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夫尽孝带着五位老人改嫁

2016-03-26 01:55
中老年健康 2016年3期
关键词:二叔公婆公公

“不是父母,但都是她的亲人。为良善去守望,不挪半步;为传统去担当,不言一个苦字。孝义感召,延续更温暖的故事。这凡人善举,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门风、家风、世道良心。” 这是2015“感动平度”十佳人物宋吉业的颁奖词。

笔者在平度市仁兆镇王家埠村见到宋吉业时,她正在家中给公婆忙活着午饭,四十出头的年纪、瘦削的身材稍加拾掇让她显得格外精神。醋溜土豆丝、白菜炖粉条加两个馒头,简单的农家饭让公婆很是满足。“别看她长得瘦小,俺这儿媳妇可能扛事咧。孝顺没得说,家里的活儿基本都是她干,前段时间老头病了住院,都是她照顾着。我们拿她跟亲闺女一样,有好吃的都给她留着。”提起儿媳妇,宋吉业的婆婆郑云香嘴里都是满意。

冬日的大沽河畔,忙碌了一秋的宋吉业一家享受着这简单而满足的生活,而她带着五位老人改嫁、替夫尽孝的故事,也成为左邻右舍们边晒着太阳边拉呱的话题。

“走了就不是家了,在这还是一个家”

“有朝一日,自己走还是不走?”这个问题曾一度在宋吉业的脑海里挣扎,“有那么一段时间确实也难住了我,正常女人所有的现实想法我也都有,其实当时也有一丝想走的想法。”

2004年正月初九,对时年刚满30岁的宋吉业来说刻骨难忘。这一天,她的丈夫突遭车祸,生命垂危。她在医院陪着丈夫熬了17个昼夜,体重从105斤降到75斤,最终也未能挽留住丈夫。丈夫的爷爷辈兄弟四个,只有他这一个后辈男丁,除了公公、婆婆,眼下健在的还有二爷爷、三爷爷和二叔。走还是留,让宋吉业难下决心。留,五个老人的养老是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走,却又舍不得这份朝夕相处的亲情。

带着纠结,面对只有6岁的女儿和终日以泪洗面的婆婆,宋吉业最终做出了一个决定。她一边给婆婆擦着眼泪一边说:“娘,你们不用担心,我就是要饭吃,也要给你们养老送终。我就是你们的孩子,三爷爷,还有二爷爷,二叔,你们都放心,我养你们。”

“走了就不是家了,在这还是一个完整的家,”这是宋吉业常常提起的一句话,“孩子、老人、家庭,就是我一直坚持下去的力量。”

一人挑起照顾五位老人的担子

冬日的平度农村,气温要比城里低上几度,但是笔者看到宋吉业几平米见方的农家小屋里只生了一个小炉子做饭取暖,屋子虽小,却并不暖和。“炉子生得旺了,暖和是暖和,但是烧煤也多,还是省点钱,老人还要吃药,孩子还要上学,再说也算不上冷。”宋吉业说道。

“老人身体好家里不忙的时候,我就去帮人收土豆、收大姜,刮风下雨也得去。”虽然只有1.58米的个头,80多斤的体重,但宋吉业却挑起了家中的生活重担。她能用自行车载着重200斤黄瓜到集市上卖,还帮着父亲先后给三个哥哥盖起了房子、娶了媳妇。她家里种有7亩地,只有她一个劳力。每逢浇地,她都是一个人放水泵、铺管子,起早贪黑,从不让别人帮忙。秋收时节,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像一只“小老鼠”,一趟趟用独轮车往家运玉米。有一天深夜,浇完地从大口径机井拔水泵时,她脚下一滑,还差一点掉下去。

宋吉业的三爷爷患有哮喘病,一旦犯病,憋得喘不过气,宋吉业就每天给他冲一个鸡蛋拌上白糖喝,一连喝了三个月,三爷爷的病明显好转,虽然现在老人现在去世了,但老年生活一直被宋吉业照顾得安稳平和;她还几经周转,帮条件相对较差的五十多岁的二叔娶上了媳妇;公公这两年先后住了六次院,每次住院,都是宋吉业陪床,公公愿意吃包子,她就买最好的肉包子给公公吃,而自己只吃五毛钱一个的馒头。“她是一个要强的女人,宁可自己受点委屈,也要顾全家庭,把五位老人看得比自己还重。”这是邻居三叔王俊设和三婶对宋吉业的评价,住得只有一墙之隔的他们对宋吉业的付出看在眼里,佩服在心底。

“我很幸福,感觉一点不比别人差”

“我们也是能帮就忙,虽然自己很困难但不愿给别人添麻烦,还热心帮助别人,”宋吉业的三婶说道,“虽然苦点,但是孩子挺乐观。”街上几个老婆婆和老大爷总爱找宋吉业理发,其实,宋吉业一开始也不会,但为了给老人们省钱,她不怕脏、不怕麻烦,硬是义务理了十几年。

宋吉业的孝心感动了邻村詹家屯的一位单身男士,他自愿来当起了“上门女婿”,和宋吉业一起照顾老人和孩子。家里还盖起了三间新房,她让公婆住新房,自己和丈夫仍住旧房,虽然欠下了四万多元的债务,但是一大家子一起为好生活奔,和睦融洽。

“我很幸福,感觉一点不比别人差,把老人照顾好了,把孩子养大成人,这就是我的责任。”宋吉业满足地说道。谈起现在的小心愿,宋吉业说,她想攒钱买个最便宜的家庭轿车,一旦公婆生病,不管日里夜里,刮风下雨,她都能亲自驾车快速把老人送到医院。

猜你喜欢
二叔公婆公公
恩怨如污垢
叫醒太阳公公
雷公公
二叔进城
傻二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