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视角下贵阳市观山湖区旅游供给侧改革研究

2016-03-18 20:33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观山湖区全域

萧 筠

(贵州民族大学 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全域旅游视角下贵阳市观山湖区旅游供给侧改革研究

萧 筠

(贵州民族大学 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中国旅游业发展迎来新的结构调整时期,贵州实现全域旅游、打造山地公园省面临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探讨贵阳市观山湖区旅游发展现状,针对实现其全域旅游,提出观山湖区旅游供给侧改革的方向与对策。

全域旅游;供给侧改革;改革对策

一、全域旅游理念植入贵州旅游发展主题

(一)全域旅游发展方向

全域旅游是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充分发挥旅游带动作用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1]

全域旅游理念重点强调以旅游为主要发展优势,与旅游相结合将传统的第一、第二产业以及现代第三产业充分融合,实现各产业链与旅游的结合点更加多元化、价值化,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效益。

(二)以全域旅游理念推动观山湖区实现旅游供给侧改革

贵州全省面临着通过全域旅游打造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山地旅游目的地这一发展任务。以目前贵州省内各大旅游景区景点情况来看,贵州全省旅游发展呈现出几大特点:观光产品较多、体验产品较少,传统产品较多、现代产品较少,自然风光产品较多、历史人文产品较少,特别是景区景点较多,整体旅游目的地较少。

贵阳市现有的旅游产品主要以喀斯特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旅游为主,近年来逐渐增加了一些休闲体验类旅游产品,但综合化、现代化的体验型旅游产品较少。观山湖区作为贵阳市现代化新兴行政区,具有独特的政治、经济、交通以及现代化区位优势,但目前因旅游供给有限、旅游产品体系缺失、旅游服务体系不健全、不完善,其旅游吸引力相对薄弱。旅游供给侧改革,主要是深入剖析旅游供给现状,改进和完善现有的旅游供给结构,推动旅游业与第一二产业的融合,促进提高全要素生产力,推动区域旅游业与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观山湖区能够通过打造自身全域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目的地来弥补贵阳市现代旅游产品的不足,推动其工业投资及房地产投资后健康可持续经济效益来源的产生,推动贵阳市实现全域旅游目标。

二、全域旅游视角下观山湖区旅游供给现状分析

(一)优势

1.观山湖区基础条件及发展现状良好

观山湖区自2000年(原金阳新区)建区,经过16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集政治、经济、商贸为一体的具有较强综合性与完备城市功能的贵阳市重要行政区。近年来通过积极发展三大产业,全区经济收入水平也得到较大提升,但经济增长点主要集中于建筑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和金融业以及工业产业,直接涉及旅游行业的活动十分有限。

全区现有百花湖、观山湖公园、贵阳奥体中心、贵阳喀斯特公园、国际会展中心、贵州省博物馆等一系列主要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通过举办一系列体育文化活动服务于当地市民和贵阳其他地区市民的较好旅游资源,目前较少利用其开展专门的旅游活动,可观测旅游数据收集相对有限。

黔灵山路、北京西路、观山东路等主要交通干道能够快速链接老城区,西二环、贵遵高速、金清大道等能够快速连通周边区县,贵阳绕城高速、贵昆高速、兰海高速贵遵段穿越区境,贵阳轨道交通从观山湖区始发,依托贵阳北高铁火车站,可有效沟通贵广线、沪昆线等沿线城市,具有较强的旅游交通区位优势。随着区域公共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不断增加、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世界酒博会等大型会展活动的举办以及来黔旅游人数的不断提升,全区活力不断增强,适合开始着力发展城市旅游。

2.观山湖区旅游迎来发展时期与政策机遇

全省旅游发展态势良好为观山湖区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未来5年更是观山湖区旅游发展的黄金机遇期。2015年,全省全年旅游总人数达3.76亿人次,其中国内旅游人数3.75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数94.0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512.82亿元;“十二五”期间,全省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实现年均23.9%和27%的增长,旅游发展后劲强,发展潜力巨大。[2]

政府政策红利优势凸显,尤其是贵州省委省政府不断提升旅游业在全省的战略摆位和统筹力度,强调旅游业为守住“两条底线”的战略选择、全省转型发展的五大新兴产业和三大长板之一[3],“以大交通带动大旅游,以大生态提升大旅游,以大数据推助大旅游”的新战略部署可给已拥有较强交通区位优势的观山湖区带来新的机遇。通过增强旅游概念、重视统筹规划、着力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改善服务水平,将其“城市旅游”的潜力积极挖掘出来,充分利用其独特的新城区优势,联动周边乡村地区,率先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3.观山湖区城市旅游发展潜力优势突出

在贵州全省主要以山水旅游资源和旅游项目为主的情况下,观山湖区作为新兴城区,其独特的旅游吸引力突出:旅游资源可以以全区“新城市”为旅游吸引点,充分发挥国际会展中心、奥体中心、贵州省博物馆及其现代商业街区的城市文娱休闲功能,同时配合以百花湖生态景区、观山湖公园等自然景观景点以及周边乡村、农庄的地区特色等,通过组合其多样性与活态性提升旅游供给质量,综合实现全域旅游。

(二)劣势

1.全域旅游共同发展理念不足

全域旅游、共同发展的意识不足,各行业间谋求各自发展、追求个体效益特征明显。以目前主要开展的会展类旅游活动为例,该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足、综合运行机制不畅、供给效率低下,各职能部门、承办单位、商业中心协调合作能力较差,旅游经济收益呈条块状、单一化特征,整体效益有限。

2.现有旅游产品供给侧短板突出

全区旅游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产品新业态开发不成规模,休闲度假和专项旅游发展尚在培育,城市旅游尚待起步。区域旅游要素发展不协调,要素配套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尚未完成从资源到产品再到产业的整体跨越,整体性价比不高。

景区景点单一、薄弱。现有百花湖主要作为饮用水源地,旅游开发有限,观山湖公园则主要服务于当地居民和贵阳市民,不以开展旅游为主要目的。贵阳奥体中心主要用于举办各类体育活动如少数民族运动会、足球比赛开幕式以及一些商业展览活动等,举办大型赛事和演艺活动的使用率不高。国际会展中心定期举办一些商业展览活动,主题主要集中在数据博览会、酒博会、人才博览会、汽车车展等,题材有限,展会形式与内容稍显单一。贵州省博物馆尚未正式开放,目前展览类别、定期展览活动尚不明确。

城市综合产品欠缺。全区拥有较多休闲娱乐活动资源,如美食、康体、观影等,但主要依托于生活街区和大型商业中心,如世纪金源购物中心、国贸中心等为当地居民提供生活服务,未有主题分类,较乱较杂,尚未建立起以旅游为目的、出发点及经济来源的产业融合观念。

3.旅游服务供给体系不健全

全区尚未建立起以构建旅游大环境为主旨的旅游服务供给体系,不能通过标识体系及电子信息服务等方面对游客旅游质量进行改善和保障。

旅游交通体系单一。城市各街区、景区、乡村等的停车场配套和经营模式单一,交通路线设计不清晰,道路标识和指示系统不清楚,尤其在展会、赛事旅游期间矛盾突出,交通堵塞情况比较普遍。

游客服务系统缺失。尚未建立完善的旅游服务理念,未设立观山湖区游客服务资讯中心,缺乏引领性、指导性和指示性服务,同时缺乏相关的旅游配套设施和公共基础设施,如游客休息区、母婴室、厕所、停车场等。

游客住宿选择狭窄。全区住宿酒店高低等级两极分化较严重,形式较为单一,分布散乱,有效吸引过往客源的能力相对有限,捕捉过境游客能力较差,未能优化承接经高铁和长途客运带来的客源。

4.城市旅游管理问题凸显

城市形象与社会安全保障缺乏。暂未树立起具有代表性、突出性的旅游形象,在城市安全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

旅游承载压力较大。以目前主要的会展旅游情况来看,各行政部门及商业企业部门协调合作程度较低,容易出现游客拥堵、交通堵塞、相关协调和管理人员不能统一标准进行引导和服务等情况,旅游体验性较差。

5.旅游营销不足

观山湖区目前主要开展的旅游活动以会展旅游为主,旅游活动和形式相对有限,同时缺乏系统性的营销方案和营销活动,辐射人群有限,尚不能根据现有游客和潜在游客的特点,分类进行重点突出、方式优化的营销活动,旅游吸引能力与经济带动能力较差。

三、全域旅游视角下观山湖区旅游供给侧改革对策

(一)明确旅游发展定位,构建旅游发展模式

通过树立全域旅游理念,突出发展观山湖区城市旅游,促进旅游与该区农业、工业、林业、交通、信息、餐饮、金融、教育、建筑、物流、文化、体育、医疗、养生、商业、水利、环保等相关产业和行业融合发展、相互渗透,促使旅游新业态不断形成,形成城市主题突出的多元化现代旅游发展模式。

重点发展百花湖等景区旅游以及近郊乡村旅游,联动各景区景点进行产品打造和升级,实现自然环境和人文活动的生态结合,力争创立特征突出、优势明显的A级景区,有力辅助该区旅游目的地的形成。

以旅游为主导,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打造适合开展旅游活动的城市环境,建立旅游标准化体系,提升服务业的附加值;拓宽和延长旅游经济产业链,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促进当地提升经济活力、多元化经济增长点,使旅游业成为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和富民惠民的重要方向标。

(二)建立旅游板块,构建旅游产品体系

突出本地特色,以形成“四好”打响城市休闲旅游品牌,即好游(城市旅游体验)、好吃(特色美食)、好看(百花湖、观山湖公园)、好玩(文化、娱乐活动)。实施旅游+工程,建立以城市旅游、景区旅游、乡村旅游为主的产品体系,推进全区成为融合第一、第二产业的城市旅游目的地。

城市旅游。以城市旅游为发展核心,尤其是避暑度假旅游、美食旅游、商务会展旅游、文化娱乐旅游等各方面相互串联,实现现代化、多元化旅游。加强国际合作,丰富旅游题材,积极开展现代化城市旅游。以“观山阅湖,魅力新城”为主题,进行城市旅游板块分区,分别打造独立主题特色,凸显观山湖区现代化、生态化、人文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在全区选择5个中大型街区进行改造,包括商店类型与道路设施。根据其现有基础和特色进行分类,如运动街区、美食街区、文化街区等,主题突出,综合展示贵州省地域特色,成为贵州向省内外、国内外展示本省人民真实生活的窗口。促使特色街区与贵阳市奥体中心、贵阳国际会展城以及贵州省博物馆相互联动,联合国内、国际相关行业协会等分期联合推出不同的运动与文化主题会、展览会与节庆会,加强国际交流和特色旅游的发展。

景区旅游。以现有百花湖、观山湖公园等景区为起点,增加必要的旅游便利设备设施,丰富游览项目,如打造生态体验园、推出独特地域为主题的3D电影、知识与生态模拟体验馆、有氧运动体验馆、山地特色游览项目等,丰富该区旅游产品。

乡村旅游。联动周边近郊村镇,进行组团式现代乡村旅游改造,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实现农旅结合,力求达到乡村旅游新境界——慢生活旅游小镇。同时结合当地居民生产特点与生活需求,以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为方向,个性化打造一种既适合发展旅游,又有利于富村富民的发展模式。

(三)建立健全旅游服务配套

建立游客服务中心。建立观山湖区综合化游客服务中心,充分利用贵州大数据产业中心,以“人工加智能”模式发展,有效地为游客提供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信息,整合资源,提升效率,为游客提供适需对路的个性化旅游产品,逐步实现智慧旅游。改革导游管理体制,实现导游执业的法制化、市场化。建立网络服务平台,建立“定制导游”和“专属导游”管理机制,为自由行和自助游的游客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改善交通通达率。建立健全路牌标识系统,提供具有旅游指示性标识服务。规划健全停车场设置与服务,建立灵活抽调街区和大型公共区域为临时停车场的管理调配机制,在节庆日期,或固定日期如每周日实行免费停车,积极吸引自驾游客。规划自行车道和自行车专用区域,在公交系统站点和枢纽设立联网式租借自行车服务点,设立骑行线路,鼓励生态低碳省时自行车游。在各景区景点和旅游街区之间设立摆渡车专用路线,采用一票制等灵活运行模式,解决最后一公里和打通毛细血管的交通问题。

提升住宿灵活性。以贵阳北高铁火车站为核心,建立高铁经济带,引进和建造以中等级为主、高低级等为辅的酒店。特别是以精品酒店、主题酒店、公寓式酒店等为主要发展模式,有效吸引过境游客,补齐全区酒店两极分化短板,减轻区内交通压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建立健全服务机制。实现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多元化供给,打破长久以来我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供给主体单一、运行机制不畅、有效供给不足、供给质量不高的现状,积极建立多元化供给机制,促进旅游公共服务供需平衡,提升供给效率。[4]打造一站式旅游服务平台,以国际化标准完善流动厕所、母婴室、残疾人休息区等服务布点,适当规划纳入公共服务和职能部门区域,提供人性化、便民化服务,有效回应游客生理需求。在各街区灵活设立邮局邮筒、ATM取款机等,可通过街区商家定点合作的模式,在商家店铺外设立小型、微型旅游纪念商品货架,鼓励游客在商家消费、提升旅游便利性。设立旅游救助系统,规划救护车、消防车专用停车位和专用通道,为旅游活动特别是商务会展旅游提供良好的运行保障。

有效树立城市形象。进一步改观山湖区正面城市形象,通过卫生整治、完善社会治安管理模式并推动展开主题活动等方式树立其凉爽之城、生态之城、健康之城、安全之城、时尚之城等综合化、多元化和现代化的城市形象,提高其城市旅游吸引力。

(四)建立旅游营销系统

建立旅游重点项目库。围绕全区代表性旅游资源,实现城市街区、特色示范小城镇、现代农业、现代产业互联互通,采用国际一流标准,综合打造旅游核心竞争力,提升旅游供给水平。着力建设2个龙头旅游项目,带动全区旅游业转型升级。建设 3个精品旅游项目,强化全区旅游综合竞争力。有效整合第一、第二产业提供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提高旅游收入,推动旅游富民。

建立旅游综合营销体系。针对各重点项目和精品项目分别制定其专属的旅游营销方法,同时综合策划凸显全区特色的旅游营销方案。积极运用大数据思维对旅游客源、旅游项目和旅游经济进行发展动态分析和精准定位,通过数据挖掘有效分析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的真实需求,针对不同营销对象进行新颖有效的营销活动,例如:客源市场定向营销、旅游邀请、驴友主题活动、旅行社组团、专业期刊推广、互联网络媒体营销、智能终端营销等。

建立旅游纪念商品专门化体系。积极设计生产观山湖区系列化、便携化、独特化的旅游纪念商品,提升旅游纪念商品创意水平和产品质量,通过全面铺开的方式在商店、公共娱乐场所门厅、酒店大堂、机场、高铁车站、客车站等设置微型展示点和销售点。建立文化标准、产地标准,通过统一的认证体系或产地体系强化其观山湖区特色,使用统一LOGO,在有效控制成本的情况下进行销售,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起到远程推广的宣传作用。

(五)构建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完善城市旅游功能

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完善职能部门管理机制,简化行政部门协调程序,整合各方资源及促进各职能部门的协调合作,保障旅游活动的有序开展。

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机制和沟通平台,完善旅游服务标准、钻研细节,以全域旅游理念融合第一、二、三产业,结合大数据产业进行旅游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开发多种旅游路线、灵活调整,减缓旅游旺季景区景点的承载压力;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综合提升游客满意度,做到游客“有效获得信息,有效获得帮助,有效进行游览,有效体验风情”,实现满意旅游。

[1]李金早.全域旅游大有可为.[C]//2016年中国旅游热点问题研究成果汇编.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6:1.

[2]贵州省旅游局.“十三五”贵州旅游发展思路及下一步工作打算[A].贵阳:贵州省旅游局,2016:2.

[3]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孙志刚省长在全省加快旅游发展工作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A].贵阳: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2-3.

[4]夏杰长,徐金海.以供给侧改革思维推进我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C]//2016年中国旅游热点问题研究成果汇编.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6:12-15.

[责任编辑 何志玉]

A Study of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of Guanshan Lake Tourism in Guiya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ll-Area Tourism

XIAO Yun

(School of Tourism and Aviation Service, Guizhou Minz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 Guizhou, China)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is coming to a new structural adjustment period. To realize the all-area tourism and focus on mountain parks, Guizhou will face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of tourism.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Guanshan Lake area of Guiyang, and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for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based on the all-area tourism idea.

all-area tourism;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reform suggestions

2016-09-18

贵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贵阳市旅游业爆发式增长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

萧筠(1987-),女,土家族,贵州铜仁人,贵州民族大学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经济,市场营销。

F592.1

A

1673-6133(2016)06-0058-04

猜你喜欢
观山湖区全域
大通湖区河蟹产业发展综述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赏秋
轻奢至上,畅享独立定制的魅力 北京观山悦7.2.4全景声私人影院
生活在湖区
观山
湖区航道风速预警监测点布设研究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谋全域 图四时 大连金普新区的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