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写作之源,扬自主作文

2016-03-17 04:55潘青松
考试周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跳蚤市场中心作文

潘青松

生活是个聚宝盆,喜怒哀乐都在此。生活是作文的“根”,只有抓住生活之“源”,才能畅写作之“流”。但如何把握好两者的关系,处理好两者关系?这就要关注两点:写什么和怎样写。

一、写什么

写什么?这就必须谈到写作素材,也自然想到写作的“源”。不错,生活是百宝箱,什么素材都有,但并不是什么人都能看得见、拿得到、用得上。那怎么办呢?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以下素材类别。

1.观察类。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那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小学生刚开始习作时,就有许多的观察题材,如文具盒、小动物、实验、美景等,那怎样让学生掌握重在观察的文章呢?这就不得不讲观察的方法。

(1)按顺序观察。由于不同的对象就有不同的观察顺序,老师就可以针对不同事物进行不同的观察,可以从上到下,由内及外,从局部到整体,还可以由静到动等来展示。例如“秋天的田野”就可以利用多种观察顺序进行观察,学生也会在观察中发现不一样的景致,体验不一样的收获。

(2)抓住事物特点。每一样事物都有自身的特点,这就要引导学生发现与众不同之处。正如当年法国文学大师福楼拜对莫泊桑说的一样,你用画家的手法把守门人的姿态、面貌、衣着和精神状态、本质都描绘出来,就不会和农民、马车夫或者其他人混同起来。

(3)观察和想象结合。麦考莱说:“在所有人当中,儿童的想象力最丰富。”如果孩子只能记录自己所看到的,而不能将所想到的融合进去,这无疑让儿童最宝贵的资源浪费。所以在观察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所写文章才会生动吸引人。苏教版第十二册中一篇看图作文《母爱》。书中给出了六幅图片,分别是“送别”、“期待”、“辍学”、“教诲”、“发愤”、“成才”。我让学生仔细看图,讨论这六幅图讲一件什么事?那幅图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讨论过程中,学生都展开观察和想象:有的说,送别的画面令我难以忘记,我仿佛看见母子泪流满面的不舍场面;有的说,期待这幅画,最令我难忘,我好像看到了母亲天天站在门口,期盼孩子学生回归,夕阳下,母亲明显苍老了许多……接着引导学生在这六幅图中,哪一幅更关键?为什么?经过激烈的讨论,大家认为“教诲”应作为重点来写。于是我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有的说,灯亮后,儿子惊讶地看到母亲烙饼一模一样,十分惊讶;有的说,灯亮后,孩子扑通一声跪下了,号啕大哭起来;有的说,灯亮后,孩子看到了母亲满头的白发、憔悴的面容,还有为了生计,手上留下了烫伤的伤疤,那一刻孩子全明白了……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中,进入母子的内心世界,一个有血有肉的故事情节就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可见正确地观察加上合理的想象,就会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2.体验类。小学阶段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写出活动过程和收获,以此强化孩子的习得感和成就感。例如:①学校的三大节: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②一年中的重大节日:国庆节、妇女节、儿童节、十岁成长典礼等;③参观访问活动:走进社区、慰问敬老院、观看消防演练、走进茶园等。这些活动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学生能亲自参与,亲自体验,他们肯定有许多话说,教师就要营造畅所欲言的氛围,让学生说痛快、说透彻,这样写也就水到渠成。

3.反思类。这类素材主要针对高年级学生而言,可以引导学生针对生活出现的现象,或者发生的事情,结合自己的生活来写。这在高年级应当鼓励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进行尝试,不适合全面推开,主要是为初中作文做好铺垫。

以上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源”,要“问渠那得清如许”,就得引导学生开生活之源,把活水源源不断地引进来,以丰富我们的写作素材。

二、怎样写

有了生活之源,也知道了怎样挖掘生活之源,是不是就一定会写呢?那不一定。对于半数以上的学生而言,自主作文还是有困难的,尤其是小学中年级学生。那如何让学生真正自主作文呢?我认为也需要分步进行。

1.培养兴趣,打好底色。兴趣是学生乐学之源,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有个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鉴于这样的规律,学生在初学作文时教师应以鼓励、表扬为主,切不可指责和批评,这至关重要。孩子对一样学科的兴趣往往是源于成功的体验,或者是老师对他的表扬和期待。学生有了这样的兴趣和信心,岂能写不出满意的作文?

2.确定中心,筛选材料。一篇文章,中心就是人的心脏,而材料就好像人体的血液。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合适与否直接决定文章的优劣,下面我就关于一次活动下来,作为小学生应该怎样围绕中心,进行筛选材料。例如学校举行了一次“跳蚤市场”活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有许多材料:我班的营销策略、我班的小营业员的表现、各班推销员的表现、学生讨价还价的情景、整个跳蚤市场的热闹场景、学生高兴的情景、我在跳蚤市场上一次成功的买卖等,这么多材料,怎么办?这时候就必须依据文章的中心而定,比如写“一次成功的推销”,那就要集中写我在跳蚤市场中,我是怎么准备的?在活动中我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让商品成功推销出去的?从中我又收获什么?这些就是你紧扣“中心”而筛选的材料,至于哪些“跳蚤市场热闹场景”、“我班同学的表现”、“同学们讨价还价的情景”都不应成为你篮子里重要的“菜”。学会先定中心,再罗列材料再筛选材料,写作也就“有的放矢”。而生活中的一些活动类、体验类、重大节日类,都可以“依葫芦画瓢”。至于作文中的“以小见大”、“去俗取新”、“以奇取胜”等材料的选择,可以随着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而逐步推广。

3.修改习作,提升水平。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作文写好后,要经过多次修改才能臻于完善。

(1)明确重要性。作文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引用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名人修改文章的例子。如《推敲》中贾岛为琢磨“敲”好,还是“推”好,反复苦吟思索,告诉学生修改作文是提高自己习作能力的一大途径。

(2)明白改什么。①改词句。作文中用词不当是学生在习作中最会犯的错误,这跟学生的知识水平有关,教师可以在教学的修改环节进行重点指导,以此让学生明白用词的准确性。②改内容。作文中学生更多的是在内容上表现得简单、不生动。例如苏教版语文第七册第七篇看图写文,我出示两段学生对同一幅画的描写:甲学生:“另一只家燕飞了过来,它显然被眼前的这一幕惊呆了,不知所措地站在已死去的同伴身边。”乙学生:“‘扑楞楞路边又降落下一只燕子。它急切地一跳一跳,很快靠近了那已死去的同类。(动作)它深情地注视着那逐渐变凉的躯体,在它的周围不停地查看着。忽然,天地间响起一声清脆而凄凉的燕叫声,叫声直透我的心里。”通过比较,学生一眼就看出优劣,明白文章内容的好坏,直接与想象、情感地参与、人物的外表和内心有密切的关系。③改中心。有些学生文章中心总是不明确、甚至是偏题、离题。这需要学生写时明确自己到底要写什么。比如写人,就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和品质,而记事同样也要写到人,但两者的侧重点不一样,一个是表现人,一个是注重事。弄清两者的区别,选材就有针对性,表达就有目的性。

综上所述,生活是学生自主作文的基础,自主作文又是生活的总结和提升。只有在生活中多观察、多体验、多思考,作文之材才能“源源不断”,我们的自主作文才能一步一步往前走,才能一步一步往高走。

猜你喜欢
跳蚤市场中心作文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敖德萨跳蚤市场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校园跳蚤市场
跳蚤市场真有趣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