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6-03-28 07:12白飞
保健文汇 2016年3期
关键词:狂犬狂犬病人群

●白飞

狂犬病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白飞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探讨分析狂犬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发应的发生率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疫苗接种中心狂犬病疫苗接种的数据记录以及来访者的资料登记情况进行收集。对于所收集的材料通过描述性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根据患者就诊时的情况,分为5剂免疫程序,即0d,3d,7d,14d,28d。对患者的上臂三角肌按照5剂免疫程序进行注射,各注射1剂疫苗。对于幼儿可以在大腿的前外侧区域进行肌内注射。另外一种需要分析的是211免疫程序。即,在患者就诊0d时进行患者左右臂三角肌的肌内注射,对于患者各注射1剂疫苗,然后在就诊后第7天和第21天后分别对患者再各注射1剂疫苗,对于幼儿可以在大腿的前外侧区域进行注射。对于两种免疫程序的疫苗注射不良发生反应率进行统计,并采用卡方和回归性分析的方式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8%(198/9821),其中单纯的产生发热不良反应的现象是一种主要的现象,在不良反应发生人群中占比82.5%(158/198)。而在接种的免疫疫苗中,211接种的免疫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2.45%(214/9821)要高于通过5剂免疫程序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人群1.98%(84/5214)。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剂免疫接种疫苗人群中,主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在第3针次时期,而在211剂免疫程序的疫苗接种过程中,主要的不良反应发生是在第1针次。在不良反应的疫苗接种人群中,风险发生较高的主要是211免疫程序接种疫苗人群以及一些低年龄的,受伤程度较重或者是被狗以外的其他动物咬伤的人群。结论: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对于狂犬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很少,而且并不严重。对于儿童(一般指10岁以下)进行狂犬疫苗接种时,为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可以采用5剂免疫程序的方式进行疫苗接种。

狂犬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医学探究与分析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这种病毒具有很强的神经组织亲和性,病毒进入人体以后会从被咬伤部位周围的神经开始,逐渐侵入神经中枢。临床上会出现恐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当病程进入最后阶段,病毒可能沿神经走向全身各个器官,如眼、舌、唾液腺、呼吸肌、心脏等,病人最终可能会因呼吸麻痹、循环衰竭而死。整个病程进展急促,从发病到死亡2天到一周不等。这种疾病的致死率非常高,所以针对该种疾病的疫苗接种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对我院疫苗接种中心的狂犬病疫苗接种的数据记录以及来访者的资料登记情况进行收集,并对资料进行严格的统计,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时间以及接种时间,被咬动物等。

1.2 疫苗与接种方式疫苗采用Vero纯化细胞疫苗,在进行接种过程中,采用5剂免疫程序和211免疫程序两种方式对患者进行疫苗注射。

1.3 统计学分析对于本次实验中的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差异采用方差X2表示。数据统计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8%(198/9821),其中单纯的产生发热不良反应的现象是一种主要的现象,在不良反应发生人群中占比82.5%(158/198)。而在接种的免疫疫苗中,211接种的免疫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2.45%(214/9821)要高于通过5剂免疫程序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人群1.98%(84/5214)。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剂免疫接种疫苗人群中,主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在第3针次时期,而在211剂免疫程序的疫苗接种过程中,主要的不良反应发生是在第1针次。在不良反应的疫苗接种人群中,风险发生较高的主要是211免疫程序接种疫苗人群以及一些低年龄的,受伤程度较重或者是被狗以外的其他动物咬伤的人群。

3 讨论

在对狂犬病疫苗治疗过程中,从2006年开始临床上广泛采用Vero细胞敦化疫苗对狂犬病疫苗进行治疗。这种疫苗的有效性与其他疫苗相比在安全性以及其他有效性上明显的都更具有优势,而且对于病症的治疗也更具有优良的效果。通过本文对于所收集的9281位患者的治疗情况来看,对于疫苗患者的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对于患者人群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与评估。这对于今后的狂犬病疫苗治疗工作非常有帮助。

通过对本次患病人群的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分析发现,在不良反应的发生过程中,主要和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被咬伤的程度有关,此外跟患者在进行疫苗接种时采用的是5剂疫苗免疫程序还是211免疫程序也有很大的关系。通过本次试验统计数据分析发现,对于低年龄的患者中对于疫苗的接种情况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高一些,这可能主要是由于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素质和免疫能力不断增强的缘故。在进行狂犬疫苗接种的过程中,统计发现通过211接种方式进行的接种要比5剂接种的方式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有高很多。

综上所述,狂犬病这种病毒具有很强的神经组织亲和性,会对人体的神经中枢造成严重损害。临床主要表现为恐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当病程进入最后阶段,病毒可能沿神经走向全身各个器官,如眼、舌、唾液腺、呼吸肌、心脏等,病人最终可能会因呼吸麻痹、循环衰竭而死。整个病程进展急促,从发病到死亡2天到一周不等。在对狂犬疫苗进行接种时,对于10岁以内的儿童,由于采用211免疫程序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所以建议采用5剂免疫的方式进行接种。

(作者单位:天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黄少新,张振开,冯厚滨,潘海,任正洪.狂犬病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4,08:1154-1157

[2]徐茂盛,徐化卿,张爱国.狂犬疫苗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3,02:95-97

[3]徐鹏,王翼飞.狂犬病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4,06:61-62

[4]杨雯.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04:26

[5]李霞.狂犬病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7:3469+3472

猜你喜欢
狂犬狂犬病人群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狂犬疫苗“一针难求”暴露狂犬病防治短板
打败狂犬病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流程图
我走进人群
被宠物狗、猫所伤该怎么办
财富焦虑人群
武汉科前发布HB2000伪狂犬疫苗
一例非典型性猪伪狂犬病的诊治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