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存在问题与应对策略分析

2016-03-18 05:35江剑浩
考试周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网络应对策略

江剑浩

摘 要: 目前,网络成为人们社会交往与人际沟通最重要的方式,也成为中学生重要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它在对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提出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机遇。本文在分析网络给思想政治教学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的基础上,从观念转变、内容创新、环境优化、方式改进四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 网络 中学思想政治 应对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以迅捷化、个性化、超越时空限制等特征,逐渐改变人们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成为当今时代人们社会交往与人际沟通的最重要方式。网络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学校教育也不例外。在这种时代环境下,中学思想政治学科的教育观念、内容、方法必须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才能适应复杂网络环境带来的影响,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

一、网络环境下中学思想政治教学面临的挑战

1.网络传播信息海量性与复杂性并存。

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网络媒介传播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方式,网络所传播信息的容量和能力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然而,在“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的网络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和有机会成为信息传播者,这使得网络信息来源更加复杂,这种复杂性所带来的消极影响逐渐凸显,突出表现在网络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存在过多过滥、虚假低俗等问题。这种海量性与复杂性并存的特点,使网络传播的信息有时候真假难辨,导致人们容易在网络世界里迷失方向,造成公信力不足的缺点。

有学者担忧:“源于对媒介的司空见惯,使得我们对它们视而不见。它们像我们呼吸的空气,虽然不可或缺但却很少被人留意。”[1]这种担忧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网络上传播的一些不良信息一定程度上对中学生造成坏的影响,弱化他们的思想道德意识,导致思想政治教学实效大打折扣。

2.网络世界虚拟性与自由化的消极影响明显。

网络已经成为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这一生存空间与现实世界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虚拟性。一些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内心归属的人,便投身于茫茫网络世界寻找快乐。但是,“每个人在网络上的存在都是以虚拟的、数字化的符号形式出现,人与人的交往也表现为符号与符号的互动”[2],人们通过互联网的交往活动,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职业等真实性往往难以判断。同时,网络传播具有自由化特点,人们都有机会成为信息的传播者。这种自由也带来了一些危害,包括网络暴力、侵犯隐私等网络犯罪行为。

根据一项调查发现,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呈现低龄化特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犯罪初始年龄比70年代提前了2-3岁,青少年利用计算机犯罪也有发展蔓延趋势[3]。这一严峻事实表明,目前青少年学生所处的环境发生改变,学校教育工作者应重视这种变化,通过学校教育推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普遍关注,共同做好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网络开放性与个体封闭性的矛盾。

互联网没有国界,是一个开放的信息交流平台。这种“开放性”是指“可以进行各种类型的信息服务,(这些信息)可以来自各种类型的提供者,可以给各种类型的用户使用,可以经过各种类型的网络服务机构,这种连接是没有障碍的”[4]。网络传播的这种优势,使持不同意见的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发表意见、发起讨论,在网络传播过程中拥有平等地位和机会。

“与网络人际关系一样,网络中人的自我状态和方式也同样在本质上是一种心理状态和心理方式。它的特点是开放与封闭并存”[5]。网络表现出它的开放性的同时,个体存在的封闭性特点引起人们的关注。调查发现,性格的偏差容易导致网络成瘾更严重[6]。不少中学生因性格问题,在虚拟世界中表现活跃,在现实生活中却封闭自我,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这种差异性,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也成为影响思想政治教学的不利影响因素。

二、网络环境下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机遇

1.网络是中学生社会化的有效途径。

中学思想政治是比较系统地对中学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学科,它的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等媒体日益具备网络的功能,网络对学生的影响更加广泛和深刻。

自人类社会出现媒介以来,人们便认识到它作为社会成员社会化渠道的重要意义,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始终坚持利用各种媒介传播主流价值观。“媒体有效果,这种效果有影响媒体受众个体的力量,使得人们会按照他们在媒体中看到的思想和行为来行动”[7]。虽然网络因其虚拟性、娱乐性和自由化,可能会弱化个体对社会价值观念的认知和内化,但是,如果能够利用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发挥其他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便能充分发挥在社会成员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促进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内化。

2.积极运用网络媒介有助于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以往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主要是以灌输为主,这种方式在培养合格公民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但是,在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渗透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今天,网络环境已经成为影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传统教学模式需根据这种改变进行创新。

利用并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能够有效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对网络的敏感性比较强烈。这一时期,因为家长、老师管教较多,他们的自由空间相对狭窄,因此,互联网虚拟性、自由化的特点很容易吸引他们,成为他们在繁重学习之外重要的交际场所,网络日益成为中学生建立人际关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中学生因在网络的交流消除了一些现实的顾虑,表现出更真实的自己。思想政治课如果能够结合网络这一中学生重要的交往平台,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积极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拓宽思想政治教育范围,就能够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性。

3.网络媒介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网络传播方式“改变了原有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交流方式,进而不断地重新塑造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8],这种变化决定了中学思想政治课必须从教学内容、方式和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以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

网络能够发挥超越时空限制的优点,因此能够更广泛、更有效地连接教育主客体,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功能。这种载体,一方面能够扩大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可以迅速、及时地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中学生能够及时、无限地传播和接触相关的信息。另一方面,它为教师和学生真正实现平等交流提供了良好平台,更加突出受教育者主体性的作用,使他们能够通过网络与教师民主、平等地展开沟通和交流。这两个方面都为中学思想政治课提供了崭新思路,中学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并利用网络在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三、网络环境下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应对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强化思想政治课教师网络育人意识。

从国外关于媒介素养的研究可以看出,国外学校教育在媒介素养问题上的态度,经历了从保守式的避免媒介的消极影响到开放、多元的积极利用媒介作用的转变。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围墙,学生进入一个更广阔的学习和生活天地,教育工作者应随着这种变化及时转变教育观念。

美国尼葛洛庞帝曾指出:“信息社会,最大的鸿沟横在两代人之间,当孩子们霸占了全球的信息资源时,需要努力学习、迎头赶上,掌握计算机技术和基本的网络知识,能够在原来传统化、经验化的教育方式基础上,通过网络这一载体对学生们开展教育。”思想政治课是中学生德育的主要途径,相比较其他学科而言,网络环境的不良影响容易淡化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更容易受到网络负面因素的影响,这就不可避免地弱化了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网络育人的观念,与时俱进,真正树立网络育人意识,对网络育人工作进行大胆尝试和探索,积极利用网络开展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创新教育内容,加强中学生网络素养教育。

网络育人,“既是引导受教育者更加辩证地看待网络与现实的世界观教育,更是帮助受教育者在网络社会中实现更好的成长发展的方法论教育”。媒介素养教育在国外学校开展的历史比较悠久,在我国关于媒介素养课程的研究和实践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总体而言,我国学校中关于网络素养的教育内容大多只涉及计算机或者因特网基础知识,对有关网络安全意识、对网络信息传播的质疑和批判精神等涉及个体意识和技能方面素养的内容较少。此外,学校迫于升学压力方面原因,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无法与其他学科相比。

鉴于目前我国在网络素养教育课程建设方面的不足,加之该课程本身是一门跨多门学科的课程,为了推进网络素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过程,应将网络素养的相关内容渗透于各学科之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生德育的主要途径,理应主动将相关内容纳入自己的内容体系中,从知识、意识、能力三个方面创新教育内容,从而切实提升中学生的网络素养水平。

3.优化教育环境,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作用。

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不可避免地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学生并不是作为一个孤独的个体在学习,而是遵循着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所给予的行为和思维方式”。网络传播过程中那些虚假和垃圾信息对中学生造成了一定危害,网络虚拟性给现实生活带来不适应问题。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的不良影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主动出击,积极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环境,有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优化教育环境,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应重视对论坛、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平台建设,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形式多样的网络互动活动,重视对这些新媒体传播内容的监控,优化网络环境,在满足学生娱乐需求的同时,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加强对中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引导,使他们养成健康、文明的网络行为习惯,提高他们在海量网络信息面前的辨别能力,成为负责任的网络信息传播者。

4.改进教育方式,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重知识传授,虽然经过几轮的教育改革,但由于教学理念、升学压力等,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未真正改变,教育方法上更多的是沿袭理论灌输那一套做法。在信息传播速度如此迅速的网络时代,这种教育方式缺乏吸引力与感染力,忽视受教育者个体的主体作用,教育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网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既给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又提出了新要求。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敏感性更强。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利用中学生的这一特点,主动出击。一方面,在教育方法上,有效运用网络,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热门事件或话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民主、自由的氛围中展开讨论,引导他们对网络上的不同意见展开分析,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网络传播的信息。另一方面,在教学手段上,应采用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通过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大卫·克罗图和威廉·霍伊尼斯.媒介·社会——产业、形象与受众[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

[2]郑洁.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36.

[3]我国青少年犯罪呈低龄化智能化[N].中国青年报,1999-10-27.

[4]杜俊飞.网络传播概论[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71-72.

[5]邵培仁.媒介生态学[M].北京科文图书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08:298.

[6]台湾一项调查网瘾助长性别偏差[N].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06-15.

[7]泰勒,威利斯.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39.

[8]谷佳鸣.基于网络境遇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2:21.

猜你喜欢
网络应对策略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探析
刍议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