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汪氏渊源录》版本及流传考

2016-03-16 18:04吴兆龙
皖西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汪氏国图渊源

吴兆龙

(安徽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元代《汪氏渊源录》版本及流传考

吴兆龙

(安徽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元代汪松寿编撰的《汪氏渊源录》为雕版刻印,版本精良,版片为后世保存;明正德时版片十缺四五,汪以昭参照旧本家谱进行增修补刻;明后期时,汪维立用这些版片重新印刷,增补三项内容而编成《汪氏渊源录》第三种版本。

元代;《汪氏渊源录》;版本;雕版

当今存世谱牒以明清为多,宋元谱牒数量极少,据赵华富先生考证,宋元时期徽州撰修的谱牒很多,但留存至今的只有十四部,其中宋元各七部[1](P217),这些谱牒因年代久远而弥足珍贵,《汪氏渊源录》是其中的一部。笔者对元代汪松寿编撰的此《汪氏渊源录》版本及流传很感兴趣,并对其进行了长期的研究。

一、研究现状

专文研究《汪氏渊源录》的文章还没有,鲍国强先生曾于2013年古籍普查中,发表了《古籍普查所见四部早期稀见家谱考略》[2]一文,指出国图(中国国家图书馆)实藏《汪氏渊源录》两部,索书号分别是:A01295和14520,较详细介绍了号01295谱的内容,号14520谱除缺汪以昭《重修汪氏渊源录跋》及手书内容外,其余皆同。

笔者通过鲍先生所列各家谱书目,总结《汪氏渊源录》现存世六部:国图两部,索书号分别是A01295和14520,安徽图(安徽省图书馆)一部,浙江图(浙江省图书馆)一部,哥大(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一部,犹他州(犹他州家谱馆)一部。鲍先生只对国图两版本作了介绍,笔者在鲍先生所作内容介绍的基础上,拟对所有《汪氏渊源录》版本进行比对研究考辩。

二、汪松寿原版

版本藏地:浙江省图书馆(索书号:善1510)

编修者:汪松寿

编修时间:元泰定乙丑(1325)(见《叙谱》)

成书时间:元泰定三年(1326)(此时间为谱首芗林老人作序时间,此版谱首序因年代久远缺,此处由后来版本认定补充)

版心刻字:正心汪氏录

版本情况:元代刻本,雕版

具体内容:《廉希贞谱首序》,目录:第一卷,《读汪氏渊源录次序》《叙谱》《原姓》《谱论》《周鲁叙系》《汪字说》《汪芒辩》《平阳辩》《颍川辩》《平阳后辩》;第二卷,《论竹溪新谱书》《晋汪旭上旧谱表》《旧谱叙祖墓》《旧谱叙支派》《旧谱唐族望勅》;第三卷,《五十二代旧谱》;第四卷,《续谱》《代表》;第五卷,《支始图》《详亲录》;第六卷,《垂名记》;第七卷,《风云记》;第八卷,《辞源集》;第九卷,《辞源集》;第十卷,《谱录古今地理图》《古鲁国颍川图》《唐越国公告》《唐白渠府统军告》《后序》,附《字音》。

版本页数:279页。实有276页,缺封面一页、谱首芗林老人序一页和目录一页。

刻工所刻页数(版心刻字下方分别留字“海”“实”“用”“向”,应为刻工名):海,112页(包括目录所缺一页);实,64页;用,27页;向,74页;封面和谱首芗林老人之序,不知刻工为谁。

版本辨:浙江图书馆《汪氏渊源录》词条:四库分类号:史-传记-宗谱,明正德十三年(1518)重修;索书号:善1510。而笔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认为此本为元代汪松寿的原刻本。原因如下:

1、此版内容,版心刻字皆为“正心汪氏录”。

2、此版没有一处鱼尾纹,其余各版皆有多处。没有鱼尾纹,说明为原版雕刻后即印刷,而雕版经过风化磨损后,极易形成鱼尾纹。

3、此版只有“信字号代表”的第二页不清楚,其余皆清晰易认。此版内容几乎全部清晰,当然不包括因年代久远而造成谱开头、结尾处的烂洞(下文介绍的汪以昭增补版有多处鱼尾纹,造成部分页数中部分内容难以辨认;汪维立增补版不但有多处鱼尾纹,还有多页部分甚至整页内容都模糊不清)。

4、此版纸张色调整齐划一,微黑微黄,和后人另附的纸张明显不同。后人另附纸张包括两处:一处“重修汪氏渊源录(序)”(谱首版心刻字),此明显为后人手抄汪以昭增补版之《重修汪氏渊源录跋》(谱末版心刻字),此跋为汪以昭书,书法精湛,位于谱末;而这里却把此内容用笔手抄于谱内容之前(当作序),且书法和汪以昭书法相差甚远,内容有两处空白(缺字)处(疑抄写时不认识字而留空白),纸张明显比原刻本为新;另一处为《字音》,《字音》在汪松寿原刻本最末处,原应有五页,此版遗失其中的两页;此版末后人附纸张,根据汪以昭增补版把五页内容重抄一遍,此纸张比“重修汪氏渊源录(序)”所用纸张更迟更新些。

5、没有“支表续集”。这是断定此版为汪松寿原刻本之最主要原因。(下文)后来两版的《重修汪氏渊源录跋》中,汪以昭明言:“旧版十缺四五,恐致漫灭,良用为惧,因得旧本查对,谨将所缺若干篇并续支代,如式缮写。”由此可知,汪以昭是把旧版所缺之内容补充完整,另并续“支表续集”于谱中。后来各版本中,都有“支表续集”,而唯有此浙图版没有,所以浙图此版为元代刻本无疑!

小结:汪松寿此元代刻本,为元代雕版刻印,雕刻精良,楷书字体,笔法流畅,中规中矩,整齐划一,简单易认。当属元代雕版刻印之上品。

三、汪以昭增补版

版本藏地: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馆(哥大扫描本)[3];国图索书号14520版

命名说明:此版因有汪以昭题跋(即《重修汪氏渊源录跋》)并有其增修补刻内容而命名。

题跋人:汪以昭

题跋时间:明正德戊寅八月中秋日(1513)

版本情况:雕版

盖章情况:卷之一《叙谱》旁有八枚印章;卷之二《论竹溪新谱书》旁有一枚印章;卷之三《汪氏五十二代旧谱》旁有四枚印章,印章内容分别为汪怡□(纹)章,汪懋□()章,其余不知;卷之五中《详亲录》旁三枚印章,其一为汪懋煵章,其余不知;卷之十印章一枚;谱末“歙西仇以才刊”旁有印章一枚。

刻工名及所增刻、补刻页数:仇以才,增刻8页《礼字号续代表》(版心刻字“支表续集”);补刻旧版所缺页数(汪以昭跋中明言,“旧版十缺四五”[4],此所缺内容,皆由歙西的仇以才参照旧谱所补)。

鱼尾纹处数:7处。

情况说明:谱中并没有标示出汪以昭本人世系,令人费解。

增修内容:

1、卷之四《信字号代表》后增补《礼字号续代表》:此部分版心刻字为“支表续集”,以区别于版心“正心汪氏录”。汪松寿为礼字号后裔,汪以昭应该也为礼字号后裔,所以他才只续了《礼字号代表》。

2、卷之六末增补汪回、汪杲条(手写):汪回,字学颜,……;汪杲,字廷辉,……。

3、卷之八末增补汪舜民诗一首(手写):明初汪舜民谒孔子圣林一首:杏坛北去无多路,……。

4、卷九末增补汪松寿诗一首(手写):按《休宁县志》补遗正心公诗一首:……。

5、谱末《重修汪氏渊源录跋》(版心刻字):右《渊源录》乃吾祖正心公所编集者,……时正德戊寅八月中秋日裔孙石田汪以昭拜书,歙西仇以才刊。

小结:此版内容是由汪松寿原版内容加上汪以昭增补的《礼字号续代表》(版心刻字“支表续集”)共同构成。由于“旧版十缺四五”,所以汪以昭延请歙西仇村(后改为黄村)仇以才进行雕刻,并把旧版所缺内容,由仇以才参照旧谱一一补刻。补刻之内容清晰可见,但所剩旧版之版片(由于磨损、风化等原因),印刷后有七处鱼尾纹及多处斑驳处,给后人研读带来不便。当然,此种把旧版片保存下来,以后有机会再印的情况在徽州实属罕见,因为徽州家谱修好后,往往为了防止盗印冒宗,谱牒印刷完毕后就毁版[5](P47)。

此版有多部家谱流传,有些甚至流传至海外,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藏本即是证明(犹他州家谱馆藏实为此哥大本的扫描本,封面上盖有哥伦比亚大学中文图书馆印章)。此藏本有多枚印章,可见其收藏见证人之多,辗转次数之多。辗转过程之中,后有人又陆续增补了汪回、汪杲两词条和汪舜民、汪松寿各一首诗。为方便我们把这汪以昭后陆续增补手写的内容全部看做是汪以昭增补版内容(国图索书号14520版,实与哥大版相同,区别在于没有后人陆续增补手写的汪回、汪杲词条和汪舜民、汪松寿诗及那些印章)。

四、汪维立增补版

版本藏地:国图(索书号A01295);安徽省图书馆(索书号2:3625,笔者所见为安徽省图书馆的缩微胶卷,实与国图索书号A01295版内容完全相同,故本文所涉皆以国图此版为蓝本)。

命名说明:此版因汪维立在汪以昭增补版本上增修,故命名。

版本成书时间:1600年左右(推测过程见下文)

盖章情况:国图藏本谱首(芗林老人)序言上方有印章一枚,谱末“歙县仇以才刊”旁有印章一枚,印章内容皆为“国立北平图书馆收藏”。

情况说明:汪维立增修版,是在汪以昭增修版基础之上增修的(见下文)。其内容有多处鱼尾纹及多处大的斑驳块,更有多处内容甚至整页都模糊不清而无法阅读,而这些是汪松寿原版及汪以昭增补版都不曾有的情况,如卷之一《谱论》《汪芒辩》《平阳辩》;卷之二《旧谱晋汪旭上谱表》之注释等部分页数内容都几乎无法阅读。

增补页数:21页。

增修内容:

1、《(七十六代)希紽公支下四大房代表》(手写):位于卷之四汪以昭《礼字号续代表》后,其中汪维立本人世系为:72代汪松寿——73代汪廓——74代汪篪——75代汪永年——76代汪希紽——77代汪广新——78代汪岩山——79代汪安——80代汪镐——81代汪大新——82代汪宝忠——83代汪元俨——84代汪维立……(此处共增补16页)。

2、《汪维立本支详亲录》(手写):位于卷之五《详亲录》后(实际上没介绍汪维立本人,只介绍汪松寿至汪篪三代人。此处共增补2页)。

3、《七十六代尚忠希纯公支》(手写):位于《汪维立本支详亲录》后(从七十七代续至八十七代。此处共增补3页)。

版本成书时间推测理由:汪维立本人世系向下记录到86代,而汪维立亲兄弟汪维成的世系向下记录到89代汪啟沫。汪维立亲见其兄弟汪维成的第六代人,可见当时明朝人代与代之间间隔的年数少。由《汪维立本支详亲录》可知,汪松寿生于宋咸淳辛未正月十四日(1271),至汪维立若依每代20年一代人的话,十二代是240年,则汪维立应生于1510年左右,因其能见证其兄弟第六世人,此处若粗略依15年一代人算,其本人也应在90岁左右,故汪维立增修版版本成书时间大致应为1600年左右(综合考虑,不可能到清初)。

小结:汪维立增补版是在汪以昭增补版基础之上增补了三项内容而构成。此增补之三项内容皆为手写,但书法精美,丝毫不逊于原版雕刻。汪维立增补没注明年代,但通过其世系代数,笔者大致估算其版本成书时间应为1600年左右,至迟也不会到清初。

五、结语

总之,元代汪松寿于泰定乙丑年(1325)编撰的《汪氏渊源录》,目前存世的有三种版本,分别是元代汪松寿原刻本、明正德时汪以昭增补本和明后期汪维立增补本。此三版皆为雕版刻印,版本精良,且有明显传承顺序关系。汪松寿原刻版片被后世保存,不过到明正德十三年时,版片十缺四五(时间间隔大致有200年),汪以昭按旧本家谱补刻,并续上自己的支代[4];大致又经过80年,这些新旧版片为汪维立所藏,其又进行了整理印刷,并续上自己手写的世系等内容,最终流传形成《汪氏渊源录》的第三种版本。由于这些版片年代久远、风化磨损等原因,相比较汪以昭增补版,汪维立增补版鱼尾纹处更多、斑驳处更多,有时甚至整页都模糊看不清楚。当然,这些也恰恰反映了《汪氏渊源录》版片保存之久、版本流传之广。

[1]赵华富.徽州宗族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

[2]鲍国强.古籍普查所见四部早期稀见家谱考略[J].文津学志,2013(6):132-146.

[3]美国犹他州家谱馆.《汪氏渊源录》犹他州谱实为哥大谱扫描本[EB/OL].https://familysearch.org/ark:/61903/3:1:9392-S8PB-R?i=5&wc=3XJR-923%3A1022522701%2C1021934502%2C1021937102%2C1021958801%2C1023 506601%3Fcc%3D1787988&cc=1787988,2016-09-22.[4]汪以昭.汪氏渊源录·重修汪氏渊源录跋(由版心刻字而命名)[Z].国图索书号:A01295.

[5]徐学林.徽州刻书[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Research into the Version and Spreading of Wang-Shi-Yuan-Yuan-Lu in Yuan Dynasty

WU Zhaolong

(History and Sociology College,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0, China)

Wang Songshou had compiledWang-Shi-Yuan-Yuan-Lu, which was printed by woodblock, and this version was very delicate. In Zhengde period of Ming Dynasty, this version was broken into a half. Then Wang Yizhao revised it according to old genealogy.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Wang Weili addled three parts into it and printed it once again and the third version was accomplished.

Yuan Dynasty;Wang-Shi-Yuan-Yuan-Lu; version; woodblock

2016-10-1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千年徽州家谱与社会变迁研究”(11&ZD094)的阶段性成果。

吴兆龙(1978-),男,安徽霍邱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徽学。

G256.22

A

1009-9735(2016)06-0131-03

猜你喜欢
汪氏国图渊源
西夏“城主”及其渊源考
110岁国图正青春
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
《那风·那雪·那年除夕》(国画)
STAR FLOWER WATER 百年“明星”两岸渊源 1929年产量超过1000万瓶
元代珍稀家谱《汪氏渊源录》简论
汪氏蜂蜜产品包装设计
理学、商业与宗族——祁门韩楚二溪汪氏研究
元代巩昌汪氏家族研究综述
谁是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