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茶产业发展的“洪荒之力”

2016-03-16 05:36谢燕青
茶博览 2016年9期
关键词:洪荒之力茶业茶文化

新常态下茶产业发展的“洪荒之力”

本刊记者 谢燕青

夏天,是一个让人难以淡定的季节。有人说,在没有空调和电视的夏日里,我们也曾经很快乐,一叶一荫,一茶一扇。随着温度的攀升和生活电子化,我们很难再体验一个“不插电的夏天”。但无论生活场景如何切换,画面里总是少不了有人拿着一把蒲扇,手里捧着老式搪瓷杯子,悠哉悠哉喝茶闲聊的场景。

如今,蒲扇换成了空调,搪瓷杯子被青瓷紫砂壶杯代替,但茶却还是那些茶,从古至今,不改初心。但历经几载变化,人们对于茶的态度却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她不仅仅是一种解渴的饮品,还可以做成茶复合板,成为家里的一张茶几。茶与生活的关系,变得愈发的密切了。而作为传统的茶产业,在这样的时代里也迎来了改革发展。

2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生僻的词。这个词其实就是换个角度看经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要降低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而这个提法,也正好切中了茶产业发展的问题关键。

以浙江省茶产业发展为例,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出台了《关于促进茶产业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等文件。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深入学习和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几点思考与建议,撰写而成《关于浙江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与建议》一文。提出浙江绿茶立茶之两足、兴茶之两翼、强茶之动力、走进时代和走向世界之法宝,更为浙江绿茶发展提出了“六茶共舞”的发展之路。这份调研报告对于浙江茶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等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考。同样,给全国茶业发展指出了供给侧改革满足市场需求路子的新思路。

◇“十三五”时期的现代茶产业

当今,茶产业发展正处在重大历史机遇期。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等,都为此注入了新动力,提供了新机遇,开启了新征程。

十三五时期是打造现代茶产业、建设茶业强省的重要时期,推进茶产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这一时期,浙江茶产业发展将始终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从全球视野望茶,从立足国内看茶,从目标导向观茶,从问题导向探茶,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谋茶,把立足浙江与跳出浙江结合起来,认真思考和探索茶产业科学发展的主攻方向和重要举措,大力推进新形势新常态下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从目前茶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要把品牌和标准作为立茶之两足,科技和文化作为兴茶之两翼,创新和绿色作为强茶之动力,开放和共享作为茶和茶文化走进时代、走向世界之法宝,鼓励茶人把诚实守信、别具匠心做好茶和极致发挥茶文化作为成功茶业的秘笈,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抱团进取、制度规范作为茶业健康发展之关键。把茶为国饮、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升国内国际茶市场话语权和竞争力作为茶业全面、持续、健康发展的三大路径。

◇品牌和标准:立茶之两足

品牌和标准一直是制约中国茶产业发展的两大问题。1951年,我国第一个茶叶商标“中茶”诞生。时至今日,我国已拥有6.7万家茶企。我国虽然茶企众多,但大多局限于区域,真正在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少之又少。茶界同行在美国参加茶业博览会时发现,国外的茶企大多卖力吆喝自家的产品,但国内的茶企工作人员却在展位上低头玩手机,并不热心。很多时候,我们“小富即安”,对于做一家世界级的企业,缺乏目标和恒心。当下,创建或者重塑茶叶品牌,成为中国茶业发展的共识。

一直以来,行业内和消费者对于茶叶标准的认知是错位的。新闻时常爆出茶叶农残检测不合格,消费者人心惶惶,做茶人却觉得“冤枉”。 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郑国建表示,平时经常听到有人说,“中国缺少茶叶标准”或者“没有好的茶叶标准”。这些观点肯定不对。实际上,我国的茶叶标准数量众多,技术水平较高,是世界上最多最全的。

中国茶叶在出口的过程中,经常因为标准问题“碰壁”。在一次浙江茶企联盟的小型讨论会上,一位来自湖州茶叶出口企业的工作人员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在出口的过程中,总会碰到奇奇怪怪的农药标准,而这些被检测到的农药,可能来源于运输中的纸袋,或者产生于烟熏的过程中,这些不可控的不稳定因素,常常造成巨大的损失。

因此,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调查报告中提出:

构造全球品牌、国家品牌、公共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等既衔接又独特的品牌结构体系。打造全球和国家品牌,规范公共区域品牌,做强企业品牌,努力改变地方品牌小而多,公共区域品牌散而乱,企业品牌少而小,全球和国家品牌创者寡的短板。

构建大而强、小而美的多元差异性构成的品牌系列。企业流通品牌大而强,突出标准化、规模化,如原料茶、拼配茶、大众茶等。公共区域性文化品牌小而美,注重文化内涵,规范组合,彰显特色,体现唯一性,重在做优做精。

创新品牌营销文化。加强对品牌的塑造、传播和宣传推介的意识,既要注重色香味形和绿色安全等物质层面的表达,更要注重茶文化的特色、个性、意义、价值,传播其符号价值和消费关系。在品牌形象设计、个性塑造、开发营销等方面打造鲜明的个性。品牌建设要树立一切为了消费者的理念,消费者的认知度和美誉度是品牌成功的关键。

严格标准化建设。在品质消费时代,质量和安全是第一位要求,科学制定和实施既有色香味形的感官标准又有绿色安全的理化标准,让消费者明白和放心。

强化品牌保护和监管。品质标准是内核,诚信文化是底蕴,宣传推介是动力,监管保护是保障,消费者的认知和美誉是目的,诚实戒欺,匠心演茶,锲而不舍,专心致志打造名品名牌。

◇科技和文化:兴茶之两翼

茶和茶文化要真正成为民生产业、绿色产业、文化产业、服务产业和健康产业,就要以文化为魂,科技为梯,丰富文化链,拓展科技链,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致力茶资源的综合研发和利用,以茶产品的多样性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给百姓带来更多的福祉。

藏茶于技,技术是茶产业发展的源源动力。目前,茶产业的生态茶园建设完善,标准化、清洁化生产已经成为茶产业的主流,也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渠道创新从互联网时代就开始发力,正在成为行业销售的核心竞争力。

◇六茶共舞:三产交融 跨界拓展

深入推进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大力推动“喝茶、饮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六茶共舞,三产交融,跨界拓展,充分发掘茶和茶文化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努力促进茶产业的全面、持续、健康发展。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提出的六茶共舞,为中国茶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发展思路。

○喝茶

喝茶、品茶、礼茶等,是中国的历史之饮、文化之饮、健康之饮。当今,既要传承弘扬传统的民族的特色的喝茶方式,更要创新顺应时代、年轻人喜爱和接受的时尚、简便的喝茶方式,开创黑茶汉饮、多茶类普饮的多元化喝茶时代,以满足人的生理之需、精神之需、礼仪之需和多元之需,丰富茶为国饮内涵,使茶真正成为人类仅次于水的健康饮料。到一个地方,有好茶喝,有喝茶的好去处,能听到好的茶文化故事,能欣赏到赏心悦目的茶道表演,能感受到富有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的文化熏陶,使喝茶真正成为雅俗共赏的举国之饮、大众之乐,人民之福。

喝茶是一种健康而质朴的生活方式

○饮茶

随着旅游休闲、养生健康产业的兴起,开发茶饮料产业潜力巨大。研发开发无糖、营养、简便的多品类茶饮料,是一个值得重视和开拓的行业。如农夫山泉企业开发的蜜桃乌龙茶、柚子绿茶、西柚茉莉茶、柠檬红茶等,尤其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吃茶

绿色、安全的生态茶,除了饮用外,已广泛应用于茶餐饮、茶食品、茶保健品、茶药品等跨界行业,诸多世界百强食品企业及咖啡、可可行业的连锁店都在选用。如抹茶,不但出口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国家,而且国内市场也风生水起,绍兴富盛镇御茶村去年抹茶销售量达400吨,还开发出抹茶冰激凌、抹茶蛋糕、抹茶布丁等诸多抹茶食品。另外,还有茶面条、年糕、粽子、茶酒、茶叶熏火腿、茶叶香肠、茶籽油、茶叶饲料等,颇受消费者欢迎。

○用茶

茶叶精深加工的衍生品可跨界拓展到美容化妆、日化用品、纺织饰品、医疗保健、工艺美术、茶器茶具等行业,前景美好。如茶爽、茶宁片、茶葆素、茶花制品、茶保健品和药品、茶叶面膜、茶叶沐浴露、茶叶洗(染)发剂、茶叶牙膏、茶肥皂、茶巾、茶袜、茶枕头、茶叶防腐剂、茶工艺品、茶装饰品、茶墙砖、茶器具等,发展潜力无限。

○玩茶(茶服务、茶文化)

以茶香久远、养生健体、文化娱乐、服务体验为主旨,以茶旅结合、茶禅和合、茶文融合、古今交融、内外聚合、参与体验为载体,打造茶香小镇、茶庄园、茶旅游休闲体验园、茶博馆、茶器具展示馆,多元化茶馆、茶空间、茶文化主题园等,充分展现各类茶文化内涵、知识普及、服务体验、文化熏陶的茶文交融的新状态,既裂变又聚变,在转换中释放能量、丰富内涵,达到既能“闻香止步”——更高层次、更大程度地聚集茶元素、茶形态,又能“香飘万里”——更大范围、更高能级地辐射茶能量、茶文明,还能“瞻前顾后”地衍生出新业态、新市场。

○事茶

五大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激发出事茶事业的优化蝶变。通过举办茶业博览会、茶文化博览会、茶艺比赛等形式,努力形成从茶叶走向茶业,从茶农走向茶师,从茶乡走向茶都,从线下市场走向线上线下融合市场,从茶都走向茶路的创新思维和满怀诚信、匠心演茶、绿色发展、极致发挥茶文化的新局面。

注入科技、融入生态、植入文化、提质增效,推进茶业全产业链开发,形成种养加销玩的多元业态,正在成长和壮大着千千万万个事茶人;古今交融、跨界融合、丰富多彩的茶事活动,正在发展和提升起颇具活力的茶事文化服务业。事茶业态的健康发展,一定会有效联动“六茶共舞”,三产交融,跨界拓展,促进茶产业的科学发展。

“六茶共舞”,想象中这样的画面便带着浪漫的色彩,我们怀抱着对中国茶产业的美好期待,以“洪荒之力”发展新常态下的中国茶产业。□

猜你喜欢
洪荒之力茶业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茶文化的“办案经”
林秀娟 茶业“双师”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贵州茶业大事记
茶业新星——“冷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