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2016-03-24 12:41贾爱芹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3期
关键词:社会需求高职高专教育改革

摘要:随着每年递增庞大的应届毕业生和市场的萎靡,一向就业率较高的高职高专院校来说,也迎来了较大压力,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而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解决了这一供需矛盾。

关键词:就业;社会需求;教育改革;高职高专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3-000-01

一、我国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1.近三届高职高专就业率在毕业后半年后趋于稳定

2014届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5%,对比2013届的90.9%基本持平,比2012届(90.4%)有略上升,上升幅度为1.1个百分点。

2.选择专读本、自主创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比例持续增加

2014届升学的比例从上届的3.8%上升到4.2%,高了0.5个百分点。从区域来看,2014届自主创业比例最高的就业经济区域为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和中原区域经济体(均为4.6%)。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集中的前两位行业类是零售商业(14.2%)和建筑业(8.2%)[1]。

其中近半数半年后创业者三年内退出创业

2011届半年后有2.2%的人自主创业,三年后有7.7%的人还在继续自主创业,2011届毕业时就创业的人群中,有48.9%的人三年后还在继续自主创业,比2010届(42.6%)增长了6.3个百分点;有42.7%的人退出创业,选择了受雇全职工作,比2010届(50.3%)减少了7.6个百分点。大学毕业生创业具有持续性,所以评价和扶持大学毕业生创业不能只着眼于毕业时。

3.高职高专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稳定

2014届为62%,均与2013届、2012届(分别为69%、62%)持平。同时工作与职业期待吻合度上升:2014届为43%,比2013届(40%)高3个百分点。

4.高职高专院校毕业半年内离职率稳定

2014届为42%,与2012届(43%)基本持平。专业性越强,职场稳定性越好。调查显示,在毕业后工作三年中,职场忠诚度越高收入就越高。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内获得职位晋升比例与上届持平,2011届晋升比例(60%)。

5.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显现“重心下沉”趋势

2014届为65%的毕业生就业于“民营企业/个体”,比2013届(63%)有所上升。调查显示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民营企业的就业比例基本持平,略有波动,在过去五年都维持在六成以上。2010~2014届就业于地级市及以下比例由56%上升到60%。

据教育部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5你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总量将达到749万左右,在如此庞大的就业大军中,高职高专毕业生能保持较高的就业率,最重要的因素是高职高专院校办学有特色,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定位,同时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的需求为前提的全新形态。迎合了当今因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而带来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匮乏的需求。

数据显示与2014年相比,高职高专各专业就业状况具有持续性,其中不乏有一些高危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低、薪资、就业满意度低),而形成高危专业的原因可能是供需不平衡,亦有可能是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质量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偏差较大,但最终反映的是国内本专业的总体状态。

二、使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

高危专业甚至相当一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的现状还是学科模式,而市场紧缺的是技能型人才,不是纸上谈兵的人才,要提高高职高专就业率及就业满意度,必须推进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从“灌”式培养向社会需求转变,推动职业院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三、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培养模式

首先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同时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培养模式采用3学期的模式,即每一个学年分为3个学期:第1学年:必修+社会实践+必修;第2学年:必修+顶岗实习+必修;第3个学年:必修+生产实践+必修;

四、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确保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

高职高专课程设置应由院校闭门造车转向与市场、行业紧密结合,尽力让企业、行业参与专业课程的设计开发,根据社会需求进行“私人订制”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内容,使行业、企业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首先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进行分解,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专项能力形成核心课程模块和就业方向性课程模块的组合,构成了“专业专门化方向”的课程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核心课程是相对稳定、能体现专业特征,就业性课程是灵活多变、体现就业方向特征。

五、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整合资源、打通产学合作的途径

校企全程紧密合作是进行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大力开展订单式培养,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定与企业紧密结合,可随其需求而调整、修改。校企合作可以为高职高专学生提供了一个与市场、行业同步的实训基地,并解决了一批学生的就业问题;为高职院校带来先进的仪器、设备、车辆的同时培养了双师型师资队伍;为企业提供了专业对口、训练有素的优质员工,并能对老员工进行提升培训;可以说,校企合作的成功运营,实现了学生、企业和学院的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六、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素质

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提供更多的实践,以适应不同社会角色,在此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学习和自我锻炼。同时加强对高职高专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麦克思研究院http://www.moe.edu.cn/jyb_xwfb/s5147/201507/t20150720_194510.html

作者简介:贾爱芹,女,黄河交通学院,研究方向:汽车电气与故障诊断。

猜你喜欢
社会需求高职高专教育改革
浅议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与管理水平提升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