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大陆桥运输的“中欧班列”升级之路

2016-03-16 19:04林备战
港口经济 2016年5期
关键词:大陆桥亚欧大陆桥海铁

■ 林备战

卷首语

依托大陆桥运输的“中欧班列”升级之路

■林备战

亚欧大陆桥运输的主要形式是过境海铁联运。受全球贸易持续低迷影响,国内大陆桥运输企业的过境运输集装箱量普遍下滑。2015年主要港口连云港港、青岛港、天津港三大港口的亚欧大陆桥分别完成5.3万标箱、1.58万标箱和0.4万标箱,分别同比减少44.3%、42%和55%。只有营口港的亚欧大陆桥海铁联运集装箱量有所增长,但也只是因为基数太小的原因。而“中欧班列”与“过境海铁联运”的发展情况相比,却实现了逆势增长。2015年中欧班列共发运约1024列,86016标箱,相比2014年中欧班列发运308列,26070标箱,分别增加了232%、230%,其中有“中欧班列”开行时间短、发运基数小和政策支持等原因,但增速快、国内多个城市开通“中欧班列”却是不争事实。

大陆桥过境海铁联运从1992年甚至更早的时间就开始了发展,近年来的年发运量在25万标箱左右。而“中欧班列”从2013年下半年陆续开始运营,2014年才形成规模化发展,到2015年发运量在10万标箱左右。无论从运营时间,还是发运集装箱量,大陆桥过境海铁联运都比“中欧班列”要早得多、大得多。“中欧班列”发运地大多为内陆城市,过境海铁联运发运地都是海港城市。海港口岸的资源条件要比内陆城市好很多。同时,大陆桥运输发展较为成熟,在技术和人员经验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依托大陆桥运输,发展“中欧班列”,运营了25年的亚欧大陆桥运输将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在对接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大背景下,亚欧大陆桥、中蒙俄等运输通道被赋予了服务国家构筑全方位开放格局、提升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和推进区域新一轮开发开放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使命,受到了国际、国内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连云港、青岛港、营口港、大连港和天津港等纷纷开通或是酝酿开通中亚、中欧班列。一时间,与成都、重庆、郑州、武汉、苏州、义乌、哈尔滨、长沙等内陆城市一起,唱响了直通欧洲7个国家12个城市的中欧通道协奏曲。

自此,已经运营了24年的我国横跨欧亚的运输大通道亚欧大陆桥,基本形成了以东部沿海港口及若干内陆城市为集疏运节点,以港口后方铁路为通道的多条海陆联运亚欧国际运输线路,成为目前运营最成熟、最便捷的连接欧亚的物流通道。

在不改变中欧运输方式中海洋运输一家独大的格局下,依托大陆桥的中欧班列的运营,意味着中欧通道成为了中欧国际贸易运输的补充通道。

尽管升级、扩大后的“中欧班列”,存在着转关手续繁杂、单证太多、货物查询跟踪不协调等各种问题,但都可以在运行过程中一一解决。在中欧贸易向好的形势下,“中欧班列”的发展会一路向前。“中欧班列”是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代表新经济特征的“一带一路”、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互联网+”等战略的提出,将为“中欧班列”注入新的发展动力。据统计,2015年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双边贸易总额达9955亿美元,占全国贸易总额的25.1%。我国企业对相关国家直接投资148.2亿美元,相关国家对华投资84.6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8.2%和23.8%。

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铁路总公司运输局等相关部门正在努力推动,做好“中欧班列”统一品牌建设和建设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这将推动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信誉度的国际“中欧班列”物流品牌。

猜你喜欢
大陆桥亚欧大陆桥海铁
全国首个海铁联运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启用
宁波集装箱海铁联运突破60万标箱箱量全国第三增速全国第一
我国海铁联运发展的实践与探索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理论脉络梳理
前10个月天津港多个货类快速增长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国际工程物流行业在亚欧大陆桥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5年度大陆桥国际运输十大突出贡献企业风采展示
营口港海铁联运及国际多式物流大通道发展情况
桥与大陆桥
亚欧大陆桥电子平台三方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