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葛楂苓汤治疗60例小儿泄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6-03-27 08:08袭雷鸣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10期
关键词:水谷蒙脱石中医药大学

袭雷鸣,金 喻

(1.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011;2.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014)

车葛楂苓汤治疗60例小儿泄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袭雷鸣1,金 喻2

(1.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011;2.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014)

目的:观察自拟“车葛楂苓汤”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儿均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车葛楂苓汤加减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蒙脱石散、庆大霉素颗粒口服,2组疗程均为5 d,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研究结果显示,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车葛楂苓汤对小儿腹泻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儿童;中医药;腹泻

腹泻是临床较常见的小儿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本研究收集了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就诊于山东省中医院儿科门诊的60例腹泻患儿,分别采用口服中药车葛楂苓汤加减或蒙脱石散和庆大霉素颗粒进行比较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儿科门诊的腹泻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所有患儿病程均在3 d以内。其中治疗组男孩18例,女孩12例,年龄在6个月至5岁之间,平均年龄(2.35±1.33)岁;对照组男孩16例,女孩14例,年龄在4个月至6岁之间,平均年龄(2.05±1.31)岁。2组患儿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诊断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儿科学》第7版中有关腹泻病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如起病可急可缓,主要为胃肠道症状,大便次数增多,每日8~10左右,大便性状呈糊状、水样,黄色或黄绿色,无黏液,部分夹有少许泡沫或不消化食物残渣;部分患儿可伴发热、纳差、腹胀、精神状态差等;年龄3个月至14岁。

1.3 排除标准

重度腹泻,有中、重度脱水患儿;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症状性腹泻、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等传染病患儿;合并有重要脏器的严重病变者;年龄小于3个月或大于14岁者。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车葛楂苓汤加味:车前子、焦山楂各9 g,葛根、茯苓各12 g。根据患儿年龄及临床表现调节用量用药,湿热表现者加黄芩6 g、黄连3 g;食积表现者加槟榔、苍术各6 g,炒谷芽、麦芽各9 g;脾虚表现者加山药12 g、薏苡仁15 g、陈皮6 g;脾肾阳虚者加炒山药15 g、肉桂、干姜各3 g,吴茱萸6 g。对照组加蒙脱石散(江西仁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口服每日3次,<1岁每日1袋;1~2岁每日1~2袋;>2岁每日2~3袋;大便常规检查中若有脓细胞、白细胞时加用庆大霉素2~3万U/kg/d,分2次口服。

1.5 疗效判定标准[3]

显效:治疗1~2 d后腹泻停止;有效:治疗3~4 d腹泻停止;无效:治疗后仍排出水样便3次以上。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症状改善时间

表1显示,治疗组在热退时间、腹痛腹胀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大便正常时间等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2组疗效比较

表2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表1 2组患儿临床症状变化时间比较(±s,d)

表1 2组患儿临床症状变化时间比较(±s,d)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 别 例数 热退(d)腹胀腹痛消失(d)呕吐消失(d)大便正常(d)治疗组 30 1.5±0.5**2.2±0.4**1.2±0.2** 2.5±0.6**对照组 30 1.8±0.7 3.2±0.3 2.1±0.4 3.6±0.8

表2 2组临床疗效观察[例(%)]

3 讨论

小儿腹泻是儿科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学认为,小儿腹泻病位在脾、胃、大肠。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和输布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运化功能尚未健全,而生长发育所需水谷精气却较成人更为迫切,故易为饮食所伤;加之小儿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寒暖不能自调,乳食不知自节,一旦调护失宜则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故较为多见。

小儿腹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种:一是感受外邪。中医学认为,感受外邪及气候变化与泄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小儿脏腑娇嫩,藩篱不密,易为外邪所侵,且因脾胃薄弱,不耐受邪。若脾受邪困、运化失职、升降失调、水谷不分、合污而下则为泄泻;夏秋季节,暑气当令,气候炎热,雨水较多,湿热交蒸,小儿更易感触而发病;二是内伤饮食。乳食不节也是小儿腹泻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如《医宗金鉴·儿科积门》谓:“小儿养生食与乳,樽节失宜食积成,停乳伤食宜分析,因证调治保安宁。”由于调护失宜,乳哺不当,饮食失节,或过食生冷瓜果或不消化食物,皆能损伤脾胃,脾伤则运化功能失职,胃伤则不能消磨水谷、清浊不分,并走大肠因成腹泻;三是脾胃虚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宜,或久病迁延不愈皆可致脾胃虚弱。脾虚则运化失司,胃弱则不能腐熟水谷,因而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清阳不升,易致合污而下,成为脾虚腹泻;四是脾肾阳虚。脾以阳为运,肾寄命门真火,若小儿禀赋不足或久病、久泻均可伤损脾肾之阳。命门火衰,水不暖土,阴寒内盛,水谷不化并走大肠而致澄澈清冷洞泄不禁。凡此种种,小儿腹泻虽有不同因素,但未有不源于湿者,盖因脾喜燥而恶湿,湿易伤脾,所以有“湿多成五泄”、“无湿不成泻”之说。车葛楂苓汤中以车前子、葛根、焦山楂、茯苓为主药。车前子性寒、味甘,寒能清热,甘淡渗湿邪,具有渗湿止泻之效,实小便以利大便,适用于各种泄泻,以湿邪盛者佳;葛根性凉、味辛甘,凉能清热,味辛升发,能升清阳,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而奏止泻之效,适用于各种泄泻;茯苓性平、味甘淡,能健脾利湿,适于脾虚夹湿型泄泻;焦山楂消食化积,适用于食积型泄泻。整个方中湿、热、积、虚四大方面兼顾,故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小儿腹泻,临床可根据其证型辨证加减应用。蒙脱石散是一种保护剂,能覆盖于消化道黏膜的表面,降低黏液的降解速度,进而增强其屏障功能。对消化道内存在的细菌、病毒、毒素具有明显的固定和抑制作用[2]。蒙脱石散在治疗小儿腹泻时不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也不影响肠道对营养的吸收[3],故蒙脱石散适用于各种泄泻且无任何副作用。

本研究中治疗组30例泄泻患儿采用车葛楂苓汤为主加减治疗后,在热退时间、腹痛腹胀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大便正常时间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时间短,显著优于对照组,且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说明用车葛楂苓汤治疗小儿泄泻疗效较好、起效较快、且安全性高,可辨证运用于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

[1]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46.

[2] 穆艳顺,刘花玲,柳平.苍苓止泻口服液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97.

[3] 向昌龙.蒙脱石散联合金双歧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5):104⁃105.

R256.34

:A

:1006⁃3250(2016)10⁃1415⁃02

2016⁃04⁃12

袭雷鸣(1979⁃),男,山东济南人,主治医师,讲师,医学硕士,从事小儿肾脏系统疾病的临床与研究。

猜你喜欢
水谷蒙脱石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蒙脱石中元素杂质铅的质量控制
改性蒙脱石对黄曲霉毒素B1 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吸附研究
水谷隼接抢段技战术分析
蒙脱石散可治口疮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小儿乳酸菌素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分析
水谷雅子的草根儿“驻颜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