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课中隐性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

2016-03-25 00:59张丽晓
考试周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隐性师生关系心理健康

张丽晓

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思想品德教材的课程设计以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纵坐标,依次作为课程整合的逻辑。其中心理教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也因此而堂堂正正地走上讲台,成为主流教育内容之一。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的思想课教学中,心理教育占有很大比重,足以看出对初中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的学习和他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明确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找到自己在集体与社会中的定位,使学生的青春期平稳度过,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和他人,养成对社会的责任心,促进学生优秀品质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心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生命感、价值感,帮助学生领悟生命内涵,完美理解生命意义,并通过心灵体验达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继而达成相互理解。

思想品德课上,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对心理教育的理解,在新课改背景下,目光聚焦于研究新教材,学习新理念,着重关注在课堂上采取新颖有效的教学方式,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诠释和演绎,以求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更多时候,我们感觉教学的各个环节都精心准备,实施过程也一帆风顺,但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总感觉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和传授,应该还有一些东西对思想品德课堂,尤其是课堂中的心理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影响教学效果。经过长时间比对和摸索,我发现在学生周围、在课堂、在生活中有一些不说话的教材,它们的作用不可小视,而这部分教材被称为“隐性课程”。“隐性课程”一词是由美国学者杰克逊于1968年在其专著《班级生活中》首次提出来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是在学校进行常规的教育、教学活动同时,通过无意识的感染、熏陶、认同等方式使学生改善心理机能、发挥个人潜能的一种课程形式。它常常以潜隐的、暗默的方式作用于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心理变化。

当前,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或者更具体地说在思想品德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教师可以调控和操纵的隐性课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方面,是教师与学生教育过程中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最主要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心理成长。因此,教师应该抛弃传统的权威—遵从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新型的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心理健康成长的新型民主平等、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知识的探求者、求助者、老师的朋友、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人……师生之间的情感得以交流,在课堂上探讨“自尊”、“自信”及青春期男女生交往等话题的时候,课堂气氛会轻松愉悦,为课堂增添素材和情趣。

2.民主、平等的教学方式

每一堂之前我都会做足功课,和教学内容有关的信息我都会关注到,努力做到没有任何疏漏,但我忽视教学活动方式的设计,以至于很多时候都是我一个人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罗列和陈述,学生只是单调乏味地接受,长此以往学生没了兴趣,导致良好的教学意愿无法实现。事实上,一个能体现出平等、互动精神的教学活动设计,往往会令课堂平添风采,使教学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诚信是金”一课时,我精心设计“网络购物面面观”活动,首先让在网购中上当受骗的学生说一说过程,再让有成功网购经历的学生交流一下经验,最后让学生总结在网购中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得出结论:网购中我们除了关心商品的质量、价格,更应该关注的是商家的信誉,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信用,看他们是否会对顾客信守承诺,做好售前、售后服务。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只是适时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是一种“不说话”,但是富有教育意义的隐性课程。

3.公平的课堂纪律

课堂纪律是保障整个教学效果的“护卫队”。在正式教学之前,教师要提醒每一位学生课堂纪律重要性,违反纪律的学生都要接受相应惩罚,当然惩罚方式可以设计得富有建设性。给每一个学生申辩机会,传达给学生一个信息——相信每一个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能力。同时,让每一位学生明白,课堂是一个必须遵守“游戏规则”的、尊重学生、民主的、平等的、充满信任的、公平竞争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感受到和学习到的是自尊、自信、平等、快乐。而所有这些在教材内容上没有出现,也无需教师苦口婆心地讲述,学生的获得无需刻意追求,一切顺其自然,又波澜不惊。

4.教学环境的布置

“酒不醉人人自醉”说的是环境对一个人身心的影响。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室内设“文化墙”展览学生的美作,引起学生对美的体验和遐想;角落里养上几盆花花草草,给人清新舒适之感;在显眼的位置贴上学生在各项比赛中获得的奖状,让学生感受到集体荣誉感,产生凝聚力。所有这些都会让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美好愿望,并随之产生实现这种愿望的内在动力,这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十分有利。

5.“课堂插曲”的处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导致教学思路被打断,整个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方案被破坏。这个时候是考验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人格魅力的时候。教师如果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则“课堂插曲”会成为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和财富,反之,不仅会影响教师教学,而且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进而会影响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时,有个学生在那说话,提醒几次后仍无济于事,我灵机一动,对全班学生说:“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个实例,咱们来讨论一下看他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开,随便说话影响他人听课,侵犯了他人的受教育权,不尊重老师的劳动,浪费自己的时间,不尊重父母的劳动成果……最后有个学生说:不尊他别人的人得不到他人的尊重。我及时补充道:“不尊重他人的人,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但我们应该给他人一个机会,让他学会尊重他人,同时赢得我们的尊重,我们的社会是需要自尊和尊重他人的。”“好。”学生齐声说道。再看那位说话的学生,已经停止了说话,脸上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

由此可见,隐性教材的内涵十分丰富,我无法在有限的空间内对其进行全面论述,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完全驾驭。但是,我相信,如果教师加强对隐性课程的关注,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适当融入隐性课程,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猜你喜欢
隐性师生关系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