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在欠发达区域的普惠金融实践研究

2016-03-28 11:31龙军李庆磊
财政监督 2016年8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服务商业银行

●龙军 李庆磊

我国商业银行在欠发达区域的普惠金融实践研究

●龙军 李庆磊

普惠金融是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一项重大民生课题。近年来,一些全国性商业银行充分发挥网络覆盖的优势,在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已经先行探索了面向弱势群体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实践,并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本文旨在总结部分商业银行在欠发达区域开展普惠金融实践的有益经验,并提出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可借鉴的一些良好做法和原则。

普惠金融 商业银行 欠发达区域

金融市场,国际或国内,从来就不是一个教科书似的、理想的完全竞争市场,因此,并非所有的交易主体都可以自由进出,并获得公开公平的交易机会,金融排斥普遍存在。2005年,联合国提出了构建普惠金融体系(inclusive financial sectors),深入推进包容性发展的设想,以解决金融排斥下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风险积聚问题,从而实现经济成果的社会共享。本文旨在将学界对金融排斥和普惠金融的理论研究与中国商业银行在欠发达地区的普惠金融实践相结合,总结出在我国“老少边穷”地区帮助“三农”、“中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获得金融资源支持,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些共同规律和良好做法。

一、普惠金融与金融排斥

金融排斥是发展普惠金融,提高金融包容性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Kempson和Whyley(1999)以及Sarma(2010)归纳了五种类型的金融排斥:机会排斥、条件排斥、价格排斥、市场排斥和自我排斥。何德旭、饶明(2007)从经济发展战略、金融制度结构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排斥与金融市场供求失衡的内在成因。具体包括重点行业发展战略形成的行业性金融排斥、地区差异性的金融优惠政策(利率政策和直接融资政策)所带来的地区差别性金融配置形成的地区性金融排斥、经济增长战略选择的金融制度结构形成的金融排斥、金融市场垄断性结构特征和层次单一化审批集权性形成的金融排斥、人情社会下的关系型金融排斥和寻租型金融排斥、风险评估方法偏误形成的金融排斥。

普惠金融的目标在于降低金融排斥,提高金融包容,其本质就是在良好的政策、法律和监管支持下,完善金融生态,实现金融公平。这种公平是在一定规则下参与主体的机会均等而不是结果均等,也就是说普惠金融的实质是创造按照市场原则和风险标准获得金融服务的公平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简单的财政转移支付、社会贫困救助以及小额信贷都不能完全涵盖普惠金融的核心意义。国际比较研究的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大致与整体经济发展的情况相匹配,人均收入越高的国家或区域,普惠金融发展越好。在欠发达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的重中之重一是提高无银行账户成年人的普惠金融水平,改善支付服务的方式和质量,切实提高账户渗透率;二是增加银行账户使用的频率,切实推动正规储蓄账户的开户率和利用率提升。

二、我国商业银行在欠发达地区的普惠金融实践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倡导发展普惠金融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服务的要求持续提高,金融机构在新形势下不断深入传统金融服务的薄弱领域,结合新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的运用,在欠发达地区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普惠金融创新探索和实践。

(一)加强网点规划布局和建设,扩大覆盖面,消除金融服务空白点,提高农牧区金融服务水平

目前我国已有一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实现了通过网点联网覆盖100%的县域及部分乡镇。广阔的网络覆盖,为做好普惠金融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加大网点布局的同时,国有商业银行还加大了在乡镇设立助农取款点的工作力度,通过POS、固话支付等现代化支付手段将金融服务延伸到偏远农牧区乡镇,有效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缓解了偏远农牧区群众取款难的问题,满足了周边居民的取款需求。在为广大居民提供实体金融网点服务的同时,商业银行纷纷加快推进电子自助渠道的建设及服务推广,为广大客户提供7×24小时基础金融服务。个别银行还针对偏远地区农牧民客户推出手机贴膜卡业务,摆脱传统手机支付产品依托手机上网功能的束缚,实现普通手机就能接入银行服务功能,在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通过流动服务和移动展业,为偏远乡镇农牧民提供上门金融服务

某国有商业银行在欠发达农牧区率先创立了流动金融服务车服务模式。该行总行通过后台研发和建设,成功解决了流动服务银行数据加密传输和后台同步处理的难题,运用流动金融服务车搭载全功能网点,实现了将全部业务送到乡村、田间和地头。在为低保、社保客户和集中项目资金发放时,还通过流动金融服务车为客户提供基础金融上门服务。该行仅青海省的一台流动金融服务车就已经为超过50个偏远乡镇的居民提供了基础金融服务和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服务,累计行程超过12万公里。为降低服务农村地区的成本还可依靠移动展业。商业银行通过开展智能终端的金融服务,在田间地头就能完成现场调查、实地拍照、物联核查、征信查询、建档等信息登录、采集工作。通过在移动智能终端金融服务中运用拍照、定位、二代身份证阅读等技术,还能够有效识别虚假信息,有效防范风险。

(三)与地方政府共同打造多元化的普惠金融平台,推动“银政企”合作新模式

商业银行加强了和地方扶贫开发局、团委、农牧厅、就业局等政府部门的合作,利用政府平台担保资金,引进担保公司担保,有效实施精准扶贫、大学生创业以及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

1、举办“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大赛”、“创富大赛”等活动,支持青年群体和创业创富。商业银行联合地方团委、人社厅、金融办、人民银行和银监局等多个部门组织“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运用大赛”和“创富先锋”大赛,为青年群体和广大创业者提供展示自己创业思想、实现自己创富梦想的平台,同时营造出诚实守信的信用文化和勇于拼搏的创富精神,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商业银行还和地方团委合作帮助返乡大学生创业,重点扶持种植、养殖、农畜产品加工、民族手工、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乡村旅游、生态环保、商贸服务、农牧区电商等与产业扶贫相关联的创业项目,并逐步向能够有效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的其它新型业态延伸。利用地方团委现有“导师服务团”资源,对获得项目贷款的创业团队进行“一对一”帮扶,最大限度规避创业初期风险,对创业青年分层次、分项目、分行业进行针对性培训,形成由“团委推荐客户、扶贫局提供保证金、银行发放贷款”的新型合作模式。

2、和地方扶贫开发局进行合作,积极争取金融支持精准扶贫主办银行资格,发放扶贫小额担保贷款,推动精准扶贫。“金融扶贫”是政府开发式扶贫和市场商业化运作相结合,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大资金投入,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扶贫开发新模式,它有利于发挥“杠杆”效应,放大扶贫资金总量;有利于降低贫困农牧民贷款准入门槛,解决扶贫贷款难问题;有利于减轻贫困农牧民负担,通过降低贷款利率、贷款贴息让利于农、让利于贫。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主办银行制度是一项以市场化运作为基础、以财政性扶贫资金为保障、以信贷政策为引导、以主办行为扶贫开发金融服务主力的制度创新。针对不同的主体实施的精准扶贫,重点如下:一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是精准扶贫的重点,商业银行要全力满足有贷款能力的建档立卡户的贷款需求,实施最优惠的贷款利率。通过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对信用贫困户提供免抵押免担保的信用贷款。二是大力满足农户创业致富的贷款需求,扩大农户贷款覆盖面,提升农户申贷获得率。三是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积极支持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改善脱贫致富环境。产业扶贫企业可以带动很多贫困人口再就业,并帮助他们实现增收和脱贫。商业银行通过创新产品及担保方式、优化贷款流程、提高审批效率等多种措施,加大了对产业扶贫企业的贷款投放力度,尤其是对能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产业园区、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能人大户等予以了重点支持。四是提高服务效率。为确保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高效性,商业银行在一些贫困村委建立了扶贫金融服务站,便于农牧区群众办理贷款,了解金融产品信息,对扶贫贷款业务提供“一站式”服务。

3、与其他地方职能部门的合作。与其他地方职能部门的合作包括:和地方农牧厅合作,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扩大在农牧领域贷款融资的合作;加强与地方就业局的合作,推广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支持下岗人员、无业人员以及创业愿望较强的自然人进行创业;和城市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及担保公司共同推出“银政担”合作模式,支持开发区小微企业发展,解决了小微企业担保难、融资难问题。

(四)开办“双基联动”合作贷款

“双基联动”是指通过基层银行网点与基层党组织结合,破解偏远贫困地区信贷进村入户难题。依托基层党组织搭建金融服务新平台,实行“基层党组织”与基层银行机构干部双向兼职,通过基层银行机构与基层党组织的合作,为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金融服务。

商业银行通过“双基联动”平台,推行组合担保,运用联保、担保基金等联合增信方式,满足专业合作社、协会和专业市场成员资金需求。积极采用优惠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简化贷款手续、提供多种还款方式、提高贷款审批效率等综合措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融资成本,让利于广大农牧民客户。

“双基联动”贷款还有效推动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商业银行在开展“双基联动”贷款的同时,建立了试点区贷款利率奖惩机制,将试点区农牧户和涉农经济组织贷款偿还情况与该区的信用评级绑定,对信用记录良好的地区提高其信用评级,在后续贷款中降低该区的贷款利率,以此来推动农村地区信用体系建设。

三、我国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实践的经验及未来发展方向

2015年11月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强调了发展普惠金融要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为此,总结我国商业银行在普惠金融实践中的前期经验有助于厘清商业银行在未来践行普惠金融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和要点:

(一)政府机构和商业机构在普惠金融实践中的分工

我国在推进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时应该坚持市场化取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但是由于存在市场失灵、机会不均、立法缺失、金融生态失衡等原因,金融服务市场和金融机构难以自发形成普惠金融体系。政府部门应通过实施公平的经济发展战略,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明确的普惠金融导向,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竞争,鼓励金融创新等方式促进普惠金融发展。

商业银行是普惠金融的践行者,首先要合理线下布局,逐步完善在欠发达区域的机构体系,同时要降低物理和人力成本。全国性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和网络覆盖优势,合理调剂信贷资源支持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发展,提升对落后地区的综合服务水平,积极拓展小额贷款业务。其次要完善线上渠道,优化网络银行、手机银行,建设直销银行,打造金融产品电商平台,完善支付结算功能、丰富理财产品线,提升服务能力。

(二)普惠金融应是商业可持续的

普惠金融制度框架的实质和核心不同于简单的贫困救助。区别于庞杂低效的各类扶贫措施,普惠金融的根本定位在于尽力消除现有的金融排斥问题,为有社会价值和贡献的资金需求提供一种以合理的成本融资的公平机会。普惠金融在强调包容性的同时,还需要满足可持续性,这是普惠金融区别于财政转移支付及公益事业的重要属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践行普惠金融时普遍面临风险高、成本高和回报低的问题。从过往经验来看,维持普惠金融的可持续性不外以下两点经验:

1、可持续的重要前提是可负担成本。实现普惠金融的可持续经营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导向作用,遵循成本收益的市场化原则设计合理的金融产品价格,充分覆盖成本。单个金融机构要想长期为大量的低收入人口服务必须要保证机构的可持续性。这种可持续性还要求摆脱对捐赠和政府资金支持的依赖性,即有稳定的市场化的资金来源。为此普惠金融机构必须保持持续的盈利能力。实践表明为了可持续发展和扩大覆盖面,普惠金融可能需要收取高于传统银行业务的价格来补偿管理费用、资金成本、资金损失以及贷款损失。

2、可持续的根本保证是强化风险管理,坚持稳健经营。普惠金融业务比一般银行业务更容易出现信用风险、金融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因此必须将风险防控放在首位。商业银行应平衡推进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做好普惠金融的全面风险控制。

(三)普惠金融与客户分层不矛盾,商业银行应树立全面的消费者保护理念

普惠金融本质上要求公平地对待所有的客户,使每一个人都能够以合适的价格享受到及时的、有尊严的、方便的、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因此,普惠金融与客户分层不矛盾,针对不同收入状况和社会地位的客户,都应该提供适应他们各自需求的金融服务。

商业银行还应该主动加强普惠金融教育和消费者保护,加大欠发达地区金融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弱势群体风险识别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四)坚持创新是推动普惠金融广泛开展的核心动力

1、渠道和介质创新。当前蓬勃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实质是普惠金融需求以互联网为媒介获得满足的一种金融介质方面的创新。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有效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加速了普惠金融的实现。商业银行应在网络保密技术发展的前提下满足农民各项支农补贴发放、小额存取等基本服务需求,推动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改善。未来更要积极建立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降低普惠金融服务提供的成本,提升普惠金融的普及性和便捷性。

2、风险评估体系和风险管理技术方面的创新。基于信息基础上的担保方式和还款机制创新有助于克服借款者的道德风险。为有效防范此类风险,商业银行把小组信贷作为重要创新运用了起来。小组信贷通过利用同伴之间的信息和监督能够有效地克服借款者的道德风险,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当然也有部分商业银行选择与保险公司合作来降低信贷风险。

3、产品创新。普惠金融服务主要面对的是分散的农户和小微企业,需要能够有效应对行业弱势性风险和抵质押物缺失的条件。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开展农村金融创新,针对差异性资金需求积极研究和开发涉农金融产品,积极稳妥开展农村两权抵押业务,切实提高金融惠农支农效果。

4、协同机制创新。普惠金融应与其他业务有机结合,通过零售金融和公司金融等业务的优化升级,推进综合化经营战略实施。通过金融创新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和更便捷的服务,通过业务之间的相互配合,协同推进,提升收益,为普惠金融实现商业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单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1.高建平、曹占涛.2014.普惠金融的本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7。

2.郭田勇、丁潇.2015.普惠金融的国际比较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

3.何德旭、苗文龙.2015.金融排斥、金融包容与中国普惠金融制度的构建[J].财贸经济,3。

4.何德旭、饶明.2007.金融排斥性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供求失衡[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5。

5.焦瑾璞、陈瑾.2009.建设中国普惠金融体系[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6.陆磊.2014.普惠金融的悖论[J].新世纪,7。

7.伍旭川、肖翔.2014.基于全球视角的普惠金融指数研究[J].南方金融,6。

8.周小川.2013.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推进包容性金融发展[J].中国金融,18。

(本栏目责任编辑:周菲)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服务商业银行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