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朵金花”的发展实践看滨湖区农业提升效益模式

2016-03-28 10:35奚佳麟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农林局214071
上海农业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滨湖区金花现代农业

谈 俊 奚佳麟 蒋 好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农林局 214071)

从“五朵金花”的发展实践看滨湖区农业提升效益模式

谈 俊 奚佳麟 蒋 好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农林局 214071)

滨湖区通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着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等措施,培育出以“五朵金花”为代表的滨湖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为进一步提升滨湖区农业效益,在总结以效益为引导的“五朵金花”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滨湖区“五朵金花”发展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依此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滨湖区提升农业效益的方法和对策,以供参考。

实践经验;效益模式;滨湖区农业;问题;对策

无锡市滨湖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从而追求最佳的农业效益,这也是一切农业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近年来,滨湖区农业主动顺应湖湾型城区建设步伐,充分利用区域地理优势,通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着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等措施,逐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培育出了以世外园生态农庄、双虹勤园、志家果品、薛斌灵芝园、桃李梅采摘园这“五朵金花”为代表的滨湖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为进一步提升滨湖区农业效益,在总结以效益为引导的“五朵金花”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滨湖区“五朵金花”发展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依此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滨湖区提升农业效益的方法对策。

1 以效益为引导的“五朵金花”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1.1 立体套种模式

采用立体套种模式,可集约经营土地、充分挖掘自然资源潜力,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如世外园生态农庄将玉米与枇杷进行套种,玉米和枇杷的每667 m2总产值比种植单一品种高5 000元;志家果品的葡萄+猕猴桃种植模式,每667 m2葡萄产量1 500 kg、猕猴桃产量300 kg,每667 m2平均效益比种植单一品种种植高4 000元,且盛产期的葡萄不仅能为新栽种的猕猴桃提供遮阳,更能促进套种作物的生长。

1.2 “有机”种植模式

针对当前市民对放心农产品的热捧,利用雪浪街道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滨湖区的“五朵金花”均致力于打造自己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提升农产品的“有机”含量,进而提高整体效益。如世外园生态农庄为保持并提升有机效益,在园区内建立了独立的灌溉排水系统,防止灌溉用水的二次污染,且园内农作物在生长期间全部使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虽然生产成本有所上升,但其种植的玉米、枇杷和蔬菜价格远高于一般农产品,且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桃李梅采摘园、双虹勤园和志家果品也都施用了有机肥和生物农药,其果品品质明显占优,产量平均增长15%以上,价格也随之增长。

1.3 设施与科技应用模式

设施农业是经过一定的附加设施来改善生产条件而进行生产的农业。在露地农田增加人工建造的设施,既能使传统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同时也能使农产品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性,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人们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如双虹勤园和志家果品是滨湖区较早发展果品避雨栽培的园区,目前两个园区已分别对各自园内的所有果品加盖了设施大棚,并大面积推广膜下滴灌技术,虽然生产成本投入相对较大,但应用效果明显。经测算,通过设施栽培平均可节水58%、节肥26.7%、降低用药量64%,每667 m2平均增收2 400元。又如世外园生态农庄除对枇杷、玉米、葡萄和蔬菜等加盖连栋大棚外,更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智能传感器采集地下和地面信息,从而实时、直观地了解园内农业生产中详实、多维的动态信息,并实现了自动灌溉、通风和病虫害预警与防治等功能。通过物联网技术的运用,改变了过去完全依靠经验耕作的落后方式,从而整体、系统地将传统农业打造成自动、智能、高产农业,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2 滨湖区“五朵金花”发展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土地问题

在我国,国家对土地拥有所有权,农业经营者或村集体只有土地使用权。而滨湖区各类现代农业园区要想发展壮大、进行规模化发展,寻求到大量、集中的土地使用就显得尤为关键。目前寻求土地供应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当地政府征地,但通常这种方式几乎不可能实现;另一种方式是从村集体手中连续租用若干年的土地使用权,并在土地部门办理流转手续,目前滨湖区几乎所有的农业园区都是通过这种租赁模式获取的土地,租期一般为5年甚至更短。因此,“五朵金花”的经营者都有这样的担忧:随着农产品价格的连年攀升,集体一旦反悔,要收回土地或大幅提高土地租赁价格,“五朵金花”则很难可持续发展。

2.2 融资问题

由于农业经营者的土地是从村集体租赁而来,不能作为抵押从银行贷款;地面上的建筑及地面附着物都是临时性质,也不能抵押贷款,而建设一个园区所需投资要几百万元甚至更多,“五朵金花”中除世外园生态农庄外,其余4家均普遍存在流动资金紧缺的问题,发展速度受阻明显。

2.3 劳动力问题

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用工时间集中,特别在2-6月,蔬菜的栽种和果品的授粉、嫁接、套袋、采摘加工需要大量的人工。长期保留大量人工会使园区面临巨大的用工成本压力,而农忙时的“用工荒”不断出现又使园区的正常农业生产深受影响。以双虹勤园为例,在套袋与采摘时节,一天工资高达150元都招不到工人。农业生产季节性、结构型、技能型的“用工荒”问题较为凸显。

2.4 政府扶持问题

现代农业发展中单纯依靠农民很难完成资本积累的过程,相对于第二、第三产业,现代农业的投入具有“资金投入大、建设水平高、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明显、但投资回报率不高”的特点,加之各种农业优惠政策和财政涉农配套机制尚未健全,对进一步提升农业效益的影响较大,亟需政府扶持推动发展。

2.5 农技推广与指导问题

随着滨湖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由于农业部门农技服务机构不健全,全区农业科技力量明显不足。在全区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技推广部门被“转、并、撤”,乡镇级农技推广处于“网破线断”的状态,农业科技人才流失严重。而目前滨湖区并没有形成新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影响了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普及,从而不能充分发挥科技对提升现代农业效益的贡献作用。

3 推进滨湖区提升农业效益的方法和对策

在加快滨湖区农业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滨湖区必须充分发挥独有的自然资源优势,加大现代农业规划设计、内涵拓展、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力度,切实把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和生态农业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做精、做强、做特“农”字,着力打造立足无锡、面向长三角的新型农业集群,推动全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1 发挥农业规划引导作用,引领滨湖区农业顺利转型

农业转型升级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这是今后一个时期内滨湖区农业工作的重点。因此,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分析,制定详细的短中期发展目标,并做好农业发展规划;同时,农业发展规划必须与湖湾型城区发展的大背景相衔接,避免出现冲突,只有通过规划引领,才能确定农业转型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点。

3.2 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3.2.1 整合优化,培育特色农业

必须加快推广优质品种,合理调整种养结构,培育具有滨湖区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例如,以优质猕猴桃、杨梅、葡萄、名优茶、精细蔬菜等为代表,巩固壮大传统特色产业;以金线莲、铁皮石斛、藏红花、蛹虫草、灵芝等为代表,稳步培育中草药、食用菌、花木等新兴特种产业;同时,通过发展休闲采摘、拓展超市渠道、建立直销门店、推进电子商务、探索社区销售等方式,多举措整合销售体系,多途径开展宣传推介,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滨湖区优质特色农产品走向市场。

3.2.2 扩大科技助推力,培育高效农业

要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培训推广、提高设施装备水平等途径,打造高效农业;要积极主动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对接科研项目、加快成果转化;要稳步推广茶果树管理新设备、蔬菜温控大棚、智能监控系统等高新设备设施的应用和茶叶、灵芝孢子粉等农产品的机械化加工,进一步提升农业现代化装备水平及高标准农田和高效设施农业(渔业)的比重。

3.2.3 推广生物和感知应用,培育创新农业

以目前滨湖区10家“130”生物农业企业和世外园生态农庄、茶研所等感知技术应用企业为重要载体,推广生物技术及物联网技术在良种培育、病虫害防治、肥料生产及农业生产自动化等方面的应用,进一步培育壮大创新农业。

3.3 完善各项扶持政策,构建多元化投入体系

要在积极争取各级资金扶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加快引导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投入到设施农业建设,形成政府引导和农民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体系。要引导企业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其自身转型的重要平台,积极投资农业产业,拉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投资主流,并为农业发展注入工业化经营理念和企业化管理模式。同时,应扩大钢架连栋大棚、喷微灌、温湿调控设施的运用,促进农业设施化、精准化生产。此外,要结合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拓宽补贴范围,加大主导产业对先进适用机械的使用。

2015-07-10

猜你喜欢
滨湖区金花现代农业
无锡滨湖区构建危货运输“1234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故乡的金花茶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金花
五朵金花
相似图迁徙链生长路
无锡滨湖区揽获两项“中国侨界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