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泥鳅苗种人工繁育

2016-03-28 08:19
渔业致富指南 2016年22期
关键词:雌雄水花鱼苗

崔 航

台湾泥鳅苗种人工繁育

崔 航

台湾泥鳅又名大鳞副鳅,属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具有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利润空间大的特点。采用人工繁育苗种可以解决当前生产中主要依靠天然苗种存在的苗种供应无法保障、成活率低等问题。

一、催产孵化

1.成熟亲本的选择

亲本应选用体形端正、健壮、无病、无伤、体表黏液多,体色正常的泥鳅,体长15~20cm,体重30~50g。雌泥鳅的腹部膨大,有弹性,将其肚皮向上,颜色微红,有透明感,用手抚摸,肋骨明显繁殖季节用手轻挤腹部有卵粒流出,怀卵量因亲本个体大小而异,体长10cm怀卵量7000粒左右,体长20cm怀卵量可达2.5万粒;雄泥鳅选个体较大的,要求胸鳍追星明显,在生殖季节可挤出白色精液,体长10cm的雄泥鳅可产生精子6亿左右。

2.雌雄比例

一般要求雌雄比为3∶1,如雄性不足,比例可降为6∶1。如果在使用泥鳅专用精子保护液的条件下,雌雄比例可为20∶1,因为精子寿命只有30秒,精子保护液保护液可以抑制精子活性,延长精子寿命,从而提高受精率。

3.催产时间

人工催产的时间一般5月上旬开始,水温在20~25℃。

4.人工受精

人工受精的关键是要掌握适时受精,要推算效应时间,效应时间主要受水温的影响。水温20℃左右时,效应时间18小时以上;水温25℃以下时,一般12~14小时;水温25℃左右时,为10小时左右;水温28~32℃时,为6~8小时。在效应时间临近时,要注意观察,如发现雌雄追逐的厉害,尤其是雌雄泥鳅呼吸急促,并从肛门中排出气泡,则说明发情高潮已经来临,此时将雌雄泥鳅分别捞出,用吸水毛巾将泥鳅擦干,首先收集雄鳅精液,用手自下而上,用力均匀挤压雄鱼腹部,用去掉针头后的注射针管吸取雄鳅生殖器排除的白色精液,然后将收集到的精液推送到泥鳅专用精子保护液中备用。挤压雌鱼腹部,有金黄色的卵粒流出,将卵子挤入磁盆中,然后将收集好的混合在精子保护液中的精子均匀倒入盆中,并用羽毛搅拌,120秒后加入少量千分之五的盐水,以增加精子的活力,达到充分的受精,接着可将受精卵放入孵化桶中进行孵化。

5.孵化

泥鳅卵的孵化密度一般为受精卵300万~500万/缸。孵化缸内微流水和纳米增氧曝气盘对受精卵可以形成良性刺激,大幅提升孵化率。 孵化的最适宜的水温为25℃,孵化需要30~35小时。

泥鳅苗出膜后,呈透明的“逗点”状,苗细小,体长3~3.7mm,背部黑色,可明显看见卵黄囊;脱膜55~60小时后,体长达5.3mm,卵黄囊全部消失,尾鳍条出现,胸鳍显著扩大,瞟也出现,此时肠管内出现食物,泥鳅苗开始主动摄食,因此泥鳅苗孵化出的第3天要开始培养活体饵料。

二、苗种培育

1.水花的培育

水花出膜后前三天,依赖从母体中带来的卵黄囊存活,不需摄取任何食物。三天后开始自主游动,并主动觅食。此阶段为开口苗阶段。用人工培育的小九藻,草履虫,鱼虫作为水花的开口料,可使水花在短时间内汲取生命所需的营养物质,增强体质,大幅度提高水花成活率。

2.夏花的培育

①池塘要求。培育池面积约3~5亩,水深1m为宜。水泥池和土池均可,但是土池尤其要搞好防逃措施。前期要进行整理,清除杂草,平整池底,修好塘基,填补漏洞,以防鱼苗逃逸。

②清塘。在鱼苗下塘之前10~15天时进行生石灰清塘消毒,每亩使用150kg。之后要进行施肥,培育饵料生物。清塘2天后进水。

③肥水。进水后即施肥肥水,每亩池塘投放发酵后有机肥250kg。池塘进水两天后全池泼洒豆浆,每天一次,连续两天。鱼苗下塘6~8天以后,每隔2~3天再投化肥15kg/亩作为追肥。

④鱼苗投放。经过试水后确认无毒性就可投放鱼苗进行培育。泥鳅苗刚下塘时,池水不要太深,一般50cm即可。一周后逐步加注新水,一般每周加注一次,每次加注15cm。 放养密度:每亩8万~10万尾为宜。

⑤饵料投喂。池塘培育期间的饵料主要是熟蛋黄、豆浆和鳗鱼饲料等。每天投喂2~3次,投饵量为鱼苗体重的8%,投喂量可以根据池塘中饵料生物的多少适当增加或减少。后期可以改投喂0号虾料、麦麸等,每天投1~2次,日投喂量占鱼苗重量的5%左右。

⑥水质管理。池水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在20~30cm为宜。日常要多注意观察水质变化,要及时追肥,防止水色变淡;如果水质过肥,要及时注入新水,保持水质肥而不老。

经过一个月的培育泥鳅苗就可投放到养成池塘养殖了。

(通联:221300,江苏省邳州市农业委员会)

猜你喜欢
雌雄水花鱼苗
太行鸡雌雄鉴别智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童年里的水花
天然沙棘林改造雌雄株配比嫁接调控技术
颠覆传统的水花培育
惨!海南再现死鱼事件,石斑鱼养户亏上百万,刚投放鱼苗几乎全军覆没
友情的水花
鱼苗养殖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雌雄时代
踏浪
黑鱼苗价格将继续高位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