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防止“数字脱贫”

2016-03-25 12:39马丽文
中国扶贫 2016年6期
关键词:定西定西市摘帽

马丽文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十三五”时期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时期,必须横下一条心,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引起两会代表们的热烈反响,他们纷纷就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言献策,提出自己的见解。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定西市委书记张令平第二次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他认为,扶贫一定要按照“三严三实”的精神去推进,从根上讲,必须要解决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同时,干部要转变工作作风和方式,农民要转变思想观念,激发内生动力。

曾经的定西“苦瘠甲天下”,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脱贫攻坚仍是目前发展中面临的最大矛盾。按照甘肃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定西确定2016年安定、临洮、陇西3个县区实现脱贫摘帽,2017年通渭、渭源、岷县、漳县4个县实现脱贫摘帽,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为此,张令平认为,定西必须在以下五个方面着力下功夫:一是在扶贫政策落实上下功夫;二是在精准上下功夫;三是在保质量上下功夫;四是在精准夯实责任上下功夫;五是在精准退和精准进上下功夫。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将易地扶贫搬迁脱贫200万人以上,这对定西这样的贫困地区来说是个好消息,是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根本途径。2015年以来,甘肃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抓手和重要举措,完成易地搬迁3.5万户、17.12万人,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由于定西市县财政资金有限,贫困程度深,安置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够完善,后续产业发展滞后,易地扶贫搬迁存在很多困难。为此,张令平建议,国家应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重点县区的转移支付力度,逐年提高补助标准,设立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完善安置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支持搬迁群众发展特色种养、设施农业等富民产业,改善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认识张令平已经很久,这位务实的基层领导擅长关注、解决具体问题。从曾经经济相对发达的资源型城市金昌,到全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的定西,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能有效解决许多现实的矛盾。每次对话,都能深感其思想的活跃。

对于如何更好地解决精准退和精准进的问题,张令平表示,要认真解决贫困人口脱贫后扶贫政策保留的问题,尤其对政策保留年限,特别是贷款、上学、看病、产业发展和对口帮扶等方面的政策,都要从上到下进一步明确。

2015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442万人,这一成绩让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倍感振奋。在过去的一年,定西市脱贫工作也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但在张令平看来,脱贫的核心问题是保质。关于脱贫质量,甘肃省委已制定了贫困户脱贫的7条具体标准和贫困县摘帽的15项标准。张令平认为,相关标准除了严格验收和接受第三方评估外,还应进一步完善脱贫的标准,真正实现有品质的脱贫,坚决防止“数字脱贫”和“假脱贫”。

而对于如何鼓励全社会参与脱贫攻坚,张令平给出的答案是,应积极创造条件,引导、调动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脱贫,实现农户、企业、政府“三赢”。据了解,定西市在政府帮扶的基础上,目前已动员430多家民营企业对口帮扶400多个贫困村。张令平说:“民营企业结合自身经营活动,既可促进企业发展,又能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在企业帮扶下,农户能学会如何融入大市场。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农民将贷款变成经营性资产,而民营企业在扩大自身生产规模的同时,也履行了社会责任。”

当然,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干部也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情况,支持鼓励民营经济的一些政策,也有卡在市直、县直部门出现“肠梗阻”的现象。因此,张令平表示,要加大力度,将民营企业的“国民待遇”落到实处,解决“最后一公里”顽疾。同时,政府还要帮助规模以上的民营企业建立研发中心,依托人才提升创新能力。对于小微企业遇到的“融资难、成本高”的制约,地方政府应搭建担保平台,协调金融部门,实实在在地帮助解决好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猜你喜欢
定西定西市摘帽
甘肃 定西市首家劳模(工匠)长廊建成
亢蕾作品精选
相约定西
咱们定西
摘帽“清零”,未来可期
定西市安定区凤翔幼儿园
脱贫摘帽是起点不是终点
奋力打赢老区脱贫摘帽攻坚战
发力“摘帽后的续航”
2004~2013年定西市马铃薯生产状况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