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买一线

2016-03-21 22:04
新财富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介机构投行楼市

一线楼市燃了,又双叒叕。从2015年的深圳到2016年的上海,日光盘再现,买楼要抢,其背后是央行含蓄的宽货币政策和行长明确的加杠杆建议。

房价高涨,是货币现象,也是人口现象。房价涨跌甚至成了城市一线地位的试金石,北上广深如今被讨论的只剩下北上深,在3月初的广东省各地市去库存任务表中,广州也领回了180万平方米的去库存任务。库存压力高涨的城市,尽管纷纷出台降低农民工大学生买房门槛的各种奇葩半日游一日游政策,投资者依然选择涌入一线。为给一线工作的子女凑足一套住宅200万元的首付款,有买家一气抛售3套二线城市房产。为买楼而众筹、配资,也见诸报道。这一背景下,2015年上海常住人口减少15万,引人瞩目。这意味着上海竞争力下降了吗?这是中国人口迁移见顶的自然反映,还是高房价在逼退年轻人?城市运营者关心,市民兼投资者更关心。

楼市跳涨,买不起的人焦虑,买得起的人或许更加焦虑。而中国楼市会不会重演日本故事,专家们各执一词。尽管“现在买房相当于股市5000点加仓”的警告不绝于耳,尽管出手可能就意味着高位站岗,在目睹了热点片区一年翻番的疯狂之后,众多恐慌的刚需仍无奈上车,“不买可能再也买不起”。

投资者忙着在一线买楼的同时,中国企业也忙着在一线行业一线国家买资产。其心态都是宽松货币下为资金寻找出路,宁可拥抱泡沫,不被趋势抛弃。楼价会不会跌,收购能否带来回报,时间才能回答,不过,企业走出去,却为国内投行、律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等资本中介机构,切切实实带来了新机遇。

核准制向注册制的转型下,投行告别原本依靠IPO通道业务躺着赚钱的时代,并购的适时兴起提供了新的战场,各家投行正重新排兵布阵,谋局未来。众多设计精巧的并购案例由此涌现,其不仅有助并购重组企业转型升级或国际化,亦证明中国投行的竞争力越来越不输它们的海外同行,投行家,正成为更高技术含量的名谓。

并购热浪里,身为中介的国内投行致力于扩张资本中介业务。楼市爆买潮中,链家等中介同样瞄准房产交易中的金融业务,其中潜藏风险也成为其IPO的路障。长远看,信誉度将成为大数据时代影响中介机构市场份额的重要指标,对其进行市场化的评价愈见重要。新财富本期推出的第九届中国最佳投行排名正着眼于此,希望通过我们持续的努力,帮助投资者选择最适合自身的资本中介机构。

猜你喜欢
中介机构投行楼市
楼市调控是否放松
第十五届新财富最佳投行
关于中介机构参与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探讨
第十三届新财富最佳投行
读者观点
涉案保荐机构在审项目原则上不停审
重视和发挥中介机构在产学研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硕士中的作用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量价齐跌 颓势初显—2014年上半年楼市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