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

2016-03-28 08:19纪春艳
渔业致富指南 2016年22期
关键词:养殖区养殖业水产

纪春艳

浅析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

纪春艳

我国水产养殖业历史悠久,技术精湛,是世界上进行水产养殖最早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的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而且水产养殖业仍在继续快速发展中。在满足世界水产品需求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我国的水产养殖业正面临着水环境状况日益恶化、社会舆论的监督、政策与法规的监控及水产品品质要求日益提高等方面的挑战,如何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是政府、环境保护者、水产养殖人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水产养殖现状分析

1.水产养殖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调整了发展重点,确立了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水产养殖业获得了迅猛发展,产业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已从沿海地区和长江、珠江流域等传统养殖区扩展到全国各地。养殖品种呈现多样化、优质化的趋势,海水养殖由传统的贝藻类为主向虾类、贝类、鱼类、藻类和海珍品全面发展;淡水养殖打破以“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为主的传统格局,鳗鲡、罗非鱼、河蟹等一批名特优水产品已形成规模。目前,我国进行规模化养殖的水产品种类已达50多种,工厂化养殖、深水网箱养殖、生态养殖等发展迅速。水产养殖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前农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之一,对促进农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对外贸易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做出了明显的贡献。

2.水产养殖的市场潜力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者对水产品营养价值认识的更新,我国内陆水产养殖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和市场空间。水产养殖业的功能不仅在于水产品的食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同时对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特别在近年来发展的休闲渔业上具有特殊的功能。据调查,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参与到休闲渔业中,进而享受自然,调节身心。目前,我国参加休闲渔业的人数在不断增加,这将成为内陆水产养殖业经营发展的巨大潜在市场。

3.水产养殖造成的不良影响

水产养殖业作为一项对水资源和水环境有特殊要求的产业模式,其与水环境的关系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我国水产养殖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水环境的污染和退化,包括对沼泽的破坏、大面积水体污染和饮用水水源的盐碱化等。

二、水产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养殖技术、理论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水产养殖业得到了大力的发展,然而这样的发展却是在追求数量和增长速度的前提下,以高成本、低效益换取的,以透支未来的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取得的,可见我国在进行水产养殖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1.水产养殖依旧采用粗放式的养殖模式

水产养殖的发展在追求数量和增长速度的过程中,是以占有和消耗大量资源为代价取得的。粗放式的养殖模式导致生态失衡和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同时细菌、病毒等大量滋生和有害物质的积累,给水产养殖业自身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和困难,威胁着水产养殖业的生存和发展。

2.水产养殖水域开发与规划欠科学

近年来,沿海地区都对浅海滩涂和养殖水域进行了功能区划。应该说,这种区划从整体上看是科学和可行的,但在具体生产操作中却存在着不少问题。

养殖区域过度扩张,影响了自然资源的繁衍和生长。众所周知,自然资源的产生、生长和消亡都有一定的规律。从海洋渔业资源的角度说,任何水域若经过较大的人工改造,必然打乱固有的自然生物生长环境,使传统的地方名产变态变性,甚至灭绝。另外,不少地方在规划养殖区时,忽视了鱼类洄游与索饵通道,严重影响了各种自然水生物的生长,导致自然生物的变态与减少。

养殖品种和养殖方式较混乱,造成相互干扰。虽然各地都按照各自的实际情况对海域的使用进行了基本的功能区划,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养殖户自己说了算的较多,这样一来,由于养殖品种差别较大,不管是清池引水,还是投饵施药,都容易造成相互抵触,相互污染。

3.养殖用药过量,养殖品种体内毒素富集严重

水产养殖用药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不但因用药过量而造成水域污染,而且还使养殖品种因有害元素富集体内严重超标,影响消费者的健康。《中国海洋报》曾刊登过这样一篇报道,南方某地一位养鱼专业户从事水产养殖10多年,自己却从来没吃过一条自己养的鱼。其原因不是舍不得吃,而是由于他自己很清楚用的药太多,不敢吃。据了解,目前大部分水产养殖人员采用大量的药物来维持养殖品种的正常生长,使得养殖用药越来越重,养殖品种的毒素富集越来越高,对水环境和人体健康都造成了危害。

三、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对策

1.正确处理自然资源与发展水产养殖的关系,搞好因地制宜

注重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规划和开发水产养殖区域时,要对当地自然条件和原有水产自然资源进行全面考察,既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又要注重保护当地固有的资源环境。对已经开发利用的水域,但实践证明不利于当地自然资源保护和发展的,要立刻停止开发,以便使自然资源得以恢复。要避免不顾自然条件一哄而上,无限度开发的现象发生,那样将会造成生态破坏和水资源的污染。避免侵占与破坏鱼类洄游通道,在规划与确定水产养殖区时,要坚决避免在鱼类洄游通道进行养殖,更不能在通道处建池筑坝,对已在鱼虾主要洄游通道中设置养殖区的要坚决拆除。同时,要严禁私自扩张养殖区,对影响船舶的区域,必须在养殖区边界设置明显标志;要加强对引进水产养殖品种的把关,既要进行人工养殖,就应该注重养殖品种的档次与质量。因此,在引进各种苗种过程中,有关部门要严格把关,尤其要严格防止携带病害和对我国水域或生物产生灾害的苗种的引进。

2.加强对饵、肥、药的监管力度,严防水体污染

要明确管理职责,解决那种想管的无权管,能管的不负责任的局面。要明确管理机构,授以专管权,使之对饵、肥、药的购买与使用都做到监督与管理,避免那种产的不管卖的,卖的不管用的,最终造成乱投滥用,导致交叉污染。要加强对饵料制造的严格把关。要坚决取缔未经审批的地下饵料加工厂,并对登记在册的厂家产品进行定期检验,防止有害物质超标,杜绝人为污染源的侵入。要加快推进鱼药产业的立法,规范水产养殖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同时,要加快科研开发,加快水产养殖业步伐,研制生产出适合各种养殖品种的低毒高效药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无公害生态养殖,尽量减少药物使用,从而降低养殖品种的毒物富集程度,提高对水资源的保护利用。

3.把好养殖户的责权关,提高养殖区的长期使用效益

目前,养殖区域基本都采取租赁或承包的方式,主管部门在发放养殖证时,一定要明确养殖户的权利和责任,特别是因施肥或用药造成水域污染或连带损失的,必须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另外,要大力提倡进行名优水产品的养殖和加快养殖品种的更新换代步伐,实行轮养,对于发病率高、效益低、危害大的品种,要坚持予以淘汰,从而选出适合生产的优良品种,进行大力推广,提高水产养殖的长期效益。

随着渔业资源的不断发展,水产养殖业前景无限。在发展水产养殖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努力实现环境友好型的养殖模式,积极探索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这对改变我国水产养殖现状、提升我国水产养殖技术水平、促进我国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一切都需要环境工作者和养殖工作者一起,在政府的引导下,从政策的制定,科学的规划,技术的革新等环节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在实践中进行推广,使我国水产养殖健康发展。

(通联:301900,天津市蓟县东五环南路15号)

猜你喜欢
养殖区养殖业水产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广东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全国水产养殖“三区”划定基本完成
加油!水产人!
江苏近海紫菜养殖区的空间扩张模式研究
未来三年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读懂“水产人十二时辰”,你就懂了水产人的一天
秦皇岛筏式养殖对水动力和污染物输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