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袅袅富农家

2016-03-25 08:58叶建军
中国扶贫 2016年6期
关键词:青川浙江省浙江

叶建军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浙江省从1996年开始对口帮扶四川省青川县。在二十年的帮扶实践中,浙江始终将茶叶作为产业帮扶青川的主攻方向,创新体制机制,精确精准发力,将自身的人才、科技、管理、资金、市场优势与青川的资源禀赋、生态优势结合起来,在理念、技术、品牌、工艺、设备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努力在青川打造生态、低碳、有机、高端茶业品牌,使青川成为了全国高香茶、有机茶、保健茶的重要产区。二十年来,青川茶叶面积从1.96万亩增加到23.5万亩,茶叶产量从98吨增加到3650吨,茶农人均收入从52元增加到2750元,茶农人数从1.88万人增加到3.11万人。浙江通过二十年的帮扶,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可资借鉴的产业精准帮扶之路。

认准一条路

青川县地处秦巴山区,种茶历史悠久,但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1996年青川县的茶叶面积仅1.96万亩,年产量98吨,年销售收入仅392万元,茶叶种植规模小、产量低、效益差,产业处于自给自足和零敲碎打的初级阶段。针对这一现状,浙江省茶叶研究院决定,就认准种茶这条路子,开展了技术瓶颈科技攻关和产业帮扶,引领青川人民跑步奔小康!

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浙江先后向青川提供了“龙井43”“龙井长叶”“中黄1号”等新品种,提出了“低海拨、背风口、深土层、有水源、便交通”的建园路径,推广了“选用良种、施足底肥、突出保水”的栽培方法和“茶—草—畜—沼—茶”的循环利用模式,强化了“配方施肥、绿色防控、修剪采摘”管护措施,按照因地、因品种、因市场制宜,科学规划,调优布局,调特结构,标准化建园,推进青川茶业向现代农业园区和优势产区转变。

浙江把提升规模化建园作为推进青川茶叶发展的基础,整合资源优势,连片规划,连片建设,茶产业发展由点状向带状、块状集聚发展。建成了省级绿茶良繁基地、黄茶苗圃和工厂化育苗中心,为基地建设提供了充足的种苗保障,建成了5个万亩生态茶叶示范园区和18个千亩茶叶专业乡镇。目前,青川茶叶面积已达23万余亩,其中,蒿溪、孔溪示范园成为全国有机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绿茶加工示范基地。

浙江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帮扶青川茶产业的重点来抓,通过传、帮、带,既把浙江茶叶的品种、技术和经营理念带到了青川,又发展壮大了青川从事茶业的管理干部、技术人才队伍。举办各类培训班360余次,参训茶农突破4万人次,选送610余人到杭州等地培训绿茶黄茶加工、茶叶评审、茶叶拼配等业务,为青川培养高级茶评师8人,中级制茶师110人,高级制茶员146人,具备加工操作技能的3万余人,多元化培养,为青川茶业发展提质增效储备了人才。

抓住三环节

青川优良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上乘的茶叶品质,但由于当地经济总量有限,在农业产业上投入不足、茶叶加工工艺落后、品牌建设重视不够、产品营销专业化程度不高,导致茶农增产不增收。对此,浙江牢牢抓住青川茶叶的加工、品牌、营销三个环节,在项目上给予大力帮扶。

青川有茶叶加工企业和大户100余家,但加工能力和水平很低,厂房简陋、设备不配套、工艺不统一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生产加工水平的提升。针对这一情况,浙江抓标准化生产,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138万元,新建和改造标准化小茶厂12家,引进生产线31条,建精制、整理、品牌及包装企业1家,建茶叶机械维修服务中心1个,集成良种良法、节本降耗、提质增效的绿色有机茶标准化生产技术,研发了扁平型绿茶、耐泡型黄茶等制作工艺,有力助推青川茶叶优良的天然品质与先进的加工工艺有机融合,实现了年精深加工能力1万吨以上,名优茶占总产量的80%以上。

浙江指导青川实施“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战略,引导青川46家茶叶企业组建四川七佛贡茶集团,打品牌化战略。一是结合资源、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大打绿色、有机、生态、文化牌,做响做靓青川茶叶名片。二是加强品牌管理,通过行业协会统一管理品牌,统一制定品牌使用标准、范围和管理制度,加强茶叶品牌商标、标识、域名的监管和依法保护力度,做到品牌有标准、程序有规范、销售有标识、市场有监督。三是强化品牌创建,重点打造了七佛贡茶、广元纯黄茶品牌,并先后获得四川十大名茶、四川著名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殊荣,七佛贡茶和高阳贡茶也多次荣获国际国内大奖。

2012年,浙江省协助青川举办中国名优茶评比、“国际茶·有机·低碳茶叶学术研讨会”等活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及近20个国家地区的约300名代表参会,使青川茶业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走上专业化营销道路。指导企业在大中城市特别是西部设立品牌茶叶销售连锁店、专营店、加盟店,进大型超市、大卖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配送、代理、直销、批发、邮购等新型流通业态。积极实施青川茶叶“走出去”战略,巩固和扩大俄罗斯和东南亚等出口市场,提高出口份额,2014年底,青川茶叶销售产量达3650吨,销售收入3.41亿元,分别是1996年的37.2倍和87倍,增加201%和477%。

好风凭借力

对口帮扶青川既是中央要求的政治任务,也是浙江在灾后重建后采取的长效后续帮扶,项目绩效事关资金使用方向和使用效率,事关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大计,因此,浙江在项目评估、资金投入、政策配套等方面进行了重点保障。

浙江十分重视对茶叶项目的立项和绩效评估,强调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把关,强化项目评估。一是立足事前评估。由青川茶叶部门提出年度帮扶项目,经当地政府审核后报浙江省有關部门,浙江省通过实地考察、专家评估、内部审核,下发年度项目计划。二是立足事中督查。由浙江省有关部门组织茶叶研究院的技术团队,不定期地对项目实施进行全程技术指导,确保项目按照技术标准执行。三是立足事后评估。由浙江省有关部门委托审计事务所,围绕既定的评价指标框架开展绩效评价,通过案卷研究、询问查证、抽查财务资料、面访座谈等多种方式收集评价证据,对实施项目进行评价。

浙江对青川茶叶项目实施重点倾斜,强化资金投入。以近三年为例,共投入近1100余万元。投资200万元,用于青川茶叶龙头企业——白龙茶叶公司新建年产300吨的精选、整理、拼配包装车间;投资360万元,用于技改扩建前进临江春、房石天井等13家企业的13条半自动名优茶生产线,解决了青川茶叶标准化生产问题;投入400万元,用于茶叶优良品种的引进和品牌的打造;投资100万元,用于人才队伍的培育,主要进行名优绿茶、红茶的加工、茶叶审评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培训的人员已经成为青川茶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分别在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浙江还对青川茶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一是发挥小额贷款资金的放大效应。从2014年开始,每年安排100万元小额无息贷款,重点支持青川发展名优绿茶等特色产业的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及农户,每年可拉动2000万元以上投入青川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二是发挥浙江省农博会的作用。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对口地区农业企业参展,鼓励青川茶叶打入浙江市场,提高知名度。三是鼓励社会力量帮助青川茶叶外销。浙江动员阿里巴巴,帮助青川利用互联网将茶叶等优质农副土特产销往世界各地,涌现了 2010年全球十佳网商之一的赵海伶和2014年阿里巴巴纽交所上市的青川敲钟女孩王淑娟等明星网商。2014年,又动员浙江省最大的家政服务企业——三替公司与青川签署协议,帮助青川销售茶叶等优质农产品。

猜你喜欢
青川浙江省浙江
《初心》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青川岩沥青对沥青感温性能的影响探究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昙花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人生的苦酒
人生的苦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