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收藏吴学华消防影像文化工程专著看公安文博事业的现状与未来

2016-03-28 01:06钟韵瑶
东方剑·消防救援 2016年10期
关键词:公安文物消防

钟韵瑶/文

从收藏吴学华消防影像文化工程专著看公安文博事业的现状与未来

专访全国公安警事文物鉴定中心主任、上海公安博物馆馆长汪志刚

钟韵瑶/文

2016年,上海公安博物馆馆长汪志刚接受吴学华捐赠一批中国消防影像文化工程全套专著。

上海公安博物馆,国内首座公安专题博物馆,迄今为止全国公安文博领域中,建馆最早、规模最大、藏品最多、运作最规范的警察专业博物馆之一。

吴学华,堪称全国消防摄影第一人,41年的消防军旅生涯,为中国公安消防赢得了众多“第一”和“唯一”的开创性文化成果,取得了蜚声警内外的艺术成就。

自2008年起,上海公安博物馆和吴学华因“影像”多次发生交集。2008年,吴学华汶川抗震救灾纪实摄影集《生命的力量》第一次走进上海公安博物馆,以新的形式让观者近距离感受到消防部队抗震救灾的伟大力量;2009年,反映中国公安消防改革发展30年重要历程的吴学华影像著作《浴火人生》成为了上海公安博物馆的馆藏;2011年上海公安博物馆收藏了吴学华世博安保影像大书《难忘精彩》;2014年,建国65周年之时,上海公安博物馆再次收藏了吴学华编著的《中国消防百年图录》;2016年,作为庆祝建党95年周年活动之一,上海公安博物馆举行收藏仪式,以文化影像工程的方式收藏了吴学华全部的影像专著。

东方消防:此前上海公安博物馆多次收藏吴学华老师的作品,此次他的“中国消防影像文化工程”走进博物馆,有着怎样的意义?

汪志刚:吴学华是一位优秀资深的公安消防摄影家。资深是因为他在消防岗位上奋斗了整整41年;优秀,是由于他在专业领域里创造了常人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峰。由吴学华呕心沥血打造的,代表了他专业水准,体现他摄影成果的消防影像工程,可谓是前无古人。

作为一名公安文博事业的专业工作者,我深知消防影像工程的价值所在、意义所在。吴学华的消防影像工程不是简单的图片汇集、罗列,这种开创性的影像、历史记录,贯穿着一种对历史的反思,这种力量比文字、视频更具有深刻意义。他为中国消防的历史发展留下了印记,上海公安博物馆能够收藏吴学华的影像工程,非常有幸。

东方消防:从某个角度来说,影像工程与博物馆都承担着记录历史的责任。

汪志刚:任何一种文化,只有根植于历史,传承于未来,才是永恒的。博物馆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鲜明象征,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包含着已逝去的无限时光,在这里可以寻访过去、感受现在、展望未来。同样“中国消防影像文化工程”真实、全面、穿透性地展示了我国消防百年历史的沧桑巨变,具有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特别凸显了新中国消防事业发展的伟大成就,犹如一个生动鲜活、可以带回家的中国消防历史影像“博物馆”,对于宣传普及消防知识,提高民众防火意识,研究中国消防史以及传承中国消防文化,推动中国公安消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弥足珍贵的史料价值。

我与吴学华相识多年,尽管我们的岗位不同,但工作职责还是比较相似的,我们的文化志趣相投,价值追求相同,都尽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自己所能记载一座城市、一个行业领域的文明进程,这也是工作职责赋予的使命。

东方消防:越来越多的城市将博物馆作为记录城市文化的一种主要形式,“十二五”期间,《博物馆条例》公布施行,为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持续升温。

汪志刚:当全国博物馆建设大潮兴起之时,当各地区、各行业普遍依托博物馆这个平台传承和展示自身文化之际,全国公安系统警察博物馆建设的春天来临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公安系统已建成的各类警察博物馆、纪念馆、教育馆、展示馆等等,已逾500家之多,还有许许多多正在筹建之中。可以说各地警察博物馆建设像雨后春笋,如火如荼,势头正旺。就此,我们上海公安博物馆每年都要接待30多批次来自全国各地公安系统的参观考察学习者。

但是,在蓬勃兴起的警察博物馆建设浪潮中,还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我曾经连续五年在全国公安警事文物收藏专业理论研讨会上,表达了对警察博物馆发展无法排遣的隐忧。纵观目前全国范围内警察博物馆的建设或筹建工作,因其所处地理位置、行政层级、展示面积、经费保障以及藏品数量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发展极不平衡。从已建成或正在筹建中的警察博物馆来看,由于客观上各自的展示面积、藏品数量、目标人群和运作状态的不同,其功能定位也应该有所侧重。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相当一部分被称作为警察博物馆的机构,其实更多的只具备了展示馆、陈列馆、教育馆或史料馆的功能。究其原因,核心问题还是在于实物藏品,因为只有文物才是博物馆的灵魂。

上海公安博物馆收藏展示吴学华“中国消防影像文化工程”珍藏版全套专著。

Tips:截至2014年底,全国博物馆总数达4510家,其中,国有博物馆3528家,免费开放博物馆总数达到3717个。基本形成了以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为龙头,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和重点行业博物馆为骨干,国有博物馆为主体,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体系。

东方消防:专业的警察博物馆应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汪志刚: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是博物馆的前期筹备建设,二是博物馆建成后的运行管理。

先说前期筹备建设。能够吸引社会公众走进博物馆,首先就在于博物馆必须具备“好看”这一要素。警察博物馆作为展示和体现警察行业特征和职业特点的专业博物馆,拿什么去体现和展示警察的职业精神和行业系统文化呢?如何改善已建成的博物馆千馆一面、千人一面的问题?我认为要从警用文物、警务文物和警事文物这三大概念来区分和寻求博物馆共性及个性的协调。先介绍一下这三个概念的不同之处。警用文物是指警队或警员在服务社会或执行公务期间,由警务部门直接装备或配发的警用物品,如警用制式服装、警用执勤装备、警用标志标识等。警务文物是指警方在执行公务、履行职务、行使公权过程中与警务活动相关的物品,如文案卷宗、许可凭证、文化产品等。警事文物是指除警用文物、警务文物外,警队在自身建设发展中、警员在服务履职过程中、警方在面向社会构建和谐关系时所有间接的遗留物品。如上海公安博物馆的“杨怀远的小扁担”“上海工商界声援五四运动照相册”,济南警察博物馆馆藏的3000多张“契约文书”、2000多份“日军侵华自述罪证”等。

各地的警察历史尽管有所不同,但在警察博物馆的建设中,如果仅仅关注警用文物和警务文物而忽略了警事文物的征集,那千人一面、千馆一面的现象就是一种必然的归宿。如何在叙述历史的同时突出本地区的特点,彰显特色?我曾提出一个观点,收藏和馆藏要区分,要充分认识、理解、区分实物,更有效、更直接、更有针对性地对待实物,以物说话,充分体现、反映地区警察的历史传承和风貌。比如上海警察博物馆应该凸显百年租界时期的警察史;江苏警察博物馆应该凸显民国时期的警察史;湖北应该凸显辛亥革命;湖南应凸显红色政治保卫局;山东应凸显革命老区;河北应凸显华北人民政府公安部;北京应凸显京畿警视厅和首都安全保卫等。另一方面,警用文物和警务文物是展示公安事业共性的内容,警事文物则是体现各博物馆个性的关键,注重警事文物的征集是体现各城市警察博物馆亮点的关键。

再说博物馆建成后运行管理,这是比前期筹建更重要的环节。国家投入巨资建设一个博物馆,目的是为了发挥资源具备社会教育的功能,切忌建成后束之高阁或孤芳自赏、自娱自乐。博物馆自身价值的体现,取决于自身社会的认可度,取决于自身功能的社会化融合,更取决于自身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最优化。目前我们很多省市的警察博物馆都是由“兼职”人员负责,从各个单位、科室临时抽调过来负责筹建工作,大家热情再高、干劲再大,也很难进入状态。当务之急,应开展各类业务培训,提升在岗人员的文博专业知识,使每一位同志都能更好地适应业务要求,进而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创造出最大的价值与最高的效率。

Tips:济南警察博物馆日军侵华自述罪证展区展出了由日本人酒井省一在华拍摄和保存的300多幅日军侵略中国、残杀抗日志士及日军在中国和太平洋战场活动的照片。酒井省一曾任伪满洲国长春市警察署摄影师及日军随军摄影师。济南解放后,酒井省一与日本特务潜伏下来进行情报活动。1951年4月11日,被济南市公安局逮捕,1953年1月19日,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市警备司令部(济南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军事法庭判处有期徒刑10年。

东方消防:上海公安博物馆作为全国行业内知名的博物馆,在文物的展陈方面必然有着自己的特点,博物馆如何将地域文化融入行业特色?

汪志刚:上海公安博物馆是上海公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上海公安博物馆的工作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上海公安博物馆正是秉承着这种理念,致力于打造一个合格的、规范的、具有雄厚收藏实力和最佳展陈手段并倾情服务于社会的博物馆。

量多质佳的警事文物是标志一个博物馆等级品位的关键,也是展示一个场馆自身特点的重要因素。我作为一个从事警察博物馆管理和运行的专业工作者,对全国警察文博行业警事文物的征集趋势十分关注,也非常重视这领域的动态进展。同样我作为上海公安博物馆馆长,在上海公安博物馆的文物征集中,我始终坚持这一理念,在此过程中有些事例还是可圈可点的。

例如我馆的国家一级文物“杨怀远的小扁担”。杨怀远是全国劳动模范,他曾经是长征号轮的政委,但是他辞去职务到客舱当一名普通的服务员,肩挑扁担为旅客送行李。杨怀远和上海公安有什么联系呢?1993年10月上海南浦大桥落成通车,大桥下有一个交通岗亭,因处于当时的南市区,被称为“南市第一岗”。当时杨怀远和岗亭共建,把自己的扁担赠送给了对方,希望能将“小扁担精神”在警营里传递。这根扁担如今是我们警事文物的一个典型。

另外一件国家一级文物是“上海工商界声援五四运动照相册”。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进行示威游行、请愿、罢工,以表达对当时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不满。消息传到上海后,上海工商业界、学生举行了大规模罢市、罢工、罢课以声援北京学生。这本相册共有14幅照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情况,这是由南市公安分局豫园派出所的民警捐赠的,相当珍贵。

还有是消防管理馆。在其他城市的警察博物馆内,大都有消防的内容,但是上海的消防馆展出内容是其他展馆不能替代的。因为上海消防工作的特殊地位在行业领域内体现得非常充分,最鲜明的一点是,官方和民间消防队在全国都具有开创先河的地位。我们在征集消防文物时也得到了大众的支持,在我们展馆中有几十顶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白铜消防头盔,这是2005年上海金山区的一处老房子动迁时,工作人员在一间房子的阁楼里发现的,我们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到现场,考察后将头盔征集过来,一共有七十多顶。这些都是植根于本土文化之上的警事文物,非常珍贵。

这些文物看似与警务活动没有直接联系,却因警务活动的间接因素,与警方牵上了线。这些极富个性的物品,可以使警察博物馆大大地丰富藏品的多样性并形成自己的特色,是各地警察博物馆应该尽力发掘和专注寻觅的藏品和展品。

2011年上海公安博物馆馆长汪志刚向吴学华颁发《难忘精彩》影像集收藏证书。▲

东方消防:在《全球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中提到,上海的博物馆数量在伦敦、纽约、巴黎、新加坡等13个城市中排名第七,但仍有许多博物馆乏人问津。还有一个数据是,2014年上海各博物馆的参观人数总和是2000多万人次,而伦敦的数字是2亿人次。有专家表示,上海的博物馆数量不少,但多数是活得并不理想。

以往我们走进一座博物馆,更多地是感受一段凝固的历史,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借助新的展陈方式,让静的东西活起来。

汪志刚:从当前世界博物馆领域的发展趋势看,如今的博物馆已经从收藏保管、学术研究、教育普及三大功能向休闲娱乐功能延伸,寓教于乐正成为世界博物馆的发展主流。这些年,上海公安博物馆先后建成了集消防知识、安全防范于一体的消防模拟演练馆,建成了集训练精度和快速反应为一体的情景互动射击馆,这些充满趣味性的参与互动项目,不仅蕴含着大量的公安教育元素,同时还得到了观众的积极响应和高度认可。我们想做的是,依托场馆基地资源,通过声光电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变单一的平面展示为动态的立体展现,把公安科技内容浅显易懂地传递给民众,让公安科普能为民所共知和共享,进而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日后的发展中,我们将利用“互联网+”技术,丰富现代科技展陈技术,让更多的民众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参与其中。

东方消防:上海的公安博物馆是全国首家,在世界范围内,也算是规模较大、藏品较多的一家公安专业博物馆。放眼世界,我们的公安文博事业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又面临着怎样的发展形势?

汪志刚:随着我们国家整体建设的迅猛发展,“公安”这个职业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由此也带动了公安文博事业的发展。可以说,目前正是处于警察博物馆建设最好的历史时期。各省市自治区公安厅局及地市公安局普遍意识到了文化的作用,明白文化在“文化化人,文化育人、塑造警魂、凝练忠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力量。上海公安博物馆建馆17年来,已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已经连续四届获得“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上海市公安局党委对上海公安博物馆高度重视,在上海公安“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打造世界一流的综合性警察博物馆,要加快上海公安博物馆的置换改造工作。这个置换和改造,是指上海公安博物馆有意向移址到黄浦区福州路185号。了解福州路185号历史的人都知道,185号是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大型建筑,原来是公共租界英国人的兵营,1935年英国在那里设立了警务处,下设巡捕房,这也是上海早期规模最大、设置最为完整的警察机构。如果将上海公安博物馆置换到那里,是具有特殊意义的,福州路185号可以提供16000多平方米的面积,其中有效展陈面积是现在的两倍以上,如此一来,我们可以把更多的上海警察历史和为民服务的内容置入其中,让百姓通过上海公安博物馆这扇窗口进一步了解和理解公安工作,这也充分体现了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公安局党委对上海公安博物馆建设的用心之处。

东方消防:最后我还想请教一下,今年7月份在上海公安博物馆挂牌成立的“全国公安警事文物鉴定中心”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有些什么职能?

汪志刚:全国公安警事文物鉴定中心是一个由全国公安系统中从事警政历史研究的专家、学者,负责警察博物馆日常运行管理的领导以及社会上个人警事文物收藏爱好者代表组成的非营利性的专业性、学术性的鉴定机构。中心的宗旨是:联合全国公安系统内已建成或正在筹建的警察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展示馆等机构,规范文物管理,鉴定文物等级,提升收藏品位,弘扬警察文化,以达到资警育人,服务公安工作的目的。

中心的基本职能是:组建全国公安警事文物鉴定中心专家库队伍,形成行业特有的集约优势,确保警事文物鉴定的权威性;开展全国公安系统警察博物馆馆藏文物普查,推进馆藏文物的规范化管理;为全国公安系统警察博物馆提供国家二级、三级警事文物鉴定服务;进行警事文物鉴定的理论研究,普及警事文物鉴定知识;在警察博物馆及警事文物个人收藏爱好者中,开展警事文物投资咨询,分析警事文物市场动态等活动。

这个机构的挂牌成立,充分说明公安部文联对全国公安系统警察博物馆规范化、专业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中国大陆解放后警察博物馆建设从发端之初,至今已整整17年,目前迫切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专业机构,加强对全国警察博物馆建设和运营的检查、指导,以便于这个刚刚兴起的专业行业能够健康发展,少走弯路。我作为全国公安警事文物收藏专业委员会副主席、全国公安警事文物鉴定中心主任,我有这个责任和义务来积极推动这项工作。

另外,国际上有一个世界警察博物馆协会,每两年举行一次例会,而我们中国大陆从来没有参加过。世界警察博物馆协会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我希望能在这个平台上发出我们大陆警察博物馆的声音。尽管我们中国大陆警察博物馆的发展历史不长,但是我们已经开始起步,我们肯定可以做得更好。

汪志刚与电影《今天我休息》“马天民”的人物原型、全国公安一级英模马人俊合影,马人俊并在电影海报上签名。

猜你喜欢
公安文物消防
《消防界》征稿启事
文物的栖息之地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漫画说消防
消防也幽默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