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RAP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

2016-03-18 03:59许志红鞠志宇许昌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高教学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导师制本科生创新能力

许志红 鞠志宇(许昌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基于URAP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

许志红鞠志宇
(许昌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摘要: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之一。针对目前高校本科生缺乏创新意识与能力,以导师负责制促进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探索了三步训练+考核的模式对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进行科学训练,并对科研创新训练计划的保障机制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本科生;创新能力;创新训练;导师制

Abstract:The innovation capac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s an important task of talent training in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 view of the lack of under-graduated students'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the paper discus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undergraduate tutor system to build a plat form to promote the students'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and applies the efficient model of"three steps training and performance check"to the scientific practice for students'innovative abi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Besides,the guarantee mechanis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training program is also studi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college student;innovative ability;innovation training program;tutor system

一、概述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中明确提出“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等向学生开放。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目前,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同质化问题严重[1],本科毕业生缺乏创新意识与能力,无法应对抵抗未来充满挑战与变化的工作岗位,就业前景堪忧。因此,加强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增强大学生在未来的事业发展过程中具备独立发展与抗击风险的能力,已成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2,3]。

二、URAP概念界定

URAP源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91创设的“本科生科研学徒计划”(The Undergraduate Research Apprentice Program,简称URAP),旨在为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高年级本科生(平均学分绩点在2.0以上的本科生),可申请做教师研究工作中的“学徒”,提供接受教师一对一的科研指导的机会,通过具体的研究工作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是学校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一种有益尝试[4]。

三、本科生创新能力训练程序

(一)师徒双向选择

大学一年级下学期,面向全院本科学生公布招生学徒条件,公开承担班级指导老师简介供学生选择;学生了解指导教师的简介后,根据个人兴趣提出书面或口头申请给班导师汇总,班导师安排学生与被申请指导教师面对面交流,老师全面了解学生的专业基础及科研兴趣,并介绍自己的课题研究的方向与学习要求,然后根据师生交流情况,实行双向选择,确定师徒关系。

(二)创新方法与基础技能训练

刚进实验室的大一学徒生,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文献检索与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灵感与方法。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实验操作与技能训练,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同时自学一些科研绘图、数据处理等常用工具的使用。学生要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自己学习进展情况,教师随时跟踪指导,逐步指导学生深入阅读文献,如何筛选课题?如何运用已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创新能力训练

经过一年左右的创新方法与基础技能训练后,根据学生个人未来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创新能力训练计划。对于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对科研工作有浓厚的兴趣,有继续深造的强烈意愿的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术科研训练计划。通过指导教师的引导,接触学科前沿进展情况,尝试独立开展科研课题,提出有一定学术价值的科学问题进行探索,在实验过程中,逐步培养学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处理,撰写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

对于不愿继续深造,意向毕业后就业或创业的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行业科研训练或创业训练计划。开展市场调查和行业分析科研训练,以教师横向课题、校企合作平台和社会实践为依托,筛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训练课题,强化书本知识和实际工作之间的衔接,突出应用性,提高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或创业基本素质。

(四)创新能力考核

学习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教学反馈、调整教学方案、方法的主要依据。由于创新能力培养需要一个长期过程,能力体现在平时的训练工程之中,以学生潜在能力开发为训练目标。因此,创新能力考核应以能力考核为导向,坚持训练计划过程评价与训练成果相结合,考核指标重点体现学习过程的提高与发展,平衡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比重为3:7,以定性评价为主。定量指标有:阅读专业文献的数量与质量、选题的科学性、方案设计的合理性、问题分析的深刻性、结论的准确性和科研成果等。

四、本科生创新能力训练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体系建设

URAP涉及到学生、教师和学院三元主体,只有作为组织者的学院和参与者的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促进其不断完善。成立URAP训练领导小组,以科研副院长为组长,教学秘书任小组秘书,班级导师为成员,下设物质保障组、质量监督与考核组。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工合作,确保URAP训练计划顺利开展。

(二)导师保障体系建设

科研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这项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及时、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学习过程的提高与发展处于自发状态,或原地踏步走,或提高缓慢。虽然学院在本科生中设立了学业导师,但在实施模式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仅指导学业顺利完成,理论与实践脱节,创新能力的培养机制相对缺乏等等。学院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加强导师建设,比如选拔一批具有较高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强烈的高层次人才担任训练导师,精准理解URAP计划的实施模式,将导师由传授型转为指导型、将学生由被动接受验证转为主动参与探索型,使其具有更强的可行性,切实为URAP项目实施提供智力支持,从而激发学生开展科研的兴趣,让大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拓宽知识面,充分发挥大学生在科研中的自主性,获得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指导经验丰富的教师是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健康发展的关键,必须建立一支能指导学徒科研创新的导师队伍。

(三)物质保障体系建设

加强科研实践基地和实验室平台建设,是顺利实施URAP训练计划的基础。为了激活师生全心投入实施URAP训练计划,学院采取一系列积极举措,如指导教师给予一定数量的教学工作量、实验耗材或经费,优秀指导教师在评优、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优先政策;加强推进科研创新活动的社团和大学生科协实体化建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科研创新能力竞赛,根据竞赛级别,可以换取一定学分并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等,激发学生参与URAP训练计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评价体系建设

科研创新培养评价机制是推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深入、均衡和有效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现有科研创新训练计划评价机制没有建立,还处在自由探索阶段。为了有效调动广大师生参与科研创新训练计划,应建立师生双向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以调动师生积极参与科研创新训练计划为目标,以量化评价为主,实施多元化评价。主要考核指标有:学生进入实验室的次数与时间、实验记录与结果情况、仪器使用情况(使用次数、正确操作情况等)、师生讨论交流情况(有效指导次数)、生生讨论交流情况(训练方案制定、分析与解决情况等)、成果等进行师生双向评价。

总之,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能急功近利,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调动各种资源、激活师生创新活力,科学实施训练,才能保障URAP训练计划科学、有序、健康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柳友荣,黄国萍.“新大学”去同质化发展的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1,11:68-71.

[2]鞠志宇,吴长增,陈新华,等.地方高校化工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模式探索[J].化学教育,2016.

[3]鞠志宇,陈新华,贾晓红.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1:74-76.

[4]冯林,路慧.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的比较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2,1:61-63.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2-0015-02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技术装备与实践教育研究项目(编号:GZS067);许昌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编号:02014070,02015063)

作者简介:许志红(1980-),男,汉族,河南鄢陵人,许昌学院副教授(党总支书记),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导师制本科生创新能力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基于项目导师制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