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6-03-16 15:17高家骥崔菁菁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人居艺术作品艺术设计

高家骥,阎 岩,崔菁菁

(1.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辽宁大连116300;2.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辽宁大连116029;3.大连艺术学院,辽宁大连130024)

我国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家骥1,2,阎 岩2,崔菁菁3

(1.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辽宁大连116300;2.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辽宁大连116029;3.大连艺术学院,辽宁大连130024)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共艺术已成为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体现,作为一种服务于大众的艺术正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当中,变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公共艺术促进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是公共艺术赖以生存的地方,二者紧密相关不可分割。本文将对我国当今的公共艺术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分析和论述,将目前城市和公共艺术两者之间的关系、公共艺术作品目前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公共艺术;现状;历史;文化

1 城市公共艺术的概念和分类

公共艺术(Public Art)一词,在上世纪90年代由西方发达国家传入中国。它主要存在于公共空间中,并服务于大众。公共艺术是使人们在公共合作和广泛参与的活动过程中,通过公共艺术的方式使社会与市民之间在各领域产生积极的互动效应,开拓以艺术方式为媒介的公共舆论空间,传播多样的文化艺术精神,由此提高人们生活的精神状态,更好地展示城市生活及城市文化。公共艺术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知名度、营造宜人的居住环境,更能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1]。

公共艺术的涉及范围从形式上包括摄影、园艺、雕塑、壁画、广告影像、表演、装饰、音乐等多种表现形式;从功能上可分为纪念性的公共艺术、装饰型的公共艺术、休闲型的公共艺术、实用型的公共艺术、游戏型的公共艺术以及庆典型的公共艺术[2];从空间布局分为立体和平面、室内和室外。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对于城市文化的促进和提高作用巨大,并且城市公共艺术又是当代人文精神的体现和发展。

2 我国公共艺术存在的现状

2.1 我国城市整体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化进度的逐年加快,在建设美丽宜居城市的同时,公众将精力投入到对衣食住行四大要素的科学配置中来,政府部门将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用于公共设施、街道设施和绿化等能够提升城市的整体文化层次的方向上,这使得许多城市的整体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开放的公园和广场多了,现代都市的气息得到张显[3]。但部分城市外部空间与场所环境的整体建设水平不高,盲目建设缺乏规划性,不能充分发挥公共艺术设计在城市环境建设上的作用,对其缺乏有效的认识,造成了城市建设松散风格模糊,功能区分混乱的现象。对于自然、文化产生建设性破坏,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被抹杀或遗忘缺失,国际化建筑风格成为趋势。由于城市建设中不重视文化内涵,许多城市建设进入到死循环中。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不同城市在建设中应充分发挥公共艺术的作用,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从中寻求长期发展[4]。

2.2 我国城市建设中公共艺术作品的现状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基于不断进步的物质文明,更加促进了精神文明的建设,各地不断兴建文化广场。建成的实例中好坏良莠不齐。一方面所在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与公共艺术作品的建设水平不相符。出于政绩需要,个别地区不顾实际情况,强行建设一些不符合当地实际的公共艺术项目,既不符合艺术发展规律,同时导致了社会资源的浪费,造成了城市公共艺术建设和城市环境无法匹配的状态[5]。另外,目前城市环境中缺少具有前瞻性和代表性的公共艺术作品。据相关部门的统计,上海市大大小小雕塑共一千余座,却没有一个能够作为上海标志性的作品,上海作为国际时尚大都市也没有一件前卫性作品。

我国某些公共艺术品,形式粗陋、工艺粗俗、体量突兀,追求速度忽视质量和艺术效果,从而缺乏了对于构建城市审美观和对公共艺术的发展态势的考量,对目前的城市审美观和城市精神产生了不良的影响[6]。

2.3 当前城市公共艺术人才积蓄和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高校中开设“公共艺术”专业的比例较多,作为公共艺术人才培养方面是件益事,但在人才培养和实际教学方面还存在着较多问题和困难。公共艺术设计专业要求从业者具备一种综合修养,在不断扩充知识面的同时,对环境艺术中的专业内容要全部掌握,这是一个新兴专业,对于设计家和高校教师都需要通过借鉴国外成功教学经验和自身的不断摸索来提升公共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人才标准和质量[7]。

3 对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城市公共艺术有其特殊的社会性和公共性,这是同其他艺术形式最本质的区别,为追求公共艺术更好的发展,将社会发展与公共艺术两者相互平衡,建议从社会、公众和设计师三方着手开展工作。

3.1 社会

公共艺术首先具有明确的社会属性,公共艺术健康有序发展的保障是建立完善的公共艺术制度。在国外很多国家的公共艺术已具备较为完善的法律规定,而目前我国尚未出台有关于公共艺术的法律规定。比如美国,政府引导专门成立了国家层面的艺术委员会、基金会和基金,专业部门来推进包含公共艺术中的视觉艺术及相关艺术类型的发展规划[8]。推动我国建立艺术管理制度与机制,制定公共艺术审批办法,既有利于公共艺术设计优秀作品的不断涌现,又是促进公共艺术作品不断完善和提高的重要保证,最大限度地避免不符合城市实际情况的公共艺术作品的产生。

3.2 公众

公共艺术设计首先具有公众属性,要求公众的参与性,是以公众的行为和意识来维系的,公共艺术的氛围是由公共艺术设计来营造的,将公共的公德心、公益心和参与感进行内化并形成良好的行为轨迹,最终将社会与艺术形成互动良性效应[9]。

3.3 设计师

3.3.1 挖掘地域历史文化,紧跟国际行业趋势

在历史沉淀的过程中,人们在同自然环境的不断磨合中逐渐积累经验,经历了长期的社会活动而产生的特有文化。具有不同文明背景的城市都应具有与之相匹配的公共艺术作品。梁思成先生因为拆除北京旧城墙而悲愤,现今证明拆除的城墙如同被破坏的老北京的文化一样已无法复原,被裹挟上商业气息的古文化建设仍被破坏着,如经过旅游包装后的武当山古建筑群、凤凰古城、山西应县木塔等。公共艺术的设计师要以史为鉴,尤其是对与历史文化相关的设计,既要尊重原有风貌习俗,又要在对艺术遗产保护的前提下进行。

人们的各种心理情感反应是通过公共艺术作品的内在来激发的,优秀的作品具有专有的精神内涵和象征性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出特有的文化符号和映射城市生活状态的特征、文脉传承和历史延伸,将人们的城市环境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尤其是获得感得到了极大满足。公共艺术是历史发展和自然变化的动态过程,设计师应将地域特点与城市文化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寻找创新点,既要遵循社会生活的真情实感,又要注重历史文化传承,以全球化为目标,提高与当前世界进行沟通对话的意识,设计出符合城市需求和国际化的公共艺术品[10]。

3.3.2 符合城市人居环境要求,展现时代精神

公共艺术的落脚点是人民群众,以弘扬传统伦理道德和社会主旋律等正能量为主要内容的同时,更以关注百姓普通的城市生活为己任[11]。以创建良好的城市人居环境,打造宜居城市为出发点,以人居环境的四个要素来发展城市公共艺术。从事公共艺术的设计师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崇高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创造中更多的关注城市人居环境,打造更多具有时代性、民族性、世界性的公共艺术作品。

3.3.3 挖掘体现地域特点和历史文化的公共艺术

首先,社会环境和公共艺术是密不可分的,既能美化社会环境,又能体现城市文化。盛放公共艺术的容器是城市,城市公共艺术创作产生的基石是城市的外部环境,所有公共艺术作品的设计都应尊重其实际的环境,社会环境因素和场所特点都是产生公共艺术作品的源泉,是其自身价值的体现[12]。所以要将公共艺术作品的题材、比例、色彩等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得当,进一步将公共艺术的自身和社会价值实现。

其次,公共艺术的重要特性是地域性,同时也是它的特征,是要在设计中考量并注重的因素。不同的地域之间的文化背景差异是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以及地理环境的差异等自然因素直接导致的。能够作为城市的象征就是由于公共艺术与地域性的完美契合[13]。同时要兼顾历史性、文化性的挖掘和利用,这样才会使得公共艺术作品植根于城市文化中。

当代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与繁荣,不仅是一个国家、民族和城市乃至一个社区的进步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市民人格素养和城市文化的体现及形象化的标志[14]。为了推动设计的服务功能,设计为大众服务,做出符合大众真正需求的设计,也为了推动我国公共艺术的健康良性发展,真实的为提升人居环境服务,无论是设计师还是民众,都应积极探索公共艺术的内涵和外延,共同关注城市公共艺术的进步和发展,让设计更好地服务大众,服务城市,共同为创造“美丽中国”而努力,特别是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提升,将其塑造成为以城市地域、历史和文化融合的文化体。

[1]高家骥,阎岩,崔菁菁.以公共艺术为依托的城市文化建设研究—以沈阳市老工业基地主题公共艺术建设改造为例.青年与社会,2015,7(2):201-202.

[2]Jiaji Gao,Yingjia Zhang,and Xueming Li,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Pseudo-Settlements-Taking Dalian as An Example,Int.J.Environ.Res.Public Health 2016,13(1):145.

[3]李雪铭,晋培育.中国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特征与时空差异分析[J].地理科学,2012,31(05):521-529.

[4]谌丽,张文忠,李业锦.大连居民的城市宜居性评价[J].地理学报,2008,63(10):1022-1032.

[5]刘云刚,周雯婷,谭宇文.日本专业主妇视角下的广州城市宜居性评价[J].地理科学,2010,29(01):39-44.

[6]吴箐,程金屏,钟式玉,等.基于不同主体的城镇人居环境要素需求特征—以广州市新塘镇为例[J].地理研究,2013,32(2):307-316.

[7]李雪铭,刘巍巍.城市居住小区环境归属感评价—以大连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6,25(5):785-791.

[8]张文忠,谌丽,杨翌朝.人居环境演变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3,32(05):710-721.

[9]高家骥,阎岩,宋铁成.辽宁老工业基地公共艺术项目建设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青年时代,2015,10(1):81-82.

[10]姜斌,李雪铭.世界城市化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07,16(1):40-45.

[11]苑晓杰,张静.从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2):9-13.

[12]高家骥,阎岩,崔菁菁.城市主题公共艺术建设的层次性研究[J].艺术品鉴,2015,37(1):63,108.

[13]姜斌,李雪铭.快速城市化下城市文化空间分异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7,26(5):111-117.

[14]高家骥,朱健亮,张峰.城市人居环境健康评价初探—以大连市为例[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5,27(3):33-40.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f Public art design in Chinese cities

GAO Jia-ji et al
(1.Applied Technology College of Dalian Ocean Univercity, Liaoning Dalian 116300,China; 2.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Liaoning Dalian 116029,China)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public art plays a significate role in the urban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ies and regions.It is incorporating into our lives gradually and becoming indispensable part in life as a kind of general public art.It exists a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public art and cities,not only because public art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but also cities are the place where the public art is living as well.In this paper,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of public art will b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in detail. Meanwhile,it not only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ties and public art and some existing problems of public art works, but proposes some relative strategic recommendations.

Public art;Current situation;History;Culture

TU986

A

高家骥(1981-),男,内蒙古呼伦贝尔人,辽宁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大连海洋大学讲师,主要从事城市人居环境研究与城市公共艺术研究。

(2016-11-09收稿刘晓佳编辑)

1003-7853(2016)06-0064-03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w201604);辽宁省社科联经济发展课题项目(2017lslktqn-041);大连市职业技术科学研究院一般课题(DZKY2016B16);大连海洋大学社科联研究项目(2016xsklyb-30)共同资助

猜你喜欢
人居艺术作品艺术设计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星.云.海》
《花月夜》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