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蔡和森的马克思主义观

2016-03-20 14:45王红霞
大连干部学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蔡和森唯物史观社会主义

王红霞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聊城252000)



论蔡和森的马克思主义观

王红霞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聊城252000)

摘要:蔡和森是中共早期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家,自从走上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他就在自己丰富的理论文章和著作中阐发了十分详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原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思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资本积累理论及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等等。

关键词:蔡和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社会主义

蔡和森同志是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早期涌现出的优秀而卓越的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活动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家和政治家。蔡和森同志短暂而又伟大、光荣的一生为早期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了毕生的心血和精力。蔡和森作为中共早期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家,在其丰富的理论文章和著作中阐述了十分详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中国早期最优秀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者之一,蔡和森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值得我们深入研究。1921年,蔡和森在给陈独秀的信中曾阐述了他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基本观点: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思想即《资本论》中所集中体现的观点、阶级战争学说即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他明确指出:“马克思的学理由三点出发:在历史上发明他的唯物史观;在经济上发明他的资本论;在政治上发明他的阶级战争说。三者一以贯之,遂成为革命的马克思主义。”[1]74

一、唯物史观

蔡和森是在赴法勤工俭学时走上信仰马克思主义道路的,期间他“猛看猛译”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马恩合著的《共产党宣言》、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列宁的《共产主义“左派”幼稚病》和《国家与革命》等,认真研究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经验,很快接受了共产主义并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1924年,蔡和森在刻苦研读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列宁的《国家与革命》等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并参照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基础上,撰写并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历史唯物主义经典著作——《社会进化史》,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关于两种生产的理论。蔡和森继承和发展了恩格斯关于人类社会两种生产的理论——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主张人类社会的进化和发展一般会随着家庭或者家族的进化而不断的发展和演化,当人类社会的细胞组织——家庭或家族的形式由血统家族、伙伴家族、对偶家族、宗法家族等逐渐地演变和进化为一夫一妻制家族的时候,人类社会本身也会逐渐地由野蛮和残暴走向文明与和谐。这种家庭的次第演进归根到底是由于生产程度和生产方法的变化,即人类自身的生产最终取决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正如蔡和森指出:“人类进步的大时代,是直接和食品来源的扩充相适应的。而家族的团结,便是直接适应这种需要……其演进所呈之定律,则为:生产程度愈益低弱,则社会秩序愈益凝固于血族关系之下。”[1]450蔡和森同时指出,婚姻关系也是随着生产力和生产方法的变化而变化的,不同的社会时代有不同的生产方法,也就会有与之相适应的婚姻制度和婚姻关系。正如“群体婚姻为野蛮时代的特征;对偶婚姻为半开化时代的特征;而一夫一妻制为文明时代的特征。”[1]465

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关系的理论。蔡和森阐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状况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形态,当旧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时,这种旧的生产关系就必然会走向灭亡。正如1922年蔡和森所指出的:“一个时代的政治变化,有一个时代的经济变化为基础,所以近世政治史上的民主革命,不过是经济史上产业革命的伴侣。”[1]1011924年,蔡和森在《社会进化史》中又论述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当旧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就是这种旧的生产关系走向灭亡的时候;新的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必须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生产关系。蔡和森的这个论述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关系的理论。

关于国家问题的理论。关于国家的产生、发展、特征、实质和消亡,蔡和森在《社会进化史》中作了极为系统的阐发和解释。关于国家的产生,蔡和森认为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比如在原始的共产社会并没有国家,也没有政权。国家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种凌驾于社会之上、统治社会的公共势力。比如蔡和森曾指出:“国家……乃是社会进化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当社会分裂为几个不可调和的阶级抵抗与经济上发生利害冲突的时候,……便自然而然要求一种显然统治社会的势力来平息各种冲突而纲维一切于‘秩序’的界限之内。这种势力……就是国家。”[1]612-613关于国家的基本特征,蔡和森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的理论观点,认为国家是以地域而不是以血缘为依据来划分国民;国家是一种公共权力组织,有实现这种权力的军队、法庭、牢狱等强制机关,还有对公民纳税的权力。关于国家的实质,蔡和森认为国家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是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统治被统治阶级的工具。关于国家的消亡,蔡和森认为国家不可能永远存在下去,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达、阶级和阶层的消灭,国家也将最终走向消亡,但他同时强调国家的消亡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蔡和森指出:“国家不是永远存在的。……随着阶级的消灭,国家也必致于消灭。……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可做到,要待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后才能做到。”[1]616由此可见,蔡和森关于国家问题的理论观点完全契合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问题的基本原理,尤其着重吸收了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国家与革命》中的基本观点,认识到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国家存在的最高形式,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类社会过渡到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

另外,蔡和森在赴法期间给毛泽东和陈独秀等人的书信中也阐述了其唯物史观的理论。1920年9月,蔡和森在给毛泽东的信中强调在中国要建立共产党组织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他说:“我以为现在世界显然为两个敌对的阶级世界,学说亦显然划了鸿沟。……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显然为无产阶级的思想。以唯物史观为人生哲学社会哲学的出发点。”[1]63蔡和森还深刻分析了唯物观和唯理观这两种世界观的根本对立,强调要坚持唯物观反对唯理观。另外,蔡和森又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分析了俄国十月革命和德国社会革命的根本不同,说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革命才会取得成功。1921年2月,蔡和森在给陈独秀的信中,进一步阐释了他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解,极力主张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比如他在此信的开篇即明确宣布:“和森为极端马克思派,极端主张:唯物史观,阶级战争,无产阶级专政,……窃以为马克思主义的骨髓在综合革命说与进化说。专恃革命说则必流为感情的革命主义,专恃进化说则必流为经济的或地域的投机派主义。马克思主义所以立于不败之地者,全在综合此两点耳。”[1]74

二、政治经济学思想

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内较早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来分析中国社会经济问题的理论家和宣传家。从《社会进化史》中可以看出,蔡和森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观点,并开始尝试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思想。

关于政治与经济关系的理论。蔡和森的《社会进化史》一文完全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和经济之间关系的基本理论,认为经济状况决定政治形态,政治形态是经济状况的反映和表现。蔡和森列举了大量例证来说明经济对政治的决定作用,经济的冲突必然会导致政治的冲突,经济的平等也必然会带来政治的平等。他指出“在村落集产时代,村落即成为经济的自治团体。比如日耳曼人的马尔克,耕作者仍是共有其土地,共同其劳力,完全立于平等制度之下。这种经济平等的结果,政治的平等必然与之相适应。”[1]617“财富的收入,大别有地租和利润的区分。……代表地租者常常反对生产的改良,故形成为保守党;代表利润者常常认改良生产为其利益,故形成进步党。这为经济的冲突必致发生政治的冲突之通例。”[1]621蔡和森还认识到政治是对经济的反映,政治状况是经济状况的表现,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或阶层完全是因为其经济上的主权。

关于私有财产问题的理论。蔡和森在《社会进化史》中用了大概四分之一的篇幅论述了关于财产的起源与进化问题,分别阐述了个人财产、家族财产、土地私有财产、集合财产、封建财产以及资产阶级财产的产生、变化与发展。蔡和森认为私有财产和个人财产观念都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渐产生的。比如在原始共产社会,没有个人财产和私有财产,当然也就不可能有私有财产观念。蔡和森认为土地私有财产的观念最初只是起源于房屋“宅地”的分配。因为房屋为建造者或居住者所有,又与土地不可分割,宅基地便具有了私有财产的性质,后来又逐渐产生田地私有财产。蔡和森还认识到封建财产和资产阶级财产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他指出:“封建的财产是从集产村落社会产生出来的;她发达到一定的程度,便毁损了村落社会而形成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并且由此演进几百年之后才达到个人财产的真正形式,即资产阶级的财产。”[1]524关于资产阶级财产的发达,蔡和森认为主要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新技术的采用,而更加精细的社会分工与国际分工也极大地提高了工人的熟练技能。这是完全符合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关于资本积累的理论。蔡和森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经过长期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的不断革新和世界市场的不断开拓,生产力发展到其生产关系所不能容纳的极点必然会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从而导致资本主义走向灭亡。关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必然会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蔡和森运用恰当的比喻形象地论述了这一过程:“伟大的生产力一从封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商业恐慌和工业恐慌定期而来,如瘟疫一般,起于一隅,即要轮流传染全世界。……各国资产阶级要解决这种难题,只有准备异常强大的武力去争夺殖民地;……而资本国家之间的战争,势非资本主义根本破灭不止。”[1]534-535这就表明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崩溃是资本主义本身不断发展的结果,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所决定的。

三、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蔡和森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非常丰富,他不仅做出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解释和选择,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而且对如何实现社会主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关于无产阶级建党的理论以及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理论等。

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蔡和森在其书信及著作《社会进化史》中都详细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认为阶级是一个历史的范畴,阶级和阶级斗争都不是从来就有的,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解体,财富的占有逐渐不平等,私有制出现了,阶级产生了,于是阶级社会开始到来。由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也开始出现新的阶级类型,自奴隶社会以后,又相继出现了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上也依次出现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等。任何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从根本上说都是由于财产占有的不平等,从而导致在政治上有产阶级居于统治地位,无产阶级居于被统治的地位。蔡和森在其文章和著述中还多次强调阶级斗争的重要性,认为要解决中国现在的境况唯有通过阶级斗争的手段。比如,蔡和森在《中国劳动运动应取的方针》一文中指出:“工人阶级要从‘卖力’与‘饿死’两条路中解放出来,……惟一的方法,就只有实行阶级争斗与社会革命。”[1]81-82在《社会进化史》中,蔡和森再次强调了阶级斗争的历史必然性:战后,由于国民财富和国民收入的减少,无产阶级的人数日益增多,资本越发集到少数人手中,阶级斗争也就必然会随着国民收入的减少而愈加激烈。

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蔡和森在中国较早地提出了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1920年8月,蔡和森在给毛泽东的信中专门讨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问题,认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方法。他说:“我近对各种主义综合审缔,觉……社会主义必要之方法:阶级战争——无产阶级专政。我认为现世革命唯一制胜的方法。”[1]50那么,什么是无产阶级专政呢?蔡和森认为无产阶级专政就是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掌握国家政权,对阶级敌人实行专政,但这只是一个过渡阶段。1920年9月,蔡和森给毛泽东的信中又强调必须要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来改造社会,无产阶级专政是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一个必经阶段。关于为什么必须要实行无产阶级专政,蔡和森认为只有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才能集中力量改造经济制度,也才能使无产阶级在政治上真正地掌握国家政权,保卫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他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后不得不专政的理由有二:无政权不能……改造经济制度。无政权不能保护革命,不能防止反革命,打倒的阶级倒而复起,革命将等于零。”[1]51蔡和森还强调要实现社会主义、消灭阶级、消灭国家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都必须要经过无产阶级专政的方法和手段,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来改造社会、组织共产主义的生产和生活。

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蔡和森认为,中国要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必须首先组织中国共产党。1920年,蔡和森在给毛泽东的信中专门讨论了关于共产党建设的理论,指出无产阶级要开展革命运动需要“四种利器”——党、工团、合作社和苏维埃。在这“四种利器”中,蔡和森认为组建共产党是当务之急,因为共产党是组织和发动革命运动的主导。只有组建了共产党,中国的革命运动才能有指挥中心。1926年,蔡和森在《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中再次强调了建党的必要性,认为新的革命政党的建立是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领导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必然要求。那么,要组织一个什么样的党呢?蔡和森在详细分析世界各国共产党、社会党的具体情况后,主张要以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党为榜样,组织一个像俄国那样的共产党,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来武装党、建设党,否则,中国就不能进行彻底的民众运动、劳动运动和改造运动。

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必然崩溃的理论。蔡和森在《社会进化史》中详细论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走向崩溃和灭亡的历史趋势。蔡和森认为资本主义必然走向崩溃和灭亡是由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本身所造成的,他说:“资本主义的大生产,不仅为将来共产主义社会准备了各种必要的经济条件而且为她自己养成了最大多数的掘墓人——近世无产阶级。”[1]623蔡和森提出由于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资本主义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衰退必然会导致社会革命,从而促使资本主义走向灭亡。蔡和森在《社会进化史》的结尾指出,由于战争的影响,工人负担加重,农业经济颓败,中小资产阶级破产,社会革命的条件逐渐成熟,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遥相呼应,世界革命的爆发和成功将成为一种必然。这就是蔡和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研究所得出的科学结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走向崩溃和灭亡。

总之,蔡和森是中国较早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思想家、革命家、活动家和先驱者,他在传播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根据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和实践不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和发展。蔡和森所阐发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观点、理论、原则和方法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都做出了卓越而独特的贡献。因此,说蔡和森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最早的奠基者之一,是无论如何都不为过的。

参考文献:

[1]蔡和森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责任编辑:姜卉]

作者简介:王红霞(1978-)女,山东聊城人,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

收稿日期:2016-03-16

文章编号:1671-6183(2016)04-0024-05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D2-0

猜你喜欢
蔡和森唯物史观社会主义
“蔡和森建党思想暨蔡和森诞辰126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隆重召开
蔡和森:用生命践行立下的誓言
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岳麓版
论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成员赴法勤工俭学之原因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唯物史观历史进步动力学建构的基础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
蔡和森李立三最先提出处置夏、马叛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