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图书馆领域MOOC热点服务方式分析

2016-03-23 09:22董晶李平
新世纪图书馆 2016年1期
关键词:图书馆学文献图书馆

董晶李平



我国图书馆领域MOOC热点服务方式分析

董晶李平

摘要论文结合定量分析和内容分析,以关键词词频统计得出我国图书馆领域MOOC研究的热点为MOOC时代图书馆服务,通过文本内容分析具体阐释了课程支持、信息素养教育、资源导航、版权服务4种热点服务方式。通过分析热点服务方式,最后总结出现有研究以浅层的总体分析为主,缺乏对国内实例的研究等不足,并从研究对象、研究深度、研究主体、研究方法四个方面提出建议,旨在为深度研究提供参考与启示。

关键词MOOC课程支持信息素养教育资源导航版权服务

分类号G25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6.01.019

Hot Points of Researches on MOOC Service in China

Dong Jing,Li Ping

Abstract Combining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the content analysis,and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of keywords,this paper reaches a conclusion that the hot point of the present Chinese research on MOOC in libraries is library service in MOOC era.By analyzing texts,4 main hot points services,such as curriculum supporting,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resource guidance and copyright service are explained also.Lastly,it concludes deficiencies and gives suggestions to enlighten related researches from four aspects of research object,research depth,research subjectand researchmethods.

Keywords MOOC.Curriculum supporting.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Resource guidance.Copyright service.

2012年,MOOC呈现爆炸式发展,相关的研究成果成倍增长[1]。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它对传统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造成了巨大冲击,同时也“为图书馆和馆员创造了一个展现自我价值的全新机会”[2],图书馆通过帮助和指导用户使用MOOC使得自身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更加巩固了图书馆在社会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保障机构,图书馆越来越重视对MOOC的研究。根据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结果,尽管我国图书馆领域关于MOOC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成果数量增长快速,在MOOC对图书馆的影响、MOOC应用于图书馆服务等问题上都形成了较为统一的观点和意见。文章将定量分析与内容分析相结合,通过对已发表论文的统计与整理,揭示我国图书馆领域MOOC研究的现状,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与热点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图书馆领域MOOC研究的未来方向,为图书馆领域的MOOC研究者们提供参考和启示。

1 文献综述

为了解国内图书馆领域MOOC研究的现状,笔者以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平台,确定检索式为“主题”=“MOOC”并“图书馆”,截至2015年4月16日共获得71条检索结果,在排除会议通知及优先出版现象导致的重复论文后,共67篇有效文献。

依据标题、摘要等基本信息分析67篇文献,可总结出目前国内图书馆领域MOOC研究的四大特征。1.1 我国图书馆领域的MOOC研究起步晚,但发展快

CNKI期刊库及万方期刊数据库的数据共同显示,我国该主题最早的一篇文献发表于2014年1月。反观国际研究进程,Katy Mahraj 早在2012年便通过《Using information expertise to enhance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一文论述了图书馆员如何利用MOOC,2012年MOOC即以爆炸式的速度席卷全球,2013年OCLC便以“MOOCs与图书馆”为题开展专题研讨。与相对迟缓的起始时间相异的是我国该主题研究开展的高效与高速。仅2014年间,整个CNKI期刊库中便有40篇该主题的文献,其中核心期刊库里便有高达20篇相关研究。短短一年不到,在核心期刊文献中单篇文献最高被引量可达13次,最高下载次数则达2044次。以上数据充分展示出我国图书馆领域对MOOC研究的关注力度之高,且该现象在2015年有持续的趋势。

1.2我国图书馆领域MOOC的研究在概念界定上基本清晰统一

MOOC(音译“慕课”),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在中文文献中,它被统一地译为“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或者“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由于“course”前存在多个形容词汇作为定语进行修饰,因此MOOC一词的含义基本清晰,多数文献将注意力放在MOOC的特征而不是其定义表述上。尽管研究所侧重的MOOC的特性各有差异,但开放性、规模性和共享性是其受普遍认同的特征。在国际范围内的MOOC研究,一般基于edX、Coursera 和Udacity三大平台;各地区在三大主流平台的基础上也会研究地域性的MOOC平台,如我国文献会涉及“在线学习联合体”和“MOOCs——学堂在线”等平台。

1.3我国图书馆领域MOOC的研究对象集中于高校图书馆且研究思维以浅层的总体分析为主

在该领域67篇期刊文献中,明确以“MOOC与高校图书馆服务”为研究对象的占50篇,约占75%,部分文献研究MOOC与公共图书馆服务,另有少量文献研究MOOC与图书馆学或图书馆员。在研究思维上,大量文献采取简略地从总体层面提出服务策略的方式,也有部分文献选取某一特定角度,进行深度挖掘。例如《MOOC教育资源语义化关联研究》一文深入探讨了MOOC与教育资源语义化的关系,《大学图书馆参与MOOC版权服务的实践及启示——以杜克大学图书馆为例》一文则是从版权服务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大学图书馆与MOOC的关联。

1.4当前我国图书馆领域MOOC的研究缺乏国内实例

仅从文献标题判断,67篇期刊研究成果中仅4篇文献以东北师范大学、国家开放大学、东华大学3所国内图书馆的实践作为举例对象,而其他多数文章是以引入杜克大学图书馆、大英图书馆、斯坦福大学图书馆或其他国外图书馆的做法来论证观点。Barnes Cameron也指出“(图书馆与MOOC)几乎所有可得的研究都与美国有关”[3]。

2 热点服务方式分析

文章利用SATI统计工具对检索所得的67篇有效文件进行关键词词频统计,并基于语义和逻辑分析,选取了所有出现频次不小于2的关键词,并据此制作表1。

除去“MOOC”“高校图书馆”“图书馆”等该主题研究不可或缺的关键词,当前我国图书馆领域对MOOC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高校图书馆与MOOC”以及“MOOC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两个方面。因此,文章将主要对“MOOC时代图书馆服务”这一热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表1 我国图书馆领域MOO C研究论文关键词词频分布表

通过阅读全文,对每篇文章中以各级标题形式出现,或者被反复提及的服务方式进行统计,在词汇选用上尽量还原原文表述方式并以“/”字符对相似含义的服务方式作合并处理,同一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记为1次,统计结果如表2。

表2 图书馆应对MOO C环境的服务方式频次分布

依据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在相关文献中,研究者主要关注的服务方式分别为课程支持、信息素养教育、资源导航、版权服务4个方面。了解这4种服务方式的具体内容、服务对象、实践现状等情况,有助于为进一步从微观角度充实各项服务方式的具体研究作铺垫,打破以浅层宏观的建议为主的研究现状,并为它们在我国图书馆中的实践提供参考。

2.1信息素养教育

图书馆利用MOOC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提供信息素养MOOC课程和提供嵌入式服务。前者具体体现在图书馆通过整合在线信息素养教育资源,引进现有MOOC课程的方式提供信息素养课程;图书馆凭借自身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丰富经验,利用现有MOOC平台开设自己的MOOC课程,例如学者杨杰建议借鉴华盛顿大学图书馆的做法,将现有图书馆网站部分内容和参考咨询常见问题整合成一门MOOC,另外将传统的文献检索课的内容制作成MOOC[4];图书馆与其他机构合作开课,例如张艳婷等学者建议加强图书馆界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开设信息素养课,各馆根据自身优势承担某几节课程[5]。后者体现在图书馆员以助教身份参与MOOC教学团队,负责在课堂讨论和课后答疑环节为学习者们提供关于信息素养问题的参考咨询服务,并制作微视频或阅读材料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块,在需要时嵌入其他MOOC课程[6]。

然而,若图书馆开设自己的MOOC课程,则必须考虑到来自全社会不同类型的学习者们参差不齐的信息习惯和信息能力,在教授信息检索技巧或介绍信息工具使用时,也需要考虑到不同类型学习者的需求特点。对此,图书馆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应尽可能地照顾到所有学习者,例如黄如花教授在“中国大学MOOC”上开设的《信息检索》课程既包括适应一般生活需求的搜索引擎检索技巧,也包括适应学术研究需求的数据库检索技巧;图书馆也可以根据学习者不同的信息素养基础,开设不同级别的MOOC课程供其自由选择。

2.2资源导航

与传统的资源推介服务类似,图书馆也可以向用户推荐MOOC课程。首先,图书馆员要了解国内外主要的MOOC平台,掌握不同课程的学科内容、适用人群、授课流程与形式等情况;其次,图书馆员要评估用户的信息需求,帮助用户选择其最需要、最适合的MOOC课程;此外,图书馆员可以亲自参与某些课程的学习,亲身体验MOOC学习的过程,更加熟练地掌握MOOC的使用以便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指导。例如,芝加哥克利夫兰公共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专业的MOOC指导服务,在其网站上开辟专栏介绍Gale Courses(一个MOOC平台)的课程类型、课程周期、收费情况等,还介绍了选修MOOC的步骤[7]。

有时MOOC课程也会涉及教材或参考资料,图书馆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学生咨询等提供配套的教学参考资料推送和个性化定制服务。为避免产生版权纠纷问题,一般推荐图书馆通过识别或采集开放存取的、公共领域的或其他可免费获取的资源,将其作为课程阅读材料或补充教材[8]。例如,图书馆可以通过采用Libguides平台,围绕课程主题的常见资源索引,为MOOC师生提供参考资料[9]。但是开放存取资源也存在局限性,某些课程的教材或资料仍需在商业数据库中获取,如何与数据库商协调,使广大的MOOC学习者也能合理合法地使用图书馆的数据库资源是图书馆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2.3课程支持

图书馆参与课程,既包括图书馆自身作为授课主体开设课程,也包括向课程制作提供技术及教学资源方面的支持,还包括以助教馆员的身份嵌入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学生辅导。

目前,图书馆作为MOOC课程授课主体团队时,开设的课程一般为信息检索类课程,旨在提升读者的信息素养,例如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图书馆开设的《Metadata:Organizing and Discovering Information》。但随着图书馆在MOOC服务方面的成熟化,相信图书馆在未来可以开设的MOOC课程类型会逐渐增加,例如与各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相关的MOOC课程[10]。在针对教师的课程制作支持上,正如游祎指出,随着人文社科方面授课教师的增加,他们需要图书馆提供“用于制作MOOC的试听设备、用于编辑原始素材的软件和计算机、关于制作和编辑的培训、以及如何迅速适应新的授课形式”[11]。例如,斯坦福大学图书馆会发挥计算机团队的优势提供视频支持,并为学术专家开展课程项目研究提供技术支持[2]。在嵌入学生学习过程的问题上,有人主张图书馆员参与线上讨论、答疑解惑。关于图书馆员嵌入学习过程的研究正在不断增加,典型的服务方式包括馆员参与在线讨论、观察学生行为,以及准备“补课阅读材料”、集成富媒体学习素材等嵌入方式。不过在图书馆嵌入MOOC课程方面仍缺乏细节的讨论,例如,高校图书馆员的助教行为应当针对本校教师开的课程还是针对本校注册学习的学生,“即插即用”型模块的具体结构等问题。

2.4版权服务

目前关于版权服务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国外现状做出的分析,既缺乏对国外现状提出的有效解决方案,也缺少对国内版权服务现状的认识。总体来看,大学图书馆的版权服务包括:(1)针对授课教师的版权指导与清理,例如杜克大学版权与学术交流办公室负责指导教师遵守“合理使用”原则,斯坦福大学图书馆整合出台了有关在线教育的指南和建议书;(2)针对持有人的版权许可申请行为,典型的案例是斯坦福大学与数字内容版权服务商SIPX建立合作使MOOC平台的用户通过图书馆就可获取资源;(3)针对版权可获取的替代性资源的寻找,OCLC会议中发言者提出高校图书馆员可以提供可替代的[12];(4)针对新的版权问题的探讨,如MOOC学生作品版权归属、MOOC课程版权利益分配等。

随着中国教师开设的MOOC课程在国际平台上不断增加,其内容所要经历的版权考验将不断加深。面临越来越多的监督者,我国图书馆需要引入MOOC法务岗位,并聘任对于国际知识产权法较为了解的馆员,对相关的MOOC课程建设开展版权服务。

3 总结与建议

3.1丰富研究对象

现有研究成果主要以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对公共图书馆、科学图书馆等其他类型图书馆的MOOC研究不够充分。诚然,MOOC作为一种教育方式的创新,对以教学与科研为主要任务的高校图书馆影响最大,但在倡导终身学习的时代背景下,广泛的社会用户越来越注重个人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对以社会用户为服务对象的公共图书馆也提出了新要求。公共图书馆承担着社会教育的责任,加强公共图书馆领域的MOOC研究能够帮助其更好地开展社会教育工作。

MOOC对于研究性极强的科学图书馆同样具有重要意义,MOOC汇集了全世界优秀的学者和信息资源,MOOC课程内容往往是某一学科领域内的热门主题,反映出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这些都能为科学图书馆的研究工作提供支持与帮助。

因此,建议研究者们拓宽视角,增加对公共图书馆、科学图书馆等其他类型图书馆的MOOC研究,帮助各种类型图书馆适应MOOC时代。

3.2挖掘研究深度

目前,研究成果集中于以综合列举的形式探讨MOOC背景下的图书馆服务方式,缺乏多样性及发散性。尽管存在图书馆服务方式之外的研究,但在数量上明显无法形成聚集。针对该现象,建议研究内容上可以适当发散,例如研究MOOC对于传统图书馆理论是否存在冲击,MOOC时代对落后地区图书馆的机遇分析,MOOC与图书馆教育职能转变等。

其次,现有文献缺乏对特定服务方式深层次的挖掘研究。尽管文献中提及的具体服务方式多种多样,然而,除对版权服务及信息素养教育有专篇文献进行研究,对其他服务方式的研究均为浅层性列举描述。公共图书馆利用MOOC开展社区教育、图书馆与MOOC移动终端化,图书馆与MOOC课程评估体系建设等,都是具有深入研究价值的服务方式,但缺乏深度研究。

建议综合分析相关的热点案例图书馆,促进对具体的服务措施的研究。例如,完整地了解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图书馆和Z.Smith Reynolds 图书馆开设的MOOC课程,有助于研究图书馆如何成功地开设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MOOC课程。尽管目前开设相关课程的图书馆不罕见,但反响较大的有限。当前学者可以借鉴成功案例的授课方式、授课对象、推广模式,形成完整的理论,改善这一现状。

3.3扩展研究主体

现有研究成果主要体现了图书馆实务界对MOOC的热切关注,缺乏其他类型研究主体,如图书馆教育界的关注,少有MOOC背景下图书馆学教育的研究。

从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现状来看,图书馆学专业课程通常仅由本校老师授课,教材基本是由国内图书馆学学者编撰,图书馆学教育缺乏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的合作与交流,易使图书馆学学生局限于国内研究、缺乏国际视野。若将MOOC引入我国图书馆学教育体系,便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课程资源选择,帮助学生了解图书馆学国际发展动态。

目前,已有将MOOC纳入高校课程体系的案例。edX近期推出的新项目“全球新生学院”(Global Freshman Academy,GFA)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合作,该校学生通过完成相应的MOOC课程会获得学分用于毕业。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可以借鉴这种做法,将MOOC课程纳入日常教学,承认MOOC学分。因此,建议更多地关注MOOC在图书馆学教育领域的发展前景,思考MOOC在图书馆学教育创新方面产生的作用。

3.4创新研究方法

现有研究成果大多采用文献法进行研究,即通过阅读国内外相关论文并分析其内容和观点,从而支撑和证明自己的观点。少数文献采用了问卷法,例如《MOOC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基于MOOC学员需求的调查分析》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调查了中国MOOC学员对图书馆的需求情况,以此为依据提出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几点设想。现有的研究方法比较局限。文献法侧重对论文内容的定性分析,这种分析取决于研究者自身的主观判断,因此主观性较强,缺少客观的数据支持。尽管问卷法可以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但采用此种研究方法的文献较少。

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除了文献法和问卷法,还有访问法、实验法、观察法等。访问法相较于问卷法可以自由控制调查对象,调查的问题也可以比较复杂,有助于深入研究,并且访问法可以观察调查对象的态度行为,获得更多的非语言信息;观察法比起文献法能使研究者亲身经历和感受研究对象,获得原始信息而不受已有观点的影响;实验法则可以通过小范围的实验验证研究者的猜想,例如研究MOOC应用于图书馆学教育的可行性时可以设计一组对照实验进行验证。综上,建议研究者们能够突破文献法的樊篱,采用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尤其建议研究者们运用定量分析法研究文献,增强研究成果的客观性。

参考文献:

[1]LIYANAGUNAWARDENA T R,ADAMS A A,WI LLIAMS S A.MOOCs:A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 2008-2012[J].Th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2013(3):202-227.

[2]郑伟,梁霞.MOOCs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探索与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9):59-63.

[3]BARNESC.MOOCs:The Challenges for Academic Librarians[J].Australian Academic&Research Libraries,2013(3):163-175.

[4]杨杰,袁永翠.美国高校图书馆开展MOOC服务的实践及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4(19):85-89,30.

[5]张艳婷,付志义,刘青华,等.高校图书馆的MOOC服务探索研究:以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MOOC服务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4(18):77-80.

[6]傅天珍,郑江平.高校图书馆应对MOOC挑战的策略探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1):20-24.

[7]杨杰,袁永翠.美国公共图书馆MOOC服务实践及启示[J].图书馆建设,2015(1):97-100.

[8]罗博.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与高校图书馆角色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4(3):130-136.

[9]项英.基于E-learning的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教学服务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4(11):18-20.

[10]陈丽萍,赵子铭.慕课(MOOC)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启示:以东华大学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9):132-134.

[11]游祎.“MOOC”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4(6):61-65.

董晶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12级本科生。湖北武汉,430072。
李平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12级本科生。湖北武汉,430072。

收稿日期:(2015-06-01编校:刘勇定)

猜你喜欢
图书馆学文献图书馆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图书馆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中国比较图书馆学发展探究
去图书馆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在贵港举行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30次科学讨论会在南宁举行
广西图书馆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南宁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