

孟新红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福建泉州362000)

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建设之探讨

孟新红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福建泉州362000)

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在分析和探讨了应用型本科学校的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合理、科学课程体系,该体系主要由理论教学体系、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和思想素质教育体系三部分构成。

应用型本科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学生素质养成

我国著名高等教育学家潘懋元老先生曾经指出“社会需要科学家、理论家,但也需要大量工程技术人才,大量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如果应用型、职业型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必将影响经济社会发展。”[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现阶段国家建设重点已投向了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国家及地方经济建设进入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时期,由此带来了社会对人才层次需求的不断变化,各行各业迫切需要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本科专业人才。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对现有高校进行分类管理,把2000年以来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划分为应用型技术技能本科学校,主要培养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本科专门人才。然而,如何提高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是目前人们所期待的。教育部要求全国各高校在编制“十三五”规划时,要进一步转化办学理念,把工作重点转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特别是人才培养质量上来,确保学校稳步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又由于一个合理、科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应用型本科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障,所以分析和探讨合理、科学课程体系的构建对于应用型本科学校的建设,进一步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本科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 应用型本科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

为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不同层次的需求,教育部对新划分出来的应用型本科学校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这类学校必须以培养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协调发展,能解决企业一些实际问题,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为目标。

高等教育必须服从于国家建设、服务于社会发展,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务必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以适应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不同层次的需求。

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2012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制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表述是:“培养具备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在本专业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在信息通信、电子技术、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等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2]。由于此文件编制时教育部还没有明确划分出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这一类别,所以从上面对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看还是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有所区别。在新的《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没编制出来之前,多数属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还是沿用2012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制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关于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的表述,课程体系也基本没太多变化。教育部[2015]7号文件《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从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校的实验设备、师资队伍水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层次等条件来调整学校具体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并对相应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

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应用型本科学校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最重要的载体,因此我们就如何构建一个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做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2 应用型本科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

2.1构建一个合理、科学课程体系的意义

在我国,高职高专培养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与应用型本科学校培养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本科专业人才虽然都是以就业为主的专业教育,但是它们间有着本质的不同。应用型本科学校的主要区别在于重视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构建、较强动手能力培养、专业科学素质和职业操守的涵育,即应用型本科学校培养的学生具有必要的本科底蕴。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3]。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实践高等教育法的这一规定,务必构建一个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以实现对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本科专业人才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构建、较强动手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创业创新意识的涵育。

突出“应用”是应用型本科学校培养人才的核心,也是应用型本科学校的办学立足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突出实践、强化应用[4]。而且应用型本科学校的培养规格决定了为其服务的课程体系必须是以“实基础、强能力、能创新、高素质”为设计思路。所以应用型本科学校,应尽快建立起应用型和实践型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这对于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本科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合理、科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应用型本科学校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的实现,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个过程是以合理、科学课程体系为依托的实施过程。应用型本科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是构建合理、科学课程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对课程体系的构建起着规定性的作用。课程体系是培养人才和组织教学的重要依据,是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用[5]。合理、科学课程体系的构建,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因此应用型本科学校在构建合理、科学课程体系时,必须坚持这样一个指导思想:(1)课程体系建设必须体现学科建设的地方性和专业建设依托于产业聚群的区域性;(2)以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理论知识、技术能力、综合素质和谐发展的目标来组织,及时反映生产第一线各类岗位对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3)通过行业需求、岗位描述、能力描述,构建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一个合理、科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2.2.1理论教学体系

由于应用型本科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明确提出,所培养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本科专业人才要有较宽的知识面、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于是在构建理论教学体系时,必须坚持以技术活动为主线,开设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为培养电子信息技术相关行业领域的专门人才,我们将课程划分组合成几个课程模块,如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其中学科基础课程模块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微机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模块课程如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等我们把它放在前两年完成,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如数字信号处理、高频电路、通信原理、微波技术等放在三年级完成,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中每个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均有特定的应用领域或对象,具备核心技术特征,辅之对应的项目综合训练,使知识传授与技术能力培养并重。而且还增设一些与专业主干课程相衔接的、具有行业应用技术背景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构建提供相对系统的理论知识。我们依据泉州市电子信息技术产业聚群的优势,开设了信息处理和控制技术专业方向、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方向、微波技术专业方向。我们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所开设的专业理论课占到理论课总教学时数的55.6%,从而保证了所培养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本科专业人才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发展后劲。

2.2.2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围绕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强调的是运用理论而不是验证理论和发现新知,围绕现实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在技术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构建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时,坚持实验、实践教学服务、服从于应用型本科学校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由于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以掌握技术知识、开展实践活动,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为主的,所以根据我校的实验设备情况,整合各个实验室,增加了一些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如单片机系统控制设计、信息采集与检测系统综合设计、GPS导航系统综合设计等。并注意实验教学对学生在校期间各个阶段不同能力的培养,逐步形成通过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力,通过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实验、实践教学时数占到总教学时数的44.1%,为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提供了时间保障。

学生学完成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后便可以在大四这一年根据自己所学基础理论和兴趣爱好下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拜师学艺。泉州的信息技术产业非常发达,产业聚群的优势完全能满足学生的实训需要。如泉州市是国内微波通信设备功能模块和直放站的最大生产基地之一,占有国内市场半壁江山,其研发和制造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形成了“微波介质新材料新型元器件—功能模块—通信整机—网络覆盖系统优化应用”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泉州是对讲机的传统生产基地,40多年来已形成了数百家整机厂及配套厂的产业集群。年产对讲机八百多万台,总产值近百亿元,特别是有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约占全国市场的60%、占全国出口份额的80%,在国内对讲机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本科专业人才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与冠捷显示科技(厦门)有限公司、福建科立讯电子有限公司、雷克微波通信有限公司、三安光电有限公司、福建晶安光电有限公司、泉州半导体器件厂等规模企业签定了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拜师学艺的长期合作协议。并借助于本校三个中央财政支持的《电工电子及其自动化实训基地》《通信技术实训基地》《光电子实训基地》和泉州微波通信产业集群(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平台对学生进行方向性的行业技能培训,从而为学生的实践、实训和就业开设了一个学习、训练和就业的服务平台。

2.2.3思想素质教育体系

思想素质教育是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创业、创新精神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涵育作用,所以思想素质教育体系是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本科专业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于是将思想素质教育体系归于合理、科学课程体系建设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是无可厚非的。

素质拓展包括社会综合能力训练和专业外延训练,这类训练是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这类训练可进一步推动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与课内教学的有机结合。比如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和各项技术、技能竞赛,在参赛选手的选拔过程中进一步推动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普及,使学生们在科技活动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动手能力、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四学年的学习中有8个学分为科技创新学分,为激励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由以上所述三大教学体系构建的合理、科学课程体系,是应用型本科学校培养“实基础、强能力、能创新、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重要保障。

基于以上对应用型本科学校构建合理、科学课程体系的认识和理解,在编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时,我们坚持严格遵循“实基础、强能力、能创新、高素质”的基本思路。在基础理论教学方面除了开设技术核心知识领域的课程外还开设了CAD、EDA、Matlab语言和单片机接口技术等实用课程;在专业方向上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情况选定1~3个专业方向。如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根据泉州市电子信息技术产业聚群的优势开设了信息处理及自动控制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微波技术三个专业方向;在实训实践方面除了完成工科基本训练、课程实验及设计、综合实验、专业认知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还开设了金工实习和电工工艺实习。总的实训实践时间达到37周,课内外实验、实践教学时间占教学活动总时间的44.1%,凸显了应用型本科学校对技术应用教育的重视。而且课内选修学时占课内总学时的28.3%;同时还开设了创新实验室对学生开放,为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灵活选课搭建了一个自我成才的良好平台。

3 结语

由以上分析可见,理论教学体系为所培养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本科专业人才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提供了重要保障;实验及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一个良好平台;思想素质教育体系能有效地熏陶和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因此一个合理、科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应用型本科学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重要保障,保障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技术实践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保障培养出来的学生能让企业觉得好用耐用,能适应应用技术的快速变化和创新。

[1]李小梅,王伟.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学教育应有新突破[J].江西教育科研,2007(10):104-1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84.

[3]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Z]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4]焦玉奎.对新建本科院校建设应用型大学的思考:以大庆师范学院为例[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4(5):140-142.

[5]秦悦悦.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D].重庆:重庆大学,2009.

(责任编辑:叶丽娜)

Discussion on Course System Construction for Applied Undergraduate

MENG Xinhong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Quanzhou Information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Quanzhou,Fujian 362000)

This paper to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pecialty as an example,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training requirements applied undergraduate schools on building a rational,scientific curriculum system which ismainly composed of theoretical teaching system,experimental and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system of three parts。

applied undergraduate school;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students'quality to develop.

G642.0

A

1674-2109(2016)06-0097-04

2015-11-03

福建省教育厅科研项目(JA15595)。

孟新红(1982-),女,汉族,讲师,主要从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及科研。

猜你喜欢
技能型培养目标应用型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框架下《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应用技能型规划教材
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