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上海公安的足迹

2016-03-28 01:06钟韵瑶
东方剑·消防救援 2016年10期
关键词:租界消防工作公安

钟韵瑶/文

追寻上海公安的足迹

钟韵瑶/文

从历史翻开新一页开始,人民公安从此诞生。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

在此文的开篇,不妨先来引用一段关于人民警察的描述——

“他们坚持把提高群众安全感作为第一目标,他们坚持把提升群众满意度作为第一标准。

“他们穿行在社区,将平安与吉祥带给千家万户;他们伫立在十字路口,将平安与畅通铺设在大街小巷……

“他们巡逻于街头,用平安与融洽装点都市的角角落落;他们湮灭罪恶于暗夜,用平安与幸福渲染着春夏秋冬……

“他们赴汤蹈火于千钧一发,让平安与宁馨充溢每一个街区每一幢楼宇,他们坚守公安机关最基层的战斗单元,让平安与和美成为上海这颗东方明珠最美的底色……”

上海的警察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54年,租界工部局下设的警务委员会和巡捕房是上海最早的警察机构。100多年来,上海警察尤其是解放以后的人民公安队伍,在维护社会治安,保障经济建设,服务社会大众中,积累了丰沛的行业文化。若要感受上海警界源远流长的儒风雅韵,没有比上海公安博物馆更能让人心潮澎湃的地方了。

上海公安博物馆展馆面积9500平方米,设公安史馆、英烈馆、刑事侦查馆、治安管理馆、交通管理馆、消防管理馆、警用装备馆、警务交流馆和消防模拟演练馆、情景互动射击馆等12个分馆,收藏了从晚清至今警察题材的中外藏品6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 49件,记录了上海建立警察机构在一个半世纪中的历史沿革以及公安干警在打击犯罪、保障各项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等各方面的业绩。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租界时期印度巡捕、英国巡捕和华人巡捕等工作时的模样,旧上海警察局的建筑概貌,还可以看到第一代女交警在执勤亭的模型,还有明清时期的灭火器,可以了解到救火联合会在租界、华界地区发挥的作用。

经过17年的发展,从建设之初就与众不同的上海公安博物馆成为了全国知名的国家二级博物馆,也是全国建馆最早、规模最大、展品最多的专业警察博物馆。让我们数一数博物馆开馆至今得到的荣誉:连续四届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被中央各部委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自我保护教育基地”“全国消防科普教育基地”等国家级系列称号,连续七届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是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市志愿者服务基地,被上海市政府授予最高专项奖——第七届儿童工作白玉兰奖。

在博物馆,我们拥有的不只是历史,还有故事。在上海公安博物馆,我们听记忆述说当年的警察故事,当然还有消防员的事迹。

消防与上海的公安事业一脉相承。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消防工作,5月29日,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了国民党上海警察局的消防处和消防总队。1950年11月,市公安局接收了全市民办救火会。是年,市公安局建立了消防处,首次统一全市消防工作。

上海公安博物馆也是彰显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消防事业形象的窗口。馆内展陈的实物,从明清、民国、新中国各历史时期和抢险救灾、消防宣传、消防监督、消防设施等角度,记载了上海消防工作变化、发展的历程。这里收藏着从清代双桶水龙、旧上海租界泵浦消防车直至现代国产50米首辆云梯及照明车、移动水炮、气压式破拆工具、轻型消防拖泵等大量珍贵实物、模型和历史图片共计300余件,从中展示了各种消防装备由简陋到完备的演变发展过程,反映了上海是我国近代消防兴起最早、比较发达的地方之一。

时任上海市消防局局长陈飞在上海消防博物馆建设之时有说过如下一段话:“消防,作为伴随上海这座中国最大城市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行业,其历史遗存中所凝固起来的职业精神和民众智慧,其历史演变中所传承扩衍出的形态和社会功能,如果用固定的博物馆形式展示出来,不仅对上海城市精神的人文溯源是一种贡献,更为消防宣传的多样化、人文化创造了一个无可替代的崭新空间。”上海公安博物馆何尝不是如此?

猜你喜欢
租界消防工作公安
现代化城市发展背景下的消防工作社会化研究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何时何地召开?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重视消防
中共『一大』为什么选在上海法租界举行
国务院消防工作考核组来我省检查消防工作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浅析如何筑牢农村消防工作防火墙
公安报道要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