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肇源:双井村机动地纠葛

2016-03-22 06:30民生周刊郭鹏
民生周刊 2016年30期
关键词:双井王雷刘刚

□ 《民生周刊》记者 郭鹏

黑龙江肇源:双井村机动地纠葛

□ 《民生周刊》记者 郭鹏

看似平静的双井村却涌动着农民与土地博弈的暗流。图/郭鹏

机动地管理看似小事,却关乎农民切身利益,也是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重要一环。

今年深冬,黑龙江省多地出现了大幅度温差变化,几次出现零度以上天气。但是早已进入东北农村传统的冬闲期的双井村,却并未受此影响,家家户户依旧“猫”在屋里,整个村庄看上去一片宁静。

然而,“猫”冬的村民并没有停止关切村子里的事务。王雷(化名)在心里盘算着来年的土地承包价格要低于多少钱,种水稻才会有赚头。除了算经济账,王雷等村民最为关心的是村里近千亩的机动地何时才能公平地分配给全屯村民,“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由村集体承包给个人,承包款又不透明,全村村民却见不到任何利益。”

位于大庆市肇州县兴城镇的双井村,曾因盐碱地改良成水稻田而闻名当地。但如今,双井村却不得不面临诸如机动地粮食直补被指冒领、机动地不按国家政策分配等村务未得到及时解决而产生的村民民心涣散、抱怨声四起等现实问题。

其实关于农村机动地的管理,早在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对于机动地的预留面积、分配原则等细节都做出过明确具体的要求。可是为何双井村的机动地问题在沉寂了多年之后又突然显露出来?

“农村的土地这些年被广泛关注,我们已经是后知后觉了。要不是村里一大块儿机动地的承包权发生变更,我们或许仍不知道村里尚有如此多的机动地存在。这么多年机动地的粮食直补的流向也是未知。”近日,在与《民生周刊》记者谈及村里的机动地乱象时,双井村村民王雷将粗糙的左手握成拳头狠狠地比划起来。

十余年开发“被迫”终止

地处肇州与肇东交界处的双井村约有26000亩耕地,其中有15000多亩属于重度盐碱地。作为双井村六个自然屯之一的西双井屯,由于地势因素,该屯的耕地几乎全部为盐碱地。

就在双井村(时为前胜村,后撤并为双井村)结束第二轮土地承包之后,外乡人刘刚以水稻开发的名义承包了位于西双井屯的近300亩机动地。2006年2月,双井村委会将该土地继续承包给刘刚,用途仍为开发水稻,承包价格为每亩20元,承包期限10年。

由于受到盐碱地的限制,刘刚不停地在土地改良上做着努力。至今已经种了29年地的刘刚自认为颇具种植经验,“在很多地方我都是种地好手,带动了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发明过先进的经验技术,双井村的水稻是我最先引进过来的。”

尽管与村委会签订的承包合同上并未注明粮食直补等政策性优惠的归属权利,但是刘刚说其从未领取过任何补贴。“在双井村种地快20年了,一分钱没领过。”至于数百亩所种土地的农业补贴究竟被谁领取?刘刚说并不知情。

经过改良,如今刘刚所承包的土地每亩地已经可以年产800多斤水稻。据了解,双井村经过多年的发展,水稻种植面积已发展到现在的1.1万亩。随着盐碱地改良的不断深入,水稻亩产也由最初的四五百斤,增加到现在的1000斤左右。“双井村盐碱滩变为了聚宝盆”的报道也随即多了起来。

鉴于承包成本低廉,刘刚并没有向双井村委会索要过领取农业补贴的权利。然而在2014年,刘刚还是被告知双井村的耕地不会再向其承包。“村里通知我不再将地包给我了,就没提承包费,根本不是钱的事。”

2014年底,刘刚将仅剩的一年土地承包权流转出去,他正式结束了在双井村近20年的水稻种植。

在双井村,改良好的盐碱地催生出很多尚未解决的矛盾。图/郭鹏

村民“挡”春耕

刘刚离开的消息在双井村不胫而走。

上述土地通过新一轮的流转,西双井屯的村民得出了两个确凿的结论:数百亩机动地承包年限即将到期,数百亩机动地的粮食直补并未发放到实际承包人及实际使用人手里。

到底谁领了粮食直补?西双井屯似乎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村民王雷以15万元的价格从刘刚手里承接了上述土地的一年承包权。其中土地承包费每亩300元共计9万元,其余6万元是地上的水井等设施的价格。“当时本想着合同到期后,村里会将机动地平均分给村民,凭借着和村民的良好关系,再从村民手里将地承包过来继续种水稻。”

由于水井等设备的资本投入,经过2015年的种植,王雷未能收回15万元的成本。

“没承想,村干部不但没将机动地分给村民,还把土地承包价格上调至500元一亩。”王雷合计如果以这样的价格承包,在他们村种水稻是没有赚头的,“村里就是故意不想让我承包。”

结合实际情况,经过仔细盘算后,王雷放弃了承包的念头。随后西双井屯的多名村民开始向村委会及兴城镇政府反映,要求将机动地按国家政策平均分配给村民,但是没有得到任何回复。

今年3月初,西双井屯屯长邱锋以400元每亩的价格取得了上述土地2016年的承包权。得此消息后,“我们全屯100多号村民集体来到耕地上阻止邱锋春耕。”王雷说那天的阵势很大,惊动了县里的多个部门,肇州县公安机关组织了防暴队赶到现场进行阻止。

“我们不是针对邱锋个人,也不是针对邱锋的承包行为,我们只是想得到应分的土地。”王雷等村民想借用这样的方式让肇州县及兴城镇引起重视,“事情闹大了,或许就可以满足西双井屯村民的诉求。”

最终,这次阻挡春耕的事件以“邱锋已合法取得土地承包权,村民无权干预其经营”的结果沉寂了下来。

到今年年底,邱锋的一年承包权也将到期。王雷说届时这些机动地将不会再受到承包合同的限制,他们会继续要求村里将地分给村民。

曾被忽视的机动地

在西双井屯,据村民不完全统计,全屯约有千亩机动地,目前都以承包的形式被耕种着。

翻看我国农村土地的历史,机动地是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时,有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以后可能进行的调整而预先留出的土地。其中最重要的调整应该是让后来出生的人口有地可种。

2003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法律实施前未留机动地的地方,实施后不得再留机动地。目前已留有机动地的地方,必须将机动地严格控制在耕地总面积5%的限额之内,并严格用于解决人地矛盾,超过的部分应按公平合理的原则分包到户。不足5%的,不得再增加机动地。

按照西双井屯部分村民的计算,目前该屯的机动地面积甚至已经占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还要多。当初分地时为何预留出如此大面积的机动地,相应政策出台后又为何不调整?这一系列问题如今正困扰着西双井屯140余户村民。

李安国(化名)曾在多年前担任过双井村的农业技术骨干,他对该村当时进行土地二轮承包时预留机动地的情况记忆深刻。“二轮承包时,西双井屯的村民原本可以人均分到7至8亩地,但是时任村支书李孝(音)决定每人仅分5亩地,余下土地用于外包以增加村民收入。”“说是增加农民收入,还不是自己说了算。承包给谁,收多少钱都是村支书自己说了算。”

李安国认为正是当初的分配方案为现在双井村的机动地乱象埋下了伏笔。

如今已搬至哈尔滨市生活的李孝对于那段历史的记忆则稍显模糊,很多具体的数据他都记不清了。“当初村里预留机动地有个公式,整个肇州都是那样处理。”

由于那时的土地价值并不像如今这般被重视,地分得多点少点都无所谓。“但要保证一个前提就是公平分配。”李安国说在当时很多村民都知道村里留了大面积的机动地,但是因为意识不上去,没人站出来反对。

粮食直补被指冒领

按照李孝的说法,1998年前后,也就是土地二轮承包的那个年代,由于双井村特殊的盐碱地地质以及当时仍需要缴纳农业税,导致当地村民对土地并不那么渴望。“很多盐碱地都没人要,村里只好留作机动地了。”

后来,随着粮食直补政策落地以及国家取消了农业税,“种不种地的人都回来要地,加上给新生村民分地,村里留出的机动地后来进行了很大调整。”李孝说双井村的机动地已没剩多少。具体剩了多少?他表示事情太过久远,没印象了。

然而据王雷等村民讲述,该村自二轮承包之后并未进行过机动地调整,1998年之后出生的孩子几乎都没有分到耕地,“全屯村民都可以证实。”

这么多年下来,西双井屯的农民对土地价值的认识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地值钱了,种地还有补贴。”这都是王雷等村民不惜以阻挡别人春耕的方式来试图寻求土地的根本原因。

在兴城镇财政所,出纳员宫东升告诉《民生周刊》记者,今年的粮食直补每亩地70余元,直补款都是直接划到村民的账号里。至于刘刚和王雷所种土地的直补款划到了谁的名下?宫东升表示需要领导授权才可以查询该信息。

“大概从2003年开始发放的直补都被谁领了?又是如何使用的?”王雷说村民对于村务最需要的是一个透明的环境和真诚的态度,“但是这些在双井村都是感受不到的。机动地收入管理不严,已成了一笔糊涂账。”

有专家观点认为,预留机动地以解决土地承包期间因人口增减而导致的土地矛盾是十分必要的。机动地管理看似小事,却事关农民切身利益,也是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重要一环。应将机动地的收入列入村务、组务公开范畴,以便群众监督,乡镇政府要加强对机动地的留取及收入的核查与监管。

对于上述问题,不少村民认为现任村支书孙宜东应该最具“发言权”。面对《民生周刊》记者的采访,双井村到底有多少亩机动地及直补款的领取和使用情况,孙宜东说他记不清了,但是他明确向记者表示了两个观点:双井村的机动地没有超过总面积的5%;机动地直补款不存在冒领,可以让纪委来调查。

编辑:崔靖芳 美编:陈荔

猜你喜欢
双井王雷刘刚
绿水青山 朗朗乾坤
全球高通胀和货币政策转向
证明不等式的常用途径
讲历史获自信,12岁少年沉迷学习“难以自拔”
存储卡盒
盐穴储气库双井造腔技术现状及难点分析
双塔自平衡式抽油机的设计与研究
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