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2015年中国酒文化研究述评

2016-03-27 22:49周山荣黄永光
酿酒科技 2016年11期
关键词:学报文化研究

郭 旭,周山荣,黄永光

(1.贵州商学院经济学院,贵州贵阳550014; 2.仁怀市人民政府,贵州仁怀564500;3.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继往开来:2015年中国酒文化研究述评

郭旭1,周山荣2,黄永光3

(1.贵州商学院经济学院,贵州贵阳550014; 2.仁怀市人民政府,贵州仁怀564500;3.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2015年的中国酒文化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检索中文学术期刊数据库,对2015年中国酒文化研究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和评述,着重介绍了酒与文学、名人酒文化、语言文字中的酒文化释读、酒政、酒器文化与包装设计、酒文化旅游、酒文化与产业发展、酒文化翻译传播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研究特征进行了总结。

酒文化; 酒文化研究; 研究述评

酒是人类文化活动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酒与人类社会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所形成的酒文化,是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标志。酒文化的内容可以分为酒论、酒史、传统酿造术、酒具、酒俗、酒功、酒艺文、饮酒心理与行为、酒政等方面,内涵丰富多彩,各部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整体[1]。中国酒文化是中华民族创造的有关酒事的一切文化成果,具有物质、精神、制度、行为各层面的内涵[2]。对酒文化展开研究,既可丰富我们对传统文化整体的知识,同时也便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不同民族的不同酒文化形态和饮酒类型,以有利于解决现实存在的酗酒问题[3]。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术界对酒文化的各个方面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下面以2015年研究成果为例,展现中国酒文化研究的各个面相,总结经验和教训,以推动中国酒文化研究继续向前发展。

1 2015年中国酒文化研究概况

酒文化研究成果的发布形式极多,学术刊物、学术专著、研究报告、报纸以及网络媒体、新媒体等,都是极其重要的载体。从某种程度上说,因酒文化研究的导向性和实践性,某些酒类及其关联产品,也有可能成为酒文化研究成果的一个重要载体。但就目前中国酒文化研究成果发布形式而言,主要还是集中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出版发行的酒文化书籍,不同程度的涉及到了酒文化及其研究成果。但整体上看缺少学术性,多数是大众普及读物或属于资料性质。如吕少仿、张艳波《中国酒文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周嘉华《酒铸史钩》(海天出版社),木空《中国人的酒文化:笑观世间百态 品尽杯中乾坤》(中国法制出版社),言恭达主编、裴国昌编撰的《中国酒文化大典》(江苏美术出版社),郭瑞祥《诗酒趁年华:古诗词中的诗酒人生》(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王俊《中国古代酒具》(中国商业出版社),王克林《酒起源的考古学新探》(北岳文艺出版社)等。关于酒牌,有两本书出版,分别是《列仙酒牌》(清代任渭长绘、蔡照初刻,今人栾保群撰文,上海古籍出版社)和钟亮宏《酒牌新说》(山东画报出版社),对了解这一酒文化载体颇有助益。另外,关于酒业品牌发展历史和文化的专著也有出版,然亦多属于资料性质和普及读物。如李幼民主编的《五粮液酒文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提出了“五粮液酒文化”这一概念,然其论述仍失之于泛,不够深入;祁建发主编的《十里香酒文化史略》(中国文史出版社)之于十里香酒业发展史,高云河、刘瑞祥、张前耀主编的《古酒神韵》(方志出版社)之于神泉酒业的发展历程,都存在同样的问题。袁仁国、陈敏、何申波主编的《茅台酒收藏大典》(文物出版社)一书,收录了茅台酒厂从初建到2014年的珍贵图片450多张,是一本关于贵州茅台酒瓶收藏的研究图录,具有收藏鉴赏价值和资料价值。此外,郭旭《壶里乾坤:中国酒业政策与文化》(吉林人民出版社)一书中较多的涉及了酒文化研究内容。

2 2015年中国酒文化研究述评

发表在学术刊物上的酒文化研究成果,主题分散、载文刊物多元、数量极多,要对所有酒文化研究成果进行完整梳理是一项难以完成的艰巨任务。利用CNKI数据库,将发表时间限定在2015年,分别检索以“酒”“酒文化”等为篇名、主题、关键词的文章,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具有学术价值的文献近百篇,主要涉及酒文学、名人酒文化、酒文化释读、酒政、酒器文化与包装设计、酒文化旅游、酒文化与产业发展、酒文化翻译传播等方面。

2.1酒与文学

酒与中国文学有着不解之缘,没有酒,也就难以称其为中国文学。在今人的研究中,酒与文学的关系及文学作品中的酒文化解读,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江南大学人文学院肖向东教授认为,“诗酒文化”是中国诗歌特异的存在形式,以其特有的审美方式和文化意蕴,成为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的一大奇观。他就酒与诗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剖析与诠释[4]。经典文学作品中的酒文化,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有学者梳理出《史记》涉及酒的记载[5];有人对唐代酒诗中的反伦理倾向进行探讨[6];狄晓胭则揭示了《东京梦华录》所反映的北宋酒楼酒店的经营方式、民间婚事嫁娶、岁时节庆以及宫廷宴饮的礼节等酒文化内涵[7]。古典名著《水浒传》《红楼梦》《聊斋志异》中的酒文化,成为一个持久的话题。罗毅霞认为,施耐庵以酒为媒,运用浪漫主义的想象和夸张手法,成就了小说非凡的特色[8];刘玉芝从《水浒传》的内容出发,根据史料的记载,指出宋朝酒业在生产层面、销售层面及国家管理层面的特色[9];何科育以《红楼梦》英译本为例,从语用学角度探讨酒文化内涵的翻译及酒文化的跨文化传播[10];陈辉指出:《聊斋志异》约三分之一的篇章写到了酒,并对饮酒场景、酒对完善人物性格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11]。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酒文化,也有学者论及。石健认为,中国现当代写酒的小品文,使过于严肃的话题变得轻松,既贴近了生活本身,又回归了文学本体的审美愉悦功能[12]。值得一说的是,莫言自认为“最完美的长篇”小说《酒国》,涉及诸多酒文化元素的描写。在出版后的相当长时期内,被读书界和研究界所忽视。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相关研究大量涌现,2015年关于《酒国》的文章就多达30余篇。但从总体上看,属于文学或文艺评论范畴,故从略。与此相类似,“酒神精神”之起源亦与酒有着密切关联,然其更多的指向文学艺术创作精神,而非专指酒文化,本文对其研究状况亦不予讨论。

2.2名人与酒文化

在酒文化研究中,名人与酒文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魏宏灿和张兰分析了曹氏父子的诗酒风流、生活习俗与谯地酒文化之间的关系[13]。李军和丁进认为,以文士为载体、以酒为促发媒介的中国文学诗酒传统,直到以“三曹”为代表的曹魏文学时期才得以确立[14]。臧要科剖析了陶渊明《饮酒》组诗中的天人关系、物人关系等方面的哲学内涵[15];肖瑞峰则对刘禹锡与洛阳“文酒之会”进行了考证与诠释[16];李精耕和陆坤对欧阳修的茶酒情结及其流露出的处世心态与人生风度进行了释读[17];郭战涛认为,丰子恺终生都嗜酒与食肉,其嗜酒的内在动机是对艺术家兴味与嗜好的坚持[18]。“吃花酒”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几乎与“狎妓”相等同,与中国社会文化及酒文化紧密相连。在清末民初的革命语境下,担任沪军都督要职的党人陈其美,其吃花酒行为涉嫌挥霍公款,引起上海商人与市民的不满[19]。

2.3语言文字中所含酒文化信息的解读

语言文字本身是酒文化的载体,有着丰富的酒文化内涵。由于历史时空的转变,很多信息难以被后人了解,对其释读也成为酒文化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赵燕华就越语酒文化熟语与中国酒文化共同的哲学基础及物质基础进行探讨[20]。李零对书于竹牍和木牍、藏于北京大学的特殊酒骰上的酒令进行解读[21]。《说文解字》“酉”部向来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已经出现一篇研究综述类文章[22]。李玉平对《生经·舅甥经》中的“酒宗”一词进行考证,认为其意思就是聚集到(甥)那里共同买酒来喝[23]。王鑫义对曹操《奏上九酝酒法》中“九酝酒”的内涵进行了释读[24]。陈静对酒文化经典敦煌写本《茶酒论》的版本流传情况进行了考证[25]。陈习刚对吐鲁番所出《高昌张武顺等葡萄亩数及租酒帐》进行研究,指出文书的性质是租酒帐,主要针对租酒输纳不足葡萄园主酒情况的调查及征收与收购[26]。岳俊丽对陶渊明《读山海经》诗中“欢言酌春酒”中的“春酒”进行诠释[27]。林可、刘洪波认为,宋代学者所谓的“内法酒”绝非“内”之法酒,实乃“内法”之酒[28]。胡宁对《周易》中《中孚》九二爻辞与傧尸崇酒礼进行了诠释[29]。

2.4酒政

酒政亦即酒类管理制度,也是酒文化研究者所着力的重要方向。吴穹探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酒政弛禁的异同[30],谢婧对唐宋酒政差异进行了比较[31]。对近代中国酒政的研究不乏佳作。陈泽明认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为保证边区粮食安全,曾禁止粮食蒸酒,并一度推出高税政策、牌照经营制度、特许经营及包酒制度等多项政策措施。这一时期的酒政是随着边区粮食供给状况的转变而改变的,彰显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应对粮食危机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执政智慧[32]。郭旭和张云峰考察了国民政府的禁酒政策,指出:为了节约粮食,维持民食,民国时期各地方政府曾不同程度的实行禁酒政策。其方法或为禁止酿酒,或禁酿、禁运、禁售并行,或酿造、运输、售卖、饮用均行禁止,或在特定场所和时期限制酒类消费。鉴于酒税在财政收入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财税部门对禁酒政策颇为不满。首先是设法将禁酒之权收归中央,由财政部会同内政部审批后报行政院通过,地方才能施行酒禁。同时,也对各地酒禁政策的施行加以直接干预。在禁酒政策的实践过程中,迫于现实考虑和税务部门的压力,各地并不能贯彻执行,而是采取了一些变通措施,诸如只对部分粮食原料酿酒施禁等。令行而禁不止的情况,较为普遍[33]。该文第一次触及民国时期的禁酒问题,主要观点被《新华文摘》2015年第20期“论点摘编”栏目、《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5年第5期“学术卡片”栏目摘编。

2.5酒器与包装设计

在酒器研究方面,刘坤、林琳对《周礼》中的酒器如盛酒器、饮酒器、挹酒器及其意义进行考辨[34];解梅对唐宋时期流行于敦煌的常见酒具做了梳理和解读[35];周跃军认为,《韩熙载夜宴图》中的酒具造型风格简朴,与北宋墓葬出土者一致[36];秦菊英研究了秦汉时期两湖地区的漆器类酒具的设计思想和审美情趣[37]。在酒类包装设计文化方面,付莎莎、罗毅以李白《将进酒》诗歌意象图像及其思维分析为例,探索李白诗歌文化的设计再造[38];杜娜就如何将巴蜀文化符号融入到川酒包装设计中,从而达到建设川酒品牌,传播巴蜀文化的目的进行探讨[39];罗兵对唐宋时期酒器文化对现代酒包装设计在造型创意、材料工艺、色彩纹样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探讨[40];方儒浠等研究客家文化在客家娘酒包装设计中的应用[41]。

2.6酒文化旅游

李林等按照酒文化旅游资源的表现形式即资源的形态,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25个基本类型[42];刘秀娟对水浒酒文化主题旅游进行了剖析[43];袁睿对侗族酒文化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进行了探讨[44]。酒文化旅游研究的重点,在川省一地。胡北明等的《川酒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基于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一书,从旅游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的视角审视四川酒文化旅游资源赋存状况,探究酒业和旅游产业之间的关系,探索发展酒文化旅游的市场前景[45]。王瑛、但强对四川酒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的研究[46],解巍对五粮液酒文化旅游的研究[47],周睿对酒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开发策略的探讨[48],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2.7酒文化与产业

梁敏对广西北部湾地区的酒文化态貌及酿酒产业发展进行了探讨[49];詹娜以“道光廿五”为例,探讨老字号酿酒企业的发展与品牌文化打造[50];刘艳对宁德市酒文化的传承与酒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剖析[51];李娟等研究了烟台葡萄酒文化的内涵及普及程度,分析消费者对烟台葡萄酒文化的认知情况、葡萄酒消费的基本情况以及烟台葡萄酒文化的普及与发展潜力,提出促进烟台葡萄酒文化事业发展的建议和对策[52]。

2.8酒文化翻译与传播

田娜探讨川酒文化国际传播的生态翻译问题[53],谭贤军探讨了模因论视阈下的川酒外宣用语[54],吴俊英就彝族民族文化符号与燕麦酒品牌的传播进行了探讨[55]。王洪渊等探讨了中国经典酒文化的国际传播[56];胡春秀以泸州老窖广告为案例,揭示消费主义视角下白酒广告人文精神的缺失[57];谭贤军对五粮液和茅台两家白酒巨头广告用语进行了对比分析[58]。

2.9其他方面

前述酒文化研究的主要方面,都是大体言之。此外,还有一些具有一定意义的成果,也丰富了酒文化研究的学术园地。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金寿福教授以全球史研究的视角,考察古代地中海区域酒文化的产生及其发展过程[59]。这是难得一见的关于异域酒文化的研究,对中国酒文化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药酒是我国中医药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文化内涵丰富。但2015年却只有少数文章问世,仅有周祖亮关于简帛医书药用酒文化[60]、李冀等关于酒剂的起源发展与现代临床应用[61]的文章。张琪对当代国际酒文化传承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和分析[62],梁瑞等对酒正反两方面的辩证作用进行了剖析[63],邓小军等对周公禁酒对中国酒文化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探讨[64],周智武揭示了明清时期两广的酒文化样貌[65],戴蔚就土家族“整酒”习俗进行了研究[66],姜军委对中国古代的酒歌[67]、万红对清代前期“奠茶酒”礼仪的演变[68]等文章,都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3 2015年中国酒文化研究的特征

早在20世纪末,就有文章指出我国酒文化研究存在如下两个严重问题:一是缺乏统一协调安排及高水平研究人员,二是酒文化研究的国际交流较少[69]。纵观2015年的中国酒文化研究,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征。

3.1社会力量开始介入酒文化研究,但参与程度低

2014年10月,中国酒业协会文化委员会成立,协会强调其将在学术研究、品牌传播、国际交流3个方面展开活动。在学术研究方面,组建学术研究专业委员会,致力于改变中国欠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史册整理的现状;集合多方面力量推动我国酒文化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和史料体系,形成能代表我国酒业文化文明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在品牌传播方面,策划开展一系列精彩多元化的文化活动,逐渐形成对中华酒文明严谨和深刻的认知,形成对中华酒文明自豪和尊重的理解。在国际交流方面,搭建跨国界的合作交流平台,以产业文明和产品文化为主题组织产业代表与其他国家的酿酒产业机构进行交流,通过策划一系列文化活动打造一批具有品牌价值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公益项目和经济项目,与国际酒业形成互动合作关系[70]。但在中国酒业协会官网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酒业协会各分支机构大事记”中,仅有“学习赵迎路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举办(2015年6月18日)和中国酒业协会摄影俱乐部在新疆成立并举办活动(2015年8月8日)2条消息,协会酒文化学术研究活动尚有待于开展。相信凭借中国酒业协会的资源平台,将能更进一步的推动酒文化学术研究活动的开展。

由中国酒业协会、江南大学、日本酿造学会和日本独立行政法人酒类综合研究所发起主办的国际酒文化学术研讨会,已在中国和日本的多个城市成功举办数届,成为国内外酒文化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具有广泛的影响力。2015年国际酒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太原召开,会议以酒的安全与健康、高效酿造与酿酒现代化及酒文化与消费为主题,由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酿酒科学与酶技术中心和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会议出版的《2015国际酒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收录酒文化研究论文多篇。从历届国际酒文化学术研讨会收录论文来看,越来越倾向于科技和市场,酒文化方面的文章不多。另外,每年9月召开的“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由商务部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是展示酒类品牌、沟通国内外酒文化的重要平台。会议期间组织的高峰论坛,对酒业发展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但目前尚未有针对酒文化研究的专场。

宜宾学院“中国酒史研究中心”,是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宜宾学院共同建设的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酒文献整理与研究为基础,致力于酒产业发展史、酒品牌发展史研究。宜宾学院的“中国酒文化研究中心”,与酒史研究中心多有重合之处,亦是开展酒文化研究的主要部门。另外,四川理工学院的“川酒发展研究中心”,是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也是酒文化研究的重要基地。但在白酒重要产地贵州省,虽早在2013年就成立了贵州民族大学茅台镇酒文化研究院,但目前并没有坚实的研究成果推出。

3.2载文刊物多元,“酒文化”专栏进一步巩固

2015年中国酒文化研究发表阵地包括部分核心期刊、普通学报及行业刊物等。核心期刊如《贵州社会科学》《中华文化论坛》《农业考古》《美食研究》《中州学刊》《安徽史学》《汉字文化》《史林》《敦煌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装饰》等,普通学报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开封教育学院学报》《长春教育学院学报》《大理学院学报》《焦作大学学报》等,行业研究刊物如《酿酒科技》《设计艺术研究》《包装工程》等。

特别是《酿酒科技》杂志“酒文化”栏目,成为刊载酒文化成果的重要阵地。据笔者统计,2015年《酿酒科技》杂志“酒文化”栏目共刊文32篇,除第3期仅刊文1篇、第7期刊文4篇外,其余各期均刊文2~3篇,表明栏目设置的常规化和稳定性。就栏目文章而言,涉及面较广,涉及酒文化与经济管理、宣传促销、设计艺术、翻译传播等不同的内容。这是由于酒文化研究的多学科、跨学科属性,以及栏目的包容性所致。《酿酒科技》杂志是刊载酒文化研究成果的重要刊物。从所刊文章的内容来看,以酒文化旅游相关者最多,达到6篇,平均每两期就有1篇。

3.3研究内容有待深入

同2014年相比[71],2015年中国酒文化研究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局限。在现有研究中,部分文章重复相同的主题,缺乏深入和细致的论述。如《从唐诗看唐代酒业的繁荣》《从谚语看中日酒文化的异同性》《从饮酒看元代社会及审美风尚》《帝制中国时代的酒税政策》《山阳酒歌与民俗文化》《中西酒文化差异对比》《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酒》等等,有的文章题名之大,足以容纳一部专著。又比如,有的文章宣称:“针对安徽佛子岭地区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内涵发掘低、品牌意识淡薄等问题,从地区发展现状出发,结合地区自然地理、风土人情,分析影响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探究地方产业文化发展及产业结构转型之路。”[72]但整篇文章才2个版面,内容单薄,分析浮于表面,究竟具有何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颇值得深思。有一些文章,文不对题,很难发现其描述的兴奋点和知识点之所在[73]。有的文章以学术的名义出现,而实质上根本与学术无关,甚至于连基本的学术论文架构也并不存在[74]。

很多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议题,却少有人涉及。如酒文化在当代的发展,酒在当代社会文化中的功能、作用与价值,当代人对酒的观察与判断等,都是值得努力研究的命题,然而较少见到让人兴奋的成果。在少数民族酒文化研究领域,2015年乏善可陈,整体上也显得较为沉闷。实际上,我国民族众多,各个民族都有鲜明的特色,酒文化作为一个窥见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研究也有待加强。在酒史研究领域,2015年也几乎没有成果涉及。在目前的研究中,还存在一种“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取向。在诸如酒文化旅游、酒文化与酒产业发展关联等方面,都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取向。在追求现实意义的同时,如何推进酒文化学术研究及相关成果的传播,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4 结论

2015年的中国酒文化研究,在酒与文学、名人酒文化、语言文字中的酒文化释读、酒政、酒器文化与包装设计、酒文化旅游、酒文化与产业发展、酒文化翻译传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社会力量开始介入酒文化研究,但参与程度低;载文刊物多元,“酒文化”专栏进一步巩固;研究内容有待深入,研究领域有待拓展等几个明显的特征。中国酒文化研究的纵深发展,需要学术界、业界、出版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1]萧家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新视角:酒文化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00(5):57-64.

[2]万伟成.中华酒文化的内涵、形态及其趋势特征初探[J].酿酒科技,2007(9):104-108.

[3]萧家成.论中华酒文化及其民族性[J].民族研究,1992(5):38-47.

[4]肖向东.诗酒同韵酒魂诗心——论“中国诗酒文化”[J].美食研究,2015,32(1):6-11.

[5]毛克强.论《史记》之酒趣[J].中华文化论坛,2015(10):32-37.

[6]陈佳.浅论唐代酒诗的反伦理倾向[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5,31(9):104-108.

[7]狄晓胭.从《东京梦华录》看北宋酒文化[J].开封大学学报, 2015,29(4):7-10.

[8]罗毅霞.《水浒传》中酒文化对武松艺术形象的影响[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8(3):50-52.

[9]刘玉芝.从《水浒传》看宋朝酒业的发展[J].农业考古,2015(6):71-74.

[10]何科育.语用学视域下的《红楼梦》酒文化翻译[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06-112.

[11]陈辉.《聊斋志异》对酒文化的文学呈现[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28(3):44-48.

[12]石健.现当代小品文的酒中闲趣与诗意人生[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25-33.

[13]魏宏灿,张兰.曹操父子的酒情结[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4(5):102-106.

[14]李军,丁进.论“三曹”与中国文学诗酒传统的确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5):44-47.

[15]臧要科.酒、诗、思——对陶渊明《饮酒》诗的哲学诠释[J].中州学刊,2015(7):102-106.

[16]肖瑞峰.刘禹锡与洛阳“文酒之会”[J].社会科学战线,2015 (7):136-146.

[17]李精耕,陆坤.从“醉翁”到“茶人”:欧阳修的茶酒情结[J].农业考古,2015(2):117-122.

[18]郭战涛.佛教视野下丰子恺的酒肉观与护生观[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2):76-81.

[19]杨雄威.革命与道德——沪军都督陈其美“吃花酒”的历史解读[J].史林,2015(5):119-124.

[20]赵燕华.越语酒文化熟语与中国酒文化对话性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23-25.

[21]李零.诗与酒——从清华楚简《耆夜》和北大秦简《酒令》想起的[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5-7.

[22]王永昌.《说文解字》“酉”部字与古代酒文化研究综述[J].汉字文化,2015(1):84-88.

[23]李玉平.也说《生经·舅甥经》中的“酒宗”[J].语言研究,2015, 35(1):94-98.

[24]王鑫义.读曹操《奏上九酝酒法》札记[J].安徽史学,2015(5):163-165.

[25]陈静.敦煌写本《茶酒论》新考[J].敦煌研究,2015(6):84-87.

[26]陈习刚.吐鲁番所出《高昌张武顺等葡萄亩数及租酒帐》再探讨[J].吐鲁番学研究,2015(1):23-45.

[27]岳俊丽.“欢言酌春酒”之“春酒”探析[J].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11-13.

[28]林可,刘洪波.“内法酒”考释[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2 (5):104-108.

[29]胡宁.《中孚》九二爻辞与傧尸崇酒礼[J].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5,17(1):19-21.

[30]吴穹.魏晋南北朝酒政之禁与弛[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 (7):3-4.

[31]谢婧.唐宋酒政差异探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5(5):72-76.

[32]陈泽明.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酒政与粮食安全[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3):106-110.

[33]郭旭,张云峰.“维民食”与“重国课”:民国禁酒政策探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5(7):65-71.

[34]刘坤,林琳.《周礼》中的酒器考辩[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5 (1):82-85.

[35]解梅.唐五代敦煌酒具考略[J].兰台世界,2015(33):15-16.

[36]周跃兵.《韩熙载夜宴图》断代考辨——酒具、乐器、舞蹈及礼仪等考辨[J].美术教育研究,2015(13):8-10.

[37]秦菊英.秦汉时期两湖地区漆器酒具设计美学研究[J].装饰,2015(6):138-139.

[38]付莎莎,罗毅.文化产业视角下《将进酒》的意象分析及设计再造[J].装饰,2015(8):140-141.

[39]杜娜.基于巴蜀文化符号的川酒包装设计研究[J].酿酒科技, 2015(7):113-116.

[40]罗兵.唐宋酒器文化对现代酒包装的设计影响[J].包装工程, 2015(20):117-120.

[41]方儒浠,罗力夫,王娟.客家文化在客家娘酒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设计艺术研究,2015(6):59-63.

[42]李林,洪雅文,罗仕伟.酒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研究[J].酿酒科技,2015(5):115-120.

[43]刘秀娟.水浒酒文化主题旅游的内生式发展探析[J].酿酒科技,2015(7):123-126.

[44]袁睿.略论侗族酒文化与旅游业的互动[J].酿酒科技,2015 (1):120-123.

[45]胡北明,曾绍伦,雷蓉.川酒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基于文化遗产保护视角[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

[46]王瑛,但强.四川酒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研究[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5(6):69-71.

[47]解巍.基于Logistic模型的游客酒文化旅游意愿分析——以宜宾五粮液酒文化旅游为例[J].酿酒科技,2015(12):127-129.

[48]周睿.基于酒文化旅游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策略研究[J].美食研究,2015(4):10-14.

[49]梁敏.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酒文化态貌探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0(2):1-5.

[50]詹娜.老字号企业的发展与品牌文化的打造——以辽宁锦州凌川酒业“道光廿五”为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9(3):32-34.

[51]刘艳.宁德市酒文化的传承与酒产业的发展[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55-59.

[52]Li J,Jiang X,Yu L.Exploration and analysisongrape-based w ine culture promotion and development[J].Agricultural Science&Technology,2015,16(4):765-768.

[53]田娜.川酒文化国际传播的生态翻译研究[J].酿酒科技,2015 (2):118-121.

[54]谭贤军.模因论视阈下的川酒外宣用语研究[J].酿酒科技, 2015(5):111-114.

[55]吴俊英.民族文化符号对彝族燕麦酒传播的独特价值[J].酿酒科技,2015(6):99-102.

[56]王洪渊,程盈莹.交融与共生:中国经典酒文化的国际传播[J].中华文化论坛,2015(12):73-78.

[57]胡春秀.论消费主义视角下白酒广告人文精神之缺失——以泸州老窖广告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 (2):168-171.

[58]谭贤军.白酒双雄广告用语现状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0(3):99-105.

[59]金寿福.古代地中海区域的酒文化[J].全球史评论,2015(9):85-137.

[60]周祖亮.简帛医书药用酒文化考略[J].农业考古,2015(4):189-194.

[61]李冀,隋姝婷,李在斯,等.酒剂的起源发展与现代临床应用[J].中医药信息,2015,32(5):41-42.

[62]张琪.酒文化传承的国际经验——基于世界遗产酒文化传承案例分析[J].酿酒科技,2015(4):112-115.

[63]梁瑞,周聃,郭旭.论中国文化对酒的辩证认识[J].酿酒科技, 2015(10):127-130.

[64]邓小军,黄波,任君宜.论周公禁酒对酒文化的促进作用[J].酿酒科技,2015(8):124-126.

[65]周智武.明清两广地区的酒文化探析[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0(4):24-26.

[66]戴蔚.土家族“整酒”习俗与视觉传播意义建构[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3(1):33-36.

[67]姜军委.中国古代的酒歌略论[J].文艺评论,2015(4):75-79.

[68]万红.清代前期“奠茶酒”礼仪的演变[J].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5(5):99-106.

[69]徐少华.中国酒文化研究50年[J].酿酒科技,1999(6):15-18.

[70]刘继兴.“中国酒业协会文化委员会”成立以文化引领酒业发展[J].旅游时代,2014(12):10-13.

[71]郭旭,黄永光.2014年中国酒文化研究述评[C]//徐岩.2015年国际酒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5:484-502.

[72]吴琼瑶,胡若男.佛子岭酒文化和生态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8(7):96-97.

[73]王晓艳.淮河中游陶器文化与酒文化对现代白酒包装设计的启示——以皖酒为例[J].大理学院学报,2015,14(3):69-72.

[74]代晓琴.浅析彝族酒文化中的音乐性[J].音乐时空,2015(4):90.

A Review of Chinese Liquor Culture Research in 2015

GUO Xu1,ZHOU Shanrong2and HUANGYongguang3
(1.Schoolof Economics,Guizhou University of Commerce,Guiyang,Guizhou 550014;2.People'sGovernmentof Renhuai,Renhuai,guizhou 564500;3.Schoolof Liquorand Food Engineering,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25,China)

Somegreat accomplishmen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Chinese liquor culture research in 2015.Through the retrieval of CNKI database,theacadem ic studies related to Chinese liquor culture in 2015were summed up,especially those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liquorand literature,liquor and famous persons,drinking culture and packaging design,liquor culture-oriented tourism,liquor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etc. Besides,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in those studieswere summed up.

liquor culture;liquor culture research;review

TS971

A

1001-9286(2016)11-0123-06

10.13746/j.njkj.2016252

2016-08-11

郭旭,博士,教师,主要从事酒业发展和酒文化研究;周山荣,主任,酒文化学者。

黄永光,博士,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酿酒科技、酒业发展及酒文化研究。

优先数字出版时间:2016-10-12;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2.1051.TS.20161012.0922.001.htm l。

猜你喜欢
学报文化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致敬学报40年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谁远谁近?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