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酒庄酒:新崛起的高端生态产业

2016-03-25 00:54陈贺迎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险峰房山房山区

陈贺迎

2015年12月8日,房山区举行了“一带一路”国际葡萄酒大赛新闻发布会,对2016年10月10日即将在房山青龙湖国际红酒城举办“一带一路”国际葡萄酒大赛的筹备情况及日程安排作了通报说明。

房山区葡萄种植及葡萄酒产业促进中心主任王险峰介绍说,此次大赛不同于一般意义的赛事,不仅可以把房山经济、文化、旅游等展示给世界,还将进一步确定房山酒庄葡萄酒产业在世界葡萄酒产业的地位,是房山区酒庄葡萄酒产业发展的一个标志,也是房山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助推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可喜成果的展示,具有里程碑意义。

起点高

“一樽一盏一心海,一房一山一世界”。走进房山区葡萄种植及葡萄酒产业促进中心一楼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壁上镶嵌的这14个大字。它不仅赋予了房山酒庄葡萄酒产业的新内涵,还诠释了房山酒庄葡萄酒产业打造品牌、走向世界的发展愿景,令人欣喜、振奋。

谈起房山酒庄酒产区筹建过程,王险峰说,早在多年前,房山区常委会形成决议:关停小作坊式低端产业,让荒山绿起来,让河水清起来,让乡村美起来,还房山一个生态文明环境。

于是,区委区政府下大力气关停了上千家小煤矿、小厂房。但问题也随之凸显:多年形成的固有产业链断裂,政府财政压力增大,失业人数增多,老百姓生活受到影响

问题要解决,生态环境也要保护。王险峰介绍说,区委区政府决心寻求发展新的高端生态文明产业。

葡萄酒既是一种健康饮品,又是一个生态文化产业。王险峰表示,经过对房山当地综合考量和论证后认为,酒庄葡萄酒产业可发展成为符合房山实际的浅山及丘陵地区的主要替代产业。

王险峰说,房山是目前国内几大葡萄酒消费市场中,唯一适宜生产优质葡萄酒的地方。房山发展酒庄葡萄酒产业有两大得天独厚优势。首先,全区有12个乡镇的10万余亩土地,处于被称作“酿酒葡萄种植黄金线”的北纬39°30′—39°55′,像法国的波尔多、意大利的皮蒙等世界高端酒庄酒,都产自于相同纬度的优良高端葡萄酒产区。其次,房山区是环北京山前最大的暖区,昼夜温差大、升温快、阳光照射充足,给酿酒葡萄种植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必要条件。加之房山每年的降雨量为500—600毫米,正好在酿酒葡萄种植对区域降水量的要求范围,极其适合酿酒葡萄生长。

王险峰还表示,种植酿酒葡萄还可把废弃的矿山、荒地、荒坡充分利用起来,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让房山真正绿起来、美起来。

2010年,房山区委区政府决定成立高端葡萄酒产业发展管理委员会,区长任委员会主任。从此,房山区便开始了葡萄酒发展之路,并将国际葡萄酒庄定为房山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

2010年10月26日,青龙湖国际红酒城酒庄协议签订暨土地流转启动仪式隆重举行,房山区酒庄葡萄酒产业开始进入实施阶段,土地流转正式启动,酒庄建设全面展开。

一个集商务、生态、旅游、观光和文化等产业建设于一体、具有世界水准的国际葡萄酒产业,正式在房山区诞生。

定位准

2012年9月,经北京市政府批准,成立了全市唯一一个葡萄酒产业管理部门:北京市房山区葡萄种植及葡萄酒产业促进中心,王险峰任主任。

王险峰说:“房山葡萄酒产业定位非常重要,必须符合区委区政府提出的集商务、生态、文明、旅游、观光于一体的高起点,还要与首都建设世界城市的大背景相契合。通过调研论证,并邀请法国土壤专家、酿酒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分析,最终定位为‘酒庄葡萄酒。”

王险峰介绍,酒庄葡萄酒是指从酿酒葡萄栽培生长到葡萄酒生产(酿造、灌装、窖藏)全过程,都由酒庄严格控制、全程管理。定位酒庄葡萄酒,房山稳定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是酿造独具特色、品质优良葡萄酒的必然条件,也是酒庄长久生存、酒庄酒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房山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历史悠久,特别是有成功的酒庄建设经验可借鉴。早在1999年,房山就建成了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葡萄酒庄—波龙堡酒庄。经过多年的发展,不论是葡萄品种选择、种植、管理,还是葡萄酒酿造、灌装等,都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被誉为“中国有机红酒第一庄”。这些成功经验都可以供新建酒庄借鉴,可大大缩短酒庄建设周期。

王险峰表示,定位准了,发展方向也就明了。为顺利推进酒庄葡萄酒产业发展,房山区委常委会议多次专题研究高端葡萄酒产业发展工作,先后制定了《关于高端葡萄酒产业发展若干意见(试行)》、《房山区高端葡萄酒庄总体规划》等,对房山区酒庄葡萄酒产业的目标、实施步骤,进行了整体布局和规划。

为创新酒庄葡萄酒行业管理方法,2012年9月成立了房山区酒庄葡萄酒协会,对酒庄酒产业进行多维度、全程式、精细化指导、管理与监督。目前,已有33家酒庄成为会员单位。王险峰介绍,协会成立以来,积极发挥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督促酒庄严格落实发展规划,监督酒庄葡萄酒产品、竞争手段、经营作风,对酒庄的种植面积、年生产量进行登记核实,确保酒庄生产的每瓶葡萄酒都由自有葡萄园种植的葡萄酿造而成。协会还赴国内知名葡萄酒产区实地考察,了解本行业发展情况,研究本行业面临的问题,为政府决策和酒庄的建设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发展快

谈及房山酒庄葡萄酒产业发展,王险峰欣慰地说,5年来,房山区委区政府始终秉承“打造中国最规范酒庄葡萄酒产区”的发展理念,把酒庄葡萄酒产业作为加快房山区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产业升级的支柱产业,在酒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批、技术培训等给予多项政策支持。一期规划的在12个乡镇建设酒庄64家,目前已签约酒庄33家,在建酒庄22家,18家酒庄进入生产 、试生产阶段,引进种植优质、纯系酿酒葡萄20余种,种植面积2万余亩,年生产酒庄葡萄酒1000余吨。

王险峰表示,目前,房山酒庄葡萄酒产区已形成具有房山特色和优势的“两区”发展格局,即:以青龙湖镇为主的北部生态休闲区,以张坊镇为主的南部文化旅游区。北部生态休闲区包括青龙湖镇、长阳镇、城关街道、河北镇、南窖乡和佛子庄乡。南部文化旅游区包括张坊镇、周口店镇、长沟镇、大石窝镇和韩村河镇。

据王险峰介绍,5年来,房山区葡萄种植及葡萄酒产业促进中心始终把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质量管控,作为房山酒庄葡萄酒产区良性发展的根本。

在人才培养上,采取“外聘专家指导+自有技术人员培训交流”方式,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果所等科研院所,聘请了多名专家教授组成顾问团队,为酒庄提供技术支持和规划指导。定期组织酒庄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并邀请专家顾问到会指导、解惑释疑,与中国酒业协会联合举办品酒师培训等。目前,产区近百名技术人员成为酒庄生产建设的中坚力量,48人取得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品酒师资格证书,为人才队伍增添了“硬实力”。

在技术创新上,与中国农业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在酒庄葡萄酒产区成立中国农业大学葡萄酒科技发展中心房山分中心和教授工作站,推动酒庄葡萄酒产业科技发展;成立良种技术推广站,保障了产区内葡萄苗木质量;成立设施完备的葡萄酒理化检测分析实验室,为实现科学种植及行业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持;成立“产学研”一体化实验基地,房山产区种植、酿造及窖藏等科学实验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在质量管控上,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按照国家和国际通用标准,结合房山产区实际,制定《房山葡萄酒》系列地方标准,实现与国际质量标准接轨。目前,《酒庄酿酒葡萄园建园规范》、《葡萄生产技术规范》、《酿造技术规范》和《葡萄苗木》等4项标准,正式发布实施,从苗木选择、培育到酿造、灌装等,都明确了严格的规范和标准,在规范体系上严把质量关口,其意正是打造纯正的身份清晰的酒庄葡萄酒。

王险峰表示,2013年12月19日,房山酒庄葡萄酒产区成功列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第八批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并在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位列北京市前三甲。2015年,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考核评比,再次获得优秀。标志着房山酒庄葡萄酒产业正式迈入“标准化”管理与运营轨道,身份与形象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也为确认地理标志产品和创建原产地保护奠定了基础。

谈到房山酒庄葡萄酒的获奖情况,王险峰脸上洋溢着骄傲和自豪,“仅2015年,就有多款葡萄酒在国内外重大赛事中获奖,其中,在德国葡萄酒大赛中获得两金一银的好成绩;在亚洲葡萄酒大赛上,再次摘得两金一银奖牌;在2015年WINE100葡萄酒大赛中,丹世红酒庄获得铜牌,瑞登堡酒庄获得特别推荐奖;在刚刚结束的2015 Interwine 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大赛中,丹世红酒庄的2014干红葡萄酒获得银奖,也是本次大赛获奖酒款中唯一一款中国酒。”

辐射广

“酒庄葡萄酒产业不同于普通的养殖业、种植业,它既能发展经济,又利于改善环境,符合北京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思路,能从根本上为解决‘三农问题找到一条出路,促进房山的城市化转型与跨越,可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王险峰对记者说。

5年来,房山区通过酿酒葡萄种植,完成了荒山荒坡绿化,改善了生态环境,构筑了绿色生态屏障。目前,已实现荒山荒坡环境修复8000亩。同时,酒庄葡萄酒产业不仅是纯绿色生态产业,可以实现废水、废物的零排放,还带动了酒庄旅游和乡村旅游发展,周边环境和配套设施建设得到较大改善,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

王险峰表示,酿酒葡萄种植主要利用废弃的荒山荒坡等无收入或低收入土地,通过对荒芜土地的集体流转、集中使用,村集体可获得土地流转金,并按一定比例作为红利分给村民,村民不用再承担农业种植的各种风险。同时,酿酒葡萄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引导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让农民成为产业工人,获得稳定的工资性收入。目前,已解决农民就业2000余人,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用王险峰的话说,房山酒庄葡萄酒产业真正让荒山绿了、河水清了、乡村美了、农民乐了。

王险峰还告诉记者,房山酒庄葡萄酒产业在国际交流方面也实现新突破。2015年11月,签署了《中法(国际)葡萄酒产业合作宪章》,标志着中法两国之间葡萄酒产业合作迈出历史性一步。

2015年7月,房山区与北京国际酒类交易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支持推进葡萄酒产业发展、举办葡萄酒专业博览会及国际交流论坛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同时,区政府还以境内中葡汇葡萄酒文化保税园为依托,为国际、国内葡萄酒流通搭建双向销售平台,为房山产区的葡萄酒走向世界铺平道路。

谈到“一带一路”国际葡萄酒大赛筹备情况,王险峰介绍说,房山区政府与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赛组委会、北京国际酒类交易所,在共同签署《关于举办一带一路葡萄酒大赛三方合作备忘录》的基础上,于2015年9月11日,签署了《大赛合作协议》,定于2016年10月10日——10月15日,在青龙湖国际红酒城举办“一带一路”国际葡萄W酒大赛。届时,“一带一路”沿线30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1000款以上的参赛样品参加比赛,并邀请世界级葡萄酒专家开展“国际葡萄酒大师高峰论坛”、“一带一路酒庄酒发展论坛”,聚焦中国酒庄葡萄酒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及其在世界葡萄酒的地位。同时,还将举办“国际高端精品葡萄酒博览会”,以全球酒庄酒作为展示对象,展示全世界不同产区、不同酒庄文化与内涵,展示酒庄葡萄酒特有风格与魅力。目前,大赛工作进展顺利,一切准备就绪。

无论是探索循环农业,还是依托高端产业开发新的农业产品,房山区都试图找到一种可持续、环境友好型的新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房山酒庄葡萄酒产业就是很好的示范和标杆,一直引领着房山高端生态文明产业的发展跨越。相信不久的将来,房山酒庄葡萄酒产业也将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高端葡萄酒产业的典范,推进农业、生态、文化三位一体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险峰房山房山区
土家族织锦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十天两起山岳救援,北京房山消防提醒勿登野山
鹧鸪天·写在七夕
翻越“险峰”,唯钱可过
房山区美丽乡村建设及规划设计的思考
城市土地利用的生态状况时空变化分析
北京市房山区土地利用生态功能分区
北京地铁房山线产品可靠性分析报告
2007—2009年房山区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分析
房山 您身边的世界地质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