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质疑,才学会学习

2016-03-22 14:22苏细华
关键词:学本学会思维

苏细华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51-02 我校开展“先学后导,问题评价”为核心的教学改革两年多,还成立了省级科研课题《高中“问题导学”学本课堂的应用研究》的研究小组(四川省教育厅川教函[2014]446号),通过跟踪研究,有了不少思考。 小组互助学习中对后进生的帮扶究竟怎样考查?怎样把老师的特长,班级、学生的特点结合到学本课堂模式中,走出有学科特点和教师个体特点的创新模式,即怎样“出模”,怎样本土化的问题? 其中有一个最重要的贯穿预习评价,问题解决,拓展评价乃至单元回归全过程、各环节的问题始终没能解决好:究竟怎样产生疑问? 研究发现,在最应该产生疑问,提出问题的预习评价阶段,“我的问题”一栏,学生往往都是空白。也即说学生并未对信息进行整合,以致提不出问题来。这就是学习的被动性,思维的被动性。说得直接点,学生仍旧是一个知识的容器,只不过换了种形式继续做被填的鸭子,仍旧是一只戳一下动一下的青蛙。 在问题解决评价阶段,老师们早就设置好了问题,只需请君入瓮,坐在现有的问题之井里谈天即可,同样没有调动起学习的主动性。是换了一种方式的满堂灌,只不过这一灌不是由教师讲,而是老师先提供了可以灌食的管子,学生捧着管子就餐而已。话或许说得绝对了些,但事实是学生究竟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我们仍然一无所知。我们预设的问题不外乎是以老师之心度学生之腹而产生的。由此看来这一阶段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 在最该产生问题的两个阶段学生都提不出问题,于是乎拓展评价或单元回归,学生们便乖乖地跟着老师走了。做老师设置好的题,讨论做不出来的题,究竟还有哪些不懂地方,就抛诸脑后了。 学本课堂建设的核心是学,是以学为本,教会学生学习。我们当然要去研究分析学生会怎么学,会产生什么疑问,所以问题的产生才是学本课堂建设的重中之重。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怎样引导学生产生疑问,提出问题来呢? 首先,是转变学生的观念,培养学生怀疑的态度、批判的精神。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思考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所以老师们不喜欢去思考,去研究学生们老出问题的地方,成绩为什么总提不高的原因;学生们也不喜欢去思考,这篇文章究竟谈了什么问题,他是怎么谈的,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那多伤脑筋啊!还不如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何其自在,何其快乐!但终究没想过,哪一天没有了衣来,饭来的时候,他们该怎么办。一味地满堂灌导致了学生等靠要,养成了学习的惰性,思维的惰性,培养了懒学生。因此,要从适应社会,适应生活,适应工作需要的高度,引领学生认识到他们必须做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学会去分析、去判断。以鲜活的事例让他们认识到生活中不少的漂亮话是有问题的,所谓专家的评价不少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周光召说“怀疑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那何以我们现在都没能找到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地方呢?“办法总比问题多。”事实是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却束手无策。比如地震、冰雪灾害、洪水、沙尘暴等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谁又能把一个智障或低能的孩子教成硕士博士呢?孔子弟子三千也只有七十二贤人嘛。至圣先师都认为应当因材施教的事情,现代人却狂热的认为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心有多宽路有多远”恐怕只能培养空想家。孟母三迁的故事一直为人称道,就没有人去思考,它过多地强调了教育、环境对人的影响,而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像现今的环境,孟母又能迁到何处去呢?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却没有人引领学生去怀疑,去批判,从而培养起学生的科学精神来。古人云,与其尽信书,不如无书。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也即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们认识到,有思考,才会有疑问;有疑问,才会有创新;学会了质疑,才是真正学会了学习。 其次,是教给学生产生问题的办法并给学生作出质疑的示范。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质疑首先要从让自己感到惊奇,感到疑惑的地方开始。提出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进行: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我称之为“三大法宝”。思维,学习,写作,讲话几乎都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去进行。只是不同的知识,不同的文体,研究思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矣。比如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写的是什么?从标题就可以看出来了。作者是怎么样写的呢?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叙述开追悼会,再叙述认识刘和珍君的过程,从死难者身上的伤痕推测死难的过程,最后揭示死难的意义。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是因为要抒发作者的悲愤之情,是因为反动派及其反动文人的无耻嘴脸和阴险论调,无恶意的闲人们快要忘记烈士的鲜血,表明自己反对徒手请愿,白白流血牺牲的做法。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提问就可以很好地带动学生自学、讨论、解决。至于其他个别概念,个别语句的理解,相信学生是能够根据自己的领悟提出具有个性特点的问题并利用小组学习的方式结合语境去思考和解决的。但这也恰恰是学生学习最可宝贵的地方。因为他们已经打消了质疑的顾虑,感受到了质疑的乐趣,并且相信自己能通过分析、讨论去解决问题了。 第三,让学生在学习中践行提出问题的办法,尝试提出问题。 苏格拉底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目前已经有不少老师对此引起了重视,并尝试引领学生去提出个体问题,形成小组问题,并分享归纳形成全班问题了,这是很让人欢欣鼓舞的,说明不少的老师还是有了自己的思考和疑虑,并企图改变这种状况。只是在教会学生质疑的方式方法上还可做更多的尝试。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学本课堂,需要学生学会预习,学会质疑,学会讨论,学会分享。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是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和组织和欧盟等国际组织所倡导的教育和课程改革核心素养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和学会改变。这些都是适应未来社会必须具备的素养。 因此我们必须带领学生抛弃被动的学习习惯,敢想、敢说、敢怀疑,敢批判。勤于动手,勤于动口,勤于懂脑,真正地培养起学会学习的能力来。当然只要是能力,大多可以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与提高。因此要给学生更多的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去质疑、去分析、去讨论、去解决、去分享的机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的人才。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本学会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渗透“学本”思想 构建有效课堂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