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有任何特殊”——读毛泽东父子写给亲人的信

2016-03-22 05:35周炳钦
湘潮(上半月) 2016年1期
关键词:毛岸英人情工作

◎ 周炳钦



“不能有任何特殊”——读毛泽东父子写给亲人的信

◎ 周炳钦

编者按

承载着好家训、好家风的家书,是面镜子,可以照出信仰、理想、追求。本刊特推出“品读家书”专栏,诠释湖南或与湖南有关的重要党史人物的家书,或能让今人从中汲取智慧和营养,感受经久不衰的力量。

杨开智先生:

希望你在湘听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湖南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不要使政府为难。

毛泽东

十月九日

这是新中国刚刚成立几天后的1949年10月9日,毛泽东用电报的形式,急切地请中共湖南省委第一副书记王首道转给杨开智的信。他在给王首道的同一电报中写道:“杨开智等不要来京,在湘按其能力分配适当工作,任何无理要求不应允许。其老母如有困难,可给若干帮助。”并特别请他派人向杨开智转送这封信。

杨开智是毛泽东夫人杨开慧烈士的胞兄。当年,是他们夫妇冒着极大的危险,在杨开慧牺牲后妥善地处理了她的后事,并将毛泽东的3个儿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辗转送往上海,使他们得到救助。1938年,杨开智夫妇又将自己的爱女杨展送到延安,让孩子继承姑妈的遗志,完成她未竟的事业。不幸的是,杨展在1941年秋,日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大“扫荡”时,在一次紧急转移中牺牲。1949年8月4日,长沙和平解放。此时,在长沙的杨开智马上给毛泽东写信,告知自己的母亲向振熙老人健在,并询问外甥们和自己女儿杨展的情形。毛泽东接信后,既感到欣慰,又对他们十分系念,当即复信:杨开智先生:

来函已悉。老夫人健在,甚慰,敬致祝贺。岸英岸青均在北平。岸青尚在学习。岸英或可回湘工作,他很想看外祖母。展儿于八年前在华北抗日战争中光荣地为国牺牲,她是数百万牺牲者之一,你们不必悲痛。我身体甚好,告老夫人勿念。兄从事农场生产事业甚好,家中衣食能过得去否,有便望告。此复。

毛泽东电告王首道拒绝杨开智的要求

敬颂大安。

毛泽东

八月十日

从此,他们开始了更多的相互联系。9月11日,王稼祥的夫人朱仲丽回湘省亲,毛泽东即托朱仲丽带信前往看望,并给杨老太太捎去皮衣,给杨开智夫妇送去衣料。这时,在湖南某农场工作的杨开智,得知毛泽东已是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威望极高,于是托人带信给毛泽东,想以这一亲情关系,能在京给他安排个工作,或是希望在长沙谋得一个“厅长方面位置”。毛泽东电告王首道,明确地回绝了杨开智的要求。

在此期间,杨开智还曾给已经在北京工作的表弟向三立写信,想请向三立替他向毛泽东说情。向三立接信后,便给毛岸英写了一封信,转述了表哥的想法。但受父亲毛泽东思想耳濡目染的毛岸英,也对此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10月24日,毛岸英在给表舅向三立的一封长信中写道:

来信中提到舅父“希望在长沙有厅长方面位置”一事,我非常替他惭愧。新的时代,这种一步登高的“做官”思想已是极端落后的了,而尤以通过我父亲即能“上任”,更是要不得的想法。新中国之所以不同于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同于国民党,毛泽东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毛泽东的子女妻舅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的子女妻舅,除了其他更基本的原因之外,正是由于此。皇亲国戚仗势发财,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靠自己的劳动和才能吃饭的时代已经来临了。在这一点上,中国人民已经获得根本的胜利。而对于这一层,舅父恐怕还没有觉悟。望他能慢慢觉悟,否则很难在新的中国工作下去。翻身是广大群众的翻身,而不是几个特殊人物的翻身,生活问题要整个解决,而不可个别解决。大众的利益应该首先顾及,放在第一位。个人主义是不成的。我准备写信将这些情形坦白告诉舅父他们。

反动派常骂共产党没有人情,不讲人情,如果他们所指的是这种帮助亲戚朋友,同乡同事做官发财的人情的话,那么我们共产党正是没有这种“人情”,不讲这种“人情”。共产党有的是另一种“人情”,那便是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对劳苦大众的无限热爱,其中也包括自己的父母子女亲戚在内。当然,对于自己的近亲,对于自己的父、母、子、女、妻、舅、兄、弟、姨、叔,是有一层特别感情的,一种与血统、家族有关的人的深厚感情的。这种特别感情,共产党不仅不否认,而且加以巩固并努力于倡导它走向正确的与人民利益相符合的有利于人民途径。但如果这种特别感情超出了私人范围并与人民利益相抵触时,共产党是坚决站在后者方面的,即使“大义灭亲”,亦在所不惜。

……

毛岸英的信,也许使我们明显地感到带有那个时代的印记,但这封信,又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他内心深处对理想信念的真诚。同时,也折射了毛泽东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的权力观。

在毛泽东父子的帮助和影响下,杨开智打消了去京城谋取工作的念头,放弃了在省城谋取“厅长方面位置”的想法。组织根据他毕业于农业大学的专业特长,安排他在省政府从事农业方面的工作。1950年,毛泽东还让毛岸英回湘给外祖母祝寿,并捎去一信,热情鼓励杨开智夫妇。全信如下:

子珍、崇德同志:

来信收到。你们在省府工作,甚好,望积极努力,表现成绩。小儿岸英回湘为老太太上寿,并为他母亲扫墓,同时看望你们,请你们给他以指教为荷。

此问

近佳!

毛泽东

一九五○年四月十三日

从家书中我们看到,毛泽东不以手中的权力为亲属安排工作,谋取职位。但当人民的利益需要的时候,他却毫不吝惜手中的权力。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毅然决然地支持儿子走向战场,不久毛岸英在战场上献出年轻的生命。

毛泽东对亲属严格要求,不许他们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谋取个人私利,享有任何特殊,但他并不是一个绝情的人。在他内心深处,是深深惦念着他们的。1954年4月29日,毛泽东在给他外婆家的乡党支部和政府的信中,就表达了这种真挚的感情。他在信中写道:“我的亲戚唐家圫文家,过去几年常有人来北京看我。回去之后,有些人骄傲起来,不大服政府管,这是不对的。文家任何人,都要同乡里众人一样,服从党与政府的领导,勤耕守法,不应特殊。请你们不要因为文家是我的亲戚,觉得不好放手管理。我的态度是:第一,因为他们是劳动人民,又是我的亲戚,我是爱他们的。第二,因为我爱他们,我就希望他们进步,勤耕守法,参加互助合作组织,完全和众人一样,不能有任何特殊。如有落后行为,应受批评,不应因为他们是我的亲戚就不批评他们的缺点错误。”正是在毛泽东的严格要求和教育下,他的许多亲属都安心在家乡工作或务农,过着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

在毛泽东一生与亲友的大量书信中,反映了他正确处理亲情与权力的关系。对于亲友来信的求助,他常常尽其所能,用自己的工资、稿费接济他们;对于求利者,他总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以权谋私,不假公济私。毛泽东给亲属的信昭示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和行动,必须以合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才能使执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毛岸英人情工作
永远不要透支人情
不近人情是近人情
不要透支人情
不工作,爽飞了?
人情之美
选工作
忆首次赴朝祭奠伯父毛岸英
与毛岸英同时牺牲的高瑞欣
彭德怀脱险与毛岸英遇难
毛岸英曾被授予苏军中尉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