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成本与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2016-03-25 06:34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年1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

黄 娟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成本与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黄娟

摘要:近年来,内涵发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成为独立学院讨论的重要论题,本文结合独立学院的办学特点,从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出发,探讨了改革成本与管理会计实验课程的意义,在分析实验课程现状基础上,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几点措施,以促进独立学院成本与管理会计实验课程的建设。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成本与管理会计;实践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马克思)。在企业国际化的今天,会计作为一门商业语言,俨然已成为维持企业间沟通与信任的重要桥梁,任何一个企业的员工都有必要去掌握基本的会计知识。但是,会计的专业性及应用性强也成为众多学生学习及掌握的主要壁垒,如何使学生快速而又有兴趣的学习及掌握会计尤其是成本核算类知识是我们成本与管理会计课程建设的重要课题。

二、成本与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意义

1.辅助会计专业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理论教学

实验课程的开设于教师节约课堂教学时间,为“成本信息运用”的讲授创造条件。借助于计算机提供的便捷的信息生成机制,让学生在较短的直观的模式下,理解成本会计信息归集、分配的流程,理解成本核算最终结果生成的机制,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提高学生专业理解的同时,节约核算部分讲授的时间,从而加大成本信息运用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不拘泥于“核算”,如:目前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作业成本法、成本分析与运用、质量成本等专题。拓展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

2.有利于会计人员与软件开发人员的信息沟通

借助于“可视化”信息生成流程,为企业会计人员与财务软件开发人员之间的沟通搭建桥梁。让学生利用EXCEL工具在掌握成本核算理论的基础上,参与“成本信息生成”过程的开发,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计算机知识的运用能力的提高,还可以使学生理解软件开发的思路,以更大程度的培养会计人员与软件开发人员的默契程度。

3.采用“参与式设计型”实验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成本管理课程实验让学自主设计实验模式,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培养其非专业素质。本实验中,教师在教授专业理论、实验设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开发,实现“举一反三”的效果,如:在教师讲授了“材料费用的分配”实验后,燃料及动力、职工薪酬、折旧等费用的分配过程可以让学生来设计,“依样画葫芦”,并加大对过程的考核力度。这就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表达、沟通、创新等非专业的职业素质。在国外的课程教学中十分重视专业教学与非专业能力培养的融合,考核也十分细致。

4.为财务类相关课程的实验开发提供参考

本实验的开发将借助于国外教学中十分流行的EXCEL数据处理模式,以实现可视化的自动过程,避免目前《成本与管理会计实验》课程实验软件的“暗箱”模式,为其他类似课程的实验开发提供参考思路。实验课程除了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计算应用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信息处理、分析、运用的能力,可以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提供工具,比如财务管理、毕业论文量化分析等,而这刚好是目前学生的普遍软肋。

三、成本与管理会计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国内财经类高校成本与管理会计实验课的建设与开设在数量、质量、考核三方面严重不足;同时,财务软件又缺乏针对性与灵活性。

1.成本管理实验内容不能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需求

目前会计专业在各独立学院达到饱和状态,但是社会对于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认可程度却与高校的愿望存在较大差距,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二者缺少“协同语言”。高校认为:我们的毕业生专业功底扎实,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也具备掌握最新财经理论与法规的能力,可塑性强;而企业认为:不少的高校毕业生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心态高,岗位适应能力不强。通过相关文献及个人总结认为,其原因主要在于:我们学生缺少动手能力,尤其是缺少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知识迁移能力”,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教学计划中缺乏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尽管有的课程中有这样的能力培养要求,但是却缺少这方面的考核要求,没有考核过的“预期能力”自然经不起实践的检验。

国外知名高校(斯隆管理学院、科廷科技大学等)的课程设置中几乎找不到专门的实验课程,尤其是国内开设的众多会计类课程,如《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更是没有,没有专门实验课程不等于没有实验,他们的实验是大量的穿插于课程之中的,这个方面国内的很多财经类高校也在尝试。

2.成本管理类课程课内实验数量不足

众多财经类专家普遍认为目前财经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很大的问题,尤其严重的是“会计信息的生成”内容花的时间太多,讲的太多,且效果不好;而“会计信息的运用”内容花的时间太少,投入不足,效果更不好。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也有这样的切身体会:比如《成本会计》的核算内容,非常的繁琐,但其实很简单,核算开始的7要素分配,实际上方法都差不多,掌握一个基本就掌握了全部,后面的间接分配也是同样的问题,但是课堂上几乎每个内容都要花大量的时间来讲,不仅枯燥,更重要的是学生一不爱听,二越听越迷糊,遇到好的教材还好,遇到不好的教材情况更糟,很简单的问题给他搞的很复杂,最后迷迷糊糊的课结束了,效果很差。这个课程花的时间却不少,基本在64学时上下。实际上,成本核算部分的内容如果借助于计算机的辅助实验,30学时就可以了,节约的18小时可以讲授大量的成本信息的分析、运用等内容,而这是企业急需的“高端信息”,也是可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点信息”,但目前的课程模式只能勉强把核算讲完,至于目前成本核算系统是否存在问题、怎么改进以及成本信息怎么分析、怎么运用等新的内容没有涉及。

3.财务软件不能满足成本管理课程需要

目前财会软件包括两种,一种是教学模拟用软件,如广州福斯特、长沙蓝色因子等开发的软件;另一种是实用软件,如用友公司、金蝶公司开发的财务软件。在高校的实验中这两种软件都存在,但是我们发现,学生很难把两种软件对应起来,他们不清楚这两种软件各自的功能,也不明白以后的用途。个人以为,前者属于教学辅助软件,主要的功能在于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理论,而后者是实际部门的应用软件,是工作的工具,两者要想很好的协调,要求会计专业人员必须熟悉软件开发的基本思路和要求,而计算机人员能够理解会计信息的要求和会计人员的意图。然而,从实际部门反馈的信息看,他们很难实现这样的协同,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学中没有让学生明白信息生成的自动化过程,目前的实验课程属于“暗箱”模式,学生只不过得到了一个例题,手工计算了结果,并填入计算机的有关位置,系统自动比对结果的正确性,并给成绩。很明显,这样的实验效果达不到让学生理解结果产生的自动化过程,因为他们在实验中没有参与过这个过程的开发,也就很难理解信息生成的流程及自动化实现的难易程度。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会计人员的要求,软件编程人员难以实现,根源也在于此。目前的教学计划中,会计专业知识学了、软件开发的课程也讲授了,但是,我们还没有让学生用所学的软件知识尝试开发“会计软件”。

四、改革独立学院成本与管理会计实践教学的措施

通过对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显示,几乎所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模式都有“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而应用与创新两方面都需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在专业课的实验开设中注重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现从三方面提出成本与管理会计实践改革措施。

1.丰富成本与管理会计实验内容

目前独立学院的成本与管理会计实验普遍较少,大部分课程内容都是理论知识,这使得很多同学学完了成本与管理会计课程后,虽能快速的完成练习题,但涉及到实际的案例分析且需要编制完整的成本核算与成本分析报表时,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无从下手。为了解决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需要将成本与管理会计的大量理论内容从实践的角度改革成具体的实验项目。本人从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成本与管理会计课程中必开的实验项目如下表1:

表1: 成本与管理会计实验项目一览表

通过两学期教学实践,实验项目的改革与增设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分析能力。

2.调整成本与管理会计实验课时

独立学院成本与管理会计课时总数普遍在100课时左右,理论课时与实验课时的比例为8:2,实验课时相对较少。现有的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无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因此,我们必须要改革目前的培养计划,改革课程的设置,尤其是对课程内容要进行大幅度的调整,压缩、讲活会计核算的内容,以求在较短的时间之内让学生迅速、主动的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为扩大会计信息的应用内容创造条件,并期望最终实现3:7的比例,能够实现这个目标的桥梁就是加大实验课程的份量。实际上,成本核算部分的内容如果借助于计算机的辅助实验,30学时就可以了,节约的18小时可以讲授大量的成本信息的分析、运用等内容,而这是企业急需的“高端信息”,也是可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点信息”,但目前的课程模式只能勉强把核算讲完,至于目前成本核算系统是否存在问题、怎么改进以及成本信息怎么分析、怎么运用等新的内容没有涉及。由此可以看出,实验对于《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教学帮助极大。

3.创新成本与管理会计实验手段——开发设计性实验

目前独立学院由于自身客观条件的制约导致教学条件投入不足,实验室建设与实验软件购买相对滞后,实验硬件方面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实践课程的开设与改革,为了更好的解决此问题,结合本人多年从教经验,现针对成本管理课程的特性,开设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的“理论+实验”的模式进行,即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开展实验,采用全新的实验模式“参与式设计型”实验,。需要的硬件条件为实验室基本硬件:投影、电脑;软件为普通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软件、教师控制平台(防止学生做玩游戏等无关事情),无需更多设备,也无需购买专业实验软件,因为本实验的成果几乎就是一套简单的成本核算与管理会计建模软件。主要开设的实验项目如下表2:

表2: 成本与管理会计设计性实验项目表

结语

此次针对独立学院成本与管理会计实验的课程改革,与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紧密结合,希望让学生充分运用计算机进行财务数据分析,提高软件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让实践与理论结合。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本实验成功与否,都可以让学生受益匪浅,专业与能力“双收”,只不过若成功,收获将是“乘积式”变化,且可以为类似课程提供参考实验模式。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教改课题《成本与管理会计实验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马元驹,李百兴.管理会计模拟实验教程(第5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3.

[2]崔国萍.成本管理会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2.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基金项目: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