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校园攀比风说“不”

2016-03-22 05:07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华攀
初中生天地 2016年32期
关键词:小楠校园心理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华攀

向校园攀比风说“不”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华攀

同学们生活的学校是一个小社会,它必然会受到大社会的影响。本期我们所要探讨的攀比现象更是如此。攀比行为在很多同学的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利于现代中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攀比是一种很不好的风气,它不是比学习、比勤奋、比文化素质、比团结友爱,而是变着法子比吃穿、比玩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不良的攀比之风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令人担忧。

攀比之风处处存在

“你愿意将购物卡给我随便消费吗?你舍得花几千元让我去追星吗?”近日,某中学一位八年级的学生这样问家长。面对孩子的提问,该家长不禁咋舌。在这之前,孩子班上一名同学不经意间的露富行为,竟引发包括自己孩子在内的许多孩子的盲目攀比心理。接到家长投诉,小编深入多所中学进行调查采访。

为了不“掉价”,哪怕是高仿的也要穿

很多学校对于学生的发型有具体要求,校服是统一的式样,于是很多中学生开始跟脚上的鞋子“较劲”。不少同学直言,穿名牌鞋就是为了面子。“现在都流行穿某品牌的鞋子,但是市里这个品牌鞋子的专柜里,鞋子的颜色都不是很漂亮。我们班有个同学的亲戚在香港,给他带回一双港版的,当时我看了心里真有点‘羡慕嫉妒恨’。因为大家都在穿,所以即使穿不起真的,也要穿高仿的。”某中学九年级的一名女生表示。

宁可不吃饭也要把钱省下来买游戏装备

有同学表示,同学间的攀比一直都存在,但是现在和以前比较的侧重点不一样了,以前同学间比较的基本都是一些吃的、穿的,而现在比较的大都转移到用的上面了,像电脑、游戏、手机等。特别是游戏,等级的高低、装备的好坏,关系着个人的面子。为此,很多男同学宁可不吃饭也要把钱省下来买游戏装备。

没手机的孩子被同学看不起

读八年级的小楠三天两头吵着要买手机。为了说服父母同意,小楠还说:如果父母担心买了手机后他会玩游戏太多,那他平时就把手机关了,周末再玩。既然手机使用率不高,周末用父母的手机玩就可以了,为何一定要拥有自己的手机呢?在父母的再三追问下,小楠终于道出了实情:班上50多名同学中,有30多人已有手机,有的同学甚至用的是最新潮的iphone7。小楠补充说,班上一名有名牌手机的同学还嘲笑他:“你们家怎么那么穷,连手机都买不起?”这让他的自尊心大受打击,觉得在学校没手机会被同学看不起。

攀比心理大起底

攀比心理通常是以“自我”和“虚荣”为基础,追求的是“别人有的我要有,别人没有的东西我也要有”,以显示我和你有“公平”的待遇,甚至我比你更好,从而获得心理满足。那么,青少年群体普遍存在的攀比行为背后究竟有哪些心理因素呢?

第一,渴望被肯定。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非常渴望被认可、被关注、被赞许,他们开始寻求自我价值。但是,由于缺少引导,再加上对周围成年人的模仿及家长过分的物质奖赏,让他们将手机等物品,当成展现自我价值的方式。

一般说来,案例教学指阅读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案例及思考教学案例组织课堂讨论及问题辩论以达到增强问题处理能力及思维推理能力目标的教学过程,能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及专业理论,大大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及问题分析能力。受预防医学专业课程实践性较强的影响,其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及课程体系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步伐不相适应,尚未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化[3]。同时,从现阶段我国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水平来看,仍存在着较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临床实践与理论知识严重脱节等,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为了主动迎合教学体制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培养更多复合型预防医学人才,必须引进科学的教学模式。

一句话辣评:一个人真正的价值,应该来自于内在。

第二,从众心理。很多同学担心自己被孤立,于是周围的同学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周围的同学有什么,他们就买什么,常常是“一人买之,众人趋之”。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融入群体。

一句话辣评:盲目从众换不来纯真友情。

摆阔攀比的同学不大受欢迎

对于校园出现小范围的拜金、享乐和攀比之风,其他同学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一路花开:摆阔的同学一般不大受欢迎。那些爱摆阔炫耀的同学的共同特点是:言语上较刻薄,行为上较偏激。他们与校园主流格格不入,难以融入整个群体,无法获得同学间纯真的友情。

青蛙王子:若是班上哪个同学炫耀新买的名牌衣服或包包什么的,可能会招来其他同学的白眼甚至疏远。

蓝叶倾心:对于同学之间攀比和炫富的现象,我觉得应该保持理性。我认为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把零花钱花在正当的用途上,千万不要对父母过分的索取,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季花香:父母辛苦工作养育我们本已不易,怎么能以自己可花可不花的消费要求加重他们的负担呢?父母的金钱终究不是自己的,只有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才是正道。

海洋之心:我觉得,同学们在自身成长方面该花的钱还是要花,但在享乐方面不应该过分追求。比如身体发育需要的营养饮食、培育智力需要的有益书刊、符合中学生身份的衣物,该买的就买。而追求时髦地去穿、去吃、去玩,互相攀比着花父母辛苦挣来的钱、是很不合情理的。中学生还是要继承前人倡导的生活准则: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树立正确价值观,远离攀比

心理专家指出,青少年出现攀比心理实属正常,但是盲目攀比心理要不得。盲目攀比缺乏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理性分析,如果沉溺于攀比中无法自拔,对人对己都很不利。那么,青少年应如何走出攀比的误区呢?

自我肯定,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自我暗示是一种强有力的心理调节技巧,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心理预期,增强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可以用鼓励性的语言、符号以及动作肯定自己,比如,当看到别人比自己好时,在心中默念“其实我也很好”之类的语句,久而久之,盲目比较的习惯就会有所改善。

尽可能正向、积极性地比较

要在积极的比较中不断超越自我。首先要解决的是“敢比”的问题。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要鼓励自己敢于同比自己高、比自己强的人比较,在比较中超越自我。其次要解决的是“会比”的问题。“怎么比”常常困扰着不少同学,总是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就会形成自卑心理;总是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就会形成自负心理。因此,要在积极的比较中超越自我、认识自我,以健康的心态,积极地去比,从而少走弯路。第三,通过合理的自我调节实现负性攀比到正性比较的转化,从而建立正确的比较观念,找到前进的动力。

同学们一方面应和自己的昨天比较,找到长期的发展变化,以进步的心态鼓励自己,从而建立希望体系,树立坚定的信心。另一方面,在与周围其他人的比较中,更易于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很多同学担心自己被孤立,于是周围的同学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别人比,自己也要比。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融入某个群体。因此,我们发现,亲密的朋友圈子,会有相同的特征。其实,每个人真正的性格魅力,在于有主见、有思想、不追风。因此,同学们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积极向上的形象赢得友谊、融入集体。

编者后记:同学们,让我们每个人都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努力,刹住校园内的攀比之风。让我们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让勤俭节约、力争上游之风成为校园的主流,让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成为班级的“标配”。

栏目主持人:黄燕

猜你喜欢
小楠校园心理
爱洗澡的猫小咪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瓷枕,透心凉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我们班的“小霸王”
心理感受
瞌睡虫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