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开脚踏实地奋鬥路 人生处处是讚歌

2016-03-17 14:33
华人经济 2016年1期
关键词:校友会印度尼西亚华侨

李锦开先生,印度尼西亚华侨,1960年回国,1972年来港。志成(金椰子)贸易有限公司、金椰子(深圳)食品有限公司创始人,主营:东南亚食品总批发。担任香港李氏宗亲会当届会长、印度尼西亚椰加达中华中学旅港校友会名誉会长、香港广西武侨联谊会荣誉会长,曾在广西南宁武鸣华侨农场担任小学、中学教师。

古往今来,能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攀登的结果。”钱三强这句话,也是李锦开先生的人生写照,他刻苦肯幹,奋鬥不息,成就事业;不骄不躁、务实稳重,塑造人生。即使那是一条遍佈荆棘的道路,他仍毫无畏惧地走下去。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九层之台,起於累土

1972年,印度尼西亚华侨李锦开先生从内地来到香港,为了谋生,他尝试了许多工作,地盘工、工厂的普工等,八十年代初开始转为计程车司机,“在拥有一点积蓄後,才买下人生的第一辆计程车。”但人生並未因他的勤奋所改变,1989年因脊椎严重患病,他不得不卧床休息,一休即是一年多,“这段时间内,我非常的苦恼,难道我就要在床上度过餘生?但是,我的下半生不能被废棄!”强烈的康复意愿使他想方设法寻求良药,所幸在亲友的帮助之下,寻求良方得以治愈。

重返健康,使李锦开先生十分珍惜往後的日子,亦让他开始思考:人生该如何更有意义地继续下去?1991年,抱着寻找答案的心态,他回到了曾经养育了他的印度尼西亚,“回到这,我突然意识到:在香港拥有数万印度尼西亚工人,他们身在異国他乡,对家乡印度尼西亚有着无限的想念,而我拥有在印度尼西亚的生活经历,懂得印度尼西亚人的生活习俗,倘若将印度尼西亚的食品批发回香港,不正可解在港印度尼西亚人的思乡之情,同时实现自己的事业?”借用这一“天时地利人和”,李锦开先生开启了创业之路。

初入商海,李锦开先生毫无经验,就这样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索着,边做边学,“虽然运往香港的印度尼西亚食品有销路,但一直做到1994年,我的生意一直没有太大起色,还处於亏损状态,将我从银行贷出来的资金全赔了进去。这到底是为什麽?”近三年不成功的生意经历,使他深深的陷入了反思中,为了找出原因,他花上三天两夜的时间研究、分析,“我将在做生意过程中的所有问题都列出来,整整几十张纸,然後一张张地分析,找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毛主席曾教育我们以矛盾论看问题,解决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自然会迎刃而解。”

“当时正值我国改革开放不久,香港经济亦逐步好转,所需的印度尼西亚工人越来越多,接近十万人,同时香港的东南亚食品店也越开越多,说明我从事的东南亚食品批发很有前景,为什麽不继续发展?决定继续走下去以後,我就坚持。”之後,李锦开先生创办了志成(金椰子)贸易有限公司,主要批发、零售印度尼西亚食品、日常消费品等,如印度尼西亚人喜爱的虾片、糖果、罐头、咖啡、香料等,品种广泛,薄利多销。

1997年金融风暴来临之时,港币升值,印度尼西亚盾下跌,即用上原来等值的港币,可买到数倍价值的印度尼西亚商品。这样一来,大大降低了李锦开先生的进货成本,“仅1997至1998年,我就赚得第一桶金。”

寄语年轻人:

不抱怨,从脚踏实地开始

一个人开公司,李锦开先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接单、捡货、分货、搬货、送货、结账等这些体力活尚且不说,遇到困难亦无人商量,“做生意,单靠一个人的努力是很难扩张的。”此时,他的弟弟正好加入,帮助其开拓业务。一两年後,在弟弟熟悉了业务後,他鼓励弟弟开设专售东南亚食品的店铺,並成功经营,之後,他又将自己的外甥成功带入行,並使其拥有各自的店铺,开启美好人生。

“如法炮製,我差不多帮身边的亲朋好友开设了七八家这样的专售东南亚食品的店铺。”能使身边的人因他而变得更好,令他十分欣慰。与此同时,他的两个儿子也加入了他的经营队伍,並顺利继承。

“2002年之後,当我的两个儿子帮手後,我们就开始更大范围扩张,组建了专业的销售队伍,购买了车辆成立车队……”待李锦开先生的两个儿子加入後,父子仨进行了一系列的锐意改革,使得公司业务更胜一筹。如今,他已放心将公司业务交予两位儿子打理。

“创业,最关键是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其次要坚持,如果没有顽强的毅力、决心和恒心,做任何行业都是无法成功的。这是我经商多年的最大体会。”李锦开先生指出,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90後,进入社会後容易攀比,对未来抱有太多的幻想,梦想能一步登天。“一个人如果有奋鬥之心,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做什麽都有可能成功。由小到大,我一路经历了许多苦难,深知这其中的道理。”

他指出,培养好年轻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都十分重要,“吃得苦中苦,方知甜中甜”,“任何时候,都不要贪图享受,一个人能奋鬥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而只有吃过苦,方懂得苦後甘来。”

一带一路的利好因素,令世界人民为之欢呼,李锦开先生认为,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的高铁开通後,将带来庞大的商机,“年轻人在这可以寻找到大好的发展空间,切记要克服自己的弱点,牢牢把握住命运。”

家财万贯,一日不过三餐

广厦万间,夜眠不过三呎

1960年,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李锦开先生还是个少年,为了能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连在一起,他毅然回国,那时,他15岁,风华正茂。

回到祖国後,李锦开先生在广西南宁武鸣华侨农场担任过小学、中学教师,与成百上千、从各国回到祖国的华侨生活在一起,共经风雨,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直至他们共同回到香港之後,仍旧常常联繫。

“一个人有所成就之後,应当回馈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李锦开先生对自己的要求,如今,他主要担任香港李氏宗亲会当届会长、印度尼西亚椰加达中华中学旅港校友会名誉会长、香港广西武侨联谊会荣誉会长。随着各个社团的事务,年逾70的他变得更加忙碌,各种活动之中常能见到他踊跃参与的身影,特别是外出旅行,他不但在途中服务各团员,亦从中收获不少,“我喜欢旅行,在途中所见所闻,常令我思考。例如,一个地方经济落後,是什麽会令其落後?政治因素还是经济因素?”这样的思考,常让李锦开先生收穫颇丰。

他言及,各地的风土人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而其所呈现的面貌更能体现一个地方的政治与经济,研究各种因素间的关联,其乐无穷。

时常,他会询问其所参与的社团是否有自己能提供帮助的。譬如印度尼西亚椰加达中华中学旅港校友会在2015年12月20日举行聚会,经他询问得知,该聚会宴开50桌,他便自告奋勇出资为每桌购买红酒,让校友会聚餐时饮用,“我们的校友大多都年过七十,都辛苦了一生,现在,大家好不容易能欢聚一堂,所以我也希望透过自己的绵薄之力,给他们感受到一点幸福,我自己也觉得快乐。同时,也希望这样的举动能给年轻人一个榜样,让他们能从我们身上学到一些好的东西。”

除此之外,李锦开先生也常教导自己的孩子,“人生在世,不要只顾自己,平常多关爱身边的人,是作为社会中一份子应有的责任。”在他的以身作则之下,他的孩子们也懂得分享、关爱。

“家财万贯,一日不过三餐;广厦万间,夜眠不过三呎。”生性坦荡、为人热情、乐观开朗的李锦开先生,用辛勤地打拚赢得了人生尊严,用慷慨豁达诠解着社会责任,其人生,有汗水,有掌声,有爱,而这份爱,一直延续……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友会印度尼西亚华侨
未来的家园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
Short News新闻播报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暨南人”
欧阳丹: 与校友会一起走过十五年,在新的起点乘风破浪
侨魂德泽 至臻至善——福州华侨中学简介之三
侨魂德泽 至臻至善——福州华侨中学简介之三
帕合尔丁·阿布拉、倪士喆、康宇宏、李华侨作品
2017知名高校校友会与江苏侨务工作座谈会顺利召开
中国音乐学院上海校友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