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勘测事业协同新发展

2016-03-26 20:09肖建华
城市勘测 2016年5期
关键词:勘测城市群长江

肖建华

(武汉市测绘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22)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勘测事业协同新发展

肖建华*

(武汉市测绘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22)

长江中游城市群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战略论坛成立一年多来,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勘测单位在论坛框架内展开了互相交流和合作,取得了初步合作成果。本文分析了在经济新常态下城市勘测单位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和机遇,阐述了城市勘测单位要抓住国家区域战略落实的新机遇,加快转型升级以适应新常态,通过区域合作,促进城市勘测事业协同发展。文章还展望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勘测区域合作的前景,提出了合作发展的建议。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勘测单位;新常态;区域合作;协同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对我国经济建设迈向更高发展阶段的明确宣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是指引经济工作的科学指南,也是城市勘测工作必须遵循的战略方针。

1 经济新常态下的城市勘测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城市勘测单位既面临严峻挑战,也面临巨大机遇,全面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的任务繁重而艰巨,要求我们进一步明确事业发展思路,找准工作定位。如何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应对新常态下出现的趋势性变化、困难和挑战,大力推动城市勘测事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全面提高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是当前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1.1 新常态带来的影响和挑战

(1)需求升级倒逼生产结构调整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经济社会发展对城市勘测成果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城市勘测工作进入结构调整的关键期。需求升级具体表现在:传统测绘成果使用量逐步下滑,数字化测绘成果的需求大幅上升;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监测成果数据尚不能完全满足“多规合一”的城市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的需求;城市勘测单位的技术装备主要为满足常规测绘任务配备,承接应急测绘保障任务时,数据的快速获取、处理和传输技术无法满足应急测绘的保障和需求;城市基础地质数据、水文地质数据的缺乏无法满足城市防灾抗灾的需要等等。这些都要求城市勘测单位主动进行生产结构的调整、技术的转型、装备的升级等供给侧的改革来满足日益增加的需求侧变化。

(2)经济增速放缓影响效益增长

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一些城市(特别是三四线城市)由于“去库存、去杠杆”的压力,市场业务明显减少;再加上政府财政收入增速降低,对基础测绘等公益类项目的拨款也在减少,已完成的项目也出现收款困难,使得城市勘测单位收入从过去的两位数增长降到个位数的增长,甚至有少数单位出现收入下滑的情况。

(3)“互联网+”模式冲击勘测市场

互联网技术推动地理信息技术深入应用到更广的范围,培育了一大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互联网思维的盛行带来了崭新的商业模式,这些都在快速改变和颠覆着勘测行业。首先,互联网企业的“跨界”引发了从业者和投资者对市场、用户、产品乃至整个商业生态的重新审视;其次,互联网企业的“跨界”使城市勘测单位面临极大的挑战,企业淘汰、整合的节奏加快;传统勘测地理信息市场空间受到不断挤压,企业间的低价竞争日趋激烈,甚至在投标中出现“0元中标”的极端现象,严重扰乱了勘测市场的正常秩序。

(4)保障服务能力的提升更显紧迫

经济步入新常态后,我国进入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时期、进入了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也进入了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同时,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对勘测地理信息保障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公共安全及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城市勘测单位服务城市发展和应急测绘保障的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需要不断提升地理信息获取能力和更新速度,拓展地理信息覆盖范围和应用领域,为城市规划管理建设及重大工程和突发事件提供更有力勘测地理信息保障。

(5)科技实力难以适应发展需求

相对互联网IT企业来比较,目前城市勘测单位科技创新及应用能力还较弱,对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还处于观望状态,没有主动积极去吸收、利用转化为自身的勘测生产力。机载LiDAR、无人机监测、倾斜摄影等新型技术装备在城市勘测行业的应用还有待加强。

(6)体制机制改革的压力凸显

随着政府职能转变,事业单位服务模式将不同程度地发生改变。规划主管部门需要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以及公益服务的项目采取市场购买服务的可能性在增大。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推进,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切实减少简化审批环节,减少办事流程等改革举措的推进等等,促使城市勘测单位在体制机制上做好必要的改革和应对准备。

1.2 新常态带来的新机遇

(1)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优势

测绘地理信息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亦属于高新技术服务业范畴。在新常态下,地理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将促进物联网、智慧城市以及关联服务业的发展,完善“网格化”社会管理,支撑重大项目科学决策,带动创业就业,满足对测绘地理信息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2)积极财政政策促进需要增长

201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实现稳增长需要稳投资。近年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的议题几乎都与保增长有关。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我国将延续“积极财政政策”,投资尤其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公共品投资仍将是稳增长的重要手段,基建投资仍将是托底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作为道路交通、市政设施、能源、电力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必须要提供丰富的勘测地理信息成果和全程性的技术服务,全力支撑工程优化设计,保障工程质量,节约财政投资,强化运营管理。在新常态下,相关财政投资的增加,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都会促进对城市勘测地理信息成果产生旺盛需求。

(3)“新四化”提供了更大发展空间

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党的十八大确立的重要国策。“新四化”的实施,特别是信息化、城镇化的提速,对城市勘测地理信息提出很多新需求,给城市勘测单位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4)“大、移、智、云”造就新增动力

测绘地理信息科技融合了信息科学、空间科学、高性能计算和网络通讯等领域先进技术,是以全球导航定位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3S”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可以说,测绘地理信息科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国家高新技术水平与综合国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大数据、移动互联、智慧城市、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将推动城市勘测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城市勘测事业的发展增添新动力。

2 以区域协调发展引领新常态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通过跨区域的协调发展,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和质量,这是顺应形势的重大战略需要,是积极应对挑战的重大决策,更是抢抓发展机遇的大势所趋。

2.1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

2015年4月5日国务院批准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城市 ,涵盖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被专家称为“中三角”,包括31个城市及周边区县的中部经济发展地区,国土面积约31.7万km2。《规划》明确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四大战略定位”:中国经济新增长极,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五个协同发展”:推动完善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共建共享的一体化发展机制,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着力推进城乡、产业、基础设施、生态文明、公共服务“五个协同发展”,努力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支撑、全国经济新增长极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城市群。

《规划》的实施,将促进长江中游区域经济的发展,加快区域城市的建设,特别是区域内产业转移、配套的重大项目、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将给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的勘测单位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2.2 建立区域协调发展合作机制

在武汉市测绘研究院、长沙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南昌市测绘勘察研究院共同倡议下,2015年6月27日,在武汉举办了“长江中游城市群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战略论坛”成立大会。在首届论坛会议上,由武汉院、长沙院、南昌院共同牵头,签署了《长江中游城市群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战略框架协议》。该框架协议从合作目的、合作内容及合作方式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长江中游城市群测绘地理信息合作发展的目标与责任。论坛的成立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勘测合作平台和测绘地理信息战略合作机制建立的标志,一方面加强了长江中游城市群测绘地理信息单位的了解与沟通,另一方面也进一步促进了勘测地理信息事业与国家重大战略的紧密结合。其目标是在区域中逐步实现“基准互联、信息互通、人员互动”,以促进区域内城市勘测单位在测绘保障事业和地理信息产业上的发展。

2.3 区域合作成果初显

“论坛”交流合作平台成立一年多来,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勘测单位进行了一系列的交流和合作,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

(1)“论坛”成立后,设立了“论坛”秘书处。由论坛成员单位派代表组成秘书处,具体协调处理合作过程的相关事宜。制订了每年召开一次“论坛”会议的沟通交流机制,原则上在三省之间轮流举办。

(2)武汉、长沙、南昌签署了《地理信息数据异地备份管理协议》,武汉院与长沙院开展了地理信息数据异地备份管理工作,武汉院新建的信息档案大楼中专设了地理信息数据的档案室,将与南昌院相互进行地理信息数据异地备份工作,为勘测地理信息数据安全加上保险。

(3)在生产科研项目的联合攻关方面,武汉院与长沙院合作完成的“时空地理信息智能管理与按需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获得了2016年度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两院合作完成的“地理信息资源‘去专业化’管理与应用的关键技术体系研究”获得了2016年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武汉院与仙桃院合作完成了“仙桃2000坐标系统转换项目”,2016年与岳阳院签订了“规划勘测成果‘一张图’系统建设”的合作协议,与潜江院签订了“测绘资源‘一张图’系统建设”及“潜江市2000坐标系统建设”的协议,项目合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4)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勘测单位之间人员的相互学习和交流也很频繁。论坛成立一年多来,武汉院与湖南省湘潭院、衡阳院,江西省南昌院、安徽省合肥院、蚌埠院;与湖北省内的荆州院、襄阳院、鄂州、咸宁院,分别就基础地理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系统建设及应用、地下管线普查、建库、系统建设、“多规合一”一张图系统建设、三维数字城市建设、单位内部管理模式、应急测绘体系建设、基础测绘规划的制订等多方面多层次进行了交流。长沙院2016年与株洲院、湘潭院、岳阳院在地下管线测量方法与技术、无人机测量等方面进行了技术合作和交流。2016年南昌院主办了《现代测绘技术》专题讲座,江西省内各城市测绘单位代表参加学习和交流;南昌院与九江院、萍乡院、吉安院、景德镇院等省内城市勘测单位进行了规划竣工测量、测绘中介服务等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交流。

通过“论坛”一年多来实践,城市勘测单位在区域合作中“信息互通、人员互动”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在实现“基准互联、成果共享”方面目前由于在管理体制机制上还存在一些障碍,成果较少。但超前的合作机制的建立及不俗合作成果的取得,引起了测绘主管部门领导的重视。武汉市规划国土局在对“论坛”合作模式调研后,非常重视,认为可以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规划国土管理合作机制的借鉴。更高层次的合作也将进一步推动城市勘测单位在“基准互联、成果共享”等方面合作的深入,推动逐步实现区域内空间基准互联包括CORS站的联网,CGCS2000坐标系统的对接,以提高区域内测绘工作的精度和效率,提升为区域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保障能力。

2.4 利用优势资源形成示范效应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李鹏德副局长在今年10月13日对武汉国土规划局调研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时,高度赞扬了长江中游城市群测绘地理信息协同发展模式,认为该合作发展的模式与国家的区域发展规划布局非常契合。鼓励以武汉为中心的中游城市群积极探索如何“共享信息、共享人才、共建平台”。他提出“十三五”期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也要推几个创新示范区。这些区域相对有优势,能把人才、数据、资本、机制利用起来,形成测绘地理信息的人才高地、产业技术推广应用高地、创新示范高地。李鹏德副局长指出:长江经济带是个地域范围狭长的广大区域,可以做一些大平台,而测绘地理信息更好发挥作用的应该还是在城市。根据国家的产业规划、科技规划,还有国家局即将出台的科技发展规划,武汉市可以大胆实践,以武汉为中心、以武大为支撑,把周边的城市群(尤其是要跨省)打造一个更好的高科技创新基地和网络体系。

2.5 未来区域合作的前景更加远大

2015年4月,国务院批复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年5月22日,国务院批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至此,长江经济带三大主体跨区域城市群都有了国家层面的规划。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纲要提出了“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格局。其中,“一轴”是指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两翼”是指发挥长江主轴线的辐射带动作用,向南北两侧腹地延伸拓展,提升南北两翼支撑力;“三极”是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主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发展优势产业,建设特色城市,加强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与互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长江经济带涵盖东、中、西部9省2市,长江经济带战略发展迎来实质性推进。

十八大以后,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和珠江—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拉开了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转型实施新区域开放开发战略的帷幕。至此,我国已经形成了多维度、矩阵式的国家区域总体发展战略。深入实施这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需要加强各区域内或区域间基础设施、水资源等一体化建设和综合管理以及贸易、物流、产业布局等经济活动,这些都离不开时空地理信息数据的基础支撑以及空间一体化综合管理和服务平台的战略保障,未来城市勘测单位区域合作共赢发展的前景更加远大。

“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加速发展一批中心城市,承担全国性的功能,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节点,加快培育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等城市群。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城镇体系的最高层级,目前,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天津已被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 成都在前不久获批的成渝城市群规划中,被定位为“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南京、武汉等地也提出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最近,郑州、长沙都提出了未来5年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的目标。这都需要加快发展城市经济、加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需要测绘地理信息作为支撑和保障,将给省会城市勘测单位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3 合作建议

(1)论坛可组织各城市勘测单位成员采取网络、新媒体如微信群、QQ群等多种现代交流工具对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国家的相关城市勘测、地理信息等方面的重大决策和相关政策进行协调解读和讨论。

(2)继续推进跨区域的工程项目和科研项目的协作和联合攻关,共同分享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的成果和利益。以“平等合作、互利共赢”为原则,采取共同联合、委托协作等方式解决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项目和技术研发中的具体问题。

(3)扩大论坛城市勘测单位间开展热点业务,如地理国情监测、不动产登记测量、无人机遥感测量等方面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开展地理信息数据的异地存储等数据安全保证的协同解决方案。

(4)进一步开展人员互动交流。可以对城市单位在勘测市场开发、业务拓展;生产过程控制、技术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内部财务管理;党团活动、企业文化建设等共同关心和感兴趣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协商解决共同关注的问题,促进各自单位的良性发展。

武汉、长沙、南昌、合肥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省会城市都是各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地方经济发展的规模也有力地支撑了四个省会城市的勘测单位在各省城市勘测单位中较强的实力。我们有信心带领各省城市勘测单位在长江中游城市群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战略论坛框架内通过交流协作,形成在基础测绘、地理国情监测、应急测绘、智慧城市、测绘科技、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稳定的合作机制,促进区域测绘地理信息协调发展,达到合作共赢的最终目标!

明年的论坛会议将在南昌举行,我希望通过不懈努力,我们论坛的城市勘测单位都能取得更大更快的发展。

[1] 肖建华. 借力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 促进区域城市勘测事业合作共赢[J]. 城市勘测,2015(4):5~8.

[2] 雷闯. 湖北全域纳入长江经济带规划[N]. 湖北日报,2016-09-13.

[3] 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负责人解读《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J]. 中国经贸导刊,2015(13).

Adapting to the New Normal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Promoting New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 Surveying Career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s along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Xiao Jianhua

(Wuhan Geomatics Institute,Wuhan 430022,China)

The Forum of Surveying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the urban agglomerations along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has been established for more than one year. Since then,the Urban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Surveying institutions in the urban agglomeration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forum,has launched mutual exchanges and obtained initial achievements of coopera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d a lot of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Surveying institutions under the New Norma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laborated that the Urban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Surveying institutions should seize the new opportunity of national regional strategy implementation,speed up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o adapt to the New Normal,promot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Urban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Surveying career though regional cooperation. The article also looked forward to the prospects of regional cooperation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proposed suggestions for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urban agglomerations along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urban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 surveying institution;new normal;regional cooperation;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1672-8262(2016)05-5-05

P205

C

2016—10—19

肖建华(1963—),男,院长,城市勘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正高职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城市勘测技术与行政管理工作。

本文为作者在“2016年长江中游城市群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战略论坛”上所作的主题报告。

猜你喜欢
勘测城市群长江
小型无人机在水利工程勘测中的应用研究
长江之头
勘测设计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水利勘测
勘测设计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