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丹江口水产局积极开展库区环境整治保护水质

2016-03-28 08:19赵武强
渔业致富指南 2016年22期
关键词:乌鱼水产局铜梁

赵武强

湖北丹江口水产局积极开展库区环境整治保护水质

10月12日,湖北省丹江口市水产局再次为库区渔船统一配发油污桶、垃圾桶1000只,确保油污垃圾“零遗漏”,库区水质“零污染”。仅此一项,该局就投入资金10余万元,统一购置高标准油污桶、垃圾桶3100只。这是该局以实际行动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湖北丹江口水产局立足自身工作职能,认真履职尽责,配合抓好环保督查专项整治,切实维护库区水质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按照市取缔库区网箱养殖指挥部的工作部署,全员上阵、主动作为,服务库区各镇(办)依法取缔网箱6.2万余只,完成任务总量的51%;二是对库区内渔船的生产生活油污、垃圾实行集中收集,上岸分类处理,共配备油污桶、垃圾桶3100只,签订承诺书1000余份;三是严格渔政管理,严厉打击库区抬网、迷魂阵、电鱼、毒钓、三无船舶捕捞等渔业违法行为,收缴、销毁各类非法渔具178台(套),行政处罚43起60余人,移送司法机关5起8人,有效维护了库区渔业生产秩序和渔业生态平衡;四是美化城区环境,投入资金4万元,调用船只4艘、专业人员200余人次,清理大坝至水都大桥之间河道漂浮物和水草80余吨,消除了水草腐烂的异味,净化了坝下水质。

(湖北丹江口水产局)

重庆铜梁:青年科技能手10年攻关成功繁育“重庆产”乌鱼苗

赵武强

乌鱼好养鱼苗难育。重庆铜梁区少云镇高碑村乌鱼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重庆农村科普先进个人周运明通过8年的攻关,成功攻克了育苗的难题,今年已培育大规格鱼苗300多万尾,成为重庆首家乌鱼鱼苗培育成功的渔业生产单位。

铜梁少云镇返乡农民周运明2007年从广东返乡后,利用自己在广东打工时学到的乌鱼高产养殖技术开始小面积养殖乌鱼,经过10年发展,到2016年,高碑村乌鱼养殖专业合作社乌鱼养殖面积达到1800余亩,年产商品乌鱼5000多吨,产值上亿元,亩利润在1万元以上,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乌鱼养殖基地。

乌鱼养殖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可观的经济效益,但过去乌鱼鱼苗需要从广东空运,不仅损失大,成本高,而且还受制于人影响发展。从2008年开始,合作社开始探索鱼苗的培育。在市、区水产技术部门帮助和指导下获得了成功。

据周运明介绍,乌鱼鱼苗期对水温的要求是23至25度,对气温的要求的28度。而重庆地区春季气温极不稳定且低于此限,不利于亲鱼的健壮生长和鱼苗的培育。

据周运明介绍,乌鱼鱼苗要在重庆地区培育成功,最关键的技术是必须解决好亲鱼、水花和鱼苗培养过程中的保温育苗问题。为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市、区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支持和指导下,合作社投入80万元建起能自如调节温度的大棚温室。温室里建有供亲鱼生活的单间“洞房”和供水花鱼苗生长的“育婴室”。当雌雄亲鱼性成熟后,把它们送进温暖的“洞房”里。然后,给亲鱼注射催产素,促使快速产卵和授精,衍生出授精鱼卵新的生命个体。刚产下的新生命非常脆弱,但在适宜恒温的塑料箱内平安度过70小时后就变成了可活动的小水花鱼苗。此时把小水花鱼苗转入水体中藻类等微生物丰富的温暖小池里,它们开始采食,经过18天左右的生长,水花就成长为鱼苗,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鱼苗就成为养殖生产可投放到塘池中的大规格的鱼种了。

“我们专业合作社乌鱼苗人工繁育成功,解决了过去靠空运制约生产的‘瓶颈’问题,掌握了生产的主动权。专业合作社计划用3至5年时间完全实现自培自育自养,在保证合作社对鱼苗需要的情况下,向社会销售剩余的鱼苗,”周运明说。

(通联:402560,重庆铜梁区委宣传部新闻办公室)

猜你喜欢
乌鱼水产局铜梁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鱼绣的历史传承与技艺风格
铜梁:美丽乡村扮靓龙乡大地
内江市强化科技支撑大力推进白乌鱼产业发展
重庆市铜梁区中医院“六项举措”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示教
洪湖市水产局被评为“出彩单位”
小拱棚养虾成为滨城区养殖结构调整的 新亮点
十堰市水产局在禁渔期 开 展 鱼类资源增殖放流活动
高唐县畜牧水产局开展2017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活动
全产业链养乌鱼特色火锅店连锁1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