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民企扶贫新路子

2016-03-25 12:38马丽文
中国扶贫 2016年6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精准

马丽文

“你们杂志做得很不错,对一些扶贫政策、经验和热点问题的报道很全面,经常能从中找到一些有用的信息。”3月8日下午2点,河北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本刊记者带着近期国家鼓励和倡导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的话题,与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欣意电缆有限公司董事长于贵良交谈,他一开口便这样说。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一定的贫困问题,只是标准高低问题,从这个观点看,不存在脱贫后就永远脱贫了,总是会有相对贫困的。所以,扶贫一定是任重而道远的。”于贵良早在1998年就开始关注贫困问题,并积极捐款捐物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群。因此,一开场记者就将民营企业应该如何参与扶贫这个精准扶贫的关键问题抛给了他。

《中国扶贫》: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意见》,大力倡导民营企业扶贫,鼓励民营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您认为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的关键点是什么?

于贵良:饮水思源,回报社会是每个民营企业的责任。我想每一位企业家都会有爱心和同情心,在他们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伸出手来,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贫困人口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全国有那么多民营企业,如果联合起来参与脱贫攻坚,将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脱贫攻坚战不仅仅是政府的行为,更应该是全社会的责任,包括我们每一位公民个人都要有这种意识。

现在的扶贫不是过去的捐款捐物,要采取“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的办法,民营企业扶贫同样如此。中央多次强调,要创新社会参与机制,倡导民营企业参与扶贫。民营企业,尤其是当中的龙头企业,有能力也有责任作为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先锋部队,根据不同地区产业基础、生态环境、市场需求等因素因地制宜,探索符合当地生产条件的新思路、新办法,把贫困农户“扶上马,送一程”,也就是说要建立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确保扶贫效果,帮助贫困人群切实受益是关键。

《中国扶贫》:根据您的经验,民营企业扶贫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

于贵良:经实践验证,通过产业带动的“造血式”扶贫是效率最高、效果最好、持续性最强的方式,通过帮助贫困人群改造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改善教育教学水平等,不仅能让贫困人群脱贫增收,解决根本问题,还能够让其“走得远”。所以,民营企业必须要利用自身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诸多优势,到贫困地区通过发展产业的方式,为贫困农户适度分担风险、提供资金支持、辅导技术、对接销路,在扶贫工作中发挥辐射和带头作用,践行社会责任。

《中国扶贫》:据了解,您将在辽宁建平县罗福沟乡柴杖子村投入帮扶资金700万元,为何会选择柴杖子村,而不是河北甚至西部一些贫困村?

于贵良:关于柴杖子村,也算是一种机缘巧合吧。当时只是随几个朋友去调研,但看到当地老百姓艰难的生活状态时,促使我想更深入地去了解这个村的现状,去剖析它的优劣势,随即决定为他们注资解决“三跑田”问题。

柴杖子村地域辽阔,有600多户2000多口人,人均4亩土地,但基本都是坡地,被当地人称为“三跑田”,即跑土、跑水、跑肥。村民急切盼望着将“三跑田”改建成“三保田”,也就是能保土、保水、保肥的梯田,提升农作物产量,让土地产生更大的价值。

同时,在调研的过程中,我还发现柴杖子村盛产石磨小米、红菇、驴肉等特色农产品,如果在当地建一个农特产品深加工基地,提供技能培训,吸纳当地村民就业增收,甚至吸引年轻人返乡就业创业,或者利用电商为他们扩大销售渠道,都是很好的帮扶办法。

我的想法是,精准扶贫一定要与市场机制相结合。脱贫不是救济,必须要断根。如何才能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例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易地扶贫搬迁脱贫200万人以上,让这部分人搬迁到适宜居住的地方,首先就会涉及到水、路、电、房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假如由我们公司提供电缆等新材料,既节能环保又便宜,为国家省出很多钱,即使我们只做服务,不要利润不赚钱,也算是扶贫。又比如,我们与当地企业对接,生产一些辅助的配件等,甚至在当地投资建分厂建分公司,一方面吸纳和帮助解决当地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公司扩大产能增加效益,同时还能解决一些政府无法解决的困难,这就是结合市场的一个很好的典型,如此多赢的局面,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究竟哪种帮扶方式更加有效,我现在也还处于设想阶段,还在探索更好的扶贫方式方法。但我认为,只要很好地利用当地资源,帮老百姓做一些简单的规划,把资源转化为财富,就能为贫困地区解决很大的问题。

《中国扶贫》:截至目前,投资柴杖子村的700万元资金到位了吗?

于贵良:还没有。这件事是去年12月底才决定要做的,下一步我们还要对柴杖子村的发展规划做一个操作性强的具体规划和方案,包括项目预算和效果评估,还要上董事会研究,必须要让每一笔钱都能用到实处,并能产生最大的效益,而不只是盲目地投入,大水漫灌,要努力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中国扶贫》:您认为,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应该获得哪些方面的支持?

于贵良:调动民营企业等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对于扶贫工作更全面、更迅速地推进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国家应该从税收、融资、信贷等方面对积极参与扶贫的民营企业提供政策支持。例如,结合相关企业对扶贫工作的贡献大小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协调相关政策性银行为民营企业的扶贫工作提供低息贷款支持,以及推动建立扶贫风险保障体系等等。

同时,国家还应该尽快完善相应管理办法,带动更多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扶贫,鼓励民营企业去贫困地区投资创业,利用企业优势帮助贫困老百姓在产业扶贫方面因地制宜地做一些脱贫工作,让老百姓真正地实现脱贫。此外,建议国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对扶贫开发实行精准瞄准、定向突破,全面提升扶贫工作的统筹性、针对性、时效性,着力加快建立健全县级扶贫资金项目整合和管理平台,促进精准扶贫资源和参与主体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分配。

《中国扶贫》:下一步,您在参与精准扶贫方面还有哪些规划?

于贵良:打算整合身边的民营企业资源,与扶贫部门及政府对接,到贵州、广西等一些贫困地区实地调研,拓展帮扶渠道和帮扶对象,更好地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贡献力量。当然,眼前的重点工作还是柴杖子村的发展,要把它当作一个扶贫试点,总结经验,拿一些具体的规划和措施,真正快速地解决柴杖子村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精准
精准扶贫连着我和你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贯彻精准扶贫要求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精准的打铁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民营企业组建关工委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