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活血膏对痰瘀互结型代谢综合征患者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血糖的影响

2016-03-27 01:01张晋岳胡志耕王爱梅白舒霞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收缩压例数血脂

张晋岳,胡志耕,王爱梅,白舒霞

(1.山西中医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2.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山西太原030024)

化痰活血膏对痰瘀互结型代谢综合征患者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血糖的影响

Influence of Huatan Huoxue paste on body weight index,pressure,blood fat and glucose in patient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phlegm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张晋岳1,胡志耕2,王爱梅2,白舒霞1

(1.山西中医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2.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山西太原030024)

目的:观察化痰活血膏对痰瘀互结型代谢综合征患者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血糖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中医辨证为痰瘀互结型的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化痰活血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血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体重指数降低,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都降低,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化痰活血膏对降低超重或肥胖痰瘀互结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体重指数及收缩压、舒张压有明显效果。

代谢综合征;痰瘀互结;化痰活血膏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心脑血管病的多种危险因素在同一个体内的集结状态,其成分包括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高甘油三酯或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主要特征的血脂紊乱以及胰岛素抵抗等[1]。笔者2011年以来采用自制中药化痰活血膏治疗代谢综合征,经临床观察对超重的代谢综合征患者或肥胖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患者,收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脑病科和心内科2011年3月-2015年9月门诊和住院病例。采用随机分组的研究方法,依据随机数据表,将所有西医诊断为代谢综合征,中医辨证为痰瘀互结型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在试验过程中,治疗组1例患者无特殊原因自动退出,对照组1例患者失访,此2例受试者均未达到总疗程的时间,故未纳入结果分析。两组患者的受试例数、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 (±s)

表1 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 (±s)

组别 例数 年龄(岁)男/女(例)吸烟(例)饮酒(例)体重指数(BMI)(kg/m2)收缩压(SBP)(mmHg)舒张压(DBP)(mmHg)对照组 60 52.2±6.5 36/24 13 17 28.53±1.74 155.75±10.36 98.87±8.01治疗组 60 51.6±6.3 37/23 12 16 28.48±1.82 156.91±9.01 99.37±7.69组别 2 h PG(mmol/L) 病程(月) TC(mmol/L) TG(mmol/L) HDL-C(mmol/L)LDL-C(mmol/L)对照组 9.54±0.68 21.2±10.2 6.16±0.36 2.78±0.60 0.84±0.22 5.38±0.68治疗组 9.78±0.72 20.8±10.3 6.18±0.24 2.77±0.59 0.82±0.26 5.36±0.88例数 FPG(mmol/L)60 7.16±0.94 60 6.68±0.74

1.2 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提出的建议诊断标准,具备以下4项组成成分的3项或全部者。①超重和(或)肥胖:体重指数(BMI)≥25.0 kg/m2;②高血糖:空腹血糖(FPG)≥6.1 mmol/L(110 mg/dL)及餐后2 h血糖(2 h PG)≥7.8 mmol/L(140 mg/dL)及(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③高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140/90 mmHg及(或)已确诊高血压并治疗者;④血脂紊乱:甘油三酯(TG)≥1.7 mmol/L(150 mg/dL)及(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 mmol/L(35 mg/dL)(男)或<1.0 mmol/L(19 mg/dL)(女)。

1.3 中医辨证标准

依据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消渴病)专业委员会修订的《消渴病(糖尿病)的分期辨证与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部分痰瘀互结证的辨证标准。主要症状:头重如裹、眩晕、头痛、刺痛夜甚、面紫、唇青、苔腻、舌质瘀斑(点)、脉滑涩。次要症状:形体肥胖、胸闷不舒、脘腹胀满、四肢倦怠、便溏、苔厚、舌下脉络青紫曲张。

1.4 纳入标准

凡符合西医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同时中医辨证符合痰瘀互结证者。

1.5 排除标准

年龄<18岁或年龄>75岁。收缩压(SBP)>160 mmHg和(或)舒张压(DBP)>100 mmHg;FPG>7.8 mmol/L或2 h PG>12 mmol/L;TG>5.7 mmol/L者。合并急性感染者。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者;严重的原发肝、肾疾病;半年内曾有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或严重创伤和手术者;由药物引起的高脂血症及高胆固醇血症。精神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以及对本药过敏者。

1.6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诊断采用西药治疗,①收缩压<160 mmHg和(或)舒张压<100 mmHg,选用盐酸贝那普利片(新亚富舒)(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3390)10 mg,1次/d,口服。②FPG<7.8 mmol/L和(或)2 h PG<12 mmol/L,选用二甲双胍肠溶片(北京利龄恒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1560)0.25 mg,3次/d,口服。③TG>

1.7 mmol/L和(或)HDL-C<0.9 mmol/L(35 mg/dL)(男)或<1.0 mmol/L(19 mg/dL)(女)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70061)10 mg,1次/d,口服。治疗组患者用化痰活血膏进行治疗。药物组成、制备及使用方法:山楂30 g,莱菔子30 g,枳壳15 g,半夏30 g,茯苓30 g,鸡内金15 g,桃仁15 g,栀子10 g,牡丹皮15 g,陈皮20 g,苍

2 结果

2.1 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FPG和2 h PG比较

两组病例治疗后FPG及2 hPG都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术10 g,茵陈20 g,炙甘草10 g。以上药物按照临床药量称取,中药膏剂制作时取原方剂量10倍的药物,加适量水,先大火煮沸,后小火慢熬1 h,滤渣取汁备用。药渣加水再熬,时间约1 h,反复熬3次,将3次滤液合并后弃渣,最后加入适量木糖醇,再用小火慢熬成膏状。本制剂由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制剂室制成,每次30 mg,兑水至60 mL服用,早晚各1次,疗程为8 w。服膏方时应忌抽烟、喝酒,不宜喝咖啡、可乐等含有咖啡因的饮料以及生冷滑腻之品,少食油腻、海鲜之品;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健康教育,采用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根据体重及工作性质不同,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并要求患者长期坚持饮食计划,每天全身有氧运动1 h以上及减少精神压力。在观察开始和结束时测量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及血脂、空腹血糖、餐后血糖。

1.7 统计学方法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PG和2 h PG比较 (mmol/L,±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PG和2 h PG比较 (mmol/L,±s)

组别 例数 FPG 2 h P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9 7.16±0.94 7.13±0.82 9.54±0.68 9.16±0.96治疗组 59 6.68±0.74 6.64±0.62 9.78±0.72 9.68±0.73

2.2 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血压及体重指数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BMI、SBP、DBP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BMI、SBP、DBP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BMI、SBP、DBP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BMI SBP(mmHg) DBP(mmH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9 28,53±1.74 28.21±1.72 155.75±10.36 142.78±7.251)98.87±8.01 90.50±5.231)治疗组 59 28.48±1.82 26.25±1.651)2)156.91±9.01 135.04±7.111)2)99.37±7.69 85.65±5.121)2)

2.3 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TC、TG、LDL-C、HDLC比较

两组病例治疗后TC、TG、LDL-C、HDL-C都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TC、TG、LDL-C、HDL-C比较 (mmol/L±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TC、TG、LDL-C、HDL-C比较 (mmol/L±s)

组别 例数 TC TG LDL-C HDL-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9 6.16±0.36 4.15±0.69 2.78±0.60 1.74±0.86 5.38±0.68 3.46±0.32 0.84±0.22 1.16±0.34治疗组 59 6.18±0.24 4.17±0.28 2.77±0.59 1.68±0.94 5.36±0.88 3.39±0.24 0.82±0.26 1.18±0.22

3 讨 论

代谢综合征是代谢成分异常聚集(即多重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在同一个体内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包括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黏、高尿酸、高脂肪肝发生率和高胰岛素血症,其中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是其主要的临床后果,它是一种促进血栓形成的状态,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中医学中“代谢综合征”根据其特征,多归属于“肥满、痰浊、眩晕、消渴、胸痹”等疾病范畴。痰湿壅盛是肥胖、高血压产生的主要病理基础[2]。中医学认为“肥人多痰湿”“脾为生痰之源”“血气虚,脉不通”“气逆而不行,则血积于心胸”。痰瘀互结,留滞经络,气机失调,气化升降出入受阻,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变证百出[2-3]。王琦等[4-5]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的后天致病因素主要为痰浊和瘀血,痰由不归正化之津液所化生,而瘀由运行迟滞之血液所形成,作为病理产物的痰瘀可相互影响,当达到一定条件时两者可互相转换,最终可导致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高彦彬等[6-8]认为代谢综合征发生的内在根本基础是脏腑亏虚,主要诱因是饮食不节、久坐少动、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是疾病的重要环节,痰瘀互结则扮演着致病因素和病理产物双重角色,以上多重致病因素综合作用,最终导致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因此对代谢综合征的治疗,须紧紧抓住病理基础“痰”“瘀”这两点,治疗的始终均贯彻“未病先防”的思想,对于“已病”者,如已经诊断肥胖、高血压、糖脂代谢紊乱的患者,运用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既病防变”,及早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有效的干预治疗,使机体重新恢复“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正常生理状态,体现中医“治未病”的特色。

现代研究对相关的多种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研究表明,中医药对代谢综合征的防治具有系统调节优势,其治疗作用表现在多层次、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9],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改善代谢成分体内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可调节血糖、血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改善微循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在消除症状、改善体征方面具有一定优势[10]。

本研究中所使用中药材包括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的生山楂、莱菔子、鸡内金,健脾渗湿之茯苓,渗湿化痰之半夏,燥湿健脾之苍术,清热利湿之茵陈;行气类药物有理气运脾之陈皮,破气消积、化痰除痞、燥湿化痰之枳壳;活血化瘀之丹皮、桃仁,调和诸药的炙甘草。诸药合用共奏化痰除湿、行气祛瘀之功,主治痰瘀互结证。经观察上方可帮助代谢综合征患者减轻体重、调节血压[11-12],作用优于对照组,在临床有一定意义。

中医在“治未病”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这种亚健康的疾病前状态,西医因未达诊断标准而无病可诊,因而缺乏有效干预条件,而中医将辨体、辨病、辨证三者相结合,能够早期辨识代谢综合征的多种临床表现,有丰富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方法。因此,中医药在这一领域具有很大的诊疗潜力和价值。

(编辑:翟春涛)

[1]丁国锋,李志,刘同刚.代谢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防治[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40.

[2]王琦,李英帅.中医对代谢综合征的认识及辨治探讨[J].浙江中医杂志,2006,41(11):624.

[3]刘歆颖,姚实林.肥胖痰湿体质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与临床应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2):101.

[4]王琦,骆斌.肥胖人痰湿型体质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上)[J].江苏中医,1995,16(4):42-44.

[5]王琦,骆斌.肥胖人痰湿型体质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下)[J].江苏中医,1995,16(5):46-47.

[6]高彦彬.络病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8,15(3):17-18.

[7]高彦彬,周晖,罗文益,等.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9,16(6):2-3.

[8]倪青,高彦彬,陈世波,等.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并发症特征分析[J].中医杂志,2007,48(9):809-811.

[9]王琦,叶加农,朱燕波,等.中医痰湿体质的判定标准研究[J].中华中医药,2006,21(2):73-74.

[10]林飞,赵长安,赵涛,等.代谢综合征中医辨证的研究概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2):148-149.

[11]朱良争,钟家宝,宋菊敏,等.调脂降糖片治疗肥胖类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2003,35(11):40-41.

[12]孔令东,朱良争,徐海珍,等.血糖钳方法评价调脂降糖片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增敏作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0(2):45-47.

R589

A

1671-0258(2016)04-0048-03

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项目(20100217)

张晋岳,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E-mail:13653511211@163.com

猜你喜欢
收缩压例数血脂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更正
你了解“血脂”吗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