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养殖过程中的非生物类疾病(二)

2016-03-28 14:31彭小云
渔业致富指南 2016年15期
关键词:脱壳底质池底

○彭小云

(汉宝集团技术部 陕西 西安 710068)

对虾养殖过程中的非生物类疾病(二)

○彭小云

(汉宝集团技术部 陕西 西安 710068)

9.黏污病

常发生在育苗池,但在分级静养模式的标粗阶段也可出现,一般池底残饵过多、水质污浊可见黏污病,病虾上的污物镜检无病原生物,真正的病因尚不清楚,症状表现为身体尾部和附肢上粘附大量有机碎屑,呈淡黄色;根据对虾身体上的粘附物即可诊断,镜检时可发现少量纤毛虫和藻类等,以预防为主,防止池底残饵粪便等有机质沉积过多,注意投喂量,不要过多投料,经常排污换水(没有排污系统的应增设),多施用微生物制剂分解残饵粪便,保持水质的清新。已经出现黏污可使用高锰酸钾0.5mg/L,双氧水0.8 mg/L,每日一次连续使用2-3次,可有效。

10.黑鳃病

指非生物引起的鳃组织变黑,主要是各种化学物质的污染如镉、铜、高锰酸钾、氨、亚硝酸盐和VC缺乏等。病虾鳃部出现黑色的条状花纹,镜检可见弥漫性坏死,轻者呈褐色,重者呈黑色;该病主要发生在工业污染严重的养殖区域和底质恶化的虾池,通过外观检查可初诊,镜检若无丝状细菌、纤毛虫、弧菌等生物因子,即可确诊为黑鳃病。防治方法:选择养殖区域时尽量避免到有工业污染的地区或流域,在放养对虾前应对虾池进行彻底的清淤、消毒和解毒处理;保持水体的清洁,要适时适量换水,若水源中有工业污水时应停止进水;养殖中尽量不要使用硫酸铜、高锰酸钾等重金属类药物,即便非用不可,应注意使用量,并及时换水后使用解毒安A降解残毒;长期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时,应注意饲料的新鲜程度,不投喂霉变受潮的饲料,可在饲料中添加新酶肽VC、汉宝VC+E等补充维生素C,同时内服肠常康、HB菌素等提高机体免疫力;当鳃组织已经变黑时,应即刻大量换没有污染的新水,使用解毒安A+汉宝护水解毒酸进行解毒处理,同时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可防止没有生病的虾继续发病。

11.自发性肌肉坏死

主要是环境因子异常引发,如水温过高、盐度变化太快、溶氧不足、养殖密度过高、水质受到污染等。主要表现为腹部肌肉变为白浊,严重的全腹部均为白色,并伴随有对虾的剧烈活动,乱游或跳跃,约半个小时后对虾游动缓慢,最后静止不动死亡。防治方法:夏季高温,应适时加水,避免温度过高;台风或暴雨天气应注意盐度的突变,防止大量淡水突然进入海水养殖池塘;使用汉宝蓝调节底质和水质,开启增氧机,保持水体溶氧充足;控制养殖密度避免养殖密度过大;密切注意水源是否受工业污染或生活污水的污染,发现有异常应立即停止进水;高温季节避免惊扰对虾;当对虾出现异常时应辨明病因,对症用药,避免乱用药物造成人为失误。

12.偷死病

病因复杂,具体尚不太明确,初步分析判断,这些偷死大多是管理不当造成的。①加料过快,造成对虾出现器官受损而出现的脱壳偷死。②放苗前后水质管理不好,如透明度偏大,倒藻等,致使泥皮、青苔等在底部滋生,后在底部腐烂,使底层缺氧恶变并产生毒素,导致对虾在脱壳前后因中毒缺氧而脱壳不遂偷死。③水质恶化形成的偷死。残饵、粪便和养殖动物尸体长期在池底堆积,造成池底严重富营养化,微生物大量繁殖造成池底缺氧。池高密度养殖时更常见到这种现象。此外,还有部分偷死是被弧菌感染造成的,这种偷死比较难控,发病急,死亡快。根据市场反馈,使用卡碘的池塘发病率明显低于其他未使用的池塘,同时内服新酶肽免疫多糖,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13.黄脚病

该病表现为对虾游泳足和歩足变为黄色,发现有黄脚的对虾池塘底质均恶化,常有亚硝酸盐高或氨氮高等,常发生在养殖后期,危害不大,但会影响对虾的卖相,且抗应激能力差,若是活虾贩卖会影响成活率。改善底质后,对虾可恢复,同时内服新酶肽VC+多黄泰诺散提高对虾抗应激能力。经实际验证,内服添加新酶肽VC5-7天后,对虾拉虾抗应激能力增强,活虾运输2-3小时之内成活率提高20%-25%。

14.蜕壳不遂

主要是由于对虾密度过大、饵料不足、饵料质量差等,引发对虾营养不良,若水质恶化,极易引发蜕壳不遂,表现为对虾的头胸甲不能正常脱落,常和歩足粘连,不及时处理,病虾会全部死亡。

15.空肠空胃病

常见于肠炎、环境突变、脱壳前后,表现为胃肠内无物,或有脓液状液体,发生该病时应注意鉴别,对症下药。出现肠炎时应立即停料,检查饲料是否合格、受潮等,并内服氟立宁+新酶肽免疫多糖;若是环境恶化造成的,应立即消除恶化因子,及时换水调水,恢复水体平衡健康;若是脱壳前后,要及时补充水体钙源,避免对虾出现脱壳不遂和软壳病等。

16.黄鳃、蓝鳃病

主要是环境变化引起,常诱发肝胰脏肿大、萎缩或糜烂,应立即调水解毒,改善池底溶氧环境,必要时可使用卡碘,隔天再用一次;同时内服新酶肽免疫多糖、低聚糖863+多黄泰诺散,连用5-7天。

17.肌肉白浊

主要是环境因子造成。防治方法:夏季高温,应适时加水,避免温度过高;台风或暴雨天气应注意盐度的突变,防止大量淡水突然进入海水养殖池塘;经常调节底质和水质,开启增氧机,保持水体溶氧充足;控制养殖密度避免养殖密度过大;密切注意水源污染问题,发现有异常应立即停止进水;高温季节避免惊扰对虾;当对虾出现异常时应辨明病因,对症用药,避免乱用药物造成人为失误。

(通联:710068,汉宝集团技术部陕西西安)

猜你喜欢
脱壳底质池底
不同发育阶段中华绒螯蟹对底质的喜好性研究
一种ReliefF和随机森林模型组合的多波束海底底质分类方法
用于海底目标识别与底质分类的多波束水体波形预处理
顶管接收端脱壳及混凝土浇筑关键技术
超长水池温度应力分析及探讨
河蟹脱壳期间注意事项
高温天气水产养殖池塘如何防“底热”
智慧农业助上安村“脱壳”
游白沙坡温泉
文蛤的底质选择性及潜沙能力研究