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南粤长征路之南雄篇

2016-03-18 20:56魏法谱
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南雄市新田南雄

魏法谱



重走南粤长征路之南雄篇

魏法谱

2015年11月,我们一行4人在韶关市史志办杨伟国副主任的陪同下,利用几天时间到中央红军长征时经过粤北的革命旧址进行了现场调研,对我省红军长征旧址的现状有了全面、直观的了解。由于年代久远,加上长期缺乏重视和维护,许多旧址和历史文物已经不复存在,令人十分可惜。

为了节约时间,我们提前一天到达了南雄,南雄市史志办叶忠主任将南雄市长征时期旧址的状况给我们做了简要说明,并请了当地对此段历史有深入了解的人一起进行了座谈。从而使我们对南雄的红军长征旧址情况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1934年10月26日,中央红军渡过桃江,进入广东省南雄县(今南雄市)的界址。界址位于粤赣交界,是由赣入粤的必经之路。红军曾在此宿营,随后向前推进,到达乌迳,并在此发生入粤第一战,战胜敌人。在新田宿营后,红一军团、红九军团主力部队先后经大兰、大塘、黄地、夹河口、锦陂、坪田坳、上朔等地出广东重新进入江西境内,沿粤赣边界继续西进。红军长征在南雄基本属于借道性质,时间只有一周,所以南雄保留下来的红军长征旧址不是很多,我们决定先去其中几处调查,以了解旧址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由于界址已经没有保存相对完好的红军长征旧址,我们南雄之行第一站来到了乌迳镇孔江村的枫坑村。这个村距离乌迳镇不远,村口有一棵大树,据说,当年红军长征经过乌迳时曾在此树下宿营。村中保留着一座完好的旧址——粤赣边红军独立师第三团(红军长征之后留守红军的一部)团部所在地旧址,旧址就在村口不远处。据载,第三团在枫坑驻扎了一个星期,期间发动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宣传队在屋内外写下大量标语,现在仍保存有20多条。这是一个砖木结构的二层土楼,建于清代,坐西向东,硬山顶盖灰瓦,青砖和土砖混砌。规模很大,面宽四间19.6米、进深8.1米。但是由于年久失修,已经成了危楼。此屋原是当地一位王姓村民的祖屋,并由其代管,无人居住,只是用来存放杂物。虽然是南雄市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没有专门的资金和单位来管理和维护,旧址现状较差。旧址周围存放着许多杂物,带来很多安全隐患。如果不进行适当的维修和维护,旧址将会倾覆,损失将不可估量。

楼的四周墙壁上刷了大大的标语,由于时间久远,字体已经斑驳不能辨认出来。由木梯上到二楼,二楼房间的墙壁上到处都是当年红军书写的革命标语,清晰可见:“白军士兵是工农出身,不要替军阀打工农”、“欢迎白军士兵、下级军官来当红军”、“抚恤牺牲的红军战斗员”……。这是当年留守红军在广东活动的重要历史见证。从村民口中我们还得知,他还在二楼发现了两枚手榴弹,并拿出来展示给我们看。从铁的生锈程度和木柄的陈旧度可以看出确实是红军当年遗留下来的文物。我们一再向镇政府强调,一定要就旧址的保护专门写个报告,希望旧址能够得到切实的保护和维修。

从孔江村出来,我们来到了南雄之行的第二站,红军进入广东第一战发生地——乌迳镇新田村。据介绍,新田村是一个历史古村,有“中原南迁第一村”之称,有1600多年的历史。村内有许多历史建筑,风格迥异,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村口的公路边的一个小山头,就是当年新田之战的战场。这个山头正好处于从界址到乌迳直达南雄的交通要冲,位置十分关键。1934年10月27日拂晓,侦知粤军正在此地构筑军事工事,红一军团决定派军团直属侦察连发动强攻,消灭敌人,占领新田。红一军团直属侦察连随后发起强攻,打死粤军20多人,缴获枪支弹药一批,取得了红军进入广东的第一场战斗的胜利,随即占领乌迳,为红军顺利进入广东打开了大门。

新田之战后,长征红军在新田宿营,村中的叙伦堂、爱敬堂、玉珊祠等一座座祠堂作为当年红军的宿营地,历经风雨,诉说着当年红军的光荣历史。我们走在这座古色古香的村落里,红军当年的英姿不禁映入脑海。据南雄市纪委李光利科长介绍,红军当年在新田村宿营,不仅秋毫无犯,还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并书写了大量标语。在村中的一座房子的墙壁上,仍然留存着一条标语“焚烧田契借约!”。标语历久弥新,向我们诉说当年红军的丰功伟绩。红军长征在新田古村的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沿着红军当年的进军路线,我们第三站来到了红军长征经过地之一的上朔村。上朔村是个富有革命传统的村庄,早在1928年就建立了南雄县苏维埃政权,当时的苏维埃政府旧址就在村中的一座洋楼里,现在仅剩下一堵墙。在村支书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了村中的一座祠堂。祠堂的门口墙壁上仍然保留着当年的一幅红军标语,字体清晰可辨,不过落款因年代久远已经无法辨认。由于上朔村是当年红军的游击区,经常有红军到此地打土豪,分田地,从事革命活动,所以我们也不清楚这个标语是红军长征经过此地时留下的还是其他红军部队留下的。祠堂的墙壁上还留着一首《红军歌》,具体时间也不可考。

由上朔村再向北就是油山,北邻江西省大余、信丰县。油山是南岭山脉的一支,这里地域广大,森林茂密,群山高耸,连绵不绝,山路弯曲,路陡弯急,我们开车都走了好久,心中不禁感叹:红军当年不仅徒步,还要手提肩扛,是如何翻越这一个个山头的?油山也是一座富有革命传统的地方,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南雄县委率领游击队在油山创立革命根据地。中央红军长征后,项英、陈毅等在油山一带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游击战争,油山还是南雄建立中央苏区县的发祥地。长征时,当年红军长征经此处,翻越油山进入江西境内,继续西进。现在,当地的油山镇政府在油山上修建了一座纪念碑,以纪念红军长征经过油山这段历史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这段光荣的历史。

因为时间关系,南雄还有一些地方来不及去,就结束了南雄之行。通过实地查看,我们也发现了许多红军长征旧址存在的问题,如年久失修、缺乏管理,没有标识或者标识不清、资金不到位等。一些长征旧址亟待修缮和保护,如若不加以保护将不复存在。这些问题需要引起各级政府重视。

(作者系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科员)

猜你喜欢
南雄市新田南雄
南雄举办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摄影作品展
新田:红六军团西征攻克的第一座县城
书法作品
南雄市老促会老促会
“南有新田”的时代内涵
岭南银杏
万州新田港建成两个多用途泊位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的南雄生态农业发展
南雄梅关
乐志婷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