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发酵技术在保护地草莓上的应用

2016-03-27 00:36刘精芳王俊人黄兴家赵晓宇王文福
果农之友 2016年8期
关键词:东港市东港保护地

刘精芳,王俊人,黄兴家,赵晓宇,王文福

(1辽宁省东港市合隆满族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辽宁东港 118323; 2辽宁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东港市分校辽宁东港 118323; 3辽宁省东港市十字街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辽宁东港 118323;4辽宁省东港市种子管理站 辽宁东港 118323;5辽宁省东港市果树技术推广站 辽宁东港 118323)

发展保护地草莓既是改善农业栽培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也是引导农民向经济、环保、高效设施农业方向发展的途径之一。合隆满族乡保护地草莓栽培已有20多年历史,是辽宁省东港市保护地草莓的主要产区,2015年度面积5 000余亩,位于东港市的前列。为促进这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根据秸秆发酵技术的应用原理,将这项技术应用在保护地草莓栽培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占保护地草莓总生产面积的48.6%。

1 秸秆发酵技术的应用原理

秸秆发酵技术就是在温室大棚生产的低温季节,利用微生物菌种热解、腐化玉米(或其他植物)秸秆,产生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热量、抗病微生物、二氧化碳、氨气、有机和无机肥料的一种新型无公害生产技术。该项技术可以有效改善作物生长环境,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光合效率,草莓生理性病害发生明显减轻,草莓产量、品质得到明显提高,果个均匀、畸形果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果实硬度增加,并提早果实成熟期。在保护地生产中应用秸秆生物发酵技术,对提高作物产量、改善果品品质效果明显,同时有利于生产无公害果品,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2 秸秆发酵技术的试验、示范

2010—2011年度,辽宁省东港市合隆满族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先后在合隆乡的犸木林、何家岗、合隆等3个村的温室草莓园进行内置式秸秆生物发酵田间试验、示范。参与试验、示范的日光温室面积均在1亩左右,以临近的温室草莓作对照,生产管理水平大致相同。参试的草莓品种为久久或章姬。在草莓生长期,定期观察植株长势、病虫害发生情况,记录施肥量、用药量、采收期等,在辽宁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的大力协助下,共同参与测量作物产量、含糖量等相关生理参数。

3 内置式秸秆生物发酵操作技术

3.1 物料准备

每亩温室草莓需要准备农作物秸秆3 000~4 000千克,麦麸或稻壳150~200千克,秸秆发酵复合菌剂8~10千克,充分腐熟农家肥3 000~4 000千克。

3.2 菌种处理方法

使用前1~2天,将秸秆发酵复合菌剂与麦麸或稻壳按1∶15~20比例加水搅拌均匀,干湿程度以手握成团一碰即散为宜。搅拌完成后,将搅拌好的混和物避光透气发酵24小时后备用。

3.3 操作方法

一般在定植(9月初)前10~15天进行,沿定植垄挖沟,一般的定植垄距为86厘米。挖沟宽35厘米,沟深25~30厘米,挖出的土分放两边。沟挖好后填加秸秆,边放边踏实,厚度为20厘米左右,将拌好的发酵菌均匀撒在上面,用铁锹拍打秸秆,使菌种与秸秆混合均匀,再撒上腐熟的农家肥,整平高度不能高于地面,将沟内灌满水,要求水量浇匀、量足,6~7 天以后培土 15~20 厘米,找平起垄。所有工作做好后,铺设滴灌管和铺放白色地膜,定植后及时打孔,在定植株间用14#钢筋由外向内斜向打孔,孔深以穿透秸秆层为准,打孔数量越多越好,一般浇水后需要重新打孔。

4 秸秆发酵技术应用效果

应用秸秆生物发酵技术后,温室草莓长势旺盛,现蕾期、开花期、结果期比对照提前5~7天。草莓根结线虫、地下害虫的发生率明显好于对照。草莓品质得到有效改善,畸形果明显减少,果实整齐度提高。草莓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0.3%,提高了0.02%,草莓硬度为0.50千克/厘米2,比对照提高 0.04千克/厘米2。试验小区亩提高产量568.6千克,增产幅度达18.3%。在整个生育周期内,施肥多以磷酸二氢钾或氮磷钾复合肥为主,试验小区发酵后的秸秆变成可以利用的肥料,减少肥料的使用量,节省肥料16.5%。试验小区草莓的抗逆性增强,用药次数减少,比对照小区节省用药费用23.4%。棚内可增加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秸秆在腐化过程中可产生氨化作用,生成溶于水的一水合氨(氨水),从而能够增加植物的能量,加速作物生长。应用秸秆发酵技术输出气体释放的热量可使棚内的夜间温度提高3~5℃,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猜你喜欢
东港市东港保护地
东港股份有限公司
阳光海岸 魅力东港
全家谈祖国变化
全国自然保护地大检查6月启动
东港市休闲农业项目发展现状分析
保护地蔬菜白粉虱的发生与防治
漫谈辽宁东港方言
东港市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东港市林业专业合作社存在问题与建议
赤峰市保护地黄瓜主要病害的无公害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