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与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6-03-19 18:11周海龙广西建工集团第一安装有限公司广西南宁市530001
低碳世界 2016年14期
关键词:环境工程废水污染

周海龙(广西建工集团第一安装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市 530001)



环境工程与实现可持续发展

周海龙(广西建工集团第一安装有限公司,广西南宁市530001)

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到保护生态环境这一问题上。在建筑领域,如何使建筑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人们当前关注的重点。尊重生活,维持生命,让生活同生命和谐,实现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和谐发展,成为当前建筑环境工程保护的目标。本文首先概述了建筑环境工程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分析了当前我国建筑环境保护的现状,重点分析了如何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工程;环境保护;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

前言

20世纪中期提出了环境工程这一论述,其初期的特征主要是防治局部污染和末端治理。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突出和影响范围的扩大,环境工程领域也在不断扩展。呈现出整体化、高度分化和生态化的趋势,其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以及人类工业文明的绿色化。当前,作为环保科技发展的核心和源泉,环境工程促进了人类从工业文明向绿色文明的过渡,对我国实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促进作用,经过多年的努力,环境工程学科涉及到了大量民用、化工及农业工程领域。本文重点对建筑环境工程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

1 建筑环境工程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建筑环境工程保护主要是指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与自然界发生的关系,建筑过程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一个过程,不可避免的会对自然产生一定的影响与破坏,例如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的污染。可持续发展是指为满足建筑工程的发展需要,实现生活形态的多样化,高效率利用各种资源,使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建筑环境工程保护就是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内容,为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建筑工程应做好以下几点:

(1)整体性。可持续发展要求建筑是整体均衡的产物,部分方面的短缺导致建筑人工的痕迹过重,难以满足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不适应自然环境的发展。

(2)功能性。建筑的最基本要求就是为居住者提供良好的、便捷的使用环境,建筑设计应以人为本。

(3)安全性。其主要包括生理与心理、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的内容,物质的安全性主要是指建筑物应具备基本的安全居住环境,精神安全主要是指阻止不利于居住者的精神状态的环境。另外,过小或过大的建筑都会对人们的生理与精神产生不利的影响。

(4)美观性。体现在建筑的造型与外立面的色彩上,这是人们直观可见的,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使建筑成为一件艺术品,为人们带来美好的感觉。

(5)经济与环保性。建筑工程建造过程中应合理使用材料与节约能源,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污染,采取有效措施,实现资源在建筑内的循环利用,不仅节约成本,还促进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 我国建筑环境保护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建筑环境工程保护工作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的污染上,具体如下:

2.1空气污染

该污染是建筑施工中的突出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在旧的建筑物摧毁或者爆破中,在建筑材料运输过程中,都会有泥土撒落在城市道路上,粉尘飘散在空气中,尤其是在气候条件相对干燥的地区,如遇大风天气,粉尘的危害会变得更加猖獗,给城市的空气带来污染。另外,在建筑物的室内装修上,涂料和墙体填充材料可能含有氯、甲醛、苯类等有害物质,会对人们的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2.2水体污染

建筑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水体供应,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废水,例如:地水泥浆、污水、清洗管道的废水等,如果在排放废水时,无视城市下水道排入废水标准的要求,直接将含有油污、泥沙的废水排入下水道,可能会对城市附近河流产生污染、堵塞地下排水管道、污染居民正常的生活等,同时还会影响到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

2.3噪声污染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噪音,对周围居民生活环境造成影响,例如推土机的声音、运输车辆的启动声、打桩的声音、混凝土搅拌的声音等,这些噪声尤其是对老人、病人、婴幼儿得影响最大,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2.4固体废弃物污染

在摧毁建筑中出现的碎石块、风化的塑料以及木头都属于固体废弃物,处理这些垃圾,增加了城市垃圾处理的难度。

2.5损害城市市政基础设施

建筑施工车辆使用中,如果施工驾驶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未充分考虑对城市市政设施的影响,在运输线路的选择上没有充分考虑市政道路的承载力,很容易对道路产生破坏。另外,城市建筑施工本身就是对城市绿地的占据,城市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容易引发荒漠化的迹象,自然环境大量丧失,很有可能完全破坏自然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

3 建筑环境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的提高,逐渐对建筑环境工程提出了要求,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创新,同时也引起了广大建筑工作者的关注。

3.1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建筑工程的可持发展需要建筑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这并不是说要降低建筑的标准与品质,而是要提高建筑的标准,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建筑工程应以人为本,在满足建筑环境舒适的条件下,采取高新技术和恰当的管理措施实现建筑的节能环保,人们应清楚地认识到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使其成为建筑开发的主流理念。

3.2加快技术的更新

提高建筑的节能标准,同时不可牺牲人们的居住舒适度,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实现技术应用的创新。建筑工程尽可能的不要消耗煤炭或石油等一次性能源,而是消耗可再生能源,以节约材料为前提。满足建筑隔热、保温、防噪声的要求。通过技术人员利用新手段新技术去探索和研究,实现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3加强建筑管理机制

目前国内对建筑环境工程的管理存在常立法、难执法的弊端,虽然我国已经实施了多项建筑法律标准,各地方也出台了节能规范等技术文件,但是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相关的法律体制仍然不健全、政策倾斜度不够。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建立强有力的约束机制,不断的引导和激励人们由非节能型向节能型的转变。国家应加大对新产品、新技术应用的扶持力度。

3.4建筑工程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

3.4.1噪声污染的治理

一般来说,人们可以接受的噪声在85dB范围内,晚上需要控制在55dB以下,做好噪声污染的治理,首先应改革与更新施工设施,采用最新的施工设备,在居民休息的时候停止作业,在工程建设外围设置隔音设备,切割木板或钢板的工作转移到郊区,不使用搅拌设备,以上都可以有效的减少噪声污染。

3.4.2废水污染的治理

在施工中增设一个污水沉淀池,将废水控制在这个池子里,严格控制废水流入河内,科学安置建筑施工人员日常废弃物的排放,设置污水处理设备,将污水处理后进行再利用或者排放,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4.3废气污染的治理

采用先进的施工设施,确保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减少废气的排放量;开辟专业的施工材料运输通道,有效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加强运输车辆的要求,如果汽车尾气的排放超过标准应禁止其使用;科学布局建筑材料的位置,预防强风或干燥气候带来的环境污染;采用新技术,减少地面尘土的扬起,增进施工地面的硬度,控制粉尘污染。

3.4.4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治理

我国 “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要妥善处理城市的生活垃圾,将垃圾处理的费用、能耗及对环境污染降到最低程度。在建筑施工中,应严格禁止垃圾的倾倒,加强垃圾的处理与回收,避免使用焚烧处理的方法,对有再利用价值的钢铁、木头以及塑料进行回收处理,实现循环使用,建筑施工中产生的废渣与废砖头用于填补一些坑洼。沿海地区可以建造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地底部垫不可降解的聚氯乙烯塑料膜防止垃圾重金属流入大海,填埋土石方与垃圾完成后可将填埋场改造成万吨级码头,实现垃圾的妥善处理。

3.4.5光污染的防治

光污染作为一项最难治理的污染,还未找到最佳的治理方法,主要是运用最新材料来替代以前的材料减少墙体的反光,尽量使用最新的灯光处理技术实现晚间的照明,减少灯光电力资源的浪费。严格依照施工程序控制火灾的出现和环境污染。

3.5建筑环境空调节能

随着人民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建筑环境空调工程的安装覆盖率已经达到40~70%,空调工程城市用电高峰期消耗了用电总量的1/3以上,为节约能源,建议部分地区采用水冷式分体空调,因为水冷式空调比风冷式空调少耗电15~20%,而且还不会带来室外环境的热污染和噪音污染,加之由于风冷式分体机由于冷媒量偏差,制冷效率可下降10~20%,增加了能耗。

3.6提高建筑人员的水平

建筑人员决定整个工程的建设情况,通过提高建筑工程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减少人为的环境污染。加强对建筑企业施工环境的管理与保护力度,科学运用的施工技术,实现施工的统筹安排,不断改进施工程序,减少污染。建立建筑行业评级制度,设立奖惩措施,用来保护建筑工程环境。

4 结束语

随着建筑工程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与建筑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建筑环境工程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的关注点。我国是一个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家,较少的资源消耗是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治理好建筑环境污染是建筑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因此,只有各行各业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我国建筑环境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1]杨青,苏振民,金少军.建筑工程项目可持续发展实现途径研究——再论建筑工程整体化[J].建筑经济,2014,06:9~13.

[2]简亚谷.建筑工程环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初探[J].企业导报,2012,11:266~267.

[3]余建来,陈亚男.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建筑工程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0:41~42.

[4]李盛斌.建筑土木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整合[J].才智,2013,10:262.

[5]范晓丽.建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经济市场,2008,10:40~41.

[6]罗柏华.刍议环境工程与实现可持续发展[J].江西农业学报,2006,18:155~156.

周海龙(1983-),男,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项目经营、施工安装管理工作。

X50

A

2095-2066(2016)14-0010-02

2016-4-5

猜你喜欢
环境工程废水污染
装备环境工程
蒸发浓缩工艺处理高盐废水的原理与应用
探讨环境工程工业污水治理中常见问题
电解法在处理废水中的应用例析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处理措施分析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高氯废水COD测定探究
环境工程的项目管理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