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及其理论批判

2016-03-19 19:45王建龙
大连干部学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虚无主义革命历史

王建龙

(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及其理论批判

王建龙

(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在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政治利益再平衡,思想观念发生重大变动的当今社会,历史虚无主义的残渣又开始泛起。近些年在我国思想界时有蔓延的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受到众多错误思潮的青睐。这种错误思潮以唯心主义历史观为其哲学基础,适应了国内外敌对势力反对共产党、反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需要,对我国政治体制和社会主义道路肆意抹黑、攻击,在民众当中造成了比较大的思想混乱。因此,为了巩固我国广大民众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必须旗帜鲜明的坚持唯物史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意识形态;唯物史观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

研究和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历史虚无主义。只有弄清楚历史虚无主义在我们生活中有怎样的表现,我们才能更加明确的分析辨别历史虚无主义,从而对它进行批判。20世纪80年代,在欧美史学界出现了一股否定一切革命、鼓吹改良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这是迄今为止一切历史虚无主义的起源。这股错误的思潮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泛滥于我国。一些人以“反思历史”为名,以“解放思想”为幌,以“反对革命”为题,提出了一系列的错误理论,在我国民众当中甚至学术和历史研究当中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造成了巨大的思想混乱。

(一)历史世纪虚无主义竭力宣扬“告别革命论”

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我们“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1]他们反对革命,认为革命对社会经济政治起到的破坏作用远远大于其进步意义,他们对近代以来,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大肆否定和歪曲。他们否认20世纪中国革命的必然性和进步性,对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八年抗战、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等一系列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和维护国家安全的战争都予以否定。历史虚无主义“认为我国20世纪的革命就是在向法国大资产阶级革命学习,而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是以 ‘断头台'为 ‘代表符号',是 ‘流血的祭祀'充满了暴力,造成了社会秩序的大混乱。所以,近代中国的革命也包括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造成社会动荡、破坏经济发展、阻碍社会进步、导致专制产生。”[2]然后,他们打着“重新评价”的幌子,对我国的革命史大肆攻击,反而大肆鼓吹洋务运动以及晚清政府为了自救而实行的“新政”,经过这些抹黑和歪曲,历史虚无主义就对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革命史进行了彻底的否定,同时对我们党执政的合法性提出了质疑。

(二)历史虚无主义在方法上区别对待

历史虚无主义在方法上有所虚而有所不虚。历史虚无主义者并不是对历史采取完全虚无的态度。他们主要虚无的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近现代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但却不遗余力的鼓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优越性,美化西方曾经的侵略历史,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资本积累时期对我国进行的野蛮侵略行为进行“翻案”。他们鼓吹侵略有功,野蛮有理,肆意歪曲历史,制造思想混乱。表现出明显的政治倾向和政治诉求。他们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无耻的侵略美化成为东方落后国家开启了文明之路,并声称如果没有西方国家的入侵,整个东方还将处于落后封闭的封建王朝。在他们眼中,当西方殖民者侵略我们国土、掠夺我们财富、屠杀我们人民之时,不仅不要站起来英勇抗击,反而应该俯首帖耳,乐于当“奴才”,这样中国就能快速融入世界潮流,实现国家富强。这种历史分析方法,明显的是不顾历史史实的肆意歪曲,是打着研究历史的态度在污蔑历史,是打着解放思想的旗号在制造思想混乱。

(三)历史虚无主义大打历史重构牌

历史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研究历史需要全面系统的掌握史料记载、史实鉴证和史家评论,阐明历史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而历史虚无主义者打着“研究”的旗号,凭借道听途说的“历史真相”,“心血来潮”的解读手法,从而得出啼笑皆非的“崭新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用一种荒诞的手法解构历史,片面引用史料,放大历史细节,以情绪化的手法“重构历史”,随心所欲的点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人将慈禧说成是晚清近代化的最高拍板人,晚清新政如果能顺利实施下去,中国早已走上了富强文明的资本主义道路。以这种不负责任的假设为逻辑起点,他们继而攻击在历史上起到巨大进步意义的辛亥革命,污蔑革命“打断了君主立宪的进程”,称孙中山是为了一己私利发动革命,是阻碍历史发展的罪人。这种以假设历史为手段,以为历史上的反面人物翻案为载体,以攻击历史上的进步人士为目的,继而攻击我们党如今取得执政地位的合法性的伎俩,在近些年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中并不少见。

二、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

清朝著名思想家龚自珍曾专门论述过历史在稳定国家政权、维护社会秩序、保持文化和教育的传承方面的重要性。“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3]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对我国的危害远甚于此。

(一)消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搞乱人们的思想

如上所述,历史虚无主义通过有所“虚无”的研究方法,否定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做出的历史选择,否定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唯物史观在我国的指导地位。进而,又通过有所“不虚无”的研究方法,宣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历经数百年积累的文明成果,并完全不顾这些文明成果的取得也是曾经建立在对落后国家的野蛮侵略与无耻掠夺的基础之上,而是把这些文明成果的取得归结于所谓的“普世价值”,传播以新自由主义等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妄图从意识形态领域攻击我们的思想阵地。历史早已证明,苏联的解体就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先是全盘否定斯大林,继而否定列宁,否定十月革命,将苏联共产党带领国家和人民取得的革命和建设成果全盘否定,最终对社会主义理念和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全盘否定,普通民众心中原本的社会主义观念被消解,思想信仰的崩塌让民众无所适从。这是导致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惨痛的历史教训不得不值得我们深思。

(二)“虚无”中国传统文化,导致民族认同危机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通过对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可以增强社会民众的民族自豪感、凝聚力和认同感。而这些正是民族国家团结稳定、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和思想基础。反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否定了自己的历史,遗忘了自己的文化,就等于失去了精神的脊梁,不是陷入思想的迷茫就是走上歪曲的邪路。1988年曾经有一个电视政论片《河殇》,把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说成是“黄色文明”,代表着专制、封闭、保守和落后,用十分主观的色彩和极其偏激的方式诋毁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对人民群众的思想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动摇了广大民众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成为后来“1989年政治风波”的导火索。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时候,也有人曾经公开贬低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如今仍有类似的文章和文艺作品打着研究的旗号出现,应当引起我们的警惕。

(三)为西方敌对势力西化我国的战略打头阵

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并没有弱化意识形态的政治作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是西方国家不遗余力的意识形态输出,妄图通过意识形态的转变在我国实现“颜色革命”。西方敌对势力或者直接发表虚无中国革命和中国道路的言论,或者通过设置基金会、邀请国内学者出国访学、召开理论研讨会等各种方式扶持国内的历史虚无主义者。国内的历史虚无主义者在西方资金的暗中扶持之下,在国内不断地发表歪曲和丑化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文章,抓住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失误和现实中的不足大做文章,甚至用虚假报道来“妖魔化中国”。利用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到深水区,阶层利益格局调整的关头,制造普通民众对党和政府的不满情绪,消解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将矛头指向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根本目的就在于和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反华势力遥相呼应、紧密配合,妄图西化和分化中国。正如马克思所讲:“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4]。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仰。

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理论批判

坚定地唯物史观,是我们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冲击的有力武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把中国从鸦片战争以来100多年被帝国主义压迫和奴役的深渊中解放出来,继而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三大改造,将中国引向了社会主义道路,并在这条道路上带领人民奋步向前,创造了令世界震惊的“中国速度”。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党带领人民奋力向前的决心和实践成果,无一不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批判。然而仅靠史实上的驳斥,并不能完全认清和消灭历史虚无主义。因为历史虚无主义虽然在评价历史时花样百出,逻辑混乱,缺乏证据,但是在它的背后也是有着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截然相反的理论主观唯心主义作为后盾。只有从其根源上去揭示其荒谬性,才能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彻底的批判。

(一)“自由选择”的理论前提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5]人们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书写历史,而是受到客观历史条件制约的,绝对不是凭借一厢情愿的主观臆想所能实现的,这同样体现了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一种有限的渐进性过程。而历史虚无主义者在研究历史事件时最喜欢使用的就是“自由选择”,抛开具体的历史条件,主观进行人为假设历史,在对待历史的问题上表现出彻头彻尾的主观唯心主义。他们在否定革命的同时鼓吹改良,抬高了维护封建专制的洋务运动、清末新政并贬低辛亥革命,并且凭借自己的主观假设如果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能够实施下去,中国或许可以就此走上资本主义“富强文明”的道路,或许可以避免接下来连年的战争,或许可以免受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之苦。他们从否定近代革命入手,进而否定新中国建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这段历史。他们抓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反右扩大化、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中犯的错误,将其扩大化进而全面否定改革开放前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历史。他们批判毛泽东迷信暴力革命、阶级斗争,用阶级斗争的方法来搞经济建设,“结果弄得中国仍然是一穷二白,耽误了几十年的大好时光”[6]。这种仅凭主观臆想的“自由选择论”,完全忽略我们党在特定历史时期面临的特殊历史条件,完全不了解中国的特殊国情和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而不是人为地干预。并且这种“选择论”在面对改革开放前30年中,党和国家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成功探索时,也“有所选择”的视而不见了。这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历史观,根本偏离了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这种“一厢情愿”的臆断,得不到任何历史史实的证明。

(二)“重构历史”的方法论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我们:“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1]这说明,历史发展是有其自身的客观性和连续性的。然而历史虚无主义者不承认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性与连续性,否定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轻易的抛弃各种历史遗产。历史虚无主义以选择论为指导,以历史假设为前提,不是以历史事实为出发点,不是全面、系统的掌握有关资料而是进行主观臆想和推断,随心所欲的挑选零碎的历史加以涂抹和裁剪,凭借“新奇大胆”的想象肆意歪曲和否定历史。他们将“随意拼凑”的历史解构方法玩弄的炉火纯青,将殖民侵略和“近代文明”等同视之,鼓吹侵略有功,殖民有理,极力赞扬西方列强的入侵是帮助中国发展,肆意歪曲历史,制造思想混乱。有人打着“解放思想”的旗号,混淆历史的主流与支流,把历史支流当主流,以点概面、以偏概全,随意放大历史事实,以达到论者既定的政治目的。当前的史学界,有些人以反思历史为名,歪曲“解放思想”的真意,混淆历史的主流与支流,以点概面、以偏概全,随意放大历史事实;或者以戏说的方式来解构经典,以歪解来代替正说,通过子虚乌有的故事来反叛历史传统。他们在“重新评价”的虎皮下,设置“理论陷阱”做翻案文章,把阻碍历史前进的反动势力、反面人物放到历史舞台的中心,为阻碍革命的汉奸、封建统治者歌功颂德。这种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史学判断,是对历史粗暴的模拟、拼凑和解构,对客观历史的本质和真相的肆意否定和消解,其结果只能让历史事实失去应有的严肃性和真实性[7]。历史的基本原则和规律不容颠覆和瓦解,否则就会从文化源头上动摇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理论根基,民众的集体记忆就不复存在,民族自觉和文化自信也会成为一纸空文,其结果必然是搞乱人们的历史观,引起思想的混乱,导致全面的意识形态危机。我们必须对此提高警惕。

[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9.

[2]王永贵.意识形态领域创新变化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研究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64.

[3]龚自珍全集[M].上海:中华书局,1959:22.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6.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2.

[6]李泽厚,刘再复.告别革命[M].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4:246.

[7]梁柱.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特点及其危害[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4):4-12.

[责任编辑:江亚玲]

K01

A

1671-6183(2016)07-0025-04

2016-06-20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意识形态战略思想研究”(14AZD001);江苏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热点难点问题研究”(13ZD001)的阶段性成果。

王建龙 (1990-),男,山东德州人,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虚无主义革命历史
举旗亮剑遏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坚定道路自信 理直气壮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必须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
新历史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