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一课的学案设计和应用

2016-03-17 10:32肖欢
关键词:学案导学主体性自主学习

肖欢

(桐庐县富春高级中学 浙江 桐庐 311500)

【摘要】学案导学是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很多有效教学方法之一。它以学案为载体,常常以学生活动为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因此能大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习能力。本文即是笔者对“物质的运输方式”一课的学案设计和实施过程。

【关键词】学案导学 主体性 自主学习 生物建模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11-02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载体,以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中学生处在从依赖性学习走向独立学习的关键期,此时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往往缺少学习方法的指导或者对学习的内容不够明确,学习效果不明显而逐渐削弱了自主学习的热情,如果有一份合适的学案作为辅助将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而学案的设计及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本文即是笔者对“物质的运输方式”一课的学案设计和实施过程。

一、课前学习内容的学案设计和运用

【课前准备区】

1.阅读教材P57-P59填空:

(1)被动转运的根本特征是:物质由____的一侧向____的一侧运输,通过膜时不需要消耗____。

(2)被动转运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称为简单扩散,这种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例如____ 等小分子的扩散和水的渗透就是这种方式;另一种类型需要____的协助,这样的被动转运称为 ____,和前者相比,这种被动转运的速率____。载体蛋白与被转运物质结合而发生____,将物质转运到膜的另一侧后释放,载体蛋白____。

(3)主动转运的主要特征,从物质通过膜的条件看,需要____和____;从物质运输的方向看,是将物质从____处向 处转运,例如____的转运。

2.如图1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代表____,B代表____。

(2)图中a,b,c为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其中●◎★分别代表各种被转运的物质。观察比较a,b,c可推测这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在物质运输的方向,是否需要____和____三方面有区别。

(3)从问题2(2)中的三个方面,归纳总结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特点,填入下表。

3.胞吞和胞吐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_________特性。

(一)整合基础,辅以问题

第1题的几个小题完全来自教材,是对教材内容的提炼和整合,学生在完成上并没有太大的难度。课堂上可以投影展示典型答案及学生自评的方式展开。而对于教材中难以理解的及易被忽略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如:问题①:载体运输物质的方式如何,载体数量会不会影响转运速率?(此题的设置旨在为后面曲线图的理解做铺垫。)问题②:什么样的物质是通过易化扩散运输?(提醒学生回归课本)由此可见以简单扩散运输的物质具有什么特点?(此时板书补充几种物质运输的方式的举例)。

(二)归纳总结,铺垫引导

第2题的难度有所提升,是在前面细胞膜结构模型这一知识的基础上,对三种跨膜运输方式进行比较和归纳。为了降低难度,设计了三个小问,逐级递进,有所铺垫。第一小问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回顾细胞膜的结构,对第二小问也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第二小问要求学生在图形上对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进行比较,第三小问在第二小问的基础上从物质运输的方向、是否需要载体、是否需要能量三个方面进一步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其中前两小问也旨在为后面构建物质跨膜运输过程图做铺垫。

(三)逐级递进,梳理巩固

在课前预习中部分学生可能在第2题有困难,课堂中在讲评完前两小问后让学生再次归纳总结填写表格,则难度大大降低,目的是对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巩固。此时再提问图1中a,b,c分别代表哪种方式,提高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

二、课中学习内容的学案设计和运用

【课中学习区】

课题一:构建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图

在构建过程图前,你需要考虑以下4个问题:

①什么符号表示不同的物质?②如何表示细胞膜两侧某种物质有浓度差?③如何表示某种物质通过膜时是否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④如何表示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时是否需要能量?

图2是红细胞的一段细胞膜,请在图上分别画出下列物质运输的过程:

(1)CO2运出红细胞

(2)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3)K+进入细胞

课题二:识别并解释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物理模型

问题1:图3中圆圈、小车、箭头分别代表什么?三幅图分别代表哪种跨膜运输方式?

问题2:图3中h代表什么?与运输速率有什么关系?

课题三:识别并解释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数学模型

实验工作者将红细胞培养在培养液中,研究甘油、葡萄糖、K+三种物质通过红细胞的方式。一段时间后收集了相关的数据,并将实验数据以坐标图的形式表示出来。请回答:

(1)图4是____的实验结果图,判断依据是____。(2)图5是____的实验结果图,判断依据是____。 (3)图6是____的实验结果图,判断依据是____。

课堂上对课前准备区内容的梳理仅用时约15分钟,课中可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对这一知识的深化巩固、利用及能力提升上,由此设计了课中学习区的三个课题。

课题一:绘制过程图,深化理解核心知识

其设计意图是通过模型建构提高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通过四个问题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物质、浓度差、载体及能量在图形上该如何表示,部分同学会学习课前准备区图1的表现形式画出相应的图形,此时以投影展示学生成果,生生互评的方式达到学习目标。

课题二:类比模型图,迁移理解核心知识

以学生熟悉的物理中的小车爬坡模型类比三种跨膜运输方式,设置两个问题,迁移理解核心知识。其中第二个问题旨在为课题三做铺垫,使浓度差与运输速率的关系更加形象,数学模型中抽象的曲线图更容易理解。

课题三:分析数学模型,灵活运用核心知识

在课题二的铺垫下,浓度差与运输速率的关系已很明了,此时只需以问题串引导即可明晰曲线图的含义。如:“图4中运输速率与浓度差成正比,说明这种运输方式只和浓度有关,这种运输方式是?”“图5中运输速率随浓度差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可以排除哪种方式?”“图5中运输速率不只和浓度差有关,那你认为在P点限制其速率的因素是什么?”图6难度较大,可以在示范性的分析了M点以下的曲线后由学生分析理解。

三、结束语

中学生处在从依赖性学习走向独立学习的关键期,学案是开展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扶手”。学案导学的实施使学生的学习方法有了较大的改善,教师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先学后教”,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教学方式由讲授式转变为问题式、过程式、体验式、探究式、点拨式等多种方式的复合式,教师由“讲师”变为“导师”,“少教多学”有效的将“教会”到“学会”的教学模式,转变成“学会”到“会学”的模式。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量身设计学案,并精心设计课堂活动的实施过程,才能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家访.有效课堂管理行为[M].四川出版社,2003:34.

[2]吴江林.OAE学案设计[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3

猜你喜欢
学案导学主体性自主学习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